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色金属  1999, Vol. 13 Issue (4): 34-36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氧化铝高压溶出单套管焊缝穿漏原因分析[PDF全文]
陈传新     
平果铝业公司, 广西平果县 531400
摘要:单套管加热器的内管穿漏, 对溶出系统生产影响很大, 通过对单管焊缝漏点部位的金相检验, 分析了穿漏原因, 同时提出减少穿漏的对策, 为今后单管系统的制作、使用及维护作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焊缝    内应力    腐蚀    热应力    穿漏    
${affiVo.addressStrEn}
1 概况

氧化铝生产的高压溶出系统采用5级单套管(每级6根管)串联对隔膜泵出口的料浆进行预热, 其中内管为法国产无缝钢管, 外径为254mm, 壁厚为10mm, 每根长81m。外管为国产无缝钢管, 外径355.6mm, 壁厚7.92mm, 每根长为80m。内管走含碱溶液(230g/L NaOH)的料浆(进出温度为70℃、155℃), 压力6.0MPa。外管走来自后面工序闪蒸出的二次蒸汽, 最高蒸汽压力为0.8MPa, 温度150℃。见图 1

图 1 单套管简图

此系统采用法国彼施涅公司(AP)的生产工艺, 单管的焊接工艺在制作时, 按外方制定的工艺条件施焊。焊丝、焊剂均由外方提供, 采用开V型坡口, 亚弧焊打底, 后表面堆焊两遍, 焊接后按GB3328-87规定进行X光探伤检查, 尔后进行消除内应力的热处理。

在生产中, 已6次出现三、四级内管沿焊缝产生局部穿漏, 穿漏沿焊缝长度约为50~60mm, 宽度10mm, 料浆进入蒸汽系统, 造成溶出系统被迫停产, 每次停产处理时间均要8~12h, 损失产值100万元, 给氧化铝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2 穿漏部位检验及原因 2.1 穿漏部位外观检验

穿漏部位始于单管内壁焊缝与母材交界处, 母材与焊缝间有未焊合缝隙。在穿漏部位及附近热影响区域有纵横交积的细网状裂纹, 深度为1mm左右。除穿漏区域外, 其他焊缝外观良好, 无明显缺陷。

2.2 金相检验

在最近二次穿漏后, 对穿漏部位切取3个试样进行金相分析:1#试样在穿漏部位附近、焊缝与母材均完好的区域切取; 2#试样在穿漏焊缝的最末端切取(图 2); 3#试样在穿漏部位的残留焊肉上切取。2#试样可以明显观察到焊缝漏点始于管内表面母材与焊缝交界裂纹处, 裂纹沿焊缝与母材交界未焊合缝隙处开裂。3#试样母材与焊缝有裂纹。

图 2 焊缝穿漏点简图

单管母材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见图 3)。1#试样内焊缝高于母材平面, 焊缝与母材间全部焊合, 也没裂纹, 熔合区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呈粗大条状分布的过热魏氏组织, 热影响区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呈长粗针状分布的过热魏氏组织。2#试样在焊缝两侧与母材交界处有两条垂直于管内表面裂纹, 左边裂纹长2.1mm, 右边裂纹长2.2mm, 左边裂纹末端再向内延伸0.5mm。未熔合线上, 有一条长为2mm的未焊合裂纹, 缝内有灰色焊渣(见图 4), 右边裂纹在熔合区内有4条由未焊合部分扩展形成的裂纹, 长度为1.3mm、0.8mm、0.6mm、0.3mm, 裂纹在熔合线附近开裂。裂纹左边是热影响区未熔片断, 在焊接循环中, 温度最高, 温度梯度最大, 铁素体是粗大针条状分布, 为过热魏氏组织。右侧焊接熔合区, 铁素体呈粗大条块状, 为粗大过热组织(见图 5)。热影响纵端面有多条1mm左右裂纹。3#试样焊缝与母材交界处有长1.5mm裂纹, 裂纹形态同2#试样, 热影响区有多条1mm左右裂纹。金相试样的管外壁在焊接中, 焊接线能量过大, 铁素体呈特长条状和针状分布, 与珠光体形成特粗拴状晶, 是严重的过热组织, 过热层深3.2~3.7mm(见图 6)。

图 3 TV42C组织

图 4 熔合线未焊合裂纹

图 5 裂纹在熔合线附近开裂形态及组织

图 6 管外壁严重的过热组织

2.3 穿漏原因分析

(1) 亚弧焊打底时, 部分焊缝刚与管内壁充平, 母材与焊缝间有未焊合缝隙, 在高压力长期作用下, 缝隙形成裂源不断扩展成裂纹。焊缝内部未焊合裂缝诱导裂纹发展, 当裂纹扩展到与焊缝内部裂纹贯通时, 单管强度不足以承受管内压力。

(2) 焊接加工坡口过大, 母材与焊缝间产生缝隙, 焊后残余应力消除不完全, 在缝隙处产生应力集中, 形面裂纹不断扩展, 在热影响区产生裂纹。在焊接中若缺陷清除不干净, 残余缺陷诱导裂纹发展。

(3) 单管焊接后, 在热处理消除应力退火时, 退火温度不够, 保温时间不长。加之现场采用的坦克带退火不能完全消除内应力, 在焊缝热影响区产生交织网状应力裂纹, 在母体与焊缝间产生应力裂纹, 沿熔合线附近不断扩展。

(4) 在焊接过程中, 焊接电流过大, 速度过慢, 致使溶池温度过高。在冷却过程中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呈柱状, 组织严重过热, 造成焊缝强度和塑性降低。

(5) 应力腐蚀的破裂。单管内的介质为碱性的料浆, 在焊缝的内应力和管道的热应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脆性破坏, 如铁素体类钢在碱性介质中产生晶间裂纹。单管在每次停机检修后的起机阶段穿漏, 在热应力作用下发生应力腐蚀破裂的原因不应忽视。

(6) 根据工艺要求, 单管每3个月左右进行一次酸洗, 以便清除积存在单套管内壁的铝硅酸钠, 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就目前单管每次破损, 均是停产酸洗后, 在开机启动时出现单管穿漏。单管酸洗采用稀酸加缓蚀剂, 在单管温度低于70℃时进行不超过3h酸洗, 后用一次洗液(碱性)对残存在管内的酸进行中和。在清洗温度为60~70℃的条件下, 稀酸加速对已存在的缺陷焊缝进行腐蚀, 造成裂纹扩大穿漏。

(7) 根据套管的结构, 内、外管在正常工作状况下, 已建立起一种热平衡, 使热应力对内、外管的作用相对减少。但在每次停产检修后, 从环境温度在短时内提高到工作温度, 热应力对单管作用因素也应是单管破损的原因之一。内、外管在80m长度内, 采用钢性的焊接连接, 在未形成稳定的热平衡时, 外管在通入蒸汽(150℃)后, 比内管通入料浆(70℃)的热膨胀的速度快, 而这种膨胀速度的不一致, 又无处可补偿, 内管会在外管的热膨胀力的作用下, 承受一个轴向的拉力, 引起内管焊缝薄弱处开裂。

3 预防措施

(1) 制作过程中, 应加强焊工的工作责任心, 除严格按焊接工艺要求执行外, 应派专人对每道工序进行认真的检查, 发现问题应及时彻底处理, 不留隐患。严格控制焊接过程中的线能量, 对焊后焊缝作100 %探伤检查, 消除焊接缺陷。

(2) 焊后热处理是消除焊缝残余应力、减少内应力对焊缝质量影响的手段。在制作后, 因管件太长, 不可能考虑整体炉内退火的条件下, 利用坦克带加热应严格按照热处理的升温曲线和保温、冷却时间进行操作, 最大可能消除残余内应力1。为减少焊缝的残余应力, 在焊接过程中, 采用逐道锤击可以增加焊道的塑性变形, 降低残余应力。据资料介绍, 经过锤击的焊缝应力比未锤击前可降低37 %。另外在现场操作可行的情况, 尝试爆炸退火, 或振动退火方法, 最大消除残余应力, 保证焊缝质量。

(3) 改进生产酸洗工艺, 改中和阶段的温度偏低的一次洗液为母液进行, 降低投用前后单套管的温差, 减少热应力对单管的作用。

(4) 改进内、外管的连接方式, 应考虑在外管上增设膨胀节, 以利于热膨胀的补偿, 减小内管承受热膨胀力的影响。

(5) 利用牺牲阴极施加阴极保护, 防止应力腐蚀破裂。

参考文献
[1]
张金昌主编. 锅炉、压力容器的焊接裂纹与质量控制[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