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依然复杂,影响党的先进性和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极其复杂,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政治不纯等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依然要常抓不懈。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党要管党、党要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新思想。这些思想主要包括: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是“为民、务实、清廉”,广泛开展道德教化、纪律约束和法律规范的廉政文化教育,建立系统完备的廉政文化制度保障体系,等等。习近平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既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展现了中国特色,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新型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蕴含于廉政文化建设总体部署中的社会系统研究方法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人们在自己的生产生活中必然发生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1]27。思想上层建筑指导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影响和制约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是核心力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因此,习近平坚持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整体构思加强廉政文化及反腐败体系建设,持之以恒地正风肃纪,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重视从政治思想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一是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其作为最关键的战略举措,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使党风政风出现了新气象。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还没有消除,习近平谆谆告诫全党:“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加强治党管党一刻也不能松懈,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是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坚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2]。然而,“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增强自身本领。紧紧抓住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是基础,严是关键,治是要害。“全面”就是要面向全党9 059.4万名党员、461万个党组织,重点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要担负起责任[3]105。二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指出,治理好全党全国,必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维护党中央权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4]188。党中央只有廉洁才有权威,党员干部只有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才能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在依法用权、正确用权、干净用权中保持廉洁[4]191,切实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三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促进正风反腐。“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5]49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产生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所以必须通过强化党的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正风反腐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抓住了党的政治建设就是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和“魂”[6],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干部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在政治上都要站得稳、靠得住,对党忠诚老实,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习近平还重视从政治制度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建立起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制度自信,在坚持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要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是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4]166-167,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习近平强调用制度治党,就是要依法依规治党,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用制度管权,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借鉴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推动《国家监察法》的制定和实行,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监督体系。用制度从严管理干部,号召全体党员、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决不允许搞特权,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
2 蕴含于廉政文化建设根本原则中的社会主体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就是把“现实的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坚持“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内容”“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人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就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每一个社会个体和群体都有其积极的或消极的、重大的或一般的作用。从社会发展的总体来看,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1]65-69。
习近平坚持社会主体研究方法,从考虑个体的“人”到群体的“人民群众”,紧紧抓住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是“为民、务实、清廉”。习近平不仅继承了“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思想,而且赋予了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新内涵。习近平吸收和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民本思想,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执政新理念,树立了正确的民生权力观,在全党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突出问题,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真正让群众受益。习近平2018年在新年贺词中强调:“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指出,“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坚定自己的信念“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习近平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布局治国理政,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教育、医疗、户籍、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入手,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无不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5]17。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心中有人民,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廉洁从政的良好风气,促进党的优良作风建设。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处理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必须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3]280。习近平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是“为民、务实、清廉”。习近平要求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勤政为民”,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强调求真务实、实干兴邦;指出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正确用权的基本要求是“清正廉洁,奉公守法”[7]。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为防范出现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要通过完善制度,包括完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确保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心聚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3 蕴含于廉政文化建设中解决矛盾和问题的社会矛盾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矛盾研究方法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方法,包括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等[1]42-45。习近平坚持社会矛盾研究方法,正确处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对于党内出现的贪腐现象,采取“打虎”“拍蝇”“猎狐”的不同处理方式,取得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习近平坚持社会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矛盾分析方法,在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在矛盾的双方中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尤其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廉政文化的建设。习近平指出:“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8]152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产生了腐败现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她与腐败是彻底对立的,必须反对腐败现象。腐败是从权力拥有者思想腐败开始的,反对腐败现象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一手抓思想教育提升领导干部的廉政修养,一手通过抓法律、制度来规范、监督权力的运行,防止产生腐败行为,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健全一整套规范权力运行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运用法律和制度规范、分解、监督、制约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重点是紧紧抓住“关键少数”:一方面,惩治反面典型腐败干部违法乱纪行为,可以起到警示警醒作用并震慑其他贪腐干部;另一方面,学习廉洁从政的领导干部,可以树典型标杆、带动一片领导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习近平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因为焦裕禄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习近平要求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8]246。习近平在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特别强调推动党内教育应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坚定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保证全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我们党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4]172-173。习近平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成为忠诚干净担当的标杆,成为以身作则的先锋模范,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习近平坚持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处理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腐败问题,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习近平指出,之所以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因为我国发展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不断地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9]。针对党内出现的贪腐问题,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打虎”“拍蝇”“猎狐”等行动,成效显著,取得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推动了反腐倡廉的发展。针对当前存在的“治标”与“治本”问题,习近平强调坚持全面综合治理把控、标本兼治、惩治防控并举,用法律制度从严治党,用党纪党规从严治党,“长”抓反腐倡廉不停止,“常”抓反腐倡廉不松懈,科学合理、积极有效地防治腐败问题。2019年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明确发出号召“打虎”“拍蝇”“猎狐”决不停步,反腐败决不停步、毫不松劲。
4 蕴含于廉政文化建设中加强对党员干部管理的社会过程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把客观事物置于其发展的具体过程中加以认识,把客观事物同它存在和发展的过程统一起来加以认识。这是认识和把握世界方式的重大变革,其核心要义在于:坚持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科学预见的方法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来研究社会历史过程[1]58-60。习近平在谋划和布局廉政文化建设中,坚持社会过程研究法,强调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过程管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
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透过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把握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批判继承历史遗产。毛泽东提出学习《甲申三百年祭》、用“民主”方法破解“历史周期率”,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保持了党的纯洁性。习近平再访西柏坡时,重温“两个务必”思想,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全党同志要勇做时代的弄潮儿,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答好时代的考卷。习近平秉承了“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风廉洁与否直接决定着党的生命力”的思想,继续加强和完善廉政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要求“落实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10]。
习近平坚持科学预见的方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指出:只有“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 [8]123他要求对党员进行“补钙”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习近平指出,“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才能提升党的公信力和执行力。2017年10月,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指出,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比喻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里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11]。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两个革命圣地,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向全党发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伟大号召,坚定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政治信念,号召要坚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习近平指出,要积极借鉴中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科学运用中国古代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和历朝历代的政治建设,积淀形成了一整套反腐倡廉的制度,如人才选用制度、监察制度等。习近平多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措施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从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作为党风建设的突破口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内一系列党纪党规的实施,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到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号召全党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5]50。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坚持不懈地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以此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把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勇于担当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根本职责,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5 蕴含于廉政文化建设中体现党的宗旨的社会评价方法马克思主义坚持的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作出的评估和判定。社会评价方法既要符合认识的逻辑,又要体现一定的价值观,但是一定以人民利益作为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成效如何,应始终以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作为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人民是社会发展和价值评价的目的所在[1]79。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一直是党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廉政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从老百姓关心的身边腐败着力,着力解决好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题,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切实解决了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和完善了党的廉政文化建设,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在全国各省、市、区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的测评中,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逐年增高。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5]48。只有紧紧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才能够避免脱离群众的风险,拥有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习近平坚持以人民利益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最高标准,持续不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敢于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6 蕴含于廉政文化建设中加强优良作风建设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和坚持的优良作风。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这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中尤为重要。一方面,习近平高度重视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运用,在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习近平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19年7月,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好干部,“要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新时代的好干部,是“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不做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 [12]。新时代的好干部是忠诚、干净、担当的一面面鲜红旗帜。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重大斗争实践中磨砺,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领导干部要在理论上保持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在实践中才能够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敢于在歪风邪气面前作坚决斗争,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7 结论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标本兼治,在严厉打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强调从根本上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思想。这些思想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敏锐智慧和科学思维,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光辉,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坚持用科学方法来构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廉政文化,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使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人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做好时代答卷人,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降,也只有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干部才能够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成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廉洁从政队伍。
[1] |
本书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
[2] |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EB/OL]. (2018-1-6)[2019-11-10].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8-01/06/c_136875438.htm.
|
[3] |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6.
|
[4]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M]. .
|
[5] |
本书编写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 北京: 学习出版社、党建文物出版社, 2017.
|
[6] |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讲话[EB/OL]. (2018-1-11)[2019-11-10].http://v.china.com.cn/news/2018-01/11/content_50216730.htm.
|
[7] |
孙立军:论习近平廉政文化建设思想[J]. 论习近平廉政文化建设思想[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 7(5): 36. |
[8]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遍[M]. 北京: 党建文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
|
[9] |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74.
|
[10] |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 43-44.
|
[11] |
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EB/OL]. (2017-10-31)[2019-11-10].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31/c_1121886319.htm.
|
[12] |
习近平出席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19-7-9)[2019-11-10].http://www.gov.cn/xinwen/2019-07/09/content_540770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