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b.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54, China
高校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平台,长期以来对我国教育、科技、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据统计,中国现有科技期刊5 000多种,主要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协系统主办,中国科技期刊已呈现“三分天下”之势,高校学术期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作为学术期刊中坚力量的高校期刊,近年来发展迅猛,整体质量逐步提高,对促进科技进步,推动国民经济建设,提高国民科技文化水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高校期刊能在国际学术期刊中拥有话语权的则是凤毛麟角,能被国外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更是屈指可数[2],离真正国际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种状况与作为教育大国和科技大国的我国是不匹配的,没有真正反映出目前的科技和教育水平。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学术期刊呈现出发展与繁荣景象。21世纪以来,网络、计算机等技术的大量使用,革新了高校期刊传播技术,同时也加强了国内高校期刊与国外优秀期刊的联系。我国期刊要想在国际期刊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要前提是提升国内高校期刊的影响力,因此有实力的高校以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作为重要目标并为之努力,创办英文科技期刊成为与世界接轨的快车道[3]。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2017—2018年度其共收录的来源期刊中,英文期刊201种,中文期刊1 028种。目前,许多有实力的高校已经创办了中、英文双版期刊,在论文的排版格式、表格形式和摘要等方面都模仿国外主流期刊,以期引起国际优秀期刊及作者、读者的关注,增加被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检索的成功率。但在求变中也出现一些问题,英文期刊刊登的论文大部分只是将中文论文翻译过去,并没有真正形成学术交流的互动。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期刊国际化不仅是搭建中国与外国平等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适应国际现代期刊出版业的发展潮流,更是提高自身实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探索提高我国高校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路径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 提高高校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意义 1.1 展示中国科技与经济发展情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高。2018年1月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5%。科学技术已成为国家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目前,我国高校有2 000多所,创办期刊有2 500多种,但高校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不相符的。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国际上迫切希望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而我国也需要更加开放和拥抱世界。然而,我国学者对世界上发生的重大问题发表的见解往往不被国际所关注,更谈不上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一些诉求也难以被认同甚至被曲解。此时,只有通过交流平台和渠道的建立,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沟通,才能让中国和世界彼此了解。
2013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等多个部门为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打造具有国际专业水平的学术期刊等高质量水平交流平台”的指示,共同组织和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对科技期刊进行了力度很大的专项支持[4]。国家投入技术和资金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介,已经不单纯是传播文化,更是推动经济的更快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需求。为了顺应这一需要,较为可行的方式之一就是把中国学者优秀的研究成果,以国外读者能够读懂的文字表达方式传播出去。而高校期刊平台,正是世界了解中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一个窗口,担负着一定的重任。因此,提高高校期刊国际影响力,对促进国家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适应现代期刊出版发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优秀期刊率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编辑出版中,通过大众媒体、建立网站或者与成熟的平台合作,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发布出去,让世界各国互相了解,分享科技与经济成果。例如,国际知名出版集团会将所属期刊的内容共享到社交网站上,有些期刊通过开通博客或自媒体将期刊内容发表到博客上,吸引读者,宣传期刊。中国知网创办的“OKMS机构知识管理及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全媒体、沉淀知识资产的知识仓库,成为集研究、学习、创新、共享于一体的,面向具体问题的多媒体、多模式、多终端的群体实时协同研究、研讨和创作平台,实现了机构内外各种知识资源的一站式发现和获取[5]。当前,高校期刊已逐步认识到信息及数字化技术发展对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性,正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提升自身实力,追赶优秀,以适应现代期刊出版发展的需求。
1.3 提高办刊实力的必然选择高校期刊发展到现在,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有些高校已创办了中文和英文双版期刊,在实现高校期刊国际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的是中文版期刊只能发表中文论文,而多数英文期刊也只是以中文论文翻译成英文论文为主。这样被动的方式,可能会造成既无中国读者也无国外读者的情况,没有从根本上形成交流,使英文期刊并没有达到学术交流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作用。
2014年,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在第十届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指出:我国每年产出数百万篇论文,但9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投向了国外期刊。目前,我国一些学者热衷于将自己高水平的论文发表到国外高引频次期刊,充分说明了国内期刊影响力不够。因此,高校期刊作为国内期刊的主力军,应当加快提升国际影响力步伐,将国内优秀的学术论文留住。高校创办的英文期刊不能再自己唱独角戏,应该吸引国外优秀论文加入,真正形成学术交流平台[6]。
2 高校学术期刊在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英文期刊数量有限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外文期刊已经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优秀外文学术网站和学术期刊建设,扶持面向国外推介高水平研究成果。” [7]英语是当前国际主流语言,对于非英语国家而言,创办英文期刊可以消除因语言不同而引起的学术交流障碍。目前,日本、德国、荷兰等国家已经创办了许多优秀英文期刊,可以为中国创办英文期刊提供借鉴。2017—2018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来源期刊1 229种,其中英文期刊201种,中文期刊1 028种。但是,我国每年依然有大量优秀论文向国外输送,说明国内英文期刊的数量太少,质量还不高,大部分国内英文期刊在国际影响力方面亟待提高。高校创办英文期刊不仅可以减少国内优秀论文的外流,还可以吸引国外优秀论文。高校优秀的科研人才队伍和先进的科研仪器,在传播科技信息、推动学术交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能力的高校可以积极创办英文期刊,逐步提高办刊质量,以便留住国内优秀论文、吸引国外优质稿件,为提升高校期刊国际影响力打下坚实基础。
2.2 高质量国际化论文数量不充足目前,高校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大部分来自高校内部,其他行业优秀的学者很少向高校期刊投稿。刊登优秀论文是高校期刊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条件,缺乏优秀论文不足以支撑期刊走向国际社会,其中吸引国外优秀论文是实现高校期刊走向国际化的重中之重。刊登一定数量的国外优秀论文,可以提高期刊论文被引次数及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也可加强高校期刊与国际学界的联系。当然,高校期刊实现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步一步去实现,因此应先成为全国知名期刊,进而实现与国际社会的接轨。
国际优秀论文需要努力去争取。一份期刊具有国际影响力,必须要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的优秀论文来支撑。不可否认的是,国外发达国家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高,优秀论文在国外高质量期刊发表是一种水平的象征,这为中国高校期刊走向国际带来了现实的挑战。高校期刊必须积极迎接这个挑战,攻坚克难,为我国高校期刊走向世界努力前行。
2.3 论文写作规范与国际规范有差距目前,一些高校期刊已意识到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性,对论文内容和编辑工作都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但是还做不到完全与国际规范的对接。论文摘要是读者认识一篇论文的窗口,要做到帮助国外读者阅读中文论文,必须要规范英文摘要。有些论文,中文摘要没有完全按照国际规范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结构框架去写,使摘要不能全面概括论文内容。还有一些作者未将摘要按规范进行英文翻译,英文摘要都是借助翻译软件完成,语句不符合国际通用语法习惯。编辑在审稿时也不太关注英文摘要,对英文摘要的审阅不够仔细,对英文摘要的内容和语法把握不准。这些因素都是高校期刊实现国际化的绊脚石。期刊编辑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尽快扫除这些障碍,使论文摘要英译符合国际规范。
2.4 期刊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当前,高校期刊编辑部依然将工作重心放在论文送审和编辑校对上,较少注意对外宣传。因此,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加强对外传播和宣传,是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已有一些高校意识到加强宣传对提升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性,经常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利用大众媒体、网络及公众号宣传自己的期刊,提高期刊知名度。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网络和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力量,通过网络和大众媒体可以持续地宣传高校期刊[8],但还有部分高校期刊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所以,应借鉴一些期刊的宣传策略,建立自己的宣传系统,集合自身资源,融合多渠道手段,扩大期刊的全球传播范围,通过多元化的宣传举措,使国内学术期刊能进一步加快提高国际影响力。
3 提升高校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路径思考 3.1 通过参与国家重点项目主动“走出去”,不断扩大期刊国际影响力规划我国英文期刊发展,并在国际期刊出版界赢得一席之地,是我国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议题之一[9]。创办英文期刊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资金,当前国家期刊资助项目大部分向SCI倾斜,例如“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力度大的项目只面向SCI期刊,使得不到资金资助的期刊积极性不高[10]。高校没有足够的资金,对于创办英文期刊所必需的创刊经费、办刊团队、人才培养等力不从心,因此众多高校对于创办英文期刊缺乏活力与动力。国家在资助具有国际影响力期刊的同时,也应关注影响力弱的期刊,在高校申报创办英文期刊时降低门槛,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从而避免现有英文期刊两级分化的现状。与此同时,国家重点项目应向高校期刊倾斜,带领高校期刊走出去,引导高校期刊参与国家项目建设。高校作为国内最大的优秀论文产出机构,在国家的扶持下,现有的高校英文期刊不仅可以加快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进程,而且还会让打算创办英文期刊的高校积极做好创办英文期刊的规划,为留住国内优秀论文、吸引国外优秀论文做出积极的贡献。
3.2 通过外引内联提升国际知名度,努力吸引优秀国际论文出版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章是科技期刊塑造品牌的必经之路[11]。充足的国际化论文是高校期刊实现国际化的前提,没有国际化的论文,高校期刊难以提升国际影响力。高校期刊首先应做的是通过外引内联,不断提升期刊的国际知名度,全力吸引国内外优秀学者的科研论文。编辑部要时刻关注国际上相关领域的热点话题,想方设法与研究团队取得联系,争取及早将这些团队的论文优先发表,并提高论文稿酬和缩短审稿时间。发表周期太长,原本很新的观点内容可能被他人、他刊抢先发表,使原本原创性的工作变成重复他人的工作[12]。因此,应通过提供快速通道、缩短审稿周期来吸引优质的国内外论文。
3.3 规范期刊文章版面,主动适应国际化要求提升期刊影响力的核心工作是紧抓论文质量[13]。在编辑过程中,除了关注论文的主题思想外,论文的题目、摘要等规范性方面也要不断提升档次。作为一篇论文的窗口,对其认识首先是从摘要开始的,论文摘要的结构和内容决定着读者是否能读下去。要想吸引读者,首当其冲就是要提升摘要的写作水平。目前一些论文的摘要字数不是太少就是太多,字数太少不能概括其中心思想,字数太多显得冗长。摘要格式也不符合标准,没有严格按照国际通用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去写。编辑在对论文加工时,对摘要的内容和格式须严格把关。对于英文摘要而言,不仅要准确表达中文摘要的意思,还要符合国际上惯用的语法,符合国外阅读习惯,以便在编辑和出版等环节突破语言界限,让我国期刊真正成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出版物。
3.4 充分利用新媒体,积极扩大期刊国际影响力科技期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它的成功出版不仅与其学术质量有关,也与其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密切相关[14]。随着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化,网络成为人们获得最新信息的主要途径,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拥有大量的用户。高校期刊应充分利用微信和微博等自媒体,建立微信公众号,开通微博,在社交软件上将最新的学术成果向读者推送。这样一来,读者就不再局限于通过搜索引擎获取学术论文,而是可以自主选择和分享自己感兴趣的学术成果,同时向读者宣传期刊。此外,具有一定实力的高校应建立自己的中、英文学术交流平台,利用交流平台吸引读者注册账号,成为平台的固定用户。在网站上,读者不仅可以看到高校期刊登载的最新学术成果,并且可以进行学术交流。读者在相互交流中互通有无、开阔视野,了解国际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与此同时扩大高校期刊影响力。传统媒体的力量也不容忽视,高校期刊应与传统媒体合作,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将高校期刊最近发表的高水平学术成果通过新闻的形式向大众进行传播。期刊与传统媒体合作在国际上已经很成熟,国际上很多优秀期刊都会将最新的重大学术成果通过电视、杂志和报纸等进行宣传。
4 结语高校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平台,长期以来对我国教育、科技、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地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高校期刊发展迅速,整体质量逐步提高,对促进科技进步、推动国民经济建设、提高国民文化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期刊在提高国际影响力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和建议。总之,在信息技术革新加深的背景下,提升高校期刊国际影响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需要,我国高校期刊必须为此而不断努力,争取早日达成目标。
[1] |
史小丽. 高校科技期刊影响力现状及提升途径——高校、中科院及中科协主办期刊的比较分析[J]. 科技与出版, 2014(5): 137-140. |
[2] |
张向谊.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26(11): 1134-1139. DOI:10.11946/cjstp.201505090404 |
[3] |
张嵘, 李晶, 朱丽萍. 高校创办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模式探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 23(2): 294-296. DOI:10.3969/j.issn.1001-7143.2012.02.033 |
[4] |
姚志昌, 骆振福, 靳晓艳, 段瑞云. 新起点·新任务·新发展——《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期刊的分析与展望[J]. 编辑学报, 2014, 26(4): 342-346. |
[5] |
周翔, 秦晴. 大数据背景下学术期刊知识管理创新与国际影响力提升[J]. 出版广角, 2018(5): 12-15. |
[6] |
丁洁, 王晓峰, 胡艳芳, 杨蕾. 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宣传策略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26(6): 648-653. |
[7] |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05-18)[2018-03-02].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
[8] |
刘筱敏, 马娜.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3): 335-339. DOI:10.3969/j.issn.1001-7143.2014.03.003 |
[9] |
何满潮, 佘诗刚, 林松清, 李琦.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战略与对策[J]. 编辑学报, 2018, 30(4): 337-343. |
[10] |
葛建平, 俞敏, 刘德生, 蔡斐, 苏磊. 高校英文版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探析——基于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办刊实践的调研[J]. 科技与出版, 2018(4): 63-67. |
[11] |
王丽娜, 李娜, 陈广仁, 史永超. 科技期刊品牌活动与提升品牌影响力——以《科技导报》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9): 946-949. |
[12] |
盛文彦, 吴惠勤, 龙秀芬, 丁岩, 周启动, 谭幸谊, 宾仁茂. 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方法分析[J]. 韶关学院学报, 2016, 37(4): 63-66. DOI:10.3969/j.issn.1007-5348.2016.04.013 |
[13] |
刘倩倩. 期刊学术质量及影响力提升探究[J]. 科技传播, 2018, 10(6): 1-2. |
[14] |
徐军, 陈禾, 张敏. 提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策略与实践——以Friction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8): 853-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