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8, Vol. 47 Issue (8): 753-755

文章信息

张宏, 王红梅, 李荣辉, 于韬
不同方法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Methods to Prevent Phlebitis Caused by 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7(8): 753-755
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2018, 47(8): 753-75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8-02-05
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2 11:41
不同方法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宏1 , 王红梅1 , 李荣辉1 , 于韬2     
1. 辽宁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沈阳 110042;
2. 辽宁省肿瘤医院影像科, 沈阳 110042
摘要:以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术后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患者27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传统湿热敷、喜辽妥和水胶体敷料对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预防应用喜辽妥及水胶体敷料均可有效降低PICC静脉炎发生率。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炎    预防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Methods to Prevent Phlebitis Caused by 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肝胆肿瘤患者术后治疗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反复进行静脉穿刺输入大量营养物质和药物。而反复静脉穿刺极易造成外周血管损伤或破裂,使刺激性药物渗入皮下,导致局部组织的坏死。近年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在临床上逐渐普及[1],具有安全、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的优点[2]。但PICC存在一系列并发症,静脉炎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发生率为20%~25%[4]。预防护理对于降低PICC的静脉炎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尤为重要[5]。本研究对比了传统湿热敷、喜辽妥和水胶体敷料对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术后行PICC置管的患者270例,其中,男139例,女131例,年龄26~83岁,平均(58.46±10.72)岁;肝癌108例,胆囊癌56例,胆管癌62例,其他44例。

1.2 置管常规

PICC导管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型号为4Fr。由2名有PICC置管资格证书、受过专业培训且操作熟练的护士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PICC。肘部静脉穿刺根据血管情况进行,首选的静脉为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所选静脉穿刺前无红肿热痛、硬结、溃疡等,且5 d内未行静脉穿刺。置管成功后采用床旁胸片检查确认导管的位置,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即为成功。穿刺后24 h内限制插管侧上肢过度活动。

1.3 分组及干预方法

1.3.1 分组

按照PICC置管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编号,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传统湿热敷组、喜辽妥组及水胶体组,每组90例。3组性别、年龄、患病情况、置管时间等一般资料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 > 0.05)。

1.3.2 干预方法

(1) 传统湿热敷组,PICC置管后观察穿刺部位,若无红、肿、渗血、发热、疼痛,即可在穿刺点上方3~6 cm处用湿热毛巾局部热敷(50~60 ℃),保持湿度为毛巾拧不出水。每3~5 min更换1次毛巾,覆盖保鲜膜以保持湿度及温度,每日2次,持续1周。(2)喜辽妥组,置管后即予以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沿穿刺静脉以螺旋式手法涂抹,范围为穿刺点上方2~15 cm,按摩至完全吸收,局部纱布或保鲜膜覆盖,每日2次,连续1周。(3)水胶体组,置管后在穿刺点上方约2~5 cm处沿穿刺静脉方向留置水胶体透明敷贴,将敷料面平贴覆盖在皮肤上,向两侧均匀按压,使敷料与皮肤充分接触,以免产生气泡,持续1周,如出现出血渗液较多、敷料脏污、脱落等情况则及时更换。

1.4 静脉炎判断标准

置管l周内由专业护理人员对置管处局部血管、皮肤及患者主诉定时观察并记录。由2名以上取得PICC置管资格证的护士对静脉炎情况同时进行判定。分级标准采用美国护理学会静脉输液静脉炎的标准[6] (表 1)。

表 1 静脉炎诊断分级标准
级别 局部症状
疼痛 红肿 静脉条索 硬结
Ⅰ级 有或无 发红
Ⅱ级 局部灼痛 红或肿
Ⅲ级 灼烧样剧痛 红肿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 2所示,喜辽妥组及水胶体组静脉炎发生率与传统湿热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P = 0.031;χ2=5.853,P = 0.016)。而喜疗妥组与水胶体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086,P = 0.770)。

表 2 传统湿热敷组、喜辽妥组与水胶体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的比较
组别 n Ⅰ级(n) Ⅱ级(n) Ⅲ级(n) 合计[n (%)]
传统湿热敷组 90 9 5 3 17(18.47)
喜辽妥组 90 3 2 1 6(6.67) 1)
水胶体组 90 2 2 1 5(5.56) 1)
1)与传统湿热敷组比较,P < 0.05.

3 讨论

PICC为有创操作,大量研究[7-8]显示该操作存在一系列不良后果,而静脉炎是造成这些不良后果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导致静脉炎的机制有很多,如机械性炎症、血栓性炎症、感染等,其中机械性炎症为最多见的原因。

本研究中,3组患者分别发生Ⅰ、Ⅱ、Ⅲ级静脉炎14例、9例和5例。发生Ⅲ级静脉炎的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长,病情较重,且年龄大于其他2组。原因可能为病情较重的高龄患者相对抵抗力低下,且手术时间相对更长,机体本身营养状态差,更容易发生感染。

PICC致静脉炎的原因很多。首先是血管因素,头静脉的血管较贵要静脉等静脉细,导管置入难度较高,导致插管次数增多,造成血管内膜受损,释放大量炎性介质,从而使头静脉穿刺发生静脉炎的概率增加;其次与护士的操作熟练程度及手法有关,护士的穿刺越娴熟,静脉炎的发生率越低;另外,由于穿刺侧肢体的伸屈、血液的冲击及肌肉对血管壁的挤压等可造成导管在血管内游动,使其与血管壁反复摩擦,从而引起炎症;还有一些过敏体质的患者,可对导管这种异物产生变态反应,从而发生静脉炎。此外,导管型号及材质等的差异也与静脉炎的发生有关[9]

传统湿热敷方法预防静脉炎主要是通过升高局部温度,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内膜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但传统湿热敷存在很大的缺陷,湿热敷时局部温度波动大,易加重患者的不适,且操作时需要暴露肢体,易使患者着凉,并使其活动受限;另外,因需频繁更换毛巾和热水,大大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强度。

喜辽妥敷料的成分为多磺酸黏多糖,预防静脉炎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各种分解代谢酶,促进皮肤肿胀消退,使局部受损组织增生;影响前列腺素和补体系统分泌,发挥抗感染、止痛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发胀和疼痛感;作用于凝血系统,抑制血栓形成,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喜疗妥对皮肤温和无刺激,易于吸收,耐受性好,且较传统湿热敷简单易行[10]。本研究结果显示,喜辽妥组较传统湿热敷组具有更好的预防静脉炎的作用(P < 0.05),且发生静脉炎的严重程度也相对较低。

水胶体敷料由具有双重黏性及低敏性的特殊高分子材料组成,较少引起过敏反应。其半透明的材料设计,便于护理人员观察局部情况,以及时发现炎症等不良反应;在皮肤表面形成低氧张力,使炎症介质及炎性细胞因子快速释放,加快血液循环而减轻炎症;水胶体透明膜还可减轻疼痛,使组织处于类似正常的生理环境,使渗出物及炎性物质快速吸收,使血管内膜及细胞修复;水胶体敷料具有半通透性,能够防止细菌入侵,渗透蒸汽,缩短局部愈合时间,减轻皮肤张力;还可根据静脉炎部位随意剪裁敷料,能顺应皮肤的移动,患者可以自行活动,减轻身心不适,在临床中易被患者接受[11];护理操作简便且利于观察,大大方便了护理工作。本研究中,水胶体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热敷组(P < 0.05),但与喜辽妥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就临床操作而言,水胶体敷料的操作更省时、简单,而且性价比更高。

总之,PICC导管具有诸多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其各种并发症仍不容忽视。应用PICC期间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这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的根本保障。目前,薄型水胶体敷料等新型的预防PICC所致静脉炎的方法及材料层出不穷[12-14]。水胶体及喜辽妥敷料的应用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CHOPRA V, KUHN L, FLANDERS SA, et al. Hospitalist experiences, practice, opinions, and knowledge regarding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J]. J Hosp Med, 2013, 8(6): 309-314. DOI:10.1002/jhm.2095
[2]
BELLESI S, CHIUSOLO P, DE PASCALE G, et 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s) in the management of oncohematological patients submitted to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 Support Care Cancer, 2013, 21(2): 531-535. DOI:10.1007/s00520-012-1554-0
[3]
周鎏敏. PICC导管门诊维护与并发症的处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29): 170-171. DOI:10.15912/j.cnki.gocm.2014.29.124
[4]
寇京莉, 韩斌如. PICC穿刺后应用增强型透明贴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 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7): 661-662.
[5]
尤从香, 张丽华, 张桂珍. 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PICC导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评价[J]. 临床护理杂志, 2012, 11(3): 70-72. DOI:10.3969/j.issn.1671-8933.2012.03.033
[6]
GORSKI LA. 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J]. J Infus Nurs, 2007, 30(3): 151-152. DOI:10.1097/01.NAN.0000270673.13439.95
[7]
杨明玉, 綦菊萍, 王媛, 等. PICC导管相关护理问题及对策[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33): 4074-4076. 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1.33.045
[8]
PARIKH M, WONG M, FARRIMOND J. An unknown complication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 a patient with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J]. Ann Card Anaesth, 2011, 14(2): 119. DOI:10.4103/0971-9784.81567
[9]
秦英, 江庆华, 王关芬, 等. 两种不同材质的PICC导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比较研究[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8, 27(9): 924-925. 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08.09.011
[10]
商雪辉, 高宁, 王秀华. 两种外用方法在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效果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3): 19-20. DOI:10.3969/j.issn.1671-8283.2012.03.008
[11]
赵全娣. 水胶体敷料防治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 护理研究, 2012, 26(30): 2840-2841.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2.30.032
[12]
吴碧钦, 黄朝青. 新型敷料预防PICC置管术后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 护理研究, 2014, 28(8): 2753-2754.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4.22.028
[13]
孙玉玲, 李太侠, 祖慧娟, 等. 薄型水胶体敷料在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10): 583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0.473
[14]
徐琳洁. 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留置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 2015, 28(3): 403-405. DOI:10.13429/j.cnki.cjcr.2015.0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