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Vol. 21 Issue (3): 1-10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石油投资探析    [PDF全文]
惠宁1,2, 周晓唯2, 王林平1, 邢庆玲1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18;
2.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摘要: 在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中,石油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我国石油企业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其对外石油投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我国石油企业的对外投资中,就驱动因素而言,既有企业的内在需要,又有国家的政治需要,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存在一致性;在区位选择时,资源国石油储量的丰裕程度和品位优劣是首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当地的政治社会环境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在布局过程中,我国石油企业要接受政府的引导,且其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的形成也离不开政策支持。我国石油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积极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石油投资合作,在实现企业利益的过程中促进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耦合。
关键词: 对外投资     石油企业     国有企业     区位选择     “一带一路”    
An Analysis of China's Foreign Oil Invest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ui Ning1,2, Zhou Xiaowei2, Wang Linping1, Xing Qingling1     
1.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 Field Branch, Xi'an Shaanxi, 710018, China;
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China
Abstract: Oil has always been a key sector in the investment of China's enterprises in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China's petroleum industry is led by the major state-owned oil companies and their foreign investment is of complexity and uniqueness. Foreign investment of China's petroleum enterprises is driven by both enterprises' inner demands and the national political need as national and enterprises' interests overlap. The primary factor influencing corporates' choice of investment lies in the abundance and quality of oil reserves in the targeted countries. And they also take local polit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nto considerati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oil enterprises in ownership, location and the internalization depend on government's guidance, service and support. Therefore, the petroleum enterprise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ose advantages to expand oil investment cooperation with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and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and corporate interests.
Key words: foreign investment     petroleum enterpris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location selection     the Belt and Road    
引言

国际投资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取得较快发展,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包括垄断优势论[1]、内部化理论[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3]等。这些理论的出现主要是针对当时国际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以发达国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形成的,主要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行为。20世纪80年代,随着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兴起,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出现大幅增长,针对这一现象,有学者从理论上探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并形成了小规模技术[4]、技术地方化[5]等理论。但是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变化,这些理论已经很难准确解释当前国际经济新的发展阶段出现的对外直接投资现象。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融合程度的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得以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涌现了大量的跨国企业,在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达到了115家,保持连续第十四年增长,其中有19家是能源、炼化和采矿类企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均位列榜单前位。在中国大型跨国企业不断得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 961.5亿美元,占到全球对外投资流量的12.6%,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2位。为了解释近年来国际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企业在不完全具备“企业特定优势”下如何在跨国投资中实现“企业所有权优势”和在东道国形成“区位优势”,相继出现了技术创新升级与产业升级论[6]、动态比较优势投资论[7]、综合优势论[8]和国家特定优势论[9]等理论。这些理论弥补了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不足,对解释和指导当今中国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复杂现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输出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最主要的石油生产、消费国,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为代表的中国三大石油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综合实力上已位居世界前例,拥有领先世界水平的油气田开采技术,具备全球规模最大的石油石化全产业链的设计、研发、装备制造、建设以及油田服务能力。2008年以来,中国石油企业开始进行大规模海外扩张,在全球主要石油资源富集区进行了大量的投资;2016年末,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已经建成年石油开发生产能力1.2亿吨,投资和管理运营各类合作项目82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海外权益产量总计达到了约1.58亿吨油当量的历史高点,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正在逐渐改变着世界石油市场的格局。

由于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一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接受国,学界对此研究形成了大量的成果;相对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我国当前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石油投资一直占比较高,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对国家能源的安全供给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何提升中国石油企业投资质量、降低投资风险和合理进行区位选择,将是复杂国际石油投资环境下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对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行为研究的加强和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针对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理论经济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很多主流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都包含了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相关思想[10],但至今仍未形成具有一般通用意义上的区位选择理论。

中国经济的发展兼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特点,有着其特有的规律,因此,笔者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基于国家特定优势理论,即在“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的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战略导向下进行延伸,从企业微观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对外石油直接投资的动机、影响因素及竞争优势的形成等内容。

1 中国对外石油投资的动力机制分析: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 1.1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中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出发点

中国能源资源分布较为广泛、品种众多,根据2017年《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煤炭的探明储量为2 440.1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21.42%;天然气的探明储量为5.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2.89%;石油探明储量为35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1.45%。中国能源资源具有总量比较丰富、人均拥有量较低的特点,且分布不均衡、品位较低、开发难度较大。2016年,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3%;能源消费增长为27%,连续16年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能源消费总量为305 300万吨油当量,其中石油占比18.9%;煤炭占比有所下降,但依然占到61.8%;人均能源消费量为2.2吨油当量。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能源净进口国,未来缺口将会越来越大。

能源供给关系着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也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攀升,石油进口量也不断增长。到2017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6.1亿吨,而国内产量在2015年达到2.14亿吨的高点后,2016年、2017年已经连续两年下降,2017年全年产量为1.92亿吨,对外石油依存度达到68.5%。根据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中国石油资源量中属于低品位的为54%,天然气资源量中属于低品位的为50%。因此,加快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步伐,获得更多高品质石油资源,对于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背景下所带来的巨大的石油需求和能源安全供应的压力以及政府政策的刺激和引导,形成了中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的驱动力。

1.2 形成企业竞争优势是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动因

由于石油产业具有以石油资源禀赋为基础的特殊性,中国石油企业的对外投资合作主要集中在世界石油资源富集区,而不是迫于成本压力选择其他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国家或地区。自2016年开始,中国已经从资本净输入国转变为净输出国。中国石油企业的对外投资合作不仅仅是利用其现有优势,而是出于其长远发展的目的,通过进行跨国投资与开展对外合作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石油产业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由于世界范围内石油探明储量分布和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形成了石油资源富集区域与石油消费区域之间巨大的空间距离,加之石油对于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使石油技术的发展、油田勘探开发、储运炼化、石油及其制品的贸易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石油的国际贸易量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53%,石油贸易额占到世界贸易总额的10%,石油也是国际贸易量最大的单一种类商品。国际石油市场是世界范围内统一的市场,国际石油投资合作的开展除了会受到石油行业自身特性影响外,也会受到包括各种政治、军事势力的干预,以及国际金融、投资资本的影响。由于石油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以及人力、资本、技术密集的特点,国际石油公司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竞争的结果就是使石油资源控制权更趋于集中,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各国的国家石油公司还是传统的西方大型跨国石油公司,背后都有来自于政府或多或少的支持。少数几家大型石油公司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形成了石油产业技术垄断,而各主要石油资源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干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通过其国家石油公司来实施的。中国石油企业在国内面临与国际石油市场同样的巨大竞争压力,这也成为中国石油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与合作的动力,通过获取更多更好的石油资源,提升科研和石油技术服务实力,培育国际化人才队伍,不断提升中国石油企业的综合竞争力[11],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石油市场激烈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1.3 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存在一致性

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发展始于1993年,2008年以后进入快速对外投资阶段,自此中国石油企业开始大量并购海外能源企业和大规模投资石油勘探开发项目,海外石油权益产量获得快速增长。石油行业作为资本、技术、人力资源集中的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在进行对外投资合作时,除了受到资源国投资政策、石油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外,还会面对来自大国政治博弈、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的竞争以及国际油价、汇率波动等诸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加之石油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全球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石油地质勘探固有的风险以及石油资源所在国政策的不连续性甚至局部战乱都会使对外石油投资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存在较高的投资风险。按照海外资产排名,在入选2016年发展和转型经济体100强非金融类跨国公司中,中国海油排在第2位、中国石油排在22位、中国石化排在23位[12]。中国三大国有石油企业海外资产占到中国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3 573.9亿美元的8.2%,在中国对外能源资源投资中,三大国有石油企业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在国内石油供应日益紧张、探明储量增长有限的前提下,中国石油企业积极开展海外投资合作,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投资占有世界石油资源60%以上的沿线资源国,体现了中国政府的战略考虑。同时,来自于政府鼓励政策的异质性资源是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来源。

中国对外石油投资合作不同于传统制造业,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即对于投资目的国的选择与传统区位选择理论解释有所不同,不仅偏好于石油资源禀赋富裕的国家和地区,还倾向于对制度较差、风险较高的资源国进行投资。随着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的不断提高,2018年已达到72.3%,为此,在石油安全供给上,中国坚持“立足国内、开拓海外、多元供给”的政策。今后,中国仍将会进行大量的对外石油投资,虽然对外石油投资主体逐步呈现多元化,但三大国有石油企业所占对外投资项目的比例仍占到90%以上,投资存量的比重会更高。由于中国石油企业是具有大型国有背景的跨国企业,其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不仅体现企业投资动机和利益诉求,还要兼顾国家利益,中国石油企业的对外投资合作行为,其动力首先是来自于企业预期收益的可获得性,以及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和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但是出于中国石油企业国有属性所赋有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其对外投资活动不能完全以企业利益最大化来进行解释,还要和国家利益相一致。

2 中国对外石油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国内因素与东道国因素 2.1 基于国内因素的分析 2.1.1 宏观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主要是以投资和出口拉动,而消费带来的经济支撑作用相对较小,因此,在经济增速逐步放慢的过程中,暴露出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高能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人轿车的快速普及也带来了石油消耗量的快速增加。由于中国产业结构中能源消耗最多的第二产业占比长期较高,推动了中国对包括石油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的庞大需求,形成了生产要素存量配置结构与能源资源禀赋、能源消费结构比较优势相违背。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关系一直以来受到学者的关注[13],尽管中国能源效率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已经大幅提高,但是由于庞大的经济体量和人口基数,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加的现实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加却对应的是中国人均能源资源储量水平不高、生产供给不足和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现实,为满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能源需求和国内供给能力之间巨大的缺口,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消费领域也不断扩大,从能源领域到原材料领域,从发电、化工、化肥、交通运输等生产领域到居民生活领域,并对改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也,约为世界人均石油消费量的65%

① 作者根据《 BP世界能源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2.1.2 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企业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不断提高,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及观念的转变,加之养育成本大幅提高带来的现实压力,使中国劳动力结构发生了转变,人口红利的消失使中国企业原有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难以再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此外,经济增长内生引致的生产效率普遍提升以及创新经济、信息经济等一系列新型增长方式带来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生产方式的重大改变,中国企业要在新形势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改变原有生产经营运作模式,提升其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建立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和管理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企业由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节能、环保、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转变,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14]。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使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及能源供给安全成为中国政府层面布局对外石油投资与合作的战略动机。

由于中国石油企业长期大量地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科研,企业管理者也不断尝试应用新的管理方法提升科研管理能力,因而不断取得成果,如大庆油田的三次采油技术、辽河油田的稠油开采技术、长庆油田的超低渗油藏开发技术等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油田工程技术服务方面,中国石油企业也跨入世界领先行列。经过多年的努力,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为代表的中国石油企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得到增强,对世界石油格局的演变开始发挥一定的影响。

2.1.3 对外投资政策形成企业新的竞争优势来源

裴长洪、樊瑛认为,长期来自于政府的政策支持作为异质性资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竞争优势的新来源,形成了国家特定优势[9]。中国政府通过实施各种激励政策,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放宽外汇审批、提供优惠贷款、实施税收优惠等措施有效弥补了中国石油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所有权劣势。另外,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过程中,中国政府极为关注域内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政府间的合作,为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提供便利条件,使贸易与投资这两大引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域内国家间的经济合作。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在对外投资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石油企业将进一步加强对沿线国家石油资源投资、石油勘探开发的合作,简化对外石油投资合作项目的审批和优化海外石油资产结构,进一步提升中国石油企业对沿线资源国石油投资项目的合作开发效益。

目前,为给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石油投资合作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与保障,昆仑银行等中国商业银行在域内石油资源国开展了相关业务。而中国政府也先后倡导和组织成立了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一系列金融机构,为中国石油企业对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合作提供了有利的金融支持。

2.2 基于东道国视角的区位选择 2.2.1 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区位选择的首要因素

石油资源的探明储量及开发地质条件是中国石油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区位选择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BP公司《 2017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一带一路”国家已发现石油可采储量占全球份额的66%,其预期可发现石油储量占全球份额32%(表 1),“一带一路”沿线中东、中亚地区国家丰富的石油资源吸引着全球大型跨国石油企业及石油资本。

表1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地区石油储量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已将“一带一路”作为走出去的重点投资合作方向。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网站数据,截至2017年,共有47家中央骨干企业通过参与、参股或投资等方式,与沿线国家企业合作建成了1 676个项目,其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石油企业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的60多个油气合作项目,有力地支撑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国资委加强督导、防范风险,一直在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氛围。

加强“一带一路”域内石油资源国的石油投资合作,对于处于调整发展阶段的中国石油企业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中国提升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奠定了更为坚实的资源基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当今大型跨国公司都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要素资源,获取和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是资源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动因之一[15-16][]。作为依赖石油资源生产和发展的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就是以最低的相对成本获取东道国的石油资源。中国虽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人均探明储量偏低、品位不高,人均产量仅为世界人均石油产量的22%左右,作为世界工厂,每年还会通过对外商品出口输出大量的隐性石油消费,为了满足国内石油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中国不得不高度依赖海外石油资源的输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富裕的油气资源与我国不尽合理的能源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当前,我国的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然由2000年的30.2%上升到2016年的65%,预计2020年将接近80%。作为资源型企业,其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就是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资源国石油储量的丰裕程度和品位优劣就是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2.2.2 东道国投资环境对区位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

(1)政治与法律因素影响。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是嵌入在一个资源国的特定社会背景下,在进行区位选择时首先会评判资源国的政治稳定性。在政局不稳、政权更迭频繁的国家进行投资,会存在较大的预期收益风险,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会损失掉全部投入的资产。同时,各个资源国对于外国的投资政策,都是出于有利于本国的发展或是符合资源国政权的利益。由于石油作为国际贸易中一种特殊的大宗商品,对于石油输出国和输入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会关联到相关国家之间的政治和外交关系,并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石油资源国基于本国利益往往会制订一系列政策对外国企业进行的石油投资活动进行监管和限制,以控制投资规模和投资区域。资源国政府如果对外国石油投资的干预程度过高就会影响投资的便利性,继而会影响资金流入的规模。资源国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不仅会影响外国企业投资石油项目所能达到的生产能力,还会影响投入的成本,进而会影响外国企业对石油资源国投资区位的选择。

(2)经济因素影响。资源国的外汇管控、基础设施、劳动力教育程度、技术发展水平、税收政策、金融市场等经济因素都会对中国企业石油投资的区位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有金融市场条件、经济增长前景、投资收益率等。出于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等需要,东道国一般会实施一系列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投资。金融体系是否健全、资金调节机制是否发达等都会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资本运作有直接的影响,如东道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服务、资本流动性差、数据可获得性差等因素会造成投资项目的运营研判和收益预计不准确。由于油田开发项目具有投资多、风险大、收益高的特点,而且项目建成和运营周期较长,不论是跨国并购、绿地投资还是合作经营,石油项目的投资成本都很高,而且一般通行的合作开发项目周期都在20年以上,因此,资源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基础设施条件、税收政策等因素都会对石油投资项目产生影响。

(3)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影响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的社会文化因素有:居民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消费方式、受教育程度、社会文明程度、民族成份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对外国人的友善程度等等,这些社会和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外国企业在一国的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17]。中国石油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合作,同样会受到东道国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需要面临额外的跨文化交易费用,这将会影响企业对外投资合作项目的预期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投资合作区位的选择。

2.2.3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风险管控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经营活动在获取资源和收益的同时也必然会伴随着投资风险,这些风险可以根据其来源分为社会文化风险、政治法律风险、技术地质风险和经济经营风险等。进行投资合作风险管控的目的就是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投资风险,从源头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也是中国石油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主要原由之一。

在风险管控的实践中,中国的国资委将风险评价作为风险控制的主要环节,风险评价的准确与否决定了区位选择的正确性。风险来源和风险评价是为了石油企业更好地控制投资风险,并为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科学合理地进行区位选择可以避免或者大幅降低中国对外石油投资合作的风险,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是对外石油投资合作风险控制的核心和关键步骤(图 1),既是数据信息源头也是风险控制的最终目标。对于中国石油企业来说,在进行投资区位选择时首先应该对资源国的投资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两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投资合作项目的质量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图1 区位选择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流程图
2.3 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石油行业既具有风险高、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又具有高回报的特点,这使得国际石油业界的竞争非常激烈。作为国际石油市场后来者的中国石油企业,其对外投资合作总体上是在国家战略主导下展开,出发点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给、保证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还要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从2009年后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这种发展是在中国政府政策和资源国政府政策双重约束条件下实现的,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才能提升中国石油企业的竞争力,在全球石油市场融合度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不断推动其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当前,不论是以国内市场为依托,还是以国际资源为支撑,中国石油企业仍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王敏、丁苗等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家中国主要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和在世界石油产业中的竞争地位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石油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已经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已进入世界石油公司的第一梯队,但在国际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18-19]

目前,随着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运营能力的不断提升,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在中国国家宏观政策的推动下,在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拉动下,不断与沿线国家深化石油领域的合作,所掌握的石油资源会更多,对于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中国石油企业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3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的形成:所有权优势与内部化优势 3.1 中国石油企业比较所有权优势的形成

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国际贸易、技术转让和对外投资等方式,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所有权优势,如专利技术、特定产品、企业品牌影响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二是只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才能实现获利的所有权优势,这类所有权优势无法通过让渡与其他企业而带来收益,必须通过企业及与其控股和所属企业内部的使用才能带来利润,因此企业所有权优势实质是对企业垄断优势的一种拓展。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财税政策降低中国石油企业的融资限制条件,使其可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的巨大资金,从而令中国石油企业在进行跨国业务时具备强于竞争对手的资金优势。这一优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大量的海外并购案例和巨额的购销协议。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进程不断加快,投资环境不断优化,而“一带一路”沿线石油资源国蕴藏大量丰富的石油资源在两国政府的合作框架下源源不断地成为中国石油企业提升自身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使中国石油企业的规模和国际化运营能力得以迅速提升,在国际石油市场中进一步提升了影响力和话语权。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给是中国三大国有石油企业肩负的历史使命,作为自然资源寻求型国有企业,其投资动机不能单单只是为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这虽然违背了理性经济人假设,但究其本质,是因为中国石油企业的国有属性,这种属性决定了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出于企业利益的角度,要做到利润获取的实现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出于企业所有者国家利益的角度,要做到配合国家战略的实施和能源供给的安全,尤其是要保障国家能源供给的安全,以及作为国家外交、政治利益实现的一种工具。如前所述,由于石油这种特殊商品所具有的重要战略价值,国际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和各个国家的国家石油公司在某种意义上都具有同样属性,同样会受到来自企业所属国政府的特殊政策待遇,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中国石油企业往往可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成本取得包括技术、人力、公共服务等一系列要素的投入,为其带来生产经营上的便利条件,形成中国企业的特有优势。为充分利用中国石油企业的特有优势,同时也避免在国际运营经验不足和管理方面的比较劣势,较低的融资成本能够为其抵抗投资风险引致的收益波动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并最终取得投资行为的整体获利和石油资源的控制权。

3.2 中国石油企业内部化优势的形成

企业内部化优势是以企业所有权优势为前提,是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垄断优势而采取的一种形式,这种内部化优势直接影响了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由于石油产业发展的特性,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石油企业必须适应世界能源供给消费格局、地缘政治多极化的转变,在前述企业所有权优势下,获取更多的石油资源,形成并放大其内部化优势。随着近年来民族主义势力的抬头和追求国家经济独立,石油资源国逐渐开始对外国资本在其石油领域的投资限定更多的附加条件,投资政策上呈现出收紧的趋势。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大型石油公司和跨国石油技术服务商垄断了一定的石油开发技术和专用设备、工具,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话语权,石油开发、贸易所要求的各种要素资源提高了国际石油投资领域的进入门槛。国际石油开发投资领域由于政府干预程度较深和大型跨国公司对要素资源的垄断性,形成了国际石油投资领域具有结构性市场和知识性市场不完全的特点,所以,中国石油企业为了克服石油国际投资领域的不利影响,就要将其所具有的各种所有权优势加以内部化,进而实现其资源的最佳配置,并充分利用和保持现有的所有权优势的垄断地位。这个内部化过程放到其对外直接投资合作中,表现为利用其所具有的金融资产、技术、设备、人力资源等所有权优势以获得其石油资源的分布、规模及收益。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目前,中国与域内国家开展广泛合作,大量促进双边、多边投资政府协议签订,有助于降低中国石油企业对域内石油资源国的实际投入成本,下调企业投资风险预期,进而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部环境更能促进中国石油企业发挥自身的优势。随着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运营管理经验的逐渐丰富,我国会继续扩大在“一带一路”沿线石油资源富集区国家的投资与合作;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助于中国石油企业提高内部优势,获得更多的石油资源,减少企业内部交易费用,有利于中国石油企业进一步提升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

4 中国对外石油投资区位选择的决策机制:政府的作用与企业的作为 4.1 中国政府发挥的作用

由于西方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具有企业特定优势,在全球拥有大量高品位的石油资源、国际石油开发项目的经营运作能力和丰富的油田开发管理经验,具有石油开发技术优势,而且国际石油价格的形成、国际石油贸易规则、国际石油投资合作领域的通行做法等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也多掌握在发达国家和西方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手中(虽然近年来OPEC和新兴国家力量在崛起,但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与其综合实力不匹配),因此,其所属国政府在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中发挥着十分有限的作用,仅仅是提供和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公共服务。

但是,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现有国情决定了中国石油企业特定优势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服务和政策支持,因此较之西方国家政府,中国政府在中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既要促进中国石油企业加大对外投资合作的力度以满足国家能源安全供给和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对中国石油企业的对外投资合作行为在国家的外交和对外经济合作统一战略下实施引导,同时还要提供一系列配套的公共服务。政府以特定的组织方式促进中国石油企业优势的形成,如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下,进一步引导中国石油企业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石油资源国的投资合作,并通过能源发展规划、配套政策、金融支持等有利于企业的制度安排,以及与沿线国家政府间的合作等国家特定优势提供,促进形成中国石油企业的微观竞争优势,进而相应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明确区位选择目标、提高投资效率和收益预期。政府作用的发挥与中国石油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等微观竞争优势形成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优势(图 2)。在国际石油市场并不是完全由市场机制支配及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话语权缺位的条件下,政府的主导作用对于中国石油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20]

图2 国家特定优势下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流程图
4.2 中国石油企业的作为

西方国家石油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经营有上百年的历史,不仅具有丰富的跨国经营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同时在国际能源合作的规则制定和应用等方面也有优势。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为了保障能源安全的供给,逐步开始进行海外投资,从小项目、小区块的投资合作入手逐渐进入跨国石油的勘探生产、炼化加工、技术服务及贸易运销等领域。2008年后,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虽显著增加,但与西方国家大型石油公司比较,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从表 2中的世界主要石油企业的数据(国际油气占比)来看,中国石油企业与西方石油公司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

表2 世界主要石油公司的指标数据

由于石油是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战略性资源,石油资源国大多都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支柱和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石油产业,而中国石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不是企业单纯的商业行为,会受到来自于资源国政府、西方石油公司、国际石油市场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加之中国石油企业的国有属性和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因此,作为资源获取型的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其主要决策依据是资源国的石油资源禀赋,并在综合前述多种影响因素下平衡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实现企业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5 结语

中国石油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是规避投资风险的关键一步,如果只是出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是不能做出最优决策的,应该以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兼顾企业的微观利益。中国对外石油投资合作的驱动力也是在国家利益和石油企业利益相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石油企业是投资行为主体,但处于复杂的国际石油投资环境中,只有在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下,才会有更大的作为。在“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的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战略导向下,国家特定优势促成中国石油企业形成企业自身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推动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中,中国石油企业应积极扩大与沿线国家的石油投资合作,发挥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应有的领头作用,在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做到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耦合。

参考文献
[1]
Hymer S.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D]. Doctoral Dissertation,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onology, 1960.
[2]
Buckley P J, Casson M. The futur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M]. London: Macmillan, 1976: 66-84.
[3]
Dunning J H. Trad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a search for eclectic approach[M]. London: Macmillan, 1977: 108.
[4]
Louis T Wells.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the rise of foreign investment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M]. Cambridge: MIT Press, 1983: 19-53, 141.
[5]
Lall Sanjaya. Determinants of R & D in an LDC:the Indian engineering industry[J]. Economics Letters, 1983(13): 379-383.
[6]
Cantwell J.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M]. Oxford: Basil Blackwel, 1989: 119-144.
[7]
Ozawa 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Japan as a recycler of market and industry[J]. Business and Contemporary World, 1993(2): 129-150.
[8]
孙建中. 资本国际化运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优势比较[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30-49.
[9]
裴长洪, 樊英.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特定优势[J]. 中国工业经济, 2010(7): 45-54.
[10]
张娟. 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综述[J]. 经济纵横, 2006(8): 77-79. DOI:10.3969/j.issn.1007-7685.2006.08.028
[11]
世界投资报告[OL](. 2016-07-19)[2018-09-10]. http://genevese.mofcom.gov.cn/article/yjbg/201607/20160701361956.shtml.
[12]
王大鹏, 陈建梁. 中国石油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对外直接投资策略[J]. 国际经贸探索, 2007(5): 58-62. DOI:10.3969/j.issn.1002-0594.2007.05.012
[13]
Csereklyei Z, Rubio-Varas M D M, Stern D I. Energy and economic growth:the stylized facts[J]. Energy Journal, 2016, 37(2): 223-255.
[14]
惠宁, 周晓唯. 互联网驱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10): 54-59. DOI:10.3969/j.issn.1007-3116.2016.10.009
[15]
Dunning J H.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nd global economy[M]. Mass: Addison-Wesley, 1992: 19-22.
[16]
Buckley P J, Jeremy Clegg, Adam R Cross, et.al.. The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7, 38(4): 499-518. DOI:10.1057/palgrave.jibs.8400277
[17]
李旭. 国际经济合作[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57.
[18]
王敏, 惠宁. 构建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探索[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4): 1-7.
[19]
丁苗, 谢光亚. 中国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J]. 经济问题探索, 2008(11): 93-99. DOI:10.3969/j.issn.1006-2912.2008.11.017
[20]
惠宁, 周晓唯.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及其决策研究[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4): 70-75. DOI:10.3969/j.issn.1672-707X.2018.0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