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Vol. 20 Issue (4): 97-104
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实践路径探析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    [PDF全文]
张敏    
西南石油大学招生就业处,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要: 党的十九大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也为高校招生就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在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明晰历史变革、理论创新、事业发展三个维度下高校招生就业条件的变化,以进一步明确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的历史方位;需要厘清高校招生就业反映出来的根本问题、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基本问题,不断认清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面临的时代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丰富多学科视角下的理论体系,推动新理念新技术应用,激活工作端口的延伸性,提升打造工作队伍,是当前高校招生就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招生就业     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Exploration of Enrollment and Career Consultancy Work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A Case Study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ZHANG Min    
Department of Enrollment and Career,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 China
Abstract: The 19th NCCPC provided theoretical and action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undertakings, and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rollment and career consultancy work in universities. To 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pirit of 19th NCCPC, colleges need 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enrollment and career consultancy work from historical transform, theory innovation and career development, so as to further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he enrollment and career consultancy work in colleges. This paper also sorts out the basic and fundamental problems, and the key problems in the enrolment and career consultancy work that colleges are faced with in the new era. In the new era, development of enrolment and career consultancy work in colleges should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the Xi Jinping' thoughts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y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anding the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multidisciplinary visions,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new concepts and technologies, extending work access and upgrading the work teams.
Key words: the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rolment and career consultanc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Xi Jinping' thoughts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引言

党的十九大外观内省,回顾总结了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的巨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党的十九大举旗定向,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郑重宣示,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向全党全国上下发出了进入新时代、迎接新使命、迈向新征程的强力号召;党的十九大铿锵有力,确立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略和战略部署,向全世界描绘了一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宏伟蓝图,勾画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30年的战略安排“时间表”和“路线图”,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世界真切感受到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党的十九大为党和国家发展的各项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对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应该顺应时代,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和指导,明确历史方位,把准时代问题,探索实践路径,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实现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创新发展。

1 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历史定位

条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条件的定义是:“条件是指与某一事物相联系的,与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任何一个具体事物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存在和发展,也只有在一定的条件才会趋向灭亡。”[2]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的重要论断,明确了党和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和战略部署,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和国家的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拉开新的历史篇章。这一切都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既定条件的精准把握和深刻认识。

条件范畴具有多样性的性质和特点[4],要增强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实效性,开创高校招生就业工作新局面,需从历史进程、理论创新、事业发展三个维度,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条件、国家教育事业和就业工作发展条件、高校自身发展条件四个层次,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招生就业工作既定条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明确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历史方位。

1.1 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明确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历史方位

扎根中华大地,任何个人或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背景,把握好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条件,才能把握好个人和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党的十九明确提出,党和国家将贯彻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高校招生就业工作是国家人才培养、选才用才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进步发展,高校应该在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招生就业工作的政治站位,精准把握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实现人才选拔和人才输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度契合。

1.2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角度来明确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历史方位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5]党的十九大顺应时代的呼声,提出并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思想的提出令世人瞩目,成为了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高校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应用和重大发展,系统学习、努力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伟大意义,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问题为导向的矛盾分析法,运用到招生就业工作中来,实现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增强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1.3 从国家教育事业和就业工作发展的角度来明确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党的十九大还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1]。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6]。高校招生就业工作是高校育人塑才、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内涵式发展、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民生工程中推动教育公平、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重要内容,是“教育优先发展”和“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交汇点,事关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高校的自身发展,事关党和国家的事业成败,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和就业工作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教育系统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全员化水平;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人人享有受教育机会进一步得到保障;“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等的实施,使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启动,我国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正式成员,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考试招生秩序更加规范[7]。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持续向好,亮点纷呈;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就业质量总体向好,薪酬指数大幅增长,就业满意度较大提升,就业稳定指数保持平稳;就业去向多样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其中升学比率快速上升,自主创业比例大幅增加;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比例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8]

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应该在国家教育事业和就业工作现有的基础之上,以培养一流人才,创办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大学的大格局,顺应教育深化改革之形势,以学生为本,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优化就业服务指导,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国家教育事业和就业工作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高校要精准把握新阶段国家教育事业和就业工作发展对招生就业工作的要求,发挥好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对国家教育事业和就业工作发展的促进作用。

1.4 从高校自身事业发展的角度来明确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历史方位

招生就业工作关乎一所高校的生源质量、就业质量、社会声誉和长远发展,高校自身历史变革、发展条件、建设目标深刻影响着本校招生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制定和毕业生行业流向、区域流向以及社会认可度。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经过60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2017年,西南石油大学成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行列,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评估结果“A+”。当前,西南石油大学逐步完成了“办学重心由南充向成都转移”“学科结构由单一工科向多科并存转化”“办学层次由学院升格为大学”“招生实现全校本科招生,成都校区面向全国一本招生”“学校整体进入‘国家队’的梦想实现”等五大历史转变,开启了“建成以工为主,石油天然气及其配套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能源特色大学”和“建成百年名校”的新征程。西南石油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应该站在学校历史发展的新起点,紧紧围绕“两个建成”,优化招生渠,深耕就业田,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流生源和一流就业。

2 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基础[9]。党的十九大深刻把握党和国家的发展实际,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又一次历史性的深刻揭示,高校要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结合实际认清新时代招生就业工作的时代问题。在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期待由“有学上”“能就业”正在向“上好学”“就业好”转变,然而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公平科学的考试招生制度和积极的就业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高质量的招生就业服务应改进一步加强。就是说,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就好业”的需求与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质量有待提高的矛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在高校招生就业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2.1 高校招生就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同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程度需要提升的矛盾,是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根本问题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然而,受当前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一些消极思想渗入了大学生的价值世界,并在高考目的、择校选择以及大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中显现出来。“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已经成为诸多高中生的想法。中学阶段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建设工作不足,导致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中没有暴露出来的学生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在进入大学后呈现集中爆发的势态,部分学生出现理想信念缺失、生涯规划意识淡泊、人际关系焦虑、学习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没有合适的工作就等等看”的“慢就业”现象涌现,尤其是“慢就业”群体中的就业困难人群附带自我麻痹、消极就业、信心丧失等思想问题,已不同程度地成为家庭、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这些现象为高校招生就业工作有效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阻力,招生就业工作已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如何着眼未来,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着眼社会发展需要,以便着力解决好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过程中的学生思想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更好教育质量和更好就业质量,已经成为新时代招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根本问题。

2.2 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应对招生就业严峻形势的要求同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质量有待提高的矛盾,是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重点问题

目前,高校招生工作经历深刻变革,专业生源质量面临巨大挑战。今天,我国考试招生制度迎来了1977年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的高考制度改革,上海和浙江高考制度改革已经试点完成并经评估取得了成功。2020年,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将基本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模式将形成。新的高考模式将打破传统高校招生录取中文理分科的限制,突出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水平,这必将给高校的生源结构带来巨大的变化。在传统高考模式下,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掩盖了专业的影响力,新高考将让学校退居幕后,把专业推到台前,专业将作为志愿单元直接接受考生的评判和选择,冷门和弱势专业将面临生源危机。高校必须明白的是,生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毕业生质量以及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学校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关系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例如,西南石油大学目前技术服务类、石油类专业生源质量较高,可能在新高考改革中继续保持高分录取优势,而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等普通专业极有可能在新高考中受到重大冲击,很难获得优质生源。

同时,我国高校毕业生存在结构性矛盾,就业压力较大,当前,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所需专业不匹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无法从当年的就业岗位中找到与所学专业匹配的岗位;另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找不到与招聘岗位要求相匹配的应届毕业生,形成了“高校毕业生找想找的工作难,用人单位招想招的人难”的两难局面。截止到2017年11月,西南石油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不相关度为31.79%。究其原因,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存在时滞效应,招生计划编制与就业市场需求一般存在四年的时差,使高校毕业生就读专业与就业市场实际需求出现了脱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需结构失衡。今天,我国经济发展确立了“L”型走势,GDP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第三产业占据高校毕业生就业产业分布的主导地位并增长迅速,第二产业就业比例明显下降,并且社会人才需求总量稳定[10]。然而近年来我国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20万人,这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结构矛盾。同时,在招聘岗位减少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招聘要求普遍提高,导致竞争优势较弱的高校和竞争能力较差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更大。

在新高考推进、就业压力巨大的形势下,高校尤其是极具行业特色的地方院校如何开展突出自身办学特点的招生宣传工作和科学、顺利地开展招生录取工作,如何寻找新的就业工作突破口以解决供给需求失衡问题,成为了新时代招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重点问题。

2.3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同高校生源和就业质量有待提高的矛盾,是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党中央作出的“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发展的主旋律,为各高校尤其为非“985”“211”高校自身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战略机遇,深度激发了高校自身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劲动力,全面激活了高校实现自身更好发展的无穷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11]培养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生源质量来支撑;培养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就业质量来实现。然而,当前部分高校的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无法满足自身“双一流”建设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需求。例如,西南石油大学目前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成都校区面向全国一本批次招生和就业市场的不断拓展,但就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水平来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17年软科公布的中国好大学排行榜中,西南石油大学生源质量排名为全国第250位;2016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共在22家中国500强企业就业,共计91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11.60%。如何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一流生源”和“一流就业”,促进一流人才培养,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向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输送毕业生,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招生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2.4 提升工作对象获得感和满意度的要求同高校招生就业服务延伸性和针对性有待提高的矛盾,是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基本问题

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要求同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对象之间的矛盾是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基本矛盾。当前,“95后”“0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群体,成为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对象。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变化,“95后”“00后”大学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他们是网络原住民,习惯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注重自我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强调个人利益和等价回报。“麦可思中国2016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数据显示:半数本科毕业生的工作与职业期待不符,其中,“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3 2%)“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22%)“不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17%)“不符合自己的性格”(11%)是他们认为工作达不到预期的主要原因。据此情势,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在校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和职业前瞻教育。同时,随着教育扶贫工作的稳步推进,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力度不断加强,累计招生37万人,其中2017年就招收10万人,较2016年增长9.3%,更多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子成功实现了进入重点大学的梦想。然而因地域、家庭、生源中学等方面的差异,部分地区对“新高考”“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等国家政策的认识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部分农村和贫困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学生学业能力、生涯意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提高工作的延伸性和针对性,帮助大学生构建健全的职业认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国家政策宣传普及,帮助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成长,提升招生就业工作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成为新时代招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基本问题。

3 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以此为基础,全国高校纷纷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自身的发展战略。面临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应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看齐,创新实践路径,为学校发展、教育发展和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1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不断创新实践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明确”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用“十四条坚持”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应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四个坚持(注: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和“四个服务(注: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1]的要求为基本遵循,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贯彻于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始终,把握高校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提高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强化高校招生工作的育人功能和服务功能,提高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延伸性、创新性、时代性。

3.2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1]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应创新方法,优化渠道,整合力量,通过历史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生涯教育,让大学生明白自身“从何而来,现在何处,将往何方”。加强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理性看待当今世界,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勇于承担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和历史使命,形成正确的学业观和就业观,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近年来,西南石油大学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标,奏响“到新时代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时代强音,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职业生涯教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历史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就业指导》课程为主渠道,以深入中学的生涯教育、科普讲座、政策解读等招生活动,全程化生涯规划指导、强化岗位认知、提升就业能力、应征入伍宣传、基层就业培训等就业活动和多元化的网络新媒体平台为载体,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构筑了立体多维的招生就业全程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3.3 丰富多学科视角下的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理论体系,促成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研究型发展模式

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已从“数量扩张”进入了“质量提升”阶段,迎来了“新高考”和“就业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之高校招生就业工作涉及领域和因素繁琐,难以凭借单一学科理论来解释,因此应对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进行多学科分析。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来看,高校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教育不足,学业观、就业观扭曲的问题,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应用,解决大学生升学、就业的思想问题;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看,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存在市场定位分析不足,一定程度市场混乱的问题,应加强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应用,定位目标市场,明确目标群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存在对考生、家长的求学心理需求,在校学生、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需求,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心理需求把握不准的问题,应加强心理学的研究应用,摸清受众心理,突出工作特色,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招生就业工作;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缺乏传播渠道监管,缺乏长效性系统性,缺乏有效性监控,存在着信息传播方式老旧、传播信息繁杂、传播效果弱化的问题,应加强传播学的研究应用,加强传播渠道管控,与时俱进更替传播方式,加强传播有效性跟踪评价,增强传播力度和时效性。因此,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应及时跟进“新高考”改革进展和就业局势发展,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探索构建多学科视角下的招生就业工作理论体系和新机制,实现研究型发展,有效解决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痛点和难点。

3.4 巧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及“融媒体技术”,增强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习近平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高校集先进思想、科学技术成果与优秀人才于一身,应该从时代汲取营养,革新理念,主动创新,推进教育教学治理现代化,引领世界信息化、智慧化的发展模式,探索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和“融媒体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优化传播渠道,深度挖掘数据,大力发展“互联网+招生就业”模式,让高校招生就业工作活起来。

构建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大数据平台,加强对社会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发展需求的统计、预测和追踪,优化高校在科研机构、行业公司、政府部门、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人才布局,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精细化的建议,提高高校毕业生与岗位的匹配度,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人难”的结构性矛盾。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的全面对接,科学设置招生专业,减少过剩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大数据平台,根据高校自身定位和办学水平优化高校生源分布,解决高校生源质量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高校生源质量。构建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融媒体平台,形成以微信、微博、直播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融合的招生就业信息发布媒体矩阵,突破传统的信息传播边界。实现招生宣传工作模式优化创新,为考生、家长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学校介绍、专业解读、政策剖析等咨询活动,打造融媒体时代的高校品牌。实现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模式优化创新,为在校学生、高校毕业生提供生涯咨询、就业指导、政策咨询、信息发布等服务,开发“网络宣讲会”“网络面试间”,形成“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实现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双线并行”模式,把网络新媒体技术应用与线下咨询指导服务工作相结合,做好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键对键”与“面对面”,形成线上线下合力。

3.5 激活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前后端的有效延伸性,提升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社会服务能力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保证社会公平和维护社

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招生就业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要进一步激发在前端生源中学和末端就业市场的工作活性,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信息公开,确保录取公平公正,着实发挥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在推动教育公平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深入偏远地区联合地市县各级招生部门做好“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等国家照顾政策的宣讲咨询工作、招生录取以及入校后的培养发展和就业帮扶工作,主动发挥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在教育扶贫中的积极作用;依托优质生源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入中学开展先修课程、联合实验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策咨询与志愿填报指导等合作,有效发挥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有计划的“慢就业”能够提高就业质量,缓解就业压力,但是长期无法就业的“毕剩客”可能形成对就业失望、对社会、对母校失望的消极心理,这对高校、高等教育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会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新时代的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应加强对“慢就业”高校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群体的关注,建立健全就业困难毕业生的长效帮扶机制,依托学院跟踪关心,加强积极就业观的宣传引导和咨询服务,防止沮丧型“毕剩客”群体的扩大,自觉发挥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3.6 打造专兼均衡、专业化、长效稳定的招生就业工作队伍,提升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生命力

高校招生就业的发展受到工作队伍和工作对象的双向制约。工作队伍建设关系到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各项任务能否按时推进,是否保质保量完成。长期以来,高校招生就业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为高校建设、高等教育事业进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面临新时代的要求,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呈现出了“专少兼多”“专业化程度低”“短期流动性强”的短板,工作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要通过建立聘任选拔、培训培养和激励考核机制,落实招生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配置,提升招生就业工作专职队伍专业化水平。通过聘任教授专家、专业教师、辅导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等高素质人才,打造一支具备科学知识、生涯知识和招生就业工作组织实施能力的,专兼均衡、专业化程度高、长效稳定的招生就业工作队伍。同时,高校之间要紧密合作形成队伍。通常情况下,高校之间只是通过建立合作联盟,共同开展招生就业相关工作,缺乏专业性和研究性。新时代高校之间应紧密合作,形成招生考试和就业工作的专业型、研究型队伍,共同研究和解决招生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增强招生就业工作队伍的成就感,激发招生就业工作队伍的活力。

4 结语

党的十九大翻开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新篇,展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气象,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心与力量,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心!创新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就要深刻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明晰条件,创新实践,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17-10-28(1).
[2] 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M]. 第5版.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61.
[3]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435.
[4] 吉彦波. 论马克思主义的条件观[J]. 实事求是, 1992(6): 33–35.
[5]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 党史文汇, 2016(6): 4–13.
[6] 教育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 2017(3): 4–5.
[7]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J].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 2017(9): 6-9.
[8]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民生之本亮点纷呈——数据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工作亮点[J]. 中国就业, 2017(11): 13-14.
[9] 张思锋, 张迈曾, 马新文, 宋永平, 雷巧玲. 坚持实践认识论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45–49.
[10] 莫荣. 兼顾数量和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N].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17-12-09(3).
[11] 新华社.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 陕西教育:综合, 2016(12):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