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22 Issue (4): 47-54
嵌入与反嵌:社会工作教育力量参与农村精准扶贫    [PDF全文]
王才章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 江西 吉安 343009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号召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教育力量作为一种专业力量,应积极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社会工作教育力量在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受推动嵌入与阻碍嵌入两种力量的影响。推动嵌入的力量主要包括国家关于社会工作参与扶贫的宏观政策、社会工作项目的需求、专业自身的要求;阻碍社会工作嵌入的力量(反嵌)主要包括进入路径带来的局限、预估与计划制定的妥协、服务过程中对专业的困惑,以及结案中对各种因素的权衡。社会工作教育力量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就是嵌入与反嵌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过程。当前,国内社会工作是在嵌入与反嵌过程中由多方力量角力所形成的一种建构过程,折射了社会工作发展的本土化进程。
关键词嵌入    反嵌    社会工作教育力量    农村精准扶贫    社会工作服务    
Embedding and De-embedding: Social Work Education Force Participation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WANG Caizhang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 343009, China
Abstract: Social work education is a professional force that can participate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force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is influenced by two forces:the forces of embedding and de-embedding. The forces that promote embedding include the state policies of social work participation in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work project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itself; forces that hinder the embedding of social work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mainly include the limitations brought by the entry path, the compromise between estimation and planning, the confusion and reflection about the profession in the process of service, and the balance among various factors in the closing of the projects. The two forces of embedding and de-embedding interact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work participation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the current persp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China is also a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forces of embedding and de-embedding, which is a reflection of the localization of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Key words: embedding    de-embedding    social work education forc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social work services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并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中来。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2017年,《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社会工作教育对口扶贫计划”,并强调“发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推动作用,支持和鼓励高校社会工作专业院系与贫困地区合作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教师实践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帮助贫困地区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截止2018年底,全国多所高校参与了社会工作教育扶贫。社会工作教育力量作为一种专业力量,主要是借助项目的形式参与当前反贫困事业,特别是农村精准扶贫。

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民发〔2017〕119号),社会工作教育力量主要是指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力量,其身份首先是教师或者学生,与就职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组织的专职社会工作者有所区别。

目前,关于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研究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成果。相关研究认为,社会工作与扶贫具有内在联系,社会工作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与当前国家推动的扶贫事业有内在的关联,这些关联可以弥补政府属性以及相对宏观的工作方法的局限[1-4]。当前,社会工作参与扶贫面临现实困境:一是社会工作扶贫的对象、内容、形式有限,介入广度不够;二是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的专业水平、扶贫能力还很有限,介入深度不够[5-6]。社会工作的介入面临自身组织建设、参与治理的角度、协作的方式方法三个层面的困境[7]。同时,在参与扶贫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也面临重视程度不足、自身能力不足、开展工作难的困境[8],存在“精神性贫困”(相对贫困)和“环境友好”乏力的状态[9]。这些困境是当前社会工作嵌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需要置于具体情境中进行系统分析。社会工作如何进入农村扶贫,在农村扶贫服务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推动和阻碍,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1 研究框架与个案概况 1.1 研究框架

目前,关于社会工作嵌入发展有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工作的嵌入会从弱自主嵌入向政府—专业合作下的深度嵌入发展[10],现在的社会工作表现出多方面的嵌入性:制度层面的嵌入性、项目层面的嵌入性、服务层面的嵌入性[11];第二种观点认为,嵌入并不一定会导致政府—专业合作下的深度嵌入,可能会导致社会工作被原有体制吸纳[12];第三种观点则是强调: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是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与其他服务力量的动态磨合过程,新的边界将会从中产生[13];第四种观点认为,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是宏观的、形式的嵌入,而在实践的、微观的服务情境中则是一种“脱嵌”的状态[14]。这四种观点体现出对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研究逐步深入,强调了嵌入的不同层面以及嵌入的过程性。但是,在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过程中,推动“嵌入”的力量是什么,阻碍嵌入的力量有哪些,在已有研究中并未充分涉及。笔者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嵌入过程中的不同力量,才能深入理解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根据社会工作教育力量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整个服务过程,本研究将其中涉及的推动嵌入力量和反嵌力量梳理如下:推动嵌入的力量包括国家有关社会工作参与扶贫的政策、社会工作项目的要求(瞄准需求、整合与激活在地资源)、专业的要求(在地化、本土化);阻碍社会工作嵌入的力量(笔者将其简称为“反嵌”)包括专业自身(理念、方法)、项目的限制因素(比如说项目周期)、以及本地力量(不认同、甚至排斥)等。研究框架如图 1所示。

图1 研究框架图示

在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教育力量与其他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并没有明显区别。

1.2 研究方法

笔者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个案对象是参与社会工作教育扶贫项目的实习生,他们分别来自江西省两所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资料收集方法主要采用结构式访谈法,本研究一共访问了12位学生,访问提纲包括基本信息、服务内容(个案、小组、社区活动)、服务对象(对象特点、接触方式、需求及评估方法)、服务设计(如何设计服务、考虑的因素有哪些)、服务过程(服务过程中的阻碍和支持因素、服务对象对社工的称呼、服务过程中的伦理困境)、服务结束及反思(什么情况下结束服务、服务反思)。分析方法采取定性资料分析法,根据访谈资料归纳主题,然后形成观点。

1.3 个案概况

12位访问对象都参与了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项目,他们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18年7月至8月,9月至11月间也有一些零散的后续服务。服务对象为农村留守人群和贫困人群,如: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及贫困户。针对留守儿童的服务内容主要是心理疏导、课业辅导、交往能力提升等;针对留守老人的服务主要是情绪辅导、健康管理能力提升等;针对贫困户的内容是心理疏导、脱贫能力建设、宣传倡导等。具体情况见表 1

表1 访问对象简况表

这个项目分别选了国内4个省的贫困县。江西省有4所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了这个扶贫项目,本研究访问了其中两所高校,这两所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分别选择了省内两个贫困县的贫困村作为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点。

根据学术论文的相关要求,笔者对所涉及的访问对象进行了匿名化编号,表中编号格式采用“姓名首字母+年月日”构成。

2 社会工作教育力量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嵌入过程

虽然目前国家宏观政策倡导社会工作教育力量参与农村精准扶贫,但是在地方尚无具体的制度设计,通常采用项目的形式开展探索。依靠项目进入扶贫的实践领域,就需要考虑如何进入、如何评估需求、如何提供服务以及如何结束服务等问题。

2.1 社工进入:获得当地力量的支持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陌生的外部力量,如何进入扶贫实践领域,是社会工作在嵌入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承接社会工作教育扶贫项目的高校在考虑项目的实施地点时,根据项目的要求,首先需要选取一个贫困县的贫困村作为服务地点。确定贫困县主要是参照已有的贫困县名单,而要进入贫困村,则需要思考具体进入路径。根据调查,社工进入扶贫领域,主要是借助当地熟人关系,这个熟人一般来自当地乡镇政府部门。因为乡镇政府熟悉当地情况,能够为社工提供相关资料,还可提供联络、住宿等方面的服务。

当地政府是最熟悉当地各个村庄情况的,可为社工开展服务更加精准的确定所需要服务的对象,在征得当地乡镇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会减少社工开展服务时的阻力,不至于因当地势力的排斥而使服务无法开展(MJJ20181204)。

乡镇为我们提供了住宿地点,村委会为我们解决了吃饭问题,热心村民会给我们好吃的,特别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乡政府的支持主要是靠学校的老师联系而争取的,村民的支持是靠我们自己与他们打交道获得的(STD20181202)。

除了需要得到当地乡镇政府的支持之外,还需来自村委会干部及热心村民的支持。村委会对社工能否进入村庄提供服务有直接的影响,通常由乡镇政府联系相应的贫困村,然后由村委会提供相关支持。村庄是一个熟人社会,也有一些热心村民会主动参与。

有一位热心且在村中有一定地位的村民带我们去贫困户家中,减轻了我们第一次探访的困难;在举办第一次社区活动的时候,冯氏宗祠为我们提供了场地、设施等,还邀请我们在那儿享用了午餐(MSD20181202)。

来自当地乡镇政府的支持使我们能迅速地融入村庄并得到村委会和村干部的支持。要想快速融入村庄中开展调查,首先要借用村“两委”的力量,让村干部帮忙向村民介绍自己,这是使村民快速放下戒备的重要途径(APL20181202)。

从以上访谈可以看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庄热心人士为社工的进入提供了支持,这是社会工作嵌入农村精准扶贫的支持性力量。对于当前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来说,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外来的专业力量要进入具体的实践领域,需要得到基层治理中相关主体的支持。这种支持一方面是来自宏观政策的倡导,另一方面也因基层治理对专业服务的需求。

2.2 预估与计划制定:强调精准匹配

进入村庄之后,根据社会工作服务步骤以及项目的基本要求,需要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评估。社会工作参与扶贫,其服务对象是村里的贫困群体,这些贫困群体通常是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侧重为他们提供物质帮助,社会工作则需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其他需求以制定服务计划。服务计划制定需要权衡各方面的因素,也需要平衡项目要求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当地的优势资源,以凸显服务的精准匹配。

社会工作项目需要准确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我们在正式进入之前,就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左右的需求调查,并形成了相应的需求调查报告(ZMS20181202)。

在制定计划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自身能力、督导支持以及社区文化。我们刚到该村时,对该村的人文、社会关系等都不怎么了解,加之正是暑假期间,无法向服务对象的老师及同学了解情况,这给需求评估带来了一定困难(MJJ20181204)。

社工开展需求评估主要是运用社区观察、直接访问及间接访问三种方法。从以上访问可以看出,专业服务及项目都要求社工准确评估服务对象需求,而要做到准确评估服务对象需求,则需深入服务情境对服务对象进行访视。准确的需求评估是社会工作教育力量嵌入扶贫实践领域的关键,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计划制定及实施,也是整个教育扶贫项目的逻辑起点。但是在现实中,要进入服务对象的生活环境,精准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2.3 实施过程:需要贴近服务情境

制定服务计划之后,根据计划开展服务。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理论、方法等需要适应具体环境。当前,服务对象及社会公众对于社会工作的认识较少,他们不太了解社会工作中保密、案主自决等伦理守则,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实务模式背后的理念与国内的社会文化存在差异。此外,在扶贫领域中,社会工作的方法也很难完全按照书本上的流程展开。所以,从专业自身的角度来说,需要进行本土化。这种本土化要求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方法适合当地的服务情境,而适合当地服务情境的过程,就是社会工作在微观实务层面嵌入的过程。

当地的村民特别淳朴、热情好客,对我们就像对家人一样。有好几个当地村民请我们去他们家里吃饭,而且还去宗祠里吃过一顿饭。我们本应是不该接受的,但是为了能够接地气、融入他们,我觉得这是有必要的(KYL20181202)。

教材上的个案有五六个流程,但是在服务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精简,比如:个案服务效果的评价由我们按照案主的成长进行评价(STD20181202)。

书本知识与现实应用不一致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小组活动上,因为小组活动是需要订立小组契约的,以此来维持小组秩序。但事实上,我们难以让组员严格遵守小组契约,这个契约的遵守是十分艰难的(WFZ20181202)。

从以上访问可以看出,社会工作服务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改变。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方法等嵌入服务情境中,需要社工做出灵活的改变,以更符合服务情境。社工在价值伦理方面需要更多地考虑本土情境,在服务方法上也应按照本土情境来灵活处理,这是服务过程中的具体嵌入。这一嵌入过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特质与本地社会文化情境碰撞融合的过程。

2.4 结案:考虑现实的因素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当服务达成目标后,服务需要结案。在结案阶段,按照社会工作的一般程序,需要评估目标达成情况,处理离别情绪及后续事宜,这是服务的理想化状态。在现实中,结案可能是因为服务对象的离开,或者是项目周期到了。对于这种情况,结案的关键是准确评估服务目标的完成情况,处理好服务对象的情绪,做好服务反思。结案阶段的嵌入最主要是对目标达成进行准确的评估,以及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处理离别事宜。

当社工对服务对象说服务快要结束时,服务对象确实有些不舍,会询问社工何时会再来。在我回到工作的地方后,仍与服务对象保持联系,以便了解其近况,并对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建议(MJJ20181204)。

服务对象确实很不舍得我们,结束时她不太开心,但是我们留下了联系方式,让她以后有问题可以询问我们,且承诺以后有机会会去看望她(MSD20181202)。

时间太短,项目缺乏持续性,建议在当地设立固定的社工点,方便后期的跟进与服务(ZQ20181202)。

从以上访问可以看出,社工在结案时,主要是受项目周期的限制,结案相对比较匆忙。在结案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按照结案的程序进行目标达成评估。虽然按照项目要求,需要评估项目目标的达成情况,但在现实中很难做到。有的社工在结案后进行了反思,认为应该在扶贫村落设立固定的社工点,以实现社会工作服务的持续,这样更容易扎根服务情境,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

3 社会工作教育力量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反嵌过程

社会工作教育力量在扶贫过程中,一方面受嵌入性力量的推动,这种力量要求社会工作教育嵌入原有的教育体系中;另一方面也受反嵌力量的限制。反嵌力量与嵌入力量一样,存在于整个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反嵌主要是社会工作在嵌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阻碍力量,这种阻碍力量可能会让社会工作被吸纳或者被同化,从而丧失自身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3.1 进入路径带来的局限:浅度嵌入与身份模糊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外部力量要进入整个扶贫领域,需要嵌入基层扶贫治理结构中。虽然当前主要是以项目的形式进入,但是依然需要得到当地力量的支持。当地乡镇政府的支持很关键,村干部与村民的认可也很重要。由于村干部及村民对社会工作的认识非常有限,加之社工在短时间内很难真正融入村里的社会文化,很难实现深度嵌入。所以,社工为了完成项目,只能在一种很浅的程度上嵌入,或者被当地力量反嵌入。

儿童和留守老人均是在村中有威望之人的带领下认识的,随后,在征得服务对象的同意以及初步评估基础上为其开展服务(MJJ20181204)。

由于她和她父亲思想都很保守和排外,所以并没有出现邀请社工到家中吃饭或给予小礼物的情况,而且社工可以明显感受到她父亲并不相信我们说的话,也不太欢迎我们到她家中去(MJJ20181204)。

我觉得十分需要,因为如果当地的官方不支持,民间就难以支持我们,会给我们工作开展带来极大的困难(WFZ20181202)。

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由于社工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村里的扶贫对象,而有些扶贫对象会将对扶贫工作的不满转化为对社工的进入进行抵触。此外,服务对象对于社工的服务内容及方法并不了解,很大程度上将社工视为扶贫工作人员,所以,也会将社工视为同其他扶贫人员一样。加之,社工的进入常常需要依靠当地政府力量,所以,服务对象往往不是将社工作为独立的专业人员来看待,而是将社工视同政府工作人员。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关系的建立,也影响了服务实施及效果呈现。

3.2 预估与计划制定的妥协:受制于本地服务情境

社工在开展需求评估时应先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并在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状况后进行准确评估。在现实中,社工所开展的需求评估相对欠严谨,受项目性质及周期的限制,社工主要是参照已有的精准扶贫评估结果,并将贫困对象确定为服务对象。精准扶贫的评估结果虽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是与社工的评估还是有差异。社会工作的需求评估一般以建立信任关系为前提,强调服务对象的自主表达,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需求评估经常受制于具体的服务情境。

服务对象主要由村干部介绍,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如:有一个小组长家,家庭情况一般,孙子外孙较多,照看困难,其他并没有什么需求)。案主很少提出自己的需求,大多为社工观察建议,甚至存在案主本人都不清楚服务的最终需求状况(ZXM20181202)。

在服务过程中,很多服务对象不太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或者不太会表达自身的需求,从而导致需求评估往往是参照精准扶贫中已有的评估结果。需求评估之后是服务计划制定,服务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场地、服务对象参与、语言沟通、服务对象时间等因素。这些因素是实际影响服务执行的直接因素,所以,有时候虽然按照专业标准制定出了一份服务计划,但是发现在现实中不太可行。

我们听不懂方言,填表时,有的案主有一些抵触情绪。如:有一个案主,社工去送血压仪,案主直接说,血压仪没用,还不如直接送降压药(ZXM20181202)。

碰到过阻碍,主要是案主自身的性格造成的。案主长期生活在农村这一熟人社区,一开始对我们这些闯进来的陌生人缺乏信任,甚至有些抵触,且案主性格内向,很少主动开口,交流中存在一些困难(APL20181202)。

以上被访者的叙述,反映了语言交流障碍是影响服务实施的主要因素。由于绝大部分社工并不是当地人,而当地上了年纪的人又不太会说普通话,这导致服务计划的可行性大打折扣。因此,需求评估及服务计划的制定由于受项目性质、现实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社工在开展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服务情境的特点,而不能只是遵循专业的要求。

3.3 服务实施过程:对专业的困惑

社会工作服务在实施过程中会涉及价值伦理、理论模式及方法技巧的具体运用。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思考价值理念是否适合本土的文化情境,是否会遭遇伦理问题或困境,以及理论模式是否适用于服务情境,方法技巧运用是否合适等。在访问过程中,有多位社工表达了自己遇到过伦理问题,但都运用自己的经验对伦理问题进行了化解,以及根据情境需要调整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并未邀请我们到其家里吃饭,但是有邀请我们吃西瓜并叫我们带走一两片,我们接受了。因为如果不接受就难以进行下一次的访问,这个只是他们的待客之道,我个人觉得这上升不到我们所谓的伦理困境(WFZ20181202)。

遇到了书本知识与现实应用不一致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小组活动上,因为小组活动是需要订立小组契约的,以此来维持小组秩序。但事实上我们难以让组员严格遵守小组契约,这个契约的遵守是十分艰难的(WFZ20181202)。

社工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面临扶贫情境中人情关系等本土文化对专业伦理的挑战。对于很多社工来说,他们意识到需要在本土情境中理解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所以他们采取的态度是积极融入本土情境中。另外,有些社工觉得书本上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很难充分运用。社工的专业性更多地是让位于对情境的理解,而不是坚守专业性,也有社工对专业表示困惑。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与本土化存在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对社会工作的嵌入形成一种“反嵌”的阻碍力量。

3.4 结案:各种因素的权衡

结案主要是采用观察法和访问法来评估,对于社工来说,这两种方法相对比较容易操作,也比较符合服务情境。在服务过程中,当社工运用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法评估服务是否结案的时候,也会被现实情境所反嵌。当服务即将达成服务目标,现实中却因为项目到期、服务对象突然离开等各种因素而导致服务中断。或者说虽然短期服务目标达成了,但是长期目标却难以实现。

我们想以申请小额贷款的方式来帮助他发展,通过了解到他偿还能力较差,我们选择的是五万元的无息贷款,这笔钱是在他的可承担范围之内。这样他就有了谋求发展的一笔款项资金。但是后来发现他并不是用这笔钱来搞生产,而是做了其他用途(WFZ20181202)。

我们是在良好的情况下结束服务的,但是确实存在时间上的限制,如果时间充裕一些,我相信一定会更好。我们进行的扶贫教育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因为仅仅是一个月,案主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WFZ20181202)。

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受到了项目方的时间限制,毕竟要使服务对象改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ZMS20181202)。

从以上访问可以看到,有时候临近结案的时候发现目标并没有真正达成,服务目标被现实中的其他目标所替代;或者受项目时间影响,整个服务的效果大打折扣,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社会工作服务效果的呈现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社会工作在结案时,并没有真正嵌入服务情境中,服务效果也没有完全呈现,而是被现实因素所阻碍,从而影响社会工作在嵌入过程中达成服务目标。

4 主要发现与研究结论 4.1 主要发现

以上主要从“嵌入”与“反嵌”两方面来呈现社会工作教育力量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具体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本研究有以下发现:

(1)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外部专业力量进入服务情境,特别是当前国家倡导的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力量进入扶贫领域,主要是借助项目形式进入。项目要求社会工作服务必须准确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以及评估服务情境中所拥有的资源。项目在进入过程中要求社会工作服务嵌入服务情境中。与此同时,社会工作服务在通过项目形式嵌入服务情境中,会产生反嵌的现象,即受到项目周期的限制,以及项目本身很难真正嵌入服务情境中。受以上因素的影响,社会工作借助项目形式进入服务情境的过程,同时也会受到项目自身因素限制。

(2)社会工作在进行服务需求评估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服务情境,了解当地语言、文化以及相关资源等,这个过程一般需要持续较长时间。在现实中,由于农村已有的精准扶贫工作已经积累了相应资源,所以社工在进行需求评估时会嵌入到已有的精准扶贫制度及实践中,并将已有的精准扶贫对象列为服务对象。在嵌入过程中,一方面,社工会比较自觉地嵌入,因为这符合项目要求,也相对比较方便;另一方面,这种自觉也受到反嵌力量的影响,即社会工作服务变成农村精准扶贫体系中的一部分。需求评估之后,社工在进行服务计划制定时,需要符合当地的现实情境,所以最后的方案也会变成一份比较在地化的方案,这其中也体现了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嵌入”与“反嵌”的角力。

(3)社会工作在服务过程中主要是按照服务计划开展专业性的服务。在提供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工作有一套标准的规范,这些规范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了具体的指引。但是在现实服务情境中,社会工作需要嵌入扶贫服务领域中,而这个扶贫领域主要是村落环境。在村落环境中,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方法等很难完全按照理想的要求来进行,所以才会出现社会工作需要适应外部环境。这是社会工作主动嵌入的过程,嵌入过程中包括价值、理论、方法的嵌入。这种嵌入过程其实就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与此同时,社会工作在嵌入的过程中,也受到来自本土文化情境的反嵌。

4.2 研究结论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主要是一种嵌入性的发展路径,这种嵌入是一种由浅入深的动态发展过程。有研究者指出,在现有体制下,社会工作在嵌入过程中容易被吸纳进入原有制度体系中。也有人反对这种说法,认为社会工作并不是嵌入原有体系,而是与原有体系在互动中逐渐生成边界。笔者赞同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观点,同时认为社会工作有可能被吸纳进入已有的体系中,也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边界。这取决于社会工作借助什么形式进入到原有服务体系,以及社会工作与原有服务体系之间的认同关系。社会工作从进入到服务,展现了一种多重嵌入的过程,这种多重嵌入过程意味着社会工作面临不同的服务情境及服务对象。社会工作嵌入的形式不一样,社会工作嵌入的程度也会有差异。这种嵌入程度的差异很难用吸纳或者排斥来描述,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工作力量与其他力量的互动过程。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有推动社会工作嵌入的因素,同时也有阻碍社会工作嵌入的反嵌因素。当前,国内社会工作发展是在嵌入与反嵌过程中,由多方力量角力所形成的一种建构过程,这一过程折射了社会工作发展的本土化进程。受当前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工作教育力量,还是其他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其遭遇的嵌入与反嵌的过程基本类似。

目前,社会工作教育力量参与扶贫,中央有一些支持性文件,但是在省市,具体的制度设计还付诸阙如。社会工作教育力量借助项目形式进入扶贫领域,从精准扶贫政策、项目要求以及专业要求角度来说,社会工作教育力量需要嵌入社会工作扶贫领域中。但是,由于项目的局限性以及社会工作发展程度等因素影响,社会工作教育力量在参与扶贫过程中同时受到嵌入与反嵌两种力量影响,这一影响过程贯穿了社会工作从进入到实施的不同阶段,这种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具体呈现。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 农村反贫困的制度-能力整合模式刍议——兼论社会工作的参与作用[J]. 江苏社会科学, 2016(3): 48-54. DOI:10.3969/j.issn.1003-8671.2016.03.007
[2]
顾东辉. 精准扶贫内涵与实务:社会工作视角的初步解读[J]. 社会工作, 2016(5): 3-14. DOI:10.3969/j.issn.1672-4828.2016.05.001
[3]
向德平, 华汛子, 金旖. 视角转换与方式创新:减贫社会工作的本土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6): 5-11. DOI:10.3969/j.issn.1671-623X.2017.06.001
[4]
李迎生, 郭燕. 推动社会工作精准介入反贫困实践[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5): 92-103. DOI:10.3969/j.issn.1000-5420.2018.05.010
[5]
李迎生, 徐向文. 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功能定位与实践探索[J]. 学海, 2016(4): 114-123. DOI:10.3969/j.issn.1001-9790.2016.04.017
[6]
王思斌. 社会工作要增强参与反贫困的能力[J]. 中国社会工作, 2017(10上): 61.
[7]
李文祥, 田野.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群体的可行能力建设研究[J]. 社会科学, 2018(12): 81-89.
[8]
李光杰, 姬升峰, 王臻, 等. 省市联动, 创制度、建项目、搭平台共反贫困——山东省社会工作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调研报告[J]. 中国社会工作, 2018(10上): 35-37.
[9]
张和清.社会工作如何助力扶贫济困——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社会报, 2016-03-4(4).
[10]
王思斌. 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2): 206-222.
[11]
王思斌, 阮曾媛琪. 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工作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 2009(5): 128-140.
[12]
朱健刚, 陈安娜. 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J]. 社会学研究, 2013(1): 43-64.
[13]
黄晓星, 杨杰. 社会服务组织的边界生产——基于Z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15(6): 99-121.
[14]
林顺利, 孟亚男. 嵌入与脱嵌: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理论与实践[J]. 甘肃社会科学, 2018(3): 9-15. DOI:10.3969/j.issn.1003-3637.2018.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