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色金属  1987, Vol. 1 Issue (3): 58-59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西华山发现钨矿史略[PDF全文]

 

大余县城西十五华里, 有座西华山, 为大余四大名山之一。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 在山中建有西华古寺, 年久坍塌。明孝宗弘治年中(1488-1505年), 南安知府邓应仁乃重建。嗣后也因失修倾圯。至清德宗光绪年间(1890-1908), 住僧妙园和尚, 化缘修葺。规模轩敞, 幽静风雅, 堪与名寺媲美。昔日周围丛山, 森林繁茂, 苍松古柏参天, 长青翠竹满山, 尤产一种名贵方竹, 为竹类之珍品。群峰谷间泉水潺流, 至古寺旁汇成小溪, 绕过观音岩, 撤身直泻, 形成千丈爆布, 跌落山下, 沿牛耕地山麓, 南流注入章江。春暖花开时节, 山花遍野, 鸟鸣其间, 山幽水静, 风景宜人, 成为一大好旅游胜地。

旧中国, 封建王朝统洽, 闭关自守, 无所作为。尤以1840年鸦片战败后更甚。我国惨遭帝国主义军事、经济、文化侵略, 在全国各地遍设教堂, 宣传宗教迷信, 腐蚀群众思想。其足迹深入内地, 对我矿产资源, 进行调查、窥测、掠夺, 实属为害不浅。

大余县约于1880年前后, 相继设立天主堂和福音堂。天主堂在老城考棚旁, 福音堂在水城驿使门内。1905年福音堂新来牧师名叫邬礼亨, 德国人。住在小水门城楼旁福音堂宿舍(今县教育学校)。他平素空门, 天气晴和之日, 最喜外游:或爬山打猎, 或伴同夫人山涧溪旁漫步畅游。平常多从大水门过浮桥沿老城根西上, 迈步至西华山游览。因此, 西华山古寺住僧妙园和尚得与牧师邬礼亨相识。

一日邬牧师在往西华山游程中, 经过烂埂上, 见树木丛中一堆堆乱石, 拾起数块玩弄, 其中色泽有白、有黄、有灰、有赭, 且轻重不一, 其中以灰黑色者特重。将其击碎, 则呈现小小镜面, 光辉夺目, 视为珍宝, 唯不知系何物。嗣后旅游每经斯处, 必拣颗粒较大者摘回家中, 天长日久, 积聚不少。

牧师邬礼亨要在宿会内筑一小花台, 当在河中拣选各种石料, 并将西华山拾得灰黑石块, 轻轻敲开, 取其色黑有镜面光泽者, 镶嵌各种花式图案, 筑成甚为美观。回忆幼年时与同学至牧师花园内, 喜看那盛开地各色艳丽花卉, 尤对那砌在花台上异光炯炯的图案花, 更为诧异、偏爱。

1909年, 有欧洲教会组织旅行团体, 共有六人(其中主要是德国人), 来到大余参观。据邬牧师说, 那时曾在家中宴请他们, 以尽东道之谊。当客人来到宿舍后, 忽见花台上镶嵌耀眼黑色石块, 殊为惊异。询问来自何处?牧师当以昔日游览西华山之事告。次日旅行团即随邬牧师至西华山观察。认为是一种贵重有色全属。当即拾取样品携回德国分析研究。经化验证明是矿物中稀有的钨锰铁矿。在世界矿产史上是一重大发现。若能炼成钨钢, 是大有用处。

邬牧师获此消销后, 当与妙园和尚商议, 妙园竟不顾国家权益, 以叁佰银元私买与福音堂。自此妙园行踪不知去向(此事大余县志略有记述, 唯时间、事实, 诸多不符)。牧师取得山权后, 仍不敢大肆声张, 只是暗中嘱托一些比较贫穷的教友, 每日上西华山捡拾灰黑石头(后日“乌金”), 秘密挑回交与福音堂。代价一枚铜元一斤。然后用小木箱装载每担一佰斤, 挑至南雄船运曲江, 上火车偷运香港出国。几年来不知盗窃多少, 难以查考, 邬牧师获利也无法估计。时在1912年。

德国克鲁伯工厂首先研究成功冶炼钨钢, 制成钨钢炮。经试验连续百发而不炸裂。是为二十世纪初期最优良的军用钢炮。

1916年, 世界大战鏖战正酣。德国利用此种新式耐用先进武器, 震撼了欧洲战场。战后分析德国兵器, 乃知克鲁伯大炮是用钨钢制成。而该钨矿来源, 竟系出自中国江西大余西华山。信息传到大余, 结合当地居民早经传开的福音堂教友, 数年间常往西华山拾撞“乌金”售与邬牧师之说, 并知此山已由妙园私卖给福音堂。全县闻讯大为哗然。当地官员不得已才与福音堂一再交涉, 偿还银元千元, 收回山权。时在1917年。

1918年春(即民国七年), 西华山钨矿全山开放, 自由开采, 邻近省县百姓, 纷纷涌上山来, 采挖钨砂, 不一年已达万人以上。名山古寺, 山林旷野, 顿成市场。广东及香港诸多商人, 䴢集大余, 设立收砂公司, 如桑田、大利、振兴等不下数十家, 争相抢购钨砂, 输往世界各国, 高价出售, 牟取暴利。而当地收价, 开始时仅银币一毫一斤, 后来陆续涨到四毫一斤。大余人民生活提高, 市场繁荣, 也从此兴旺发达。钨的用途, 一日千里。从此, 西华山钨矿之名, 乃蜚声中外。不是明珠, 胜似明珠, 其光芒放射全球耳。

附言:奠嫌老圃秋色淡.更爱黄花晚节香.老马深知夕阳晚, 不待扬鞭自奋蹄。

蔡坛单 1986年秋于大余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