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22 Issue (3): 102-108
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考——世界学科排名的研究与启示    [PDF全文]
张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山东 青岛 266580
摘要:通过分析THE、QS、U.S.News和软科“四大世界学科排名”指标体系,发现世界学科排名指标体系具有共性特征:在指标内涵上强调论文产出,突出高影响力;在权重分配上强调学科分类,突出学科差异化;在评价形式上强调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在最新动向上强调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明确国际学科评价关注点的基础上,考察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在软科世界学科排名中的表现,结果发现:上榜总量较多且逐年上升,但名次分布靠后;工学领域表现强势,社会科学领域表现欠佳;论文数量与影响力具备竞争实力,但卓越科研、国际化水平相对落后。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未来要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发展适度综合化、科研产出注重高质化、学科建设突出国际化、学科评价强调多元化和学科建设遵循本土化等方面进一步下足功夫。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    世界学科排名    软科    影响力    
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Disciplines of China's High-Level Industry Leader Universities——A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by Subject
Zhang Zhao     
Department of Faculty Affairs & Faculty Develop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four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by subject, which include THE, QS, U.S. News and Shanghai Ranking,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world subject rankings are summarized: the index connotation emphasizes the output of research papers and highlights the high influence; the weight distribution emphasizes the subject classification and highlights the subject differentiation; the form of evaluation emphasizes the combination of subjective evaluation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re emphasized. On this basis, we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China's high-level industry leader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 and find that the total number of universities listed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with prominent performance in engineering fields but poor performance in social sciences; the ranking position is relatively low; the number and influence of research papers is competitive but the level of excellent scientific researche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relatively backward. In the futur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disciplines in high-level industry leader universities, we should make efforts in the aspects of moderat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high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diversification of discipline evalu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industry leader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discipline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by subject    Shanghai ranking    influence    
引 言

行业特色型大学指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的大学。我国自2006年开始在顶尖行业特色型大学中实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目前,在非“985”高校的“211”大学里(不含师范类项目)共有33所(实为36所)行业特色型大学列入该项目建设序列。笔者将上述36所高校界定为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36所高校均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总数为61个,基本都是各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是争创世界一流学科的一支重要力量。建设一流学科,首先要找准自身位置,摸清自身“家底”。目前,世界学科排名已逐步成为学科评价的重要手段,是各方评估大学学科实力的重要参考。笔者通过对世界学科排名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明确国际学科评价的关注点,进而对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在世界学科排名中的表现进行考察,找准学科在国际上所处的状态,明确其在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差距与问题,以期为这类高校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由于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3所高校为两地独立办学,有6个办学实体,故选取的高校实为36所。

1 世界学科排名指标体系的概况

当前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学科排名体系有4个,即《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简称THE)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简称U.S.News)全球最佳大学学科排名、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1.1 THE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指标体系

2019年,THE采用5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对11个学科领域进行排名(表 1)。该指标体系充分考量了各学科领域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化等多方面的表现,指标考察覆盖面较广;重视学科声誉的考量,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分别设有“声誉调查”项目;倾向于借助“收入情况”来反映学科表现,涉及收入的二级指标共有3项,尤其是设有“师均横向来源研究收入”指标,考察学科从工商企业获取资助的能力,即各学科在科研成果转化(知识转移)中的竞争力[1]

表1 THE 2019年学科排名指标体系[2]
1.2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指标体系

2019年,QS采用4项指标、分5大学科领域对48个学科进行了排名(表 2)。该排名将“声誉”视为学科排名中最重要的评估指标,设有“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两项声誉调查,其平均权重高达70%,艺术与设计、现代语言学等4个学科甚至达到了100%。

表2 QS 2019年学科排名指标体系[3]
1.3 U.S.News全球最佳大学学科排名指标体系

2019年,U.S.News采用13项指标对22个学科领域进行排名(表 3)。排名指标主要涉及声誉、论文及专著两个维度。声誉方面除“全球学术声誉”外,还设有“区域学术声誉”指标,专注于衡量学科在区域内的贡献。论文及专著方面设有11项指标,对文献计量的考察更加全面;同时,该维度所占权重较高,艺术与人文学科为65%,软科学和硬科学所涉及学科均达到75%。另外,高被引论文数(前1%)、高被引论文(前1%)百分比、国际合作论文总数3项指标是2018年以来新增指标,体现出排名更加突出强调论文质量和学科国际化。

表3 U.S.News2019年学科排名指标体系[4]
1.4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指标体系

2019年,软科采用5项指标对5大领域的54个学科进行排名(表 4)。与其他排名注重声誉调查不同,软科所有指标均为客观性指标,尤其注重对论文数量与质量的考察,5项指标中4项为论文指标,参与排名的54个学科中32个学科论文指标所占权重达100%。其中,指标“教师获权威奖项数”的门槛较高,主要用于考量教师获得国际重要学术奖项的情况。

表4 软科2019年学科排名指标体系[5]
2 世界学科排名指标体系的共性特征 2.1 指标内涵:强调论文产出,突出高影响力

四大学科排名都十分重视对论文数量与质量的考察,指标设计上体现出来的趋势是强调论文总产出及人均产出,且着重强调论文质量,突出高影响力。THE排名中,论文影响力所占平均权重为28%;QS排名中,论文影响力所占平均权重为30%;U.S.News排名中,软科学、硬科学的论文指标所占权重为75%,艺术与人文学科为50%;软科排名中,论文指标所占平均权重为91.6%。

2.2 权重分配:强调学科分类,突出学科差异化

各排名机构通过对学科分类来赋予权重,在权重分配上都充分考虑了学科间的差异性。如艺术与人文学科注重学术底蕴与氛围,所以在排名中更突出强调声誉调查;理科、医科科研成果突出表现为论文形式,所以在排名中更加注重论文数量与质量的评价;工科重在解决工程技术领域的关键问题,在排名中相对更突出其科研经费的重要性等。

2.3 评价形式:强调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除软科排名外,其他三家排名都设有“声誉调查”这一主观性指标。其中的“学术声誉”间接地反映了学科的学术贡献及其在学术界和社会中的影响;除此之外,THE的“教学声誉调查”和QS的“雇主声誉调查”,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学质量难以量化评价的不足。软科虽没有声誉指标,但其通过“学术卓越调查”邀请同行学者推荐提名本学科顶尖刊物和权威奖项等内容,作为测量学科学术表现的重要纬度[6]

2.4 最新动向:强调国际交流与合作

除QS外,其他三家排名均设有国际化指标,主要通过国际合作论文发表测量相应学科国际交流与合作程度。THE排名中,国际化指标的平均权重为7.8%;U.S.News排名中,软科学、硬科学的国际化指标所占权重为10%,艺术与人文学科为5%;软科排名中,国际化指标的平均权重为5%。此外,在THE和U.S.News的世界大学综合排名指标中,也均设有国际化指标。强调国际化成为世界大学及学科排名指标在设计上体现出来的新趋势。

除了上述共同特征,世界学科排名指标体系还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局限:一是由于教学质量与科研成绩相比更难以对前者进行评价,导致教学质量在排名指标体系中存在被忽视或弱化的现象,在排名指标的设计上往往是重科研轻教学。二是由于论文、著作等指标的可测性、可得性,各排名机构均采用与其相关的指标来对科研进行评价,在指标设计上忽视了其他的科研产出类型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削弱了科研人员推动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3 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在世界学科排名中的表现

由于我国学科分类体系和国外存在较大差异,加之目前国外对部分学科内涵的界定尚缺乏统一认识,所以为便于对比,此处重点分析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的具体表现(表 5)。

表5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学科上榜次数分层次统计比较
3.1 整体表现

对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近三年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的上榜次数进行统计,并依据排名位次,将上榜学科分为领头学科、中坚学科和新生学科三个层次。

(1)上榜数量相对较多,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共有34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上榜,涉及学科41个,上榜总次数336次,占我国内地高校上榜总次数的17%。从上榜学科分布数量来看,上榜学科次数在10次及以上的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有17所,合肥工业大学上榜学科次数最多,共计19个学科上榜;4所大学跻身世界前100名学科数达到或超过5个。近3年,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在5个学科领域的上榜次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9年的上榜总次数比2018年增加了20%,比2017年增加了62%。这充分体现出近几年我国持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名次分布相对靠后,名次结构呈金字塔型。近3年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的名次分布相对靠后,名次结构均呈金字塔型,领头学科、中坚学科、新生学科数量依次增加。其中,领头学科占比最低,近3年平均为18%,相对力量薄弱;中坚学科力量居中,平均占比31%;新生学科占比最高,平均达到51%,相对力量庞大。金字塔型结构的形成,与我国长期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及教育资源持续向少数优势学科倾斜投入有关,也表明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在若干领域具备较强的学科建设实力,尤其新生学科是争创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力量。

(3)工学领域表现强劲,社会科学领域亟待提升。从上榜学科来看,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传统优势学科突出而其他相关学科薄弱,尤其在工学领域表现强势。2019年,工学学科在1~10的名次区间上榜16次,在13个工学学科的世界100强中,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的数量达到甚至超过3所,并有3个工学学科位列世界第一。然而,社会科学领域表现欠佳,2019年,该领域排名学科数14个,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仅在其中7个学科中上榜,且近3年该领域领头学科数均为0。这与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服务行业多为工学类行业,且学科设置与服务行业联系紧密、优势突出有莫大关联。

3.2 分项表现

将软科世界一流学科5项指标划分为论文数量与影响力、卓越科研、国际化3个维度。其中,论文数量与影响力维度包括“论文总数”和“论文标准化影响力”两个观测点;卓越科研维度包括“顶尖期刊论文数”和“教师获权威奖项数”两个观测点;“国际合作论文比例”为国际化维度的主要观测点。以此为依据,分别计算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41个上榜学科在各名次区间的指标平均得分,并与同名次区间所有上榜高校的指标平均分进行比较,详情见表 6

表6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学科排名指标得分对比分析

(1)论文数量与影响力维度具备竞争实力

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在论文数量方面具备领先优势,其论文影响力表现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绝大多数上榜的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学科在科研论文产出上占据一定优势,其“论文总数”指标得分高于同区间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理学领域表现最为出色。从总体情况来看,其在“论文标准化影响力”指标上的表现与世界平均水平实力相当,但在1~50,51~75名次区间的表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在该维度表现出的优势,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都把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评价高校及其教师的重要标准。

(2)卓越科研维度处于相对劣势

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在“顶尖期刊论文数”和“教师获权威奖项数”两项指标的表现均处于相对劣势。除1~50这一名次区间外,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上榜学科“顶尖期刊论文数”指标平均得分普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理学和医学领域全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各上榜学科在“教师获权威奖项数”指标上全军覆没,得分均为0分。由于该项指标门槛较高,能够在这一指标中获得得分的高校多数来自欧美,我国高校屈指可数。此现象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向来重应用技术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始性知识创造、颠覆性技术创新关注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作为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卓越科研产出的主体,其群体质量与欧美同等层次学科尚有差距[7]

(3)国际化维度呈现两个极端

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不同学科领域在国际化水平上呈现出两个极端:社会科学领域全面领先,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4个领域相对落后。社会科学领域上榜学科各名次区间“国际合作论文比例”指标平均得分均高于同区间的世界平均水平;其他4个领域的上榜学科该指标平均得分几乎全部低于同区间世界平均水平。由于社科研究首先是对具体社会现象的剖析,而且社会科学领域相比其他领域更难以形成优势,所以社会科学领域更加迫切需要与具有共同认知背景的学者加强沟通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国际化合作水平的提升。

4 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思考 4.1 学科发展适度综合化

传统优势学科突出而基础学科相对薄弱已成为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大瓶颈。研究发现,在四大世界学科排名中,各学科排名1~20的高校多数为综合性大学,可见雄厚基础学科的支撑对应用学科的发展极为重要。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应坚持学科发展适度综合化,在重点建设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协调发展相关学科,在突出学科优势特色的同时注重营造良好的学科生态体系。不同类型的行业特色大学应根据知识生产的规律采取不同的学科发展战略,以坚持走自己的特色化发展道路为基本原则,以解决行业现实重大问题为根本目的,围绕传统优势学科这一核心,着力提高相关学科建设水平。尤其要重视传统优势应用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学科间的支撑渗透效应,提升学科综合实力[8]

4.2 科研产出注重高质化

近几年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的科研论文数量与质量都有较大提升,但在卓越科研方面依然处于明显的劣势。众所周知,一流学科建设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科研来支撑,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在一流学科的建设中要注重科研产出的数量增长,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注重质量提升。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论文、著作等这类较易测量和获取的科研产出外,科学研究还有众多的产出类型,高校不应在排行榜的导向下过度追求论文指标而忽略其他。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要注重以高质量的科研带动和促进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突出强调科研产出的原创性及高影响力,着力推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以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4.3 学科建设突出国际化

尽管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社科领域上榜学科在国际化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但该领域本身上榜学科数偏少,所以整体来看,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建设一流学科仍然需要在提升国际化水平上下功夫。值得关注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与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正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趋势:教育资源的跨国界流动进一步加速;高等教育世界体系进一步多元化与复杂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施主体进一步下移;留学主体流动的模式进一步多样化[9]。所以,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应及时洞察、掌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趋势,自觉探索国际化教育合作新模式,主动将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实践的重要内容。

4.4 学科评价强调多元化

目前,就我国每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而言,其在世界学科排名中的上榜学科仍然屈指可数,多数学科对自身在全球高校中的位置如何、与国际一流学科的差距究竟在哪里等问题的认识还较为笼统。为此,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应注重学科评价多元化,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内外第三方评价结果,主动向第三方机构借力,积极寻求咨询服务(包括世界一流学科竞争力分析、与世界一流学科的对比分析、学科排名敏感性指标分析等);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学科国际评估,按照国际标准对学校学科开展全方位评估,借助专家们的国际化视野,用世界一流的“标尺”,找准学科在国际上所处的状态、地位、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建设国际一流学科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发展举措。

4.5 学科建设遵循本土化

当前,世界四大排名机构所采用的指标体系本身就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同时,出于对指标可测性、可得性的考虑,世界各大学科排名体系在指标设计上普遍忽视或弱化了对教学质量和除论文外其他科研产出的衡量。所以,我国高校应理性看待世界学科排名,其排名方法和排名结果可以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参考,借此从中找到办学的差距与问题,但不能仅仅围绕排名建设学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就要求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应充分体现本土化,要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密切结合国家、行业的发展动态和需求,按照我国对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和标准,努力建设彰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学科。

5 结 语

面对“双一流”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应主动对标国际标准,找准位置、明确差距,着力分析和解决自身在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积极探索一流学科的建设路径。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要重点在学科发展适度综合化、科研产出注重高质化、学科建设突出国际化、学科评价强调多元化和学科建设遵循本土化等方面下功夫,坚持行业特色,积极强本拓新,努力建成一批掌握世界学术话语权、有力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优势学科群,推进世界一流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世银. 国际学科排名对我国高校创建一流学科的启示[J]. 现代教育论丛, 2016(3): 80-84.
[2]
[3]
QS2019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方法[EB/OL]. (2019-02-27)[2019-07-28].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subject-rankings/methodology.
[4]
U.S.News全球最佳大学学科排名方法[EB/OL]. (2018-10-29)[2019-07-28].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global-universities/articles/subject-rankings-methodology.
[5]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2019排名方法[EB/OL]. (2019-06-25)[2019-07-28].http://www.zuihaodaxue.com/subject-ranking/ARWU-SUBJECT-Methodology-2019.html.
[6]
权威发布: 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EB/OL]. (2019-06-25)[2019-07-28]. http://www.zuihaodaxue.com/news/20190625-1020.html.
[7]
张淑林, 崔育宝, 李金龙, 裴旭. 大学排名视角下的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现状、差距与路径[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8(1): 24-34.
[8]
袁广林. 创建世界一流与服务国家发展: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选择[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1): 1-7.
[9]
文君. "互联网+"视域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5):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