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X mei X", circum-construction, syntactic function, semantic function "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Vol. 20 Issue (5): 113-118
现代汉语框式结构“有X没X”的构式分析    [PDF全文]
陈伟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上海 虹口区 200083
摘要: “有X没X”是现代汉语框式结构的一种较为典型的语法构式。当前,学界的研究大多是探究“有X没Y”的句法及语用表现,而对于变项“X”属同一形式的现象尚未涉及。通过外层的形式描写和深层的语义分析,鉴别“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的用法,指出客观叙述性和主观评价性是区别“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用法的主要方法。同时,利用句法功能的差异,描绘出现代汉语中“有X没X”所有类型的特点,即“有NP没NP”“有VP没VP”“有一Q没一Q”和“有的没的”4类情况的共性及个性。另外,深入诠释转指性和描述性语义特征的不同是“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用法区别的关键。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有X没X”     框式结构     句法功能     语义功能    
An Analysis of Circum-construction of "you X mei X" in Modern Chinese
Chen Wei    
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 and Exchang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Hongkou Shanghai, 200083, China
Abstract: The "you X mei X" construction is a typical circum-construction in modern Chinese. Through form and semantic analysis, this paper intends to distinguish the common and uncommon usage of this construction and finds out that the major distinction is whether this construction is used for objective description or for subjective judgement. And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syntactic functions, the author also explores the common feature and differences of all types of "you x mei x" construction in modern Chinese:"you NP mei NP", "you VP mei VP", "you yi Q mei yi Q", and "you de mei de".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taphorical and descriptive semantic features is the key to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regular and unconventional usage of "you X mei X".
Key words: modern Chinese     "you X mei X"     circum-construction     syntactic function     semantic function    
引言

“有X没X”属半实体框架下的前置标记结构,拥有特定的格式和功能,是一种“类固定短语”。该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口语语体的表述,由于使用频率较高,其中的多数用例已经习语化。例如:

例1:周雅安也拾起书,用红笔有心没心地在书上乱勾。(琼瑶《窗外》)

本文注明出处的例句,均来自北京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和大数据与语言教育研究所(BCC)语料库。还有少数未注明出处的例句为作者加工处理或根据有关材料自省。

例2:“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一种习俗。(《中国农民调查》)

例3:我瞪他一眼:“呸。有脸没脸,跟粽子似的了,老子凭什么再跟你拼个我死你活?”(张小花《史上第一混乱》)

例4:阿春:你有完没完呀。靠边。我下车。(《北京人在纽约》)

例5:把钟离国母气的:“你们有准没准啊?啊!”(郭德纲《相声集》)

例6:自己只是在这里作客几天,却忘了自己的立场跟他说一些有的没的。(《罗德岛战记》)

以上例句都有这样一个结构:常项“有”和“没”共同修饰同一个变项“ X”。其中,“有”表领有或存现,“没”是“有”的否定形式,常规的搭配形式是后面加具体名词,语义透明,表示两种情况的并举,如“有书没书”“有桌子没桌子”“有水没水”等。但在实际运用中,多数情况却并非如此。“有X没X”结构还能够浮现出其他语义内容:“有钱没钱”是指有钱的人和没钱的人;“有心没心”表示随意的状态;“有脸没脸”是说对方不要脸;“有完没完”意思是没完没了。这些意义无法从“有心没心”“有钱没钱”“有脸没脸”“有完没完”的表面构成成分中直接推知,表达的是言外之意。甚至“ X”还可以由形容词和结构助词充任,语义更为模糊,如:“有准没准”“有的没的”。从句法功能来说,“有心没心”“有钱没钱”类结构能充当谓语、定语、补语,其中多数能作状语,有的还能作为独立的小句出现,比如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有完没完》。与之相对的“有书没书”类,则不能作定语、状语或作为独立的结构。同样是“有X没X”结构,为什么在语义和句法上有这么大的区别,“有心没心”和“有书没书”相比其特殊性在何处?这种特殊性将是笔者讨论的主题。

关于半实体框架下“有…没(无)…”结构的研究早已有之,一般讨论变项不同的“有A没B”或“有X无Y”结构,如王丽芳、贺君、巴一斯、张虹、顾鸣镝等的研究[1-5]。而对于变项属同一形式的研究,至今仅有罗文娟在考察“有A没B”结构时,探讨了A、B相同情况下的句法特征和语用特征;顾鸣镝在分析“有X无Y”的构式整合层级的同时,在余论中谈到“有X无X”被投射至性状域,不仅表示如“有罪无罪”的双重可能性的确切涵义,还引申出了如“有意无意”等“似有似无”的整合意义,但并没有对此进行深入探讨[5]。笔者在前人相关结构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有X没X”结构的常规用法和非常规用法进行区分,希望揭示非常规用法的使用原由。

由于该结构的意义具有不可推测性,“有X没X”属典型的构式。用构式语法理论来考察,能够对其结构义及其用法和原由、X的约束条件、构件义和构式义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笔者将主要解决以下问题:构式“有X没X”有哪些特征?什么样的“ X”能够进入该构式?非常规结构下的“有X没X”形式及语义表现如何?

1 “有X没X”的原型及构式义

构式“有X没X”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很常见的口语表达式,其主要特点是肯定形式“有”和否定形式“没”前后呼应,形成对举结构,指称同一个语素“ X”。以往学界对于这一构式的专门研究至今尚未有人涉及,因此要对其进行充分研究,首先需要对“有X没X”的构式原型和构式义进行全面地分析。

“有X没X”可分为常规结构和非常规结构两种形式,二者都是基于言者对于某种现象的描述,对于言者来说,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不同。由于“有X没X”本身不能表达完整的结构意义,具体的语义需要在话语中进行推导,因此对于该结构构式义的提取需要结合语言事实用例进行分析。

1.1 “有X没X”的原型

作为现代汉语中能产性很强的结构“有X没X”,其“前结构形式”在古汉语中是“有X无X”,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的经典著作。例如:

例7:有罪无罪,予曷改有越厥志?(《今文尚书》)

例8:所市之地六步一,命之曰中,岁有市无市,则民不乏矣。(《战国·管子》)

由于受到书面用语口语化的影响,加之否定词“没(有)”取代“无”的用法后,从元代开始“有X无X”渐渐让位于“有X没X”,例如:

例9:他也不管那船有载没载,把手相招,乱呼乱喊。(《元代话本》)

例10:每日是他厨下取饭,有菜没菜,都不照管。(《古今奇观》)

由上例可知,该构式的原型为“有X无X”,如今“有X没X”是正反重叠式的主流。

1.2 “有X没X”的构式义

“有X没X”的构式义可分为常规结构义和非常规结构义两个部分:常规结构是指语义透明度高,表层形式可自由替换,且形式离散可进行扩展的语言结构;而非常规结构具有规约性,语义透明度低,形式凝固,成分间不可扩展,词汇化或习语化趋势显著。常规结构如下例所示:

例11:行者道:“你看看可有头没头。”(《西游记》)

例12:我也说不准夜里这片山上有人没人,因为到处是银灰色一片。(《王小波精选集》)

非常规结构示例如下:

例13:周雅安也拾起书,用红笔有心没心地在书上乱勾。(琼瑶《窗外》)

例14:“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一种习俗。(《中国农民调查》)

由上例可知,常规结构下的“有头没头”和“有人没人”语义较为透明,语义可从字面直接推知,形式离散,中间可插入“或”“还是”等连接成分,“ X”可自由替换,比如:将“头”换为“手”“胳膊”等;将“人”换为“羊”“狼”等。非常规结构下的“有心没心”和“有钱没钱”语义相对模糊,形式凝固性强,中间不可插入其他成分,“ X”不能进行随意替换;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高频使用,多数已经发生词汇化或已成为习语。

常规结构和非常规结构都是基于言者对于某种现象的描述,对于言者来说,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不同。由于“有X没X”本身不能表达完整的结构意义,具体的语义需要在话语中进行推导,因此对于该结构构式义的提取需要结合语言事实用例进行分析。

(1)客观叙述性

常规结构的“有X没X”是对于客观事实的陈述。例如:

例15:李七侯说:“这么大雨,我们借光吧!这里有店没店哪?”(《彭公案》)

例16:秋谷慢慢的道:“不管你有工夫没工夫,一定要请你今天去一趟。”(《九尾龟》)

例17:玉仙说:“这个苇塘没有道路,还不定有水没水。”(《小五义》)

例(15)中“有店没店”表达的是言者对现实情况的咨询,为了避雨而寻求住处,体现的是未知情况下的询问。例(16)中的“有工夫没工夫”表达了祈使的语气,可概括为“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体现言者对于听者已知状况的指令。例(17)中的“有水没水”,是对“这个苇塘没有道路”接下来会怎样的猜测,介于已知和未知之间,是测度性的陈述。

通过考察语料发现,在常规结构下的“有X没X”主要表达以上三例中的三种含义,都是基于客观现实的叙述,可抽象概括为三类:对于未知的询问;已知状况的指令;介于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测度。

(2)主观评价性

非常规结构的“有X没X”是对于主观认定的评价。例如:

例18:大家笑,百姗也笑,含情望我,我腻得把脸扭向一边:“我说你们有完没完?没完你们在这儿说,我走我的。”(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例19:而且“卡拉”这高科技的声响能照顾所有的中国的有嗓子没嗓子的歌星,调门上不去的可以降低,嗓子不雅的可以配上共鸣。(《人民日报》 1993年)

例20:林先生和那位收账客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谈着。(茅盾《林家铺子》)

例21:无论有钱没钱,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爱心永远流荡在每个公民心间。(《人民日报》2000年)

以上四例中的“有X没X”表达的是言者的主观评价,“有完没完”是说该结束了,“有嗓子没嗓子”是说无论嗓音如何,“有一句没一句”是说“闲扯”的状态,“有钱没钱”是说无论拥有财富的多与少都能享有爱心。上述“有X没X”表达的是字面义之外的构式义,基本表现了言者主观上的负面评价和全量认定。

综上,笔者认为,“有X没X”的构式义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非常规结构的客观叙述,第二类是常规结构的主观评价。虽然两类形式都是对于某种情状的表达,但通过上下文语境可以推知,其关键的区别在于是不是完全基于客观现实的描述。这就造成了两类形式不仅在语义表达上泾渭分明,而且在句法分布和功能特征上也有所区别。这种区别性特征笔者将在下文中详细阐释,并试图寻求非常规结构下“ X”的准入条件,论证其形式特点和语义功能。

2 “有X没X”的句法功能

“有X没X”在共时层面具有多种表达功能,有做主语和宾语的指称功能(代词性),有做谓语的述谓功能(谓词性),还有做状语、定语的修饰限定功能,和做补语的补充说明功能。充当主语和谓语时,“有X”与“没X”关系较松散,充当状语、定语、宾语和补语时关系较紧密。下面笔者将按照“有X没X”四种结构所能充任的所有句法功能码化为六类。

2.1 主语S:有X没X+V+adv.+adj.

例22:下一步还要搞畜产品加工,服务设施也要完善起来。所有这些,有文化没文化是大不一样。(《报刊精选》1994)

例23:幸好,他做得还算有些声色,只是他常看心情接案子和收费,因此,有一顿没一顿倒是很平常。(袁圆《爱你一万年》)

做主语时,“有Np没Np”和“有一Q没一Q”需要有预设条件才能成立。如,例(22)的预设为“畜产品加工和服务设施完善”需要“文化”的支撑,因此,有文化没文化是大不一样;例(23)的预设为“他常看心情接案子和收费”,因此,有一顿没一顿很正常。此处“有X”和“没X”之间较为松散,是并列关系,中间可插入“和”“或”。

2.2 谓语P:S+有X没X

例24:就因为看到了你,我才顾前不顾后的……你有事没事,站在桥上干什么?(琼瑶《水云间》)

例25:阿春:你有完没完呀?靠边。我下车。(《北京人在纽约》)

例26:他问她矿上的情况,她说半句留半句的;她也问他省城的工作,他有一句没一句。(《作家文摘》1995)

做谓语时,例(24)和例(25)中的“有Np没Np”和“有Vp没Vp”,一般用在疑问句中表询问语气,是典型的述宾结构,语义具体而实在,“有X”与“没X”间表转折,中间可插入“还是”。例(26)中的“有一Q没一Q”则是用在陈述语境中,由于是叠加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其他成分,但与前句信息相同,都与言说有关,意义实在。

2.3 宾语O:S+V+(adv.)有X没X

例27:吕建国说:他爱有钱没钱,没钱就去给我借,反正得交。(《作家文摘》1996)

例28:我们吃银行利息都够了,背这么个大包袱,谁知道有完没完!(《报刊精选》1994年)

例29:生活依然是有一顿没一顿,丈夫的病症更厉害了。(《报刊精选》1994)

例30:自己只是在这里作客几天,却忘了自己说一些有的没的。(《罗德岛战记》)

做宾语时,“有X没X”中间不可插入其他成分,已固化为不定指的关涉对象,从句法位置和语义关涉来看,不再表示并列的语义关系,应视为语义的叠加,并且具备独立使用的功能,应看作一个独立类似词的单位。

2.4 定语A:S+Vp+有X没X(的)Np

例31:而且“卡拉”这高科技的声响能照顾所有的中国的有嗓子没嗓子的歌星,调门上不去的可以降低,嗓子不雅的可以配上共鸣。(《人民日报》 1993年)

例32:他甚至不忍心下判了,因为他实在不愿让孩子过早地回到那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中去……(《报刊精选》1994)

例33:他努力学着如何缩好头,且不让恐惧外露,然而在这黑暗中,食物等有的没的东西通通在身边翻滚成一团……(龙枪《旅法师》)

做定语时,“有X没X”具有主观评价的修辞化特征,用来修饰限定其后的Np,中间一般不得插入其他成分,具备一定的凝固性。

2.5 状语A:S(Vn+O)+(aux.)有X没X(地)Vp

例34:平儿有心没心地说:“我不坐,我嫌它阴呢。”(《作家文摘》1994年)

例35:家里有吃没吃不问,我妈跟你受了一辈子气,最后气死了。(马峰《吕梁英雄传》)

例36:喝着茶,老陈和沈同生有一搭没一搭地扯些闲话。(《作家文摘》1994)

例37:雅赫雅如何容得她由着性儿闹……,只得有的没的另找碴儿。(张爱玲《连环套》)

做状语,是“有X没X”最普遍的用法。随着使用频率的强化,该结构在状语位置有的已经成为习语,如“有一搭没一搭”“有的没的”,而多数处在词汇化的进程中,如“有心没心”“有吃没吃”“有事没事”“有脸没脸”等。具备副词性的特征,表主观评价义,而且整合度相对较高,不可拆分,多数已凝固为常用结构。

2.6 补语C:S+Vp+(得)有X没X

例38:生活过得有一顿没一顿,丈夫的病症更厉害了。(《报刊精选》1994)

“有X没X”的补语例句虽仅有两例,但也是一种固化了的结构。

笔者通过对CCL语料库进行检索,分析了A、B、C、D四类结构的句法功能,如表 1所示:

表1 四类“有X没X”句法功能对比
3 非常规结构中“ X”的语义特征

由于非常规结构“有X没X”表示主观评价义,与常规结构“有X没X”相比,非常规的“ X”是基于主观认定的,往往呈现抽象性的语义特征。通过考察语料发现,非常规结构下“ X”的语义特征如下。

3.1 语义转指性 3.1.1 “ X”的语义转移

非常规结构中的“ X”基本是转指的用法,在语义功能上发生了转移,不再表示“ X”的本义,而是以A指代B。例如:

例39:终于想通了,既在台湾发端,何不溯源?于是在写给朱天文的信里附了一笔,有枣没枣打一杆子。(《读书》)

例40:服务员察看她的脸色不好,隔了半小时又打门问她:“小姐,是否要叫晚饭?”英茵发怒了:“你有完没完?再打门,我不会理你了。”(《作家文摘》)

例41:手里拿着把芭蕉扇,在那儿有一搭没一搭地扇哪!(《中国传统相声大全》)

“有枣没枣”中的“枣”是名词,在该构式中是指称的用法,用以指代机会;“有完没完”中的“完”是动词,不是指结束的状态,而是本应结束的主观认定;“有一搭没一搭”中的“一搭”是数量结构,在此处作状语修饰“扇”的动作,这种数量结构明显偏离所要修饰的动词,表达的是施动者不耐烦的心态。

3.1.2 “ X”新义的浮现

非常规结构中的“ X”体现的不再是原型义,而是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方式产生新义。例如:

例42:确实是,因为美国这个国家食物是非常丰富,所以有钱没钱,大概都吃得过剩,那有钱的人呢,他很注重身材的雕塑……(《现代人健康生活透视》)

例中的“有钱没钱”表达的并非字面意思,因为社会中有行为能力的人不可能一分钱没有,这里的“钱”喻指高于或低于社会平均值,被人们普遍认可的“有钱”或“没钱”。“钱”在此处指主观标准量,属于转喻。

例43:常言道:穿青衣,抱黑柱。你不是他这屋里人,就不管你。刚才这等掠掣着你,你娘脸上有光没光?(《金瓶梅》)

“有光没光”不是指有没有光亮,而是指有没有光彩,此处的“光”指脸面或面子,是一种隐喻。

在非常规结构“有X没X”中,“ X”的语义大多是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方式转化而来,语义较为抽象,具有规约性,意义通过构式赋予在相关语境中临时浮现出来。

3.1.3 “ X”语义的依附性

非常规结构“有X没X”中的“ X”本身语义并不完整,需完全依赖于“有”“没”来表义,在该结构中,“ X”的语义是由构式的整体义赋予的。

例44:网上销售有戏没戏?(《人民日报》2000)

例45:喝教许多庄客,把庄里有的没的细软等物,即便收拾,尽教打迭起了。(《水浒传》)

例(44)“有戏没戏”中的“戏”是黏着语素,本身是不自由的,需依附于“有”和“没”才能独立成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于“有戏”和“没戏”的释义为:有/没指望或有/没希望[6]。“戏”在这里被赋予了“指望或希望”的语义。例(45)“有的没的”中的结构助词“的”,必需依附于其他成分才能成词。其中“有的”和“没的”都可作为肯定性指示代词和否定性无定代词独立使用,并用来表示“所有的”意思。

“语义转指性”从认知域转变的角度解释了非常规结构下“ X”语义发生了转移、新义得以浮现、语义的依附性特征。不符合上述三条语义特征的词或短语一般无法进入该构式,以下两例就无法检索到相关的语料。例如:

“有桌子没桌子”,“桌子”为本义,新义没有浮现,语义相对独立;

“有衣服没衣服”,“衣服”为本义,新义没有浮现,语义相对独立。

同样,上文所述常规结构下的“ X”也不符合这三条语义特征。例如:

例46:上善说:“你没看有电没电?!”金莲拉了灯绳,灯是灭的,就说:“又没电了!”(贾平凹《秦腔》)

例47:她很怀念在西村坪的那些日子,吃饭不用交粮票,不管有菜没菜,饭总是可以敞开吃的。(艾米《山楂树之恋》)

“有电没电”“有菜没菜”的“电”“菜”,都为本义,新义没有浮现,语义独立。因此,也不符合非常规结构“ X”语义转指性的特征。

3.2 描述性语义特征

“语义转指性”对“ X”来说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尚有一些名词性语义成分用“语义转指性特征”无法界定。如“有罪没罪”“有事没事”,“ X”的语义并没有发生转移。这要求从“ X”为名词时的语义特征入手,探究深层次原因。

通过考察语料发现,这些难以界定的成分都是抽象名词,如“有意义没意义”“有本事没本事”“有理没理”等。这些词都存有描述性的语义成分,能够对事物或人的属性、特征、行为表现等进行描述和说明。施春宏提到,描述性语义成分可以概括为名词所具有的性质义,这些性质义在程度上包含量度,表现出量度义[7]。而量度义是构式“有X没X”能够得以凸显的关键所在,也使主观评价义得到更好的强调和突出。

描述性语义成分由施春宏(2001)提出,是指在名词语义内涵中起描写、修饰、陈述等作用的内容,是名词语义结构中表示特性的部分,可以看成广义的述谓内容,显现出描述性语义特征。

4 结语

“有X没X”如今是高频率使用的半实体构式,该形式既有结构松散的常规结构,也有结构紧密不可分割的非常规结构。笔者就非常规用法进行分析,得出其与常规结构不同的形式和语义特征,并且通过分析该结构所在的句法位置,可判定处在定语、状语、宾语和补语位置上的“有X没X”词汇化程度较高,也最有可能发生习语化。形式上的表现还需有深层语义的支撑,笔者分析了非常规结构下“ X”的不同之处,正是这种不同于寻常的表义特点,造就了习语化的半实体框架构式。

参考文献
[1] 王丽芳.现代汉语"有A无B"格式研究[D].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08.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70-2008134821.htm
[2] 贺君.存在动词对举格式"有X无Y"及其相关格式研究[D].延吉: 延边大学, 2012.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84-1012484043.htm
[3] 巴一斯. 浅析"有X无Y"格式[J]. 现代语文, 2012(6): 67–68. DOI:10.3969/j.issn.1008-8024.2012.06.039
[4] 张虹. 从"有A无B"谈汉语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6): 93–96.
[5] 顾明镝. 框架构式"有X无Y"的整合层级及其理据解析[J]. 汉语学习, 2016(6): 45–51.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M]. 第7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 885.
[7] 施春宏. 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J]. 中国语文, 2001(3): 2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