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色金属  2009, Vol. 23 Issue (1): 24-26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四水合三氯化铟的脱水过程分析[PDF全文]
姜宏伟1 , 宋宁2 , 严玉环2     
1.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西 赣州 341000;
2. 昆明理工大学 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 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093
摘要:通过差热/差重分析仪(DTA/TG)测定了InCl3·4H2O的失水过程,研究分析了脱水过程中温度对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氮气作保护气体的条件下,低温时(170 ℃以下) InCl3·4H2O直接脱去一个水分子,当高于170 ℃时,开始脱剩余的三分子水,在200 ℃之前,只能脱掉晶体中的三个结晶水,最后一个结晶水的脱除则需更高的温度(300 ℃以上)。
关键词四水合三氯化铟    脱水    热力学    
On the Dehydration of Four Water Indium Trichloride
JIANG Hong-wei1 , SONG Ning2 , YAN Yu-huan2     
1. Ganzhou Nonferrous Metallurgy Research Institute, Ganzhou 341000, Jiangxi, China;
2. The State Key Lab of Vacuum Metallurgy, Faculty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y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 Yunnan, China
Abstract: The dehydration process of four water indium trichloride was determined by the DTA-TGA Method (DTA/TG), the impact of dehydration temperature in the process was studied.A water molecular was dehydrated from InCl3·4H2O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nitrogen gas at the temperature of below 170 ℃.The other 3 water molecular began to be dehydrated at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70 ℃ to 200 ℃.The temperature of more than 300 ℃ is required for dehydrating the last water macular.
Key words: four water indium trichloride    dehydration process    thermodynamic    

无水InCl3是制备ITO薄膜和Ⅲ~Ⅴ族半导体材料的主要原料[1],也是合成有机铟系列化合物的基本原料[2-3],还可用作有机反应的催化剂[4],在有机合成和电子工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5-6]。三氯化铟具有耐水、高效、选择性好等优点,能够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有效地促进多种有机反应的顺利进行,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仅能生产InCl3·4H2O,而高纯无水InCl3必须进口,价格昂贵。制备无水InCl3的方法主要有金属铟直接氯化法[7]、氧化物分解氯化法[8]和水合物加热脱水法[9]、有机溶剂法[10]、逐步升温氯化法[11]等。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试剂及设备

原料:99.99 %In (昆明理工大学真空研究所提供),分析纯;HCl(汕头市达濠精细化学品公司)。铟(99.99 %)的化学成分见表 1

表 1 铟的化学成分 w/%
点击放大

实验设备:烧杯,量筒,冷凝管,温度计(0~ 150 ℃),调温电热套(规格250 mL,功率250 W,最高使用温度380 ℃),通风橱(昆明天悦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热分析仪器:差热/差重分析仪(DTA/TG,NET-ZSCH STA409PC/PG)。

1.2 实验方法

金属铟较活泼,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三氯化铟,常温下结晶可得到InC13·4H2O,反应式如下:

2In+6HCl+8H2O→2InC13·4H2O+3H2

将InC13·4H2O粉体在差热/差重(DTA/TG)同步分析仪上进行升温脱水测定,升温速率为5 K/min,温度量程:303~573 K。α-Al2O3为参比物,试验气氛为在氮气的条件下。

2 结果与讨论 2.1 InC13·4H2O失水过程分析

图 1图 2分别是在200 ℃、300 ℃下对InC13· 4H2O进行的差热/差重(DTA/TG)分析图。

图 1 InC13·4H2O的差热/差重曲线图(200 ℃)

图 2 InC13·4H2O的差热/差重曲线图(300 ℃)

图 1可以看出,失重曲线上出现2个失重台阶。第一个台阶小,失重小,后一个台阶为明显的失重过程。第一个失重过程从303 K左右开始,至443 K,其失重率为6.12 %,失去一个液态水(理论值为6.13 %)。在脱一个液态水分子过程中紧接着又脱掉两个液态水。从图 1可以看出在473 K前,是一个完全的吸热峰,但吸热峰在对应的热重曲线上刚开始没有明显的失重现象出现,说明这个过程中可能包含第一个脱除水的汽化过程外,还包括剩余结晶水的脱除。第二失重峰(200 ℃时)失重率为20.17 %,失去2个液态水(理论值为18.41 %)即在473 K以前2个液态水已经脱除而且第三个结晶水已有部分被脱除。但可以从图中发现失重曲线趋于平缓,则说明最后一个结晶水的脱除需要更高的温度。

图 1图 2虽有所差异,但大体上失重程度都显示为:在300 ℃以前都可以把四个结晶水中的三个结晶水脱除,但最后一个结晶水的脱除需要300 ℃以上。

图 2中可以看见失重曲线上出现3个失重台阶。前两个台阶都非常平缓,失重也小,但最终失重为20.26 %(325 ℃时),图 1最终失重为22.21 %,和图 1对比最终失重接近。但是却发现失重量变小,可能是由于实验所用InC13·4H2O粉体的差异而产生的(实验时放在空气中的时间不同,则所含的水分就不同,因为InC13·4H2O粉体易吸潮)。

通过综合热分析仪对InC13·4H2O进行了热重和差热分析,得出其失水过程的初步结论,表明失水过程为:

(1)
(2)
(3)
2.3 脱水方法比较

在保护气体氮气的保护条件下,可以达到脱除水的目的,已有文献报道可以用有机溶剂法脱水以制备高纯无水三氯化铟。就保护气体的方法和有机溶剂法进行比较。

有机溶剂法:以InC13·4H2O为原料,正丁醇BuOH作为有机溶剂,采用有机溶剂替代InC13·4H2O中的结晶水,然后加热分解制备无水三氯化铟,通过升华分离纯化可得到高纯的无水三氯化铟。最佳工艺条件:在实验中控制蒸馏加热温度为180~200 ℃,分解加热温度为350 ℃左右,分解加热时间为1 h,投料比(BuOH/H20)为45,可得到无水三氯化铟,产率达95 %,无水三氯化铟经升华纯化可得到纯度为99.99 %的高纯无水三氯化铟。

保护气体的方法:以InC13·4H2O为原料,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在300 ℃时已基本脱掉结晶水。

保护气体的方法相对于有机溶剂法来说,杂质含量少(减少了正丁醇带来的有机物杂质)。

3 结论

通过差热曲线和热重曲线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有氮气作保护气体的条件下,低温时(170 ℃以下) InC1·4H2O直接脱去一个水分子,当高于170 ℃时,开始脱剩余的三分子水,在200 ℃之前,只能脱掉晶体中的三个结晶水,最后一个结晶水的脱除则需更高的温度(300 ℃以上)。

参考文献
[1]
Yutaka S. Highly-conducting indium-tin-oxide transparent films fabricated by spray CVD using ethanol solution of indium (Ⅲ) chloride and tin (Ⅱ) chloride[J]. Thin Solid Films, 2002, 409: 46–50. DOI: 10.1016/S0040-6090(02)00102-5.
[2]
Biswanath D.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2Z)-2-(chloromethyl)alk-2-enoates using iron(Ⅲ) or indium(Ⅲ) chloride[J]. Tetrahedron Letters, 2004, 45: 2425–2426. DOI: 10.1016/j.tetlet.2004.01.101.
[3]
舒万艮, 杨刚. 三甲基铟、三乙基铟制备的研究进展[J]. 稀有金属, 1999, 23(3): 224.
[4]
Rathna Durga R S, Manian. Rapid synthesis of tetrahydroquinolines by indium trichloride catalyzed mono-and bis-intramolecular[J]. Tetrahedron Letters, 2006, 47: 7571–7574. DOI: 10.1016/j.tetlet.2006.08.088.
[5]
Brindaban C R. Selective reductive cleavage of 2, 3-epoxybromides by the InCl3-NaBH4 reagent system[J]. Tetrahedron Letters, 2004, 45: 8579–8581. DOI: 10.1016/j.tetlet.2004.09.120.
[6]
Brindaban C R.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sation of indium(Ⅲ)chloride andmixed ligand complexes[J].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2002, 58: 953–957. DOI: 10.1016/S1386-1425(01)00568-6.
[7]
费多洛夫, 阿克楚林. 铟化学手册[M]. 张启运, 徐克敏,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77.
[8]
Bereslavestera L F, Shereshikova V I. Preparation of indium chloride[J]. Trswverokavkaz Gornornet Inst, 1970, 28(1): 55.
[9]
刘德信. 近代无机化合物合成[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177.
[10]
周智华, 莫红兵, 曾冬铭. 高纯无水三氯化铟的制备[J]. 稀有金属, 2003, 27(4): 470–47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