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色金属  2000, Vol. 14 Issue (3): 43-46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我国钨及硬质合金产品出口战略探讨[PDF全文]
李衍军     
株洲硬质合金厂 进出口公司, 湖南 株洲 412000
摘要:叙述了我国钨、硬质合金产品生产和出口现状以及国外钨、硬质合金产品生产情况, 指出了我国钨、硬质合金产品生产与出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分析了我国加入WTO以后, 硬质合金产品出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提出了改进我国硬质合金生产的措施与硬质合金产品出口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硬质合金    出口战略    
An exploration on the export strategy of tungsten and hardmetal products in China
LI Yan-jun     
Import & Export Company of Zhuzhou Hardmetal Works, Zhuzhou 412000, Hunan,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 the production and export status of tungsten and hardmetal products in China, and the production status at abroad.The paper also point out the main difficulties exist in the production and export of our tungsten and hardmetal products, give an analysis on the forthcoming chance and challenge of the accession of China to WTO.At last, put forward our corresponding improving measures in the production of hardmetals and our corresponding export strategy of hardmetal products.
Key words: tungsten    hardmetal    export strategy    

我国是钨资源大国, 已探明的储量和现行开采量均占世界储量的65%左右。钨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也是硬质合金生产含钨特殊钢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据报导, 全世界钨和硬质合金的市场销售量约100亿美元, 其中北美、欧洲(西欧)大约为70亿美元, 而我国充其量为3亿美元, 这与我国钨资源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怎样扭转这一局面, 笔者试图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钨及硬质合金产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钨及硬质合金产品出口战略作一些探讨。

1 我国钨及硬质合金产品出口现状 1.1 钨冶炼工业概况和产品出口现状

钨作为战略性资源, 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全世界将钨用于硬质合金的约占55 %、特殊钢工业的约占25 %、钨合金的约占15%。我国钨资源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广东, 其中全国较大的钨矿山有28家。年开采能力达7万t,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 大部分矿山的钨品位下降, 采矿难度加大, 开采成本逐年上升。而且, 这些年来地方民采蜂拥而上的滥采乱挖, 严重破坏了许多国有矿山的矿藏资源, 使许多矿山因此而无法正常开采。另外, 为了生存和发展, 不少矿山纷纷向下游产品发展, 投资兴建钨冶炼厂, 生产仲钨酸铵、钨的氧化物、钨粉、碳化钨粉等。

据统计, 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钨冶炼厂达近百家, 钨的冶炼能力从1985年的23 950t达到现在的70 000t, 在这些钨冶炼厂中, 除了极少数具有钨粉、碳化钨粉的生产能力外, 绝大部分为仲钨酸铵、钨氧化物的生产厂家。以仲钨酸铵的生产能力来说, 株洲硬质合金厂为10 000t、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为12 000t, 广州红心化工厂4 000t, 赣州有色金属冶炼厂4 000t, 南昌硬质合金厂3 000t, 赣州钨钴有限责任公司3 000t, 自贡硬质合金厂2 500t, 仅以上几家仲钨酸铵生产能力就达38 500t。生产过剩, 供大于求的矛盾是这些钨冶炼企业的主要问题。

国内几个大的硬质合金生产厂家大都有自己的钨冶炼系统, 除了自给以外, 尚有能力供出口。因此, 各生产厂家纷纷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 试图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么, 国际市场上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据文献[1]统计结果, 国际市场上对钨的需求约40 000t, 其中美国约8 500t, 欧洲约11 000t, 日本约5 600t, 其他西方国家约3 000t。在钨的供应方面, 秘鲁、葡萄牙、奥地利、玻利维亚等国家每年提供约5 000t, 独联体国家提供约3 000~ 4 000t, 其中独联体国家目前出口的钨中, 有很大部分是我国1990年前出口到前苏联的库存(估计总量约220 000t), 此外, 基本上是由我国供应。我国的钨品的供应量占了国际市场的68 %左右, 占着主导地位。但尽管我国拥有资源、产量、出口共3个第一的优势, 而这些年来, 我国的钨冶炼工业一直受到市场价格下跌和需求不旺的困扰, 导致具有战略地位的钨产品廉价出售。如1981年株洲硬质合金厂出口仲钨酸铵时, 到岸价价格为148美元/吨度, 而1993年曾跌落到30美元/吨度, 跌幅约5倍之巨。

1998年在长沙召开的国际钨锡锑研讨会上, 与会各国专家代表一致认为仲钨酸铵的价格盈亏平衡点为78美元/吨度, 但近些年来, 价格大都维持在52美元/吨度至75美元/吨度之间, 低于盈亏平衡点, 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的钨企业大都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国外钨矿山也大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目前, 国际上主要的钨制品厂家, 如德国的斯达克公司、韩国大韩重石公司、日本新金属公司、东京钨公司、美国特立达因公司都从我国进口仲钨酸铵, 有的厂家甚至大量储备仲钨酸铵。

含较高附加值的金属钨粉、碳化钨粉, 受仲钨酸铵价格的影响, 价格也由1981年的24 ~ 26美元/kg下跌到现在的11 ~ 15美元/kg。从近些年来我国的钨产品出口情况可知, 在我国的钨冶炼产品出口创汇中, 仲钨酸铵依然占着主导地位, 占90 %以上, 金属钨粉、碳化钨粉出口仅占8 %。可以想象, 如果今后我国继续大量出口仲钨酸铵, 则市场价格下跌和需求不旺将长期持续下去。

1.2 硬质合金工业概况和产品出口现状

我国的硬质合金工业目前存在生产过剩、结构不合理、品种不全三大问题。

据文献[1]统计结果, 全国已有硬质合金生产厂家150多家, 生产能力高达10 000 t, 具有较大规模的、年产1 000t以上的仅有两家, 年产100t以上的6家, 年产50 ~ 100t的为5家, 90 %以上为年产50t以下的生产企业。1994年全国硬质合金产量为7 540t, 1995年为7 100t, 1996年为6 630t, 1997年1 ~ 9月为4 827t, 其中株洲硬质合金厂、自贡硬质合金厂两家这3年实际生产产量占全国硬质合金的生产量分别为64 %、57 %、54.3 %。产品结构属低档钨钴、钨钴钛类合金, 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机夹刀、钻头、轧辊等深加工产品所占比例仅约10 %。从生产能力来看, 株洲硬质合金厂为4 000t/a、自贡硬质合金厂为2 000t/a, 两家的生产能力达到国内市场需求的92 %。

硬质合金出口方面和钨冶炼产品一样, 国内各生产厂家纷纷到国外寻求市场, 导致国内厂家在国外市场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硬质合金出口产品中, 主要是低附加值的铸造碳化钨粉、混合料、焊接刀片、矿用合金, 而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 如可转位研磨涂层刀片、轧辊、硬质合金孔加工刀具出口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与国际现行价格相比, 我国的低档硬质合金一般要低50 %~ 70 %。深加工产品方面, 由于品种少、产品不能配套, 加之质量和售后服务上的差距, 价格也要低20 %~ 40 %。在高档产品上, 我国硬质合金尚不具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实力, 而在低档产品上, 发达国家在金属切削方面, 工艺技术远比我国高。在发达国家, 使用的大都是高附加值的可转位刀片、金属陶瓷刀片等高技术产品。除了耐磨零件、矿用合金外, 焊接刀已极少使用。我国生产的焊接刀能够进入的其他国家基本上都是一些发展中的国家, 而我国的产品在进入这些发展中的国家时, 由于没有做好价格自律, 致使出口价格越来越低。如巴基斯坦市场, 在80年代初, 出口刀片换汇成本仅0.8元, 而现在的价格, 换汇成本一般都在8元以上, 有的甚至高达10元。由此可以看出, 由于我国的无序竞争、内耗, 使得本属有较高利润的硬质合金产品, 已经变得无利可图。因此, 各个生产企业的效益都在逐年下降, 个别企业甚至亏损、破产。尽管这些年国家对钨品出口实行了许可证制度, 成立了价格统一协调小组, 对钨矿实行保护性开采, 但由于各行业及地方受利益机制的驱动, 效果并不理想。

2 我国硬质合金产品出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进入21世纪, 全球经济一体化, 各国市场相互融通的今天, 给我国的钨和硬质合金工业的发展与出口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党的十五大以后, 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 随着国家抓大放小政策的实施, 以及国家实行扶优扶强的产业政策, 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这些将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八五”和“九五”期间, 以株洲硬质合金厂、自贡硬质合金厂为代表的硬质合金重点骨干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和改造, 使我国的硬质合金质量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这些都为硬质合金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株洲硬质合金厂成功地从瑞典山特维克公司引进了年产300t的硬质合金生产线, 这样硬质合金质量水平与引进前相比, 已上了一个较大的台阶。钨的湿法冶炼技术水平已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我国将成为WTO成员国, 将为我国硬质合金出口提供一个更广泛的市场和更优良的环境, 长期以来, 在与世界各有关国家的双边贸易中所受到的各种非关税壁垒会逐渐减少, 各种岐视性待遇会被取消。

随着改革的深入, 我国的各项经济法规都将越来越健全和完善, 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 国内各生产企业和出口企业的盲目竞争、无序出口的局面必将得到改善。

在把握住机遇的同时, 也应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的硬质合金工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不论在装备上、工艺上、管理上, 还是在规模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我国钨及硬质合金工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外硬质合金厂家纷纷将目光盯住我国市场, 利用其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 采用独资、合资等形式投资办厂, 以图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可以这样说, 我国与国外厂商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发生在国际市场, 而且目前已在国内市场激烈地展开。据了解, 在国内市场的高档产品上, 如汽车生产线上的刀具中, 大部分已经被国外产品占领。如瑞典山特维克公司已在我国设立11个办事处, 并于1994年9月在河北廊坊经济开发区独资建成一家硬质合金工具厂, 在我国的销售额正以每年平均约30 %的速度递增。美国肯纳金属公司也不甘落后, 在上海独资兴建了一家硬质合金工具厂, 并已正式开工生产。随着我国硬质合金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 拥有强大实力作后盾的国外产品将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2) 竞争对手规模大, 实力雄厚, 具有完善的销售网络。据了解, 山特维克公司已在世界60个国家建立了200家公司, 为客户提供服务, 对常规产品订货, 并一周内交货。近些年来, 该公司先后兼并了瑞典的赛可公司和德国的维地亚公司等世界知名厂家, 年销售额达到22亿美元, 美国肯纳金属公司也将美国矿业工具公司、赫尔特公司等知名公司纳入其旗下。两大公司的规模、实力越来越强大, 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这两家公司的产品。

(3) 东南亚的金融风波给我国在这些市场的出口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东南亚各国的货币大幅度的贬值, 尤以泰国、韩国为甚, 我国产品在这些市场的竞争力也将大大削弱, 即使已经占有一定市场的产品, 有的也可能不得不退出。另一方面, 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 也相应加大了某些国家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 我国硬质合金工业产品出口战略

针对国内外市场发展情况, 今后, 我国硬质合金生产与出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利用5~ 10年的时间, 实现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 实现从粗加工产品向半精加工、精加工产品的转变。

首先, 应从目前大批出口仲钨酸铵、钨的氧化物的低附加值产品, 通过逐年减少出口, 直到甚至停止出口, 转向大批出口金属钨粉、碳化钨粉、硬质合金焊接刀片、矿用合金和可转位的涂层、研磨刀片,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我国占有世界65 %的钨资源, 只要通过合理的生产、有序的出口, 完全可以左右世界钨市场。1994年仲钨酸铵的价格由于受到我国钨精矿短缺的影响, 价格迅速上扬, 从1994年初的34美元/吨度上涨到9至10月间的90 ~ 95美元/吨度, 就说明了这一点。可以预计, 只要我们从1 000t仲钨酸铵出口数量中一半转化为钨粉, 或碳化钨粉出口, 出口创汇可达4 464.8万美元, 而5 000t仲钨酸铵仅值2 655万美元, 其附加值高达68 %。

其次, 应建立起强有力的大本营和出口基地, 这是我国实现扩大出口的基础。

面对国外硬质合金厂商利用其最新发展的产品与我国竞争, 我们要充分发挥在中、低档合金产品上的优势, 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如焊接刀片、矿用合金以及各种耐磨零件, 这是当前量大面广的产品, 占着主导地位的产品。而且要通过现场质量管理和技术改造或技术引进, 降低能耗、物耗, 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特别是要突出解决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 实现常规产品的优质化。在高档深加工产品方面, 国外厂商虽占有品种全、质量好的优势。但我国拥有40多年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点, 只要在可转位的涂层、研磨刀片上继续抓好槽型系列化和牌号优化研究与开发工作, 扩大品种和规模, 形成有我国特色的产品系列, 以功能、价格与国外产品竞争, 加上周到的售后服务, 我国一定能够在高档深加工产品方面赢得较大市场份额。

再次, 在外资进入钨和硬质合金工业方面, 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 对钨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在钨的基础产业上, 如仲钨酸铵、钨的氧化物、钨粉、碳化钨粉方面, 应该防止外资对我国钨资源的控制, 引导和鼓励外资支持我国钨产品加工企业向高档深加工产品方面发展, 以提高我国硬质合金工业装备与工艺技术水平。

(2) 优化产品结构, 加快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实现产品的成龙配套, 适应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我国硬质合金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产品以初级产品、低档产品为主。尽管这些年, 以株洲硬质合金厂和自贡硬质合金厂为代表的硬质合金企业在硬质合金深加工产品、高精尖产品上进行了大量投入, 引进了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 但这些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还太小, 产品也未能成龙配套, 在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上与国外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我国的硬质合金的质量和销量就总会落在别人后面。

(3) 进行优良资产重组、优胜劣汰, 实现强强联合, 组建企业集团, 实现低成本的规模扩张, 提高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

我国硬质合金工业, 因为过多的“内耗”, 一方面已经使我国的硬质合金出口产品失去了竞争力, 失去了市场, 如钨品遭到了欧共体的反倾销, 至今碳化钨粉、铸造碳化钨粉等产品都不能进入该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及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造成了许多产品生产过剩, 市场疲软。国有资产不仅难以保值增值, 而且更多地在一天天流失浪费。因此, 打破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 进行国有资产重组, 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矿山、冶炼厂、硬质合金厂的企业联合集团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与国外企业抗衡。

(4) 加快海外公司和网点建设, 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

随着WTO贸易规则的日益完善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各地区间贸易一体化进程加快, 欧共体国家之间的大市场已经形成, 在欧共体内部已经没有关税。可以预计, 1999年1月1日欧元起动后, 将更加密切欧共体内部国家的经济关系。北美自由贸易圈的扩大, 东盟各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 都将使我国的产品出口在这些市场变得更加困难。因此, 加快我国硬质合金企业的海外公司和网点的建设, 使之融入到当地的经济中, 是我国扩大出口的重要途径, 海外公司的建立, 也为我国硬质合金工业本身的装备改造、技术的提高, 以及融资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渠道。

(5) 加强人才的培养, 要尽快培养一大批既懂得技术, 又熟悉国际贸易, 有着市场营销策略的复合型人才, 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钨和硬质合金工业所面临形势十分严峻, 面对这一形势, 只有走联合的道路、组建企业集团、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才能实现从目前大批出口仲钨酸铵、钨的氧化物逐渐过渡到大批出口钨粉、碳化钨粉及硬质合金成品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Micheal Maby. 国际钨协第11届年会市场报告[J]. 中国钨业, 1998(6):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