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Vol. 21 Issue (1): 56-62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及其价值    [PDF全文]
张华春, 季璟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要: 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和精髓。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产生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享发展的时代、追逐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其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新实践,以马克思人民主体理论为理论源泉,汲取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继承和创新了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人民群众主体思想。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践行群众路线、发挥群众主体力量;坚持共享发展,反映人民群众主体价值诉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新境界,有利于构筑新时代党建思想核心价值体系,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导,同时能够凝聚强大力量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 新时代     习近平教育思想体系     人民主体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Principal Position of the People and Its Value
ZHANG Huachun, JI Jing     
School of Marxism,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 China
Abstract: The principal position of people is the core of in Xi Jinping's concept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Xi Jinping thought on people), and is the soul and essence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new era. Xi Jinping thought on people originated from the era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to achieve shared development, of pursu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a's dream, and of socialist undertakings in an all-round way. It is based on the new socialist practice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rxist ideology. It draws on the people-oriented though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heriting and innovating the Party's thoughts of people. Xi Jinping thought on people upholds the people's principal position, practicing the mass line and exerting the major force of the people, insisting on shared development, responding to the people's appeals, and adhering to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thought. Xi Jinping thought on people has opened up a new realm of Marxist theory on people, which is conducive to building a core value system in the new era, providing an operational guidance for promoting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solving the major issues in the new era of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therefore, fuel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new era     Xi Jinping Thought on education people-centered though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re value system    
引言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变革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对历史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行动着的群众[1]。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更与我国人民群众的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和不懈奋斗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际就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心心相印,同呼吸、共命运。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将人民放在治国理政的制高点,时刻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为人民谋福祉,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立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带领我国人民踏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立足于国内外新环境、新形势,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关注民生,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努力实现人民群众价值诉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出,必须时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长期奋斗的目标,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时代历史伟业[2]。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征程。当前,面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和新的历史任务,需要全面深入地贯彻和落实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来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凝聚人民群众的奋斗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1 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求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并不是某一个人的梦想,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需要全体人民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中国梦的提出,是时代的召唤,是历史的推动和人民的需求。中国梦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强调一切以人民为主,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确保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得以实现。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新时代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走科学发展的路线,同时还需要对社会建设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定位。只有坚持中国梦的实现,并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而不断努力,才能使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的决胜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才能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助力中国梦的实现[3]。中国梦可以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很好地联系起来,使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为实现每一个人健康全面的发展而奋斗,为国家富强、民族兴旺而不懈努力。中国梦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表明了党带领中华儿女走向富强的决心。

1.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

习近平在2015年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会开班仪式上明确指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地位,并系统阐述了“四个全面”的核心内涵。为了满足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做大做好,分配公平,就必须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实现全面小康,可以更好地解决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性。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有机结合,使人民主体思想更加具体[4]。长期以来,社会发展形成的利益固化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面对这些问题,要求必须大胆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破思想束缚,让知识、技能、科技、管理等竞相迸发,让全体人民可以共享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5]。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积极从广大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同时也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创新,使人民群众成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助推器[6]。依法治国的有效落实,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贡献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和法律制度,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法治基础性作用。全面依法治国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通过树立法治权威、加强法治理念以维护人民主体地位[7]。只有充分肯定党的领导地位,强化党的领导能力,国家才能发展,民族才能兴旺,人民才能幸福。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人民的支持和监督,广大人民群众要自觉承担起监督重任。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要不断吸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形成党民同心的命运共同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肯定并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人民主体思想推向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

1.3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

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各族人民共建美好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共享发展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升华,是解决新时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是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创造的平等实现条件。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发现,我国贫穷人口仍占我国总人口的一定比例,因此,实现共同富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具体依据。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党一心为人民服务,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坚定信念。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裕,而不是一部分人民。共享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了党坚持全民发展、共同发展的立场,体现了党解决人民生活困难、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决心。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党致力于为全体人民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生活氛围,努力促进教育、医疗、就业等人民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公正公平的建立。

2 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渊源 2.1 文化土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中华民族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将以人为本思想作为一种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和发展。以人为本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更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时期也一致奉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并充分肯定了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民本思想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有一定影响,认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只有人民生活富裕,国家才能富强。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指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意思就是说,领导一个能出千乘兵车的大国,临事应该谨慎专一,诚实守信,要懂得节省财力,在正确的时间使用民力。《尚书·夏书》中讲,“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也曾说过,贤明的君主,必须做到爱护自己的子民,时时刻刻为子民着想,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才能长久地坐拥天下。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对新时代社会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是以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为文化土壤,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根据时代发展趋势提出的新的治国理念。

2.2 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唯心史观确定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地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因此,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理论的基础[8]。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对历史的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只有人民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9]。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阶级斗争中人民的主体地位,认为没有人民,就没有阶级斗争[10]。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被压迫和剥削的对象,一直担负着革命的重要使命。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人民主体作用实现的政治形式是无产阶级专政,分配方式是从按劳分配逐步发展到按需分配。列宁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群众观,并强调人民作为主体,其所起的主导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列宁以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肯定了无产阶级领袖的巨大作用[11]。习近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刻解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内涵,有利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2.3 实践结晶: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人民群众观

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主张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懈奋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领导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方针。毛泽东人民群众观是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不断发展完善的。他认为,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只有依赖于人民,中国革命战争才能取得胜利。他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具体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服务于人民的、是在人民基础上建立的,中国共产党要时时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利益[12]。邓小平人民群众观是在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大变革时期提出的,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创新性的论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13]。江泽民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高速时期,要求贯彻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注重提高人民群体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培养和发展[14]。胡锦涛人民群众发展观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5]。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既继承了历届领导集体智慧的精华,又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主体思想,对新时代强国之梦的实现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3 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3.1 人民主体地位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时代的创造者。在我国数千年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有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有赖于人民不断创造并贡献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民是立国之本,是社会发展、国家安定团结的坚强后盾和中间力量[16]。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说明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起着不可代替的重大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观点。自新中国成立,我国一直将服务人民作为党的行动宗旨,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为了让人民更好地生活,一切改革皆是为实现人民富强而作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直线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我国更需要人民的力量来发展、壮大国家。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是对我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深层次改革的思想指导,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国家才能富强,才能长治久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才能实现[17]。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深刻分析了处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更加透彻地阐释了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时代,只有坚持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站在人民的角度制定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开创新的辉煌,实现全面小康。

3.2 人民主体力量思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发展而来的,是党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指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把人民的发展当作其生存之本,将人民作为其发展的力量源泉,一直秉持热爱人民、服务于人民,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方针。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实践是中国进步的力量源泉,发展依靠人民,植根于人民,因此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其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主体“力量论”的主要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推动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人民主体地位论证的基本逻辑[18]。最后,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必须要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国发展的目标追求,人民支持是党执政的坚实基础,人民信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柱石。习近平特别强调制度体系的建设在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的重要性,要求全体党员要始终具备公仆意识,要做到积极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身心投入到人民公仆的工作之中去。总之,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增添新元素。

3.3 人民主体价值归宿思想——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主体思想作为其思想体系的价值目标和最终归宿,需要共享发展理念作为其强力支柱,它的实现有赖于共享发展理念的贯彻和执行。习近平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标志着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模式已经有了根本性改变。共享发展理念的根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其实质就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幸福感、归属感,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我国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发展,真真切切是为人民谋取利益的核心观念,提倡全体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缩小贫富差距。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本思想的扶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积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保证全民共享发展的成果[19]。习近平强调,党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各项方针政策时,要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重视并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人民幸福为中国发展的目标追求[20]。党在执行方针政策期间,要时时刻刻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宗旨,完善为人民服务的各项制度,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主体价值归宿,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助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使人人都可以共享人生出彩的中国梦。

3.4 人民主体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思想,凝聚发展共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站在人民的立场,明确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所共享等根本性问题,首次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根本原则在发展理论上的创造性运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涵十分丰富。第一,发展为了人民,这是对发展目的问题的回答,是把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点和落脚点,始终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2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立场,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而不懈奋斗是新时代党的重要使命。第二,发展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前进的力量源泉。要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要注重凝聚人民群众智慧与力量,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共建发展。第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既是发展成效检验的标准,更是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人民群众共享实惠、权益得以保障、生活得以改善,是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成效标准[2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民的立场,积极推动建设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积极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实施,努力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努力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4 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新时代价值 4.1 理论价值 4.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论宝库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决定历史发展方向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要依据[23]。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立足于人民的切身利益,并与我国发展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民为主体发展理念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更加大众化[24]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包括“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在内的重要讲话,突出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和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高度重视。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既是对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具体国情的科学判断,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需要的思想理念。在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念的内核和本质。习近平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目的是要落实人民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改革开放的成果可以惠及全体人民。中国梦的实现依托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只有保证人民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4.1.2 构筑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体系

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体现了党在新时代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民执政的哲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即是说,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环境、情况以及任务的变化,都改变不了党的性质,党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以始终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原则。可以说,党的所有理论和实践都是围绕着实现人民利益来进行的。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取向也是坚定不移和不可动摇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团结一致,带领人民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求发展,大力提升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使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重要。这种历史进步和巨大的发展成就,充分体现了党以人为本的原则。执政为民的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优越性,也是人民主体思想的有力实践。历史与现实都充分证明,以人民为主体是成功的基础,是发展的法宝。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习近平也在“建议”中明确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也是“十三五”发展的重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表明了党坚定不移地坚持执政为民的价值观,也体现了党在新时代新发展的新要求[25]。胡锦涛曾说过,党的持久发展,需要依靠人民的支持。因此,党的每位成员,都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民事业中去,坚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构筑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体系,符合新时代发展潮流,是党新时代所必须坚持贯彻的思想理论。

4.2 实践价值 4.2.1 能够有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体系的建立,促进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公平与正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的稳定性与客观性。公平正义要求社会各阶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能够得到合理的保障,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能够很好地解决,社会发展也更加有序。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求社会做到公平正义。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观念是社会稳定、国家和谐的必要条件,否则,公民的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战略也就无法有效实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平正义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和谐社会建成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保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础和前提[26]。因此,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就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公平正义融入社会发展的每一步。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要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确保和坚持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坚持公平正义,做到凡事都以法律为准绳,以道德为依据,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力,对于全面小康社会和复兴梦的实现都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公平正义是人民主体思想的具体实践,只有贯彻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更好地实施人民主体思想。受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我国当前出现了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等一系列不公平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做到努力维持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利益不受损害[27]。而且我国分配制度决定了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必须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共享社会。总之,在新时代坚持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尺度,有利于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4.2.2 可以凝聚强大力量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需要全中国人民一起努力,共同完成新时代赋予每个人的新使命。中华民族的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与奉献。习近平的一系列讲话中都凸显了崇尚务实、重视人民的观点。他指出,要尊重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注重对人民群众的民族精神的培育,为民族复兴梦、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序进行凝聚中国力量[28]。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意义。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各个环节中,都倾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因此,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其自觉主动地参与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关键。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人的梦,只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使其将自身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前途、民族兴旺更好地结合,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添加精气神和磅礴力量。“十三五”发展期间,党和国家提出,要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为准则,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发展的成果,并鼓励全体人民创新创业,通过自力更生和资金扶持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29];增强人民强大凝聚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发展制度,健全发展机制,提高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话语权,以更好地发挥主体性和创造力;凸显主人翁地位,使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发展事业产生认同感。总之,贯彻落实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存在感,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凝聚中国力量,有助于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实现,有助于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有助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5 结语

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根本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要坚持和伟大创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价值取向,体现习近平真诚朴实的为民情怀,其理论和实践价值将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环境和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变不断凸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伟业需要更加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坚持和贯彻人民主体思想,才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凝聚人民群众强大力量,才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87.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17-10-28(1).
[3]
杨宏伟, 张倩.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的多维阐释[J]. 思想理论教育, 2018(6): 31-35.
[4]
郭良婧, 郭广银. 认真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把握努力实践人民主体思想[J]. 探索, 2014(1): 27-29.
[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 2013(22): 13-1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GH201311004.htm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37-39.
[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4-10-29)[2018-11-30]. http://cpc.people.com.cn/n/2014/1029/c64387-25927606.html.
[8]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3: 603.
[9]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327.
[10]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126.
[11]
列宁. 列宁选集: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139.
[12]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452.
[13]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256.
[14]
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189.
[15]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民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75.
[16]
景晓旭. 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研究述评[J]. 学理论, 2018(6): 16-18. DOI:10.3969/j.issn.1002-2589.2018.06.007
[17]
范翠珊.习近平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研究[D].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18: 23-25.
[18]
唐晓勇.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发展[J]. 邓小平研究, 2018(1): 26-29.
[19]
成龙. 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来源[J]. 江西社会科学, 2018, 38(4): 5-10, 254.
[20]
范迎春.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群众观论析[J]. 思想教育研究, 2018(3): 14-18.
[21]
赵智, 杨秀兰. 论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三个维度[J]. 江淮论坛, 2016(3): 68-71, 118. DOI:10.3969/j.issn.1001-862X.2016.03.010
[22]
胡刚.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历程探析[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 21(2): 29-30, 86. DOI:10.3969/j.issn.1009-8534.2018.02.012
[23]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24]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698.
[25]
廖生智. 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人民主体价值观探微[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8, 35(1): 65-71.
[26]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29.
[27]
黄宁. 简析习近平"人民中心论"思想[J]. 学理论, 2018(5): 12-14. DOI:10.3969/j.issn.1002-2589.2018.05.005
[28]
田启波.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特征[J]. 贵州社会科学, 2018(1): 11-17.
[29]
田旭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理论意涵与现. 实意蕴[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4): 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