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21, Vol. 12 Issue (4): 51-57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热处理对典型低合金钢棒材力学性能影响的机理[PDF全文]
陈志强1 , 林银河2 , 蒲春雷1 , 田野1 , 尹国亮3 , 赵贵州1     
1.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 210019;
2. 攀枝花学院国际钒钛研究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3. 宜宾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部, 四川 宜宾 644007
摘要:棒材在线淬回火热处理不仅可显著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改善材料性能。通过实验室试验、组织性能检测、有限元模拟等就典型45#钢和40Cr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5#钢和40Cr钢淬硬层深度分别约为4.8,18 mm,临界冷速约72,16 ℃/s; 600 ℃高温回火保温20 min后,钢中碳化物分布弥散均匀,强塑性和沿横截面均匀性得到显著改善; 有限元仿真表明淬火中热应力变化表层先拉后压,芯部与此相反。
关键词棒材淬火    45#钢    40Cr钢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ypical low alloy steel bars
CHEN Zhiqiang1 , LIN Yinhe2 , PU Chunlei1 , TIAN Ye1 , YIN Guoliang3 , ZHAO Guizhou1     
1. MCC Huatian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 Nanjing 210019, China;
2.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Vanadium and Titanium, Panzhihua University, Panzhihua 617000, Sichuan, China;
3.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Yibin University, Yibin 644007, Sichuan, China
Abstract: On-line quenching and tempering heat treatment of bars can not only significantly reduce costs, but also help improve material properties. Laboratory tests,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testing an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were performed on typical 45# steel and 40Cr ste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th of the hardened layer of 45# steel and 40Cr steel is about 4.8 and 18 mm, respectively, and the critical cooling rate is about 72, 16 ℃/s. After high temperature tempering and holding at 600 ℃ for 20 minutes, the carbides in the steel are distributed uniformly. Strong plasticity and uniformity along the cross section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thermal stress changes in the quenching: the surface layer is first pulled and then pressed, while the core is the opposite.
Keywords: bar quenching    45# steel    40Cr steel    
0 引言

相较传统离线热处理,合金钢棒材(Φ40~150 mm)在线淬火-回火工艺后,直接省去淬火再加热,可缩短生产流程,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1]。材料学方面,轧后直接淬火时加热温度较高,合金元素均匀固溶,淬透性高,能更好的挖掘材料潜能。有研究指出[2-3],与普通热处理相比,进行淬回火热处理后的材料硬度增幅约10%,抗拉强度增幅约3%~ 10%,伸长率增幅约10%~40%,冲击韧性增幅约20%~30%,回火抗力好,强化效果可达600 ℃以上。

棒材在线热处理主要包括热轧、在线淬火和回火[4-5]。轧前加热制度,开轧温度,轧制工艺,冷却参数,冷却水温度,终冷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棒材表面回火索氏体,芯部铁素体+珠光体组织,轧材最终韧性、塑性和焊接性,淬硬层深度有显著影响。轧材热应力情况及淬火裂纹倾向,是在线淬回火工艺的主要关注缺陷。

为研究淬回火热处理工艺,对低合金钢棒材温度演变、相类别及组织、力学性能影响的机理,选用用途广泛的典型低合金钢钢种45#钢和40Cr钢,采用热处理试验、组织性能检测、有限元模拟等,进行了合金(优质)钢棒材(Φ40~150 mm)在线淬火-回火处理研究。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试验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碳钢45#钢、低合金钢40Cr钢为研究对象,化学成分如表 1所列。

表 1 45#钢和40Cr钢成分 Table 1 Compositions of 45# and 40Cr steel
点击放大

试验合金钢棒材规格取Φ50 mm×100 mm,淬火介质取浓度10% NaCl溶液。为获得试样表面到芯部冷却曲线,沿试样径向方向钻出若干个不等间距、直径为2.5 mm小孔,深度为试样长度一半,热电偶分别埋在小孔内,记录温度变化曲线。试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图 1 试验装置 Fig. 1 Experimental devices

淬回火试验中,试样在如图 1(b)中的加热和保温炉中,以5 ℃/s加热到900 ℃保温60 min全奥氏体化,在设计的水冷装置下以一定压力和流量在不同淬火介质中冷却(图 1(c)),取出试样进行一段时间回复后,再快冷到室温。对试样进行硬度和金相组织检测,分析时间-温度曲线,对得到的淬回火试验钢,制成直径80 mm试样,按GB/T 228.1-2010,用QX-W5502万能拉伸试验机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钢淬火金相组织和临界冷速

根据Φ50 mm45#钢和40Cr钢在10% NaCl溶液中淬火试验,得到了表-芯不同位置处冷却速度,及硬度分布,结果如图 2所示。

图 2 表面温度-时间检测曲线和试验钢淬火时的冷却速度及硬度分布 Fig. 2 Cooling rate and HRC distribution of steel during quenching

图 2(a)图 2(b)可见,随着距淬火层表面厚度增加,45#钢和40Cr钢的冷却速度逐渐降低,45#钢冷却速度曲线整体更大,曲线更为陡峭,两种试验钢硬度在表-芯不同位置的变化与冷却速度变化曲线类似。

对应的45#钢淬火后转变产物由表面到芯部分布的金相组织,如图 3所示。

图 3 试验用45#钢淬火后的金相组织 Fig. 3 Microstructure of quenched 45# steel

图 2(a)可知,随着试样表面到中心距离增加,硬度减小,结合图 3试验钢淬火后金相组织可见,随着距表面深度增加,由于冷却速度开始显著降低,马氏体含量减少,珠光体和铁素体等增多,距试样表面4.8 mm处马氏体组织体积分数约50%。一般45#钢淬硬层HRC硬度标准为42.5,通过区域硬度标定,绘制曲线,得出距淬火表面4.8 mm处HRC硬度值约为42.5,由此Φ50 mm45#钢10%NaCl溶液中淬火淬硬层深度为4.8 mm,对应的淬火临界冷速约为72 ℃/s。

对应的40#钢淬火后转变产物由表面到芯部分布的金相组织,如图 4所示。

图 4 试验用40Cr钢淬火后的金相组织 Fig. 4 Microstructure of quenched 40Cr steel

图 2(b)图 4可知,40Cr钢淬火后硬度的表层到中心分布情况,以及金相组织变化与45#相似。由图 4可见,随距表面深度增加,冷却速度开始显著降低,导致马氏体含量减少,珠光体和铁素体等增多,距表面18 mm处马氏体组织体积分数约50%。取40Cr钢淬硬层硬度标准为42 HRC(对应试验中淬火表面18 mm处),结合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得出淬火样冷却速度(临界冷速)约16 ℃/s。

2.2 淬火钢回火过程中的金相组织

对淬火样进行600 ℃高温不同时间回火,经取样-抛光-腐蚀,得到45#钢的金相组织如图 5,40Cr钢的金相组织如图 6所示。

图 5 试验钢(45#)淬火—回火后显微组织(500倍) Fig. 5 Microstructure of 45# steel after quenching and tempering (500×)

图 6 40Cr钢淬火—回火后的显微组织(500倍) Fig. 6 Microstructure of 40Cr steel after quenching and tempering (500×)

图 5图 6可见,2种试验钢在600 ℃回火保温过程中板条、位错、碳化物析出尺度上发生明显变化,从宏观金相组织上可见,5 min和10 min保温时间,显微组织中的碳化物和组织分布都不均匀,到20 min后,碳化物弥散度显著,组织也较均匀。淬火后合金钢回火过程,宏观金相的变化,源自微观组织如板条马氏体、位错、碳化物析出尺寸的演变,这对材料力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6]。研究表明,高温回火中,渗碳体将逐渐聚集长大,回火温度越高,渗碳体颗粒也越大,450 ℃以上,铁素体回复作用增强,马氏体板条形态逐渐变为多边形。对于40Cr这类添加碳化物形成元素的低合金钢中,合金元素获得了足够扩散能力,以细小碳化物析出,渗碳体需部分回溶为其提供碳元素[3]。随回复程度的进行,板条内位错组态也有明显变化,原来的位错胞状亚结构通过胞壁规整发展成铁素体亚晶,一些紊乱缠绕的位错也逐渐有序化,排列成网络状或半网络状态,这种组态使位错有最低的能量,稳定性高[5],降低了淬火钢材料强度,而提高了韧性。

2.3 淬火/回火后试验钢的性能分析

为得到淬火、淬火-回火后钢的综合机械性能,找出热处理后的硬度与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面收缩率和延伸率之间的关系,对试验钢进行了拉伸试验,结果如图 7所示。

图 7 淬火及回火试样各项指标对比 Fig. 7 Comparisons of quenched and tempered samples

对比图 7(a)中曲线1和曲线3、曲线2和曲线4可知,淬火样强度远大于回火。棒材淬火后的截面,在沿径向不同深度处的抗拉及屈服强度波动较大,回火后试样强度明显降低,内外强度更加均匀,主要是试验钢棒材淬火过程时间短,表面的冷却条件在紊流冲击下差别较大,导致沿径向同截面深度各区冷却速度不均,而回火过程时间长,相和组织转变充分所致。塑性指标方面(对比图 7(b)中曲线1和曲线3、曲线2和曲线4可知),回火后断面收缩率与断后伸长率显著增加,均匀性强。

2.4 合金钢淬/回火过程中温度和热应力演变的有限元分析

合金钢棒材淬火中,棒材截面上冷却和相变过程有不均匀和不同时性,棒材不同部位体积和形状上变化差异,引起相互束缚,产生不同的应力场,导致的淬火应力,是使得棒材在淬火中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7-8]。随冷速增加,棒材内主要有2种内应力,一是温差引起的热应力,一是组织转变不均匀、不同时形成的组织应力。这2种应力在淬火过中相互叠加、消除,最终形成残余应力。

棒材在线淬火时的内应力,属热弹性问题。本文通过Marc建立合金钢温度场模型,水冷换热系数取自试验中表层温度变化曲线数据反算得到,得到温度演变的有限元模型后再耦合应力场,典型的45#钢淬火热应力结果如图 8图 9所示。

图 8 45#钢淬火中温度变化仿真 Fig. 8 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 change of 45# steel during quenching

图 9 45#钢在线淬火结束后的残余应力分布 Fig. 9 Residual stress distribution after on-line quenching of 45# steel

结合图 8图 9可知,刚开始淬火时,表面冷速大,芯部冷速由于热阻作用,远低于表面。由于热胀冷缩,表面收缩为拉应力,芯部为压应力。随淬火进行,表面温度急速下降使表层部分温度差急速扩大[9-12]图 9表明,沿X轴表面切向应力迅速上升到400 MPa,轴向应力迅速上升达到600 MPa,处于拉应力;芯部径向应力迅速下降到100 MPa,轴向应力下降到60 MPa,使芯部处于压应力。随着表面温度接近冷却水温度,表层温差逐渐缩小,靠近表面冷速降低,棒材表面拉应力减小,当棒材淬火时间达到18 s时,表面拉应力下降为0,成为由拉应力转变成压应力的转折点[13-16]。随后由于淬火的继续,表面压应力迅速增大,淬火时间到60 s时,棒材内外温度接近冷却水温度,冷速趋同,应力变化趋缓。棒材芯部应力变化与表面相反,由淬火开始时的压应力向拉应力转变[17-20]。淬火结束后,由于主要受淬火温差影响,最终棒材表面受压应力,芯部受拉应力。不同钢种和规格规律相似[21-24]

3 结语

合金钢棒材的在线淬火-回火工艺,有缩短生产流程,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显著优势。本文针对典型的45#钢和40Cr钢棒材,采用热处理试验、组织性能检测、有限元模拟等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 按HRC42.5标准,45#钢淬硬层深度约4.8 mm,临界冷速约72 ℃/s;按HRC42标准,40Cr钢淬硬层深度约18 mm,临界冷速约16 ℃/s。

2) 淬火钢高温回火中,组织变化显著,600 ℃高温回火保温20 min后,钢中碳化物分布较为弥散,强塑性和沿横截面均匀性得到显著改善。

3) 不同合金钢和规格棒材淬火中热应力变化情况相似,由于表面冷速和材料内部热阻的共同影响,受力状态表层先拉后压,心部与此相反。

参考文献
[1]
孙慎宏. 控轧控冷及其作用分析[J]. 特钢技术, 2005, 10(4): 24–27.
[2]
曹淑敏, 陈其伟, 朱国辉, 等. 20MnSi钢筋热连轧温度场的热力耦合分析[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8(4): 355–357. DOI: 10.3969/j.issn.1671-7872.2011.04.009.
[3]
林承江. 直接淬火中碳钢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D].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05.
[4]
王国栋. 中国中厚板轧制技术与装备[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
[5]
MEYSAMI A H, GHASEMZADEH R, SEYEDEIN S H, et al. Effect of external forced flow and boiling film on heat transfer of AISI 4140 steel horizontal rod during direct quenching[J].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1, 18(10): 34–41. DOI: 10.1016/S1006-706X(12)60019-3.
[6]
GRGIC I, BORZONE P, SOSIC D, 等. ABS"LUNA"轧钢厂从2000年至今工艺设备改造及其效果[C]// 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 2009.
[7]
张少军, 邵鸿丽, 王令宝, 等. 冷却水流量对大直径棒材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1(7): 912–916. DOI: 10.3321/j.issn:1001-053X.2009.07.019.
[8]
张少军, 邵鸿丽, 王令宝, 等. 冷却器管道直径对大直径棒材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J]. 冶金设备, 2009(3): 27–31. DOI: 10.3969/j.issn.1001-1269.2009.03.007.
[9]
邓素怀, 王丽萍, 杨子森, 等. 冷却速度对热轧40CrMo圆钢组织的影响[J]. 特殊钢, 2012, 33(3): 65–68.
[10]
潘一凡, 赵茂程, 卫家楣. 锻造余热淬火工艺及应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7, 12(4): 85–89.
[11]
谢健明, 张迎晖, 汪志刚, 等. 临界区退火温度对Nb-Cr-RE系微碳DP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8, 9(3): 29–33.
[12]
杨经富, 张迎晖, 秦镜, 等. 成品厚度对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组织、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20, 11(3): 73–79.
[13]
罗迪强, 赖朝彬, 彭园龙, 等. 51CrV4弹簧钢相变规律研究[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6, 7(5): 61–66.
[14]
李莎, 孙登科, 刘宏. 水浴淬火对45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20, 49(4): 147–150.
[15]
ZHONG N, WANG Y, ZHANG K, et al. Microstructual evolution of a Nb-microalloyed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 treated by quenching-partitioning-tempering process[J].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1, 82(11): 1332–1337.
[16]
钟流发, 刘祚时, 高秀琴, 等. 基于修正Archard模型的45钢感应淬火后磨损量计算与验证[J]. 锻压技术, 2020, 45(10): 203–208.
[17]
张广威, 马窦琴, 林乙丑, 等. 回火温度和时间对2.25Cr-1Mo-0.25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20, 45(3): 200–203.
[18]
应俊龙, 张瑜, 赵兴德, 等. 亚温淬火对45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8, 47(14): 172–175.
[19]
蒋中华, 王培, 李殿中, 等. 回火温度对2.25Cr-1Mo-0.25V钢粒状贝氏体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15, 51(8): 925–934.
[20]
刘欣, 李强锋, 汪志刚, 等. 低合金微碳钢的热变形行为及本构方程[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8, 9(4): 53–59.
[21]
刘伟建, 王春苗, 余璐, 等. Q345B低碳高强度钢的高温塑性[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5, 6(3): 61–66.
[22]
王爱琴, 谢敬佩, 王文焱, 等. 表面感应淬火对45钢滚动磨损特性的影响[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07(1): 127–129.
[23]
SEO E J, CHO L, COOMAN B. Application of 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 (Q&P) processing to press hardening steel[J]. Metallurgical &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2014, 45(9): 4022–4037.
[24]
WANG X D, GUO Z H, RONG Y H. Mechanism exploration of an ultrahigh strength steel by quenching-partitioning-tempering process[J].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011, 529: 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