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西南石油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b.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chool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 China
留守儿童是我国特有的社会现象。根据我国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推算,目前,我国有6 102万农村留守儿童[1]。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随着他们的长大,留守经历对他们后续发展的特殊意义也逐步显现出来。尤其是他们中一部分进入大学,成为在校大学生,学界把这一群体称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或者曾留守大学生[2]。研究发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对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3]。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强迫、焦虑得分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偏执、精神病性得分显著高于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4]。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年后的抑郁、焦虑水平更高,自尊水平更低,社会支持偏低,人际困扰更多,人格特征更偏向于内向[5]。
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重要领域心理资本也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又一大热点。塞里格曼(Seligman)于2002年首次提出心理资本的概念后,卢坦斯(Luthans)等人在2004年最终提出心理资本是在个体的成长中显现出来的一种正向积极的心理状态[6]。它一般包括四种积极心理力量,即自信或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7]。具体而言,自信或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成功完成任务的相信程度;乐观是个体能否成功完成任务的积极归因;希望是个体坚守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采取的途径方法;韧性是个体坚持不懈,达到成功目标的复原力。研究表明,心理资本是个体积极的核心心理要素,具有可测量、可无限开发、可有效管理,可以保护人们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心理健康等特征[8]。
从这个层面来看,对处于不利生活条件中的青少年而言,开发和提升他们的心理资本,充分挖掘其积极的心理力量,可以促进其克服困境,并从困境中获得成长,对维护其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对于进入大学新环境的留守经历大学生,他们往往比同龄其他的大学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展得顺利还好,如果发展得不顺利,潜在的心理问题可能会被激活,并严重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基于此,笔者拟从心理资本干预和团体辅导理论[9]出发,针对留守经历大学生,设计适合这个群体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并构建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干预方案,为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及其心理健康的维护管理提供实证性依据和启示。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的抽取以公开招募的形式在西南石油大学招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100名。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筛选标准为:在个体成长阶段(0~16周岁)因为父母两方或一方外出工作而被留在出生地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并由父或母单方、家庭其他监护者或孩子自己照顾的经历[10]。成员的招募本着自愿、主动报名的原则,首先告知这100名学生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的持续时间、实验注意事项等;然后,运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报名的学生进行测试,选取得分较低的73名留守经历大学生作为被试,并且将被试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38人,对照组35人。经过统计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无显著差异。
1.2 研究的基本情况 1.2.1 团体心理辅导程序以卢坦斯的心理资本及其干预模型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11],并结合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特点,围绕提升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制定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资本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案。该方案共计8个单元:(1) 你我有缘,成为一家人;(2) 打开心门,彼此信任;(3) 自我探索,天生我才必有用;(4) 放飞情绪,做情绪的主人;(5) 化解压力,乐观面对;(6) 笑对挫折,增强韧性;(7) 点燃希望,畅想未来;(8) 分享总结,结束团体。每个单元均包含热身活动、主题活动和结束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详见表 1。
表1 提升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
![]() |
心理资本问卷[12]。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 (PPQ),该问卷由张阔编制,主要测量个体心理资本的水平。该量表共26个题目,包括4个维度: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和希望。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
自编团体活动效果自评问卷。以樊富珉的《团体心理咨询》[9]为基础,从成员的参与度、信任度、目标达成度、迁移运用度四个方面设置量化题项共9题,并设计两个开放式题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活动、团体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测试之后,经统计分析,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 690~0.83之间,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该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180~0. 57之间,各维度与总问卷的相关在0.620~0.83之间,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
1.2.3 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组间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单因素,即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一种手段;因变量为被试在心理资本量表,即自信、乐观、希望、韧性维度上的前后测得分。研究分三阶段进行:前测阶段,即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之前运用心理资本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测试;干预实验阶段,团体心理辅导老师每周进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每次两学时(每学时45分钟),共8周;后测阶段,8周的团体活动结束后,采用心理资本和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自评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
1.2.4 数据分析和处理运用SPSS19.0软件包对前后相关数据和指标进行分析。
2 研究数据与分析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结果比较团体心理辅导前用心理资本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如表 2所示,可以看出,在心理资本总分及其四个维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同质的(下面系列表中的t表示样本检验后的值,p表示统计检验值。)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资本前测结果比较(x±s) |
![]() |
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对对照组学生再次用心理资本问卷进行测试。表 3结果显示,对照组成员的前、后两次测试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在不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的自然状态下,被试的心理资本状况无明显变化。
表3 对照组心理资本前后测结果比较(x±s) |
![]() |
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组用心理资本问卷再次施测。表 4结果表明,实验组被试前后测数据有明显差异,心理资本及各因子得分显著提高,说明被试的心理资本水平在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后,有了明显提升。
表4 实验组心理资本前后测结果比较(x±s) |
![]() |
团体心理辅导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数据进行分析。表 5结果表明,实验组被试的心理资本及四个因子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次验证了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被试的心理资本水平有显著效果。
表5 对照组与实验组心理资本后测结果比较(x±s) |
![]() |
在第八次团体活动结束时,调查被试对8次团体活动的满意度,其中客观题9项。38名被试的选择结果整理如表 6所示。
表6 团体活动满意度反馈结果(客观题) |
![]() |
表 6结果表明,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觉得自己认真参与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学生占94.7%,有89.5%的学生喜欢团体辅导活动形式,有94.7%的学生对整个活动感到满意,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真参与了这8次团体活动,并对团辅活动感到满意。有92.1%的学生认为活动中有较大收获,有89.5%的学生认为团体辅导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帮助,说明团体辅导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提升和开发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 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意义尽管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只有8次,但是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前后测数据的对比,发现实验组被试参加8次团体心理辅导后,其心理资本显著提升,而对照组心理资本得分没有变化,这说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能够有效提升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在团体活动结束后,通过对反馈表中开放性问题回答的整理归纳,发现被试认为印象最深刻的活动依次为:优点轰炸、诺亚方舟、信任背摔、心有千千结、未来漫游等。大多数学生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增强了对自己的了解,自信心提升了”、“缓解了压力,收获到快乐”、“心态更加积极,乐观”、“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学会了宽容”、“增加了自我解决问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归纳起来,成员的收获主要有:
3.1 更加了解自己,提升了对自己的认识深度实验组被试在团体结束后,普遍反映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清晰,尤其是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对于自己不能改变的缺点也能坦然接受。如有成员写道,“原来自己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以前总觉得自己很弱小、微不足道,别人都会嫌弃我,其实并不是这样,没有必要给自己贴那么多负面的标签,把自己保护的太严实是人生的绊脚石”。
3.2 感到更有自信,提升了自信品质实验组有95%的被试感到自己更加自信了,认识到原来骨子里深深的自卑感竟然是多年来陪伴自己、激发自己的原动力,并认为自卑不可怕,关键是不能错误地比较。如有成员写道,“我来自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小我就很自卑。自从上了大学,认识了更多优秀的同学,感觉大家都非常优秀除了我之外,自卑越来越严重,不相信自己,觉得自己干不好每一件事情,怯懦、畏缩、整个人都是不好的。在团体辅导活动中,我发现大家和我有很多相似点,留守并没有什么问题,每个人都有一份害怕掩藏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期待别人对自己有灿烂的笑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善意的对待。在五毛一块活动中,我能感觉自己存在的意义,每一块或者五毛钱都有自己的用处,少了五毛不能成为五块五,缺了一块就需要更多的五毛。所以,我是重要的”。
3.3 更加积极乐观,提升了乐观、希望品质实验组有90%的成员认为团体辅导对自己重新看待自己的过去和成长经历、对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有极大帮助,普遍反馈生命来之不易,要积极乐观地生活,朋友之间要敞开心扉,彼此信任,相互理解,才能收获友谊。如有同学写道,“我要积极生活。生活总是会有那样这样的自认为是烦恼的事情出现,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样去面对它,不得不说这几天忙碌各种各样的强制性安排让我感到十分烦恼,经常抱怨,我想我应该正视这些必不可少的麻烦,让这些事情成为锻炼我的耐心、积极乐观态度的垫脚石,回归那个开朗积极的自己”。还有同学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故事,留守是我们这个团体共同的特征,用心倾听队友的成长故事,我发现其实我并不孤单,有些队友的生活甚至还不如我。我曾经一直抱怨父母、抱怨家庭,抱怨命运的不公,我发现我以前的目光是多么的短浅,有些实在改变不了的东西,不如就勇敢地承认它的存在,顺其自然,生活会更美好”。另有同学写道,“人与人的交往往往不是像我以前想象的那样水到渠成,更多时候需要我们去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情谊的建立并不是一种冲动,而是日积月累的互动,只有我们主动地去对他人感兴趣,别人才会为我们的存在留心。参加这8次的团体活动可以说是我进大学以来最开心的时刻,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3.4 增强了应对挫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韧性、希望品质实验组成员普遍反映这次团体辅导活动让人充满力量,面对问题不再害怕和逃避,积极地面对和想办法,就一定能够解决。如有成员写道,“本以为团辅活动是一个严肃的学习任务,但没想到会是一次又一次愉快的聚会。我们都是曾经有过留守经历的同学,从第一次相识到最后一次真情告别,我们之间没有任何隔阂,互相倾诉,畅所欲言。在团队合作活动中,只要大家不放弃,积极的想办法,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去努力尝试解决。团体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不再害怕挑战与困难,我会更大胆一点,勇于尝试从未经历过的挑战,迈出那一步,也许就是海阔天空,柳暗花明,一片艳阳天,我对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这些收获,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总之,通过对这些质性材料的质化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提升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有效性。
4 结语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关心的对象之一。作为高校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都需要加强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他们健康成长。本实验验证了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留守经历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坚韧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积极心理品质,这为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1) 只选取了西南石油大学部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验,样本量较少,代表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信效度。
(2) 主要采用被试主观评价和自陈问卷进行团体辅导效果评估,得到的数据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的有效性。
(3) 本研究的团体辅导方案是在参考已有相关研究,并根据心理资本干预模型和团体辅导的理论,研究者自己从树立希望、培养乐观精神、提升自我效能感和增强自我恢复力四个方面设计出的,虽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但该干预方案并不是经过多次实验证明的成熟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数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由于研究者个人带领团辅经验的欠缺,本研究在实验设计与程序、团辅方案制定、团辅时间安排、团辅场地选择等方面有一些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体辅导对被试的干预效果。
(5) 本研究还需进一步拓展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研究范围,留守经历大学生应该涵盖各个阶层背景的人员,不仅仅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我们还需关注那些外出经商人员的子女、部分曾经在中小学阶段在寄宿制学校求学经历的大学生、出国人员的子女等等。
[1] | 司马懿茹. 教育公平视域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 64–69. |
[2] | 杨雪岭, 冯现刚, 崔梓天. 大学生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3): 227–233. |
[3] | 温义媛, 曾建国.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2): 146–147. DOI:10.11847/zgggws2010-26-02-10 |
[4] | 李云, 王品淳, 凌晨. 曾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12): 155–157. DOI:10.3969/j.issn.1008-5823.2014.12.068 |
[5] | 李晓敏, 罗静, 高文斌, 等.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自尊水平及人际关系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5): 620–622. |
[6] | Luthans F, Norman S M, Avolio B J.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 the supportive organizational climate-employee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8, 29(2): 219–238. DOI:10.1002/(ISSN)1099-1379 |
[7] | Luthans F, Avolio B J, Avey J B, Norman S M.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J]. Persorrrwl Psychology, 2007, 60(3): 541–572. DOI:10.1111/peps.2007.60.issue-3 |
[8] | 姬彦红. 团体辅导提高幼儿教师心理资本水平的实验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4(9): 79–83. |
[9] | 樊富珉. 团体心理咨询[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
[10] | 罗涤, 李颖. 高校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2(8): 83–87. |
[11] | 赵涵. 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干预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
[12] | 张阔, 张赛, 董颖红. 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0(1): 58–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