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9, Vol. 10 Issue (4): 22-27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污酸两段硫化除砷工艺[PDF全文]
蔡晨龙1 , 杨应宝2 , 陈全坤2 , 杨庆飞1 , 沈强华1     
1.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昆明 650093;
2. 易门铜业有限公司,云南 玉溪 651100
摘要:为了处理污酸中的砷,研究利用硫化钡作为除砷剂,采取了一段间接-二段直接的两段硫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一段工艺中投2.4倍计算量的硫化钡,50 ℃下反应80 min;二段工艺中投1.6倍计算量的硫化钡,在室温下反应60 min,污酸中砷的浓度从8 810 mg/L降至0.5 mg/L以下,综合除砷率99.99%以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污酸除砷影响因素中硫化钡投药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此工艺产生的硫化渣量较小,可大大降低企业堆存压力,并且可将产生的硫酸钡二次利用,减小企业生产成本,同时二段除砷后液中未引入新的杂质离子,降低了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
关键词硫化钡    硫化法    污酸        两段工艺    
Arsenic removal from waste acid by two-stage sulfurization
CAI Chenlong1 , YANG Yingbao2 , CHEN Quankun2 , YANG Qingfei1 , SHEN Qianghua1     
1. College of Metallurgy and Energ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 China;
2. Yimen Copper Co., Ltd., Yuxi 6511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treat arsenic in waste acid, barium sulfide was used as arsenic removal agent. Indirection vulcanization and direct vulcanization were adopted to treat arsenic in waste acid successively. In the first stage of the process, waste acid reacted for 80 minutes at 50 ℃ when dosage of barium sulfide was 2.4 times of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In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process, waste acid reacted for 60 minutes at 25 ℃ when barium sulfide was 1.6 times of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arsenic in waste acid decreased from 8 810 mg/L to less than 0.5 mg/L, achieving a comprehensive arsenic removal rate of 99.99%. Orthogonal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dosage of barium sulfid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removal of arsenic from waste acid, followed by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time. The amount of sulfur slag produced in this process was small, which could greatly reduce the stacking pressure of the enterprises. And the barium sulfide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could be reused to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of the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no new impure ion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liquid after the second stage of arsenic removal, which reduced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process.
Keywords: barium sulfide    sulfuration process    waste acid    arsenic    two-stage technology    

有色冶炼企业在生产中会将烟气回收,用于制酸.在制酸过程中烟气中的重金属元素等污染物会进入其中,并逐渐富集,因此需定期排出部分稀酸,排放出的稀酸,冶炼企业一般称之为“污酸”[1].其中砷含量一般远超排放标准中规定的值(≤0.5 mg/L)[2].污酸已经成为我国砷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砷有剧毒[3],可与细胞中含巯基的酶结合,抑制细胞氧化过程,还能麻痹血管运动中枢,使毛细血管麻痹、扩张及通透性增高[4].另外,砷具有致癌作用及较长潜伏期的长期效应[5].目前国内外关于污酸除砷处理的主要工艺有石灰法、石灰-铁盐法、硫化法、膜处理法、离子交换法等[6-21].有色冶炼企业主要采用石灰中和法和硫化法.但石灰中和法首先是将污酸里面的硫酸中和了,不能回收利用,而且往往不能彻底脱砷,处理过的污水还是无法直接排放,还会产生大量的中和渣,中和渣危害性大,处理难度也大.而目前使用硫化法除砷的,大多采用固体硫化钠进行处理,生产成本高,而且会引入新的杂质(Na+等)进入溶液之中,处理后溶液硬度过大.

因此,寻找一种新的工艺,既能处理含砷污酸,使其含砷量达标,又可降低废渣量,同时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到硫化钡的化学性质,反应产物为硫酸钡沉淀,不会引入难处理阳离子,同时硫酸钡可回收用于制取硫化钡,笔者创新利用硫化钡作为除砷剂,采用两段工艺,研究了污酸的除砷效果.

1 实验 1.1 实验原理

本实验利用硫化钡作为除砷试剂,采用化学沉淀法研究其对含砷废水的去除效果.除砷实验分2段工艺进行:

一段间接硫化沉砷工艺:硫化钡与过量稀硫酸反应放出硫化氢气体,并将其导入污酸中进行硫化除砷.

二段直接硫化沉砷工艺:硫化钡直接加入一段除砷尾液中进行硫化除砷.

两段工艺都是分2步进行:首先是BaS和H+反应,放出H2S气体,H2S再与污酸中的砷离子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

硫化钡与酸反应的主要化学式如下:

(1)

硫化氢与砷的主要反应化学式如下:

(2)

这2个反应都是自发且放热的反应,因而此工艺除砷可以进行. H2S气体还会与污酸中其它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主要硫化物的溶度积如表 1所列.

表 1 硫化物的溶度积 Table 1 Solubility product of sulfide
点击放大

污酸中发生的硫化沉淀反应,以二价金属离子为例,存在如下的平衡反应.

(3)

Ksp(MeS)=[Me2+][S2-],溶液中[S2-]由以下电离反应决定:

(4)

其电离常数K1=[HS-][H+]/[H2S(aq)]

(5)

其电离常数K2=[H+][S2-]/[HS-]

(6)

其电离常数K3=K1·K2=[S2-][H+]2/[H2S(aq)],则

(7)

溶液中硫的总浓度[S]T=[H2S(aq)]+[HS-]+[S2-],在常温(25 ℃)下,当溶液pH<6左右时,[HS-]、[S2-]很小,可以近似地认为[S]T≈[H2S(aq)].因此

(8)

当温度为25 ℃时,

K1=1.32×10-7K2=7.08×10-15,则K3=9.35×10-22,有

(9)

同理,25 ℃时,对于Me2S3型硫化物,有

(10)

由此可知,对于硫化物沉淀,溶液中金属离子平衡浓度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随总的硫浓度[S]T的升高而降低.根据平衡计算可知,除砷效果不仅与硫化剂所带到溶液中的S2-的浓度有关,pH也对除砷效果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溶液中的pH越大,除砷率越高,但是当pH过高时,砷可能会发生返溶.经过前期探索实验可知,污酸酸度较高(83.26 g/L),一段工艺不会引入碱性物质,污酸浓度不会增加,同时由于硫化氢的进入而有所下降;二段工艺所投加的硫化钡为弱碱性,且投入的量较小,尚不能完全改变溶液的酸碱性,经处理过的溶液还是呈酸性,硫化剂一直在酸性环境下进行反应,酸度对除砷率的影响不大.

1.2 实验药品

硫化钡(山东西亚化学工业有限公司);98%浓硫酸(江西洪都生物化学公司);本实验所用污酸取自某铜冶炼厂,其原始成分如表 2所列.

表 2 污酸的原始成分 Table 2 Original ingredients of waste acid
点击放大

1.3 实验流程

实验流程如图 1所示,首先利用过量稀硫酸与硫化钡反应放出硫化氢气体,然后将生成的硫化氢气体通入污酸中进行硫化沉砷,通过控制硫化钡投药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达到较优条件,此为一段工艺;接着渣水分离,获得沉砷后的一段尾液,向其中直接投入硫化钡,进行二次沉砷,确保外排水含砷量达国家排放标准.实验的关键点是充分利用硫化氢中的S2-进行除砷,考虑到硫化氢的逸散,两段工艺都应该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的创新点在于采用硫化钡作为除砷剂,一段工艺中的除砷剂生成的硫酸钡易于获得(过滤、烘干即可),可送入回转窑进行碳热还原制取硫化钡,实质上只消耗了低价格的煤和硫酸,让钡进行循环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大大降低了硫化处理成本,且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进入溶液中.

图 1 污酸除砷工艺流程 Fig. 1 Flow chart of arsenic removal from waste acid

1.4 验前分析

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具体溶解度见表 3.

表 3 硫化氢气体在1 kg水中的溶解度 Table 3 Solubility of hydrogen sulfide gas in one kilogram of water
点击放大

故为了减小一段工艺中硫化氢的溶解损失,同时结合生产实际,硫化氢发生器中温度保持在70 ℃较为合适.

2 结果与讨论 2.1 一段间接硫化沉砷实验

取2个三口烧瓶,三口烧瓶A中注入300 mL污酸,三口烧瓶B中加入BaS,通过长颈分液漏斗向其中注入稀硫酸,将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导入三口烧瓶A中,用来沉砷.通过控制反应条件,确定较优工艺.

2.1.1 硫化钡投药量与反应温度对一段除砷率的影响

分A、B、C、D 4组实验:三口烧瓶中注入300 mL污酸,A组在30 ℃,B组在40 ℃,C组在50 ℃,D组在60 ℃下反应60 min,改变BaS的投药量,实验结果如图 2所示.

图 2 硫化钡加入量与反应温度对脱砷率的影响 Fig. 2 Effect of barium sulfide addition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arsenic removal rate

图 2数据可知:同一实验温度下,随着硫化钡投药量的增加,残余砷量持续减少,这与式(10)相符,溶液中砷离子平衡浓度随总的硫浓度[S]T的升高而降低,当硫化钡投药量达到2.4倍时,再过多投药,虽可继续降低污酸含砷量,但污酸含砷量此时已经较低,硫化钡投药量过大,造成浪费,故硫化钡投药量为2.4倍较合适;当硫化钡投药量较低时,此时除砷不完全,增加反应温度有利于降低污酸含砷量,当硫化钡投药量较高时,降低反应温度有利于脱砷率的提升,这是因为除砷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此时不再利于反应进行,同时温度升高,部分砷化物返溶,故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除砷反应,但结合表 3考虑,温度越低,硫化氢的溶解度就越大,故为充分利用硫化氢气体,温度设为50 ℃较适宜.

2.1.2 反应时间对一段除砷率的影响

三口烧瓶中注入300 mL污酸,硫化钡投药量为2.4倍,反应温度为50 ℃,改变反应时间,实验结果如图 3所示.

图 3 反应时间对脱砷率的影响 Fig. 3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arsenic removal rate

图 3可知:在实验条件下,在一定反应时间内,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残余砷量持续减少,当达到一定脱砷率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残余砷量趋于稳定,这是因为生成的硫化氢逐渐减少,同时除砷反应基本完成.若采用一段工艺,时间大于90 min较合适,但考虑到二段工艺的直接法除砷,为保证有足够的砷形成渣进而沉降下来,减小沉降时间,反应时间控制在80 min较好.

综上,一段工艺条件为:硫化钡投药量为2.4倍,反应温度50 ℃,反应时间为80 min,此时一段尾液含砷量从8 810 mg/L降至50 mg/L以下,除砷率为99.43%.此法相比传统硫化法,污酸体系未引入新的杂质离子,减轻了后续处理压力,同时生成物硫酸钡易于获得(过滤、烘干即可),纯度高,可再生为硫化钡实现除砷剂的循环利用或用于制作脱模剂,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此法相比于石灰-铁盐法,渣量明显降低,此段工艺处理1 m3污酸出渣量低于16 kg,而采用石灰-铁盐法处理1 m3污酸产渣大于60 kg(污酸砷含量:7.4 g/L)[22].

2.2 二段直接硫化沉砷实验 2.2.1 正交试验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前期探索实验,影响除砷率的因素主要有硫化钡投药量,反应时间及温度,故设立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它们对脱砷实验的影响.取一个三口烧瓶,向其中注入300 mL污酸,将污酸中的砷全部换算为相当的所需加入硫化钡的量,并将硫化钡按一定的配比一次性加入烧瓶中,及时塞好瓶塞.结果如表 4表 5所列.

表 4 正交实验结果 Table 4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点击放大

表 5 正交分析结果 Table 5 Results of orthogonal analysis
点击放大

因素A反应温度的极差:1.45;因素B硫化钡投药量的极差:3.26;因素C反应时间的极差:1.36,由此可知硫化钡投药量对污酸除砷影响最大,然后是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的影响最小.

2.2.2 单因素实验研究

取一个三口烧瓶,向其中注入50 mL一段尾液,将尾液中的砷全部换算为相当的所需加入硫化钡的量,并将硫化钡按一定的配比一次性加入烧瓶中,及时塞好瓶塞.通过控制反应条件,确定较优工艺.

1)硫化钡加入量和反应温度对直接法除砷率的影响.分Ⅰ、Ⅱ、Ⅲ 3组实验:三口烧瓶中注入50 mL一段尾液,Ⅰ组在室温下(25 ℃),Ⅱ组在35 ℃,Ⅲ组在45 ℃下反应60 min,改变BaS的投药量,实验结果如图 4所示.

图 4 硫化钡加入量对脱砷率的影响 Fig. 4 Effect of barium sulfide addition on arsenic removal rate

图 4可知:在同一温度条件下,随着BaS的加入,残余砷量持续减少,这与式(10)相符合,溶液中砷离子平衡浓度随总的硫浓度[S]T的升高而降低,当BaS的投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基本完成除砷,硫化钡加入量为1.6倍即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除砷率.在同一硫化钡投药量下,降低温度有利于沉砷的进行,与脱砷为放热反应有关,故可以在室温下进行二段实验.

2)反应时间对直接法除砷率的影响.三口烧瓶中注入50 mL一段尾液,硫化钡投药量为1.6倍,在室温(25 ℃)下进行,改变反应时间,实验结果如图 5所示.

图 5 反应时间对脱砷率的影响 Fig. 5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arsenic removal rate

图 5数据可知:在实验条件下,在一定反应时间内,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残余砷量持续减少,但达到一定程度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残余砷量反而上升,这是因为脱砷基本完成,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砷返溶,故为达国家排放标准,时间控制在60 min即可.

综上,二段工艺条件为:硫化钡投药量为1.6倍,室温,反应时间为60 min,此时二段尾液中砷含量达国家排放标准.此法工艺简单,对比传统石灰中和法,除砷效果显著,同时结合一段工艺可大大降低渣量,减小了企业堆渣压力.

3 结论

1)采用硫化钡作为除砷剂,采取2段工艺,研究了硫化钡投药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沉砷效果的影响,确定一段工艺条件为:硫化钡投药量为2.4倍,反应温度50 ℃,反应时间为80 min;二段工艺条件为硫化钡投药量为1.6倍,室温,反应时间为60 min.可将污酸中砷降至国家排放标准,综合除砷率99.99%以上.

2)一段工艺中污酸除砷后的渣量较小,同时硫化钡反应后的产物硫酸钡与渣不接触,可直接过滤获得硫酸钡沉淀,将其烘干可用来制作脱模剂或者重新制取硫化钡,实现硫化钡的循环利用,而得到的硫化砷渣(砷滤饼)可用于制取三氧化二砷[23],从而减小企业环保压力.

3)二段工艺中硫化钡消耗量较少,生成物硫酸钡不溶物比重大,对砷有助沉作用,沉砷后液不含阳离子,除砷效果明显,工艺较为简单.

4)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污酸除砷影响因素由高到低为:硫化钡投药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

参考文献
[1]
邵立南, 邵立南, 杨晓松. 有色金属冶炼污酸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有色金属工程, 2013, 3(5): 59–60. DOI: 10.3969/j.issn.2095-1744.2013.05.015.
[2]
GB25467-2010, 铜、钴、镍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S].
[3]
张学洪, 朱义年, 刘辉利. 砷的环境化学作用过程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4]
TOM K. HEI, METKA FLIPIC. Role of oxidative damage in the genotoxicity of arsenic[J].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004, 5(37): 574–581.
[5]
李远, 刘起展. 砷化物所致细胞恶性转化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1, 45(7): 657–660. 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1.07.019.
[6]
李正权, 王博. 大冶有色冶炼厂污酸处理工艺改造实践[J]. 硫酸工业, 2014(5): 47–49. DOI: 10.3969/j.issn.1002-1507.2014.05.015.
[7]
易求实. 三段石灰-铁盐法处理高砷污酸[J]. 硫酸工业, 2012(1): 46–48. DOI: 10.3969/j.issn.1002-1507.2012.01.015.
[8]
郭莉, 杜冬云. 低浓度含砷污酸处理工艺的比较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3, 7(3): 1005–1009.
[9]
王新文. 西北铅锌冶炼厂酸性废水处理研究[J]. 有色金属工程, 1998(4): 126–129.
[10]
易求实, 杜冬云, 鲍霞杰, 等. 高效硫化回收技术处理高砷净化污酸的研究[J]. 硫酸工业, 2009(6): 6–10. DOI: 10.3969/j.issn.1002-1507.2009.06.002.
[11]
许小燕, 曾玲, 肖圣雄, 等. 高砷污酸处理技术的改进[J]. 湘南学院学报, 2013(2): 122–125.
[12]
李迪汉. 铅锌冶炼烟气制酸废水处理工艺研究[J]. 湖南有色金属, 2005, 21(3): 30–32. DOI: 10.3969/j.issn.1003-5540.2005.03.010.
[13]
薛萍. 硫氢化钠法酸性污水除砷探讨[J]. 硫酸工业, 1989(4): 57–58.
[14]
陈正壮, 汪满清. 戈尔膜过滤器在污酸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 硫酸工业, 2005(2): 41–42. DOI: 10.3969/j.issn.1002-1507.2005.02.012.
[15]
王小龙, 张昕红, 缪玉春. 戈尔膜技术处理污酸污水新工艺[J]. 矿冶, 2005, 14(3): 72–74. DOI: 10.3969/j.issn.1005-7854.2005.03.019.
[16]
SHAO W, LI X, CAO Q, et al. Adsorption of arsenate and arsenite anions from aqueous medium by using metal(Ⅲ)-loaded amberlite resins[J]. Hydrometallurgy, 2008, 91(1): 138–143.
[17]
BALAJI T, YOKOYAMA T, MATSUNAGA H. Adsorption and removal of As(Ⅴ) and As(Ⅲ) using Zr-loaded lysine diacetic acid chelating resin[J]. Chemosphere, 2005, 59(8): 1169–1174.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04.12.007.
[18]
李聪, 钟溢健, 解庆林, 等. 不同吸附材料处理水中砷的效应分析[J]. 现代化工, 2018(7): 21–25.
[19]
廖家隆, 张喆秋, 陈丽杰, 等. 含砷废水处理研究进展[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8, 9(1): 86–91.
[20]
王庆伟, 柴立元, 王云燕, 等. 锌冶炼含汞污酸生物制剂处理新技术[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8, 18(增刊1): 416–421.
[21]
郑雅杰, 张胜华, 龚昶. 含砷污酸资源化回收铜和砷的新工艺[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3(10): 2985–2992.
[22]
易求实. 三段石灰-铁盐法处理高砷洗气污酸废水[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8(8): 24–26. DOI: 10.3969/j.issn.1674-344X.2011.08.009.
[23]
水志良, 靳珍, 黄卫东.砷滤饼综合利用方法, CN85104205[P].中国: 198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