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Vol. 19 Issue (3): 63-70
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PDF全文]
刘斌志, 黄碧华    
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 重庆 沙坪坝 401331
摘要: 当前,女大学生遭遇的生命及健康安全风险与日俱增。通过问卷调查、质性访谈和二次文献分析,发现女大学生对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健康、自杀、性行为、安全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均有初步的认识,也愿意参与相关的活动,但大部分没有付诸行动,其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系统等。当前,女大学生自我保护和生命质量提升的意愿不断提升,生命教育的服务需求日益凸显,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对遭遇心理、生理危机的女大学生进行个案管理,运用小组方法对不同需求的女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社区教育进一步完善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从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提升女大学生的生命及健康质量。
关键词: 女大学生     生命教育     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A Study on Intervention of Social Work i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LIU Binzhi, HUANG Bihua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Shapingba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re facing the increasingly greater risk of life, health and safety.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qualitative interview and the second literature analysis, we found that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had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aspects related to life education:health, suicide, sexual behavior, safety and human and society relation, and they we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life education activities. However, most of them did not relate what they learned to their life, which was the result of factors relating to themselves, family, school, community, and social systems. Now,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creasing expectation of self-protection and better quality of life is setting a more prominent demand of life education.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femal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by innovating the working methods such as carrying out case management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encounter psychological or physical crisis, and group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needs, and to further improv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system by community education. Thu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life and health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improve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Key word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social work     social work in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 研究缘起与相关综述

自高校扩招以来,女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人数每年都在递增[1]。伴随着女大学生群体人数的逐渐庞大,各种关于女大学生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女大学生漠视生命、自杀、伤人、慢性自杀等现象时有发生[2]。根据新闻媒体报道显示,从2014年8月9日起,重庆、四川、山东、湖北、江苏、河南、陕西、浙江、辽宁、广东、湖南等地均被曝出女性失联事件[3]。媒体公开报道的就至少15起,涉及女大学生13人,证实被害4人[4]。自2004年开始,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首因,国内某心理研究中心的一项自杀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女大学生自杀与男大学生自杀比约为2.5:1,而且比重呈上升趋势[5]。目前,我国每年堕胎人数超过1300万,其中半数为重复流产。据调查显示,在未婚青少年堕胎中,学生占11.4%–16.0%,18岁到20岁群体占到免费人流服务申请人数的54.0%[6]。因此,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命教育也显得尤为必要而迫切[7]

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当前存在我国对女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的缺失[8]。首先,在对女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中,主要集中在安全教育,忽视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在进行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方式上,主要以自愿型讲座、主题班会、板报等简单的形式进行,忽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最后,在对女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工作机制不健全、师资队伍缺失的问题[9]

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运用危机介入模式、沟通分析论、人本治疗模式等理论展开研究。一方面基于对访谈和问卷调查的资料和结果分析,研究当前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以及当前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问题和需求。另一方面,从社会工作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出发,尝试提出一个针对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整合性框架和策略。

2 理论脉络与研究路径 2.1 理论脉络

首先,从危机介入模式中对女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危机介入模式的6大原则及其特点对女大学生进行危机介入,以帮助因自杀、堕胎、失联等受到伤害的女大学生,使她们能够正确应对自身的心理危机及身体伤害,帮助其建立自身的支持系统,挖掘潜能,提升其自身的应对能力。

其次,为改变当前女大学生因成长环境所导致骄纵、自我、缺乏责任感的生活态度,从人本治疗模式出发,针对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个人与自我环节展开教育。“自我概念”是人本治疗模式的一个理论假设,是指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包括对自己的知觉与评价,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与评价以及对环境的知觉与评价三个方面。从“自我概念”中可以使服务对象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变。

再次,当前女大学生因沟通不良导致的冲突行为时有发生,为了改善女大学生人际沟通与相处的技巧,运用沟通分析理论对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中人与他人的环节进行教育。沟通分析理论的服务活动主要有三个:第一印象你我他、开放的心灵以及P.A.C.自我状态觉察训练。通过这三种服务活动,使服务对象发现自我沟通方式的不良,改变服务对象的不良观念与沟通习惯,建立良好的沟通观念以及正确的沟通方式[10]

最后,为了针对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中个人与环境部分开展教育,主要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对女大学生的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环境以及政策等各个方面进行资源整合,为女大学生提供原生的系统、正式的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的支持,以期建立起切实有效的教育环境。

2.2 研究路径

采用定量研究对170名女大学生当前生命教育认知、行为与态度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了解当前女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并发现当前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女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需求。

同时,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30名女大学生进行电话、面对面、网络方式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女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看法、其生命教育的现状、对个别有关涉及生命行为的看法。了解女大学生当前生命教育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发现女大学生生态系统中生命教育的缺失,提出适合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

3 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多维表征

本次调查共有170份问卷,30份访谈。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大一女生有17人、大二女生30人,大三女生119人,大四女生3人,研究生及以上有1人。问卷调查涉及专业有社会工作、生物技术、学前教育、统计学、英语师范、生物师范、历史师范、材料化学、生物科学、城市规划、食品质量与安全、生命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文物与博物馆学、财务管理、软件工程、汉语言文学、中文、法学、地理科学、小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园林、旅游管理、电子商务、护理学、临床医学、通信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化学师范、行政管理、工程力学、物流管理、医学检验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网络工程、工商企业管理、教育技术学、金融、口腔医学、哲学、日语、卫生检验、车辆工程、广告学、新闻学、工商管理等50个专业。

在访谈的30名女大学生中,有9名女生认为自己文静且喜欢安静,不喜闹;有11名女生认为自己活泼开朗,大方乐观;有4名女生认为自己在平常生活中纠结,在决定一件事情或需要在两件事情中做选择时,无法做出抉择;有3名女大学生认为自己难以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难以与陌生人交流,而在熟人面前则较为活泼;有3名女同学表示自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情绪化;其他同学认为自己多愁善感、生活态度悲观、善于交际、贤妻良母、热心助人、依赖身边人、独立、负责、急躁等。

3.1 女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知

在问卷调查中,在是否有必要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的问题上,有160名(94.12%)女大学生认为有必要,而10名(5.88%)女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68名(40%)女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压力大,自认为压力大的女大学生中有47名是理科生,剩下的18名为文科生,3名学生没有填写自己的专业;96名(56.47%)女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压力居于中间,即压力一般;而剩下的6名(3.53%)女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压力不大。在压力来源中占据主要位置的是就业与学业压力,压力源的排序为:就业压力139名(81.76%),学业压力127名(74.71%),其次为父母压力62名(36.47%),再次为情感压力44名(25.88%),最后是健康压力为33名(19.41%)。

问卷显示170名女大学生当中有46名(27.06%)曾有过自杀的念头。在对自杀原因认知上,有114名(67.06%)认为情感上的打击和有109名(64.12%)认为家庭突发危机是自杀的重要原因;有93名(54.71%)认为是就业压力,92名(54.21%)认为是学业压力,而人际关系占最小比重68名(40%)。在对自杀行为的认知上,有134名(78.82%)认为自杀是对家庭及朋友的伤害;130名(76.67%)认为是对生命的践踏;11名(6.47%)认为是对社会的报复;还有41名(21.12%)选择了其他这个选项。

在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方面,访谈30名女大学生中有25名不知道什么是生命教育,但是她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都大致相同。只有2名同学认为生命教育是把教育当做生命去对待,如同爱自己一样去教育他人。其他的28名受访女生的理解分别为:

(1)生存之道;

(2)教育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3)通过专业人士进行生命安全、权益保护等教育;

(4)如何让自己生命活得有意义,做有意义的事情;

(5)关于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尊重、理解生命,实现生命意义;

(6)实现生命教育,展现爱与亮点,为社会焕发自己的光彩;

(7)一个人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活;

(8)对生命的发展进行教育;

(9)贯彻生命以及对生命的一种感悟;

(10)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教育;

(11)对人的生死观和安全意识的教育,生命的保护和呵护意识的教育;

(12)是对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心理进行深度教育;

(13)教育我们珍惜生命;

(14)是对生物学的一种研究;

(15)生命是有限、唯一、宝贵的,要珍惜生命;

(16)人对生命的解释;

(17)生命中遇到的任何人和事,以及该人和事所带来的感受以及认知;

(18)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19)研究人类生命的进程;

(20)珍惜生命,做对社会及家人有意义的事情;

(21)正确看待生命,尊重生命,领悟生命本质;

(22)生命的成长,关爱、尊重生命,认真过好每一天;

(23)从生到死的教育,对生命的认识,引导人们健康发展;

(24)生命安全为基础,健康成长过程;

(25)科学面对人生和对待人生;

(26)关爱、尊重生命,生命健康及安全的教育;

(27)人与人,人与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28)教育的一种类别,珍惜、爱护生命,实现人生价值路径的教育。

这其中,有5名同学提到了安全教育;7名同学提到珍惜和尊重生命;2名同学提到三观教育;只有1名上过生命教育课程的同学能够准确地知道生命教育的内容。以上的28名同学当中,有25名能够较为正确地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以及生命教育的内容,而剩下的3名同学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过于单薄。

对“你认为什么事情对于你来说是幸福”的问题,访谈30名女大学生有19名女大学生认为家人团聚,身体健康,且能够定下自己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目标实现,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是幸福;有7名女生认为能够和自己喜欢的、想在一起的人在一起,并且有人能够分享感受,分担痛苦,得到朋友以及家人的重视是幸福;而1名正在热恋中的女生认为,恋爱很幸福,特别是在两人十指紧扣的时候感觉最幸福;1名女生认为自己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就是一种幸福;1名女生认为自己能够获得最大的自由就是幸福;还有1名女生认为容易满足就容易得到幸福,她自认为是一名易满足的人,所以她时常感到幸福。

3.2 女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态度

在对待生命态度上,170名女大学生中,有113名(66.47%)认同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被尊重,在尊重的同时自己也在努力做一个尊重每个人生命的人;55名(32.35%)认为每个人生命应该被尊重,但是并没有付出行动;而有2名(1.18%)认为并非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被尊重。在对待有人因救人而丢失自己性命这种行为的态度上,有26名(15.29%)认为值得,30名(17.69%)认为不值得;63名(37.06%)持中立态度,而51名(30%)拥有其他的想法和态度。而在对待未婚同居和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上,133名(78.24%)保持中立,12名(7.06%)支持,25名(14.71%)反对。

在对待自己生命的态度上,访谈30名女大学生中,有16名女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生命很宝贵,要珍惜和爱护;有3名女生则重点在于父母,认为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要认真对待,尽可能满足自己与父母的需求。有2名女生觉得对自己的生命有时希望它很长有时希望它短暂,但是也知道生命来之不易,觉得对于家人来说,她们的生命很重要,但是对于世界来说很微小;有6名同学认为自己的生命很重要,对待自己的生命要做到把握当下,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名同学认为自己的生命重要在于它要安全健康;有1名同学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时是无价之宝,但有时又是不值一毛;最后,有1名同学对待生活悲观,认为自己的生命没有价值,觉得做人很累,自己的生命没有意义。

在对待死亡的态度上,访谈30名女大学生中,有10名女大学生认为死亡很可怕,并对此很恐惧,无法想象死亡的到来,不愿意去面对死亡;有5名同学则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认为死亡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希望死亡到来,但是明白自杀是不对的,是对生命的不负责,所以不会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有13名女大学生则认为死亡是一件很平常的、顺其自然的事,面对死亡,应该坦然、不惧怕,同时,要在活着的每一天认真对待;1名同学认为死亡是人生的结束和新人生的开始,她认为人死了是命中注定的,但是死了之后一定会去到另一个地方;还有1名同学则认为死亡分为两种,一种是机体的死亡,一种是灵魂的死亡,她认为机体死亡不可怕,灵魂死亡才是最可怕的。

3.3 女大学生相关行为及对行为的看法

在排解压力的方式上,与朋友、家人、同学等聊天是女大学生排解压力最重要的方式,170名女大学生当中有114名(67.06%)这样做;有94名(55.29%)选择吃东西来排解自己的压力;88名(51.76%)选择用唱歌的方式排解压力;74名(43.53%)选择运动;还有72名(42.35%)会选择其他自己喜欢的方式,例如听音乐、出去旅游等。在对待大学期间怀孕这件事上,有4名(2.35%)选择未婚生子,86名(50.59%)选择在大学结婚并生下孩子,有33名(19.41%)选择堕胎,另外47名(27.65%)选择其他的解决方式。在陌生人问路时,170名女大学生当中只有1名(0.59%)会选择乘坐陌生人的汽车,137名(80.59%)会选择在路上指路但是在问路人请求上车时会拒绝,而有32名(18.82%)会拒绝指路和乘坐陌生人的汽车。在乘坐汽车或者黑车的情况下,有116名(68.24%)会选择与朋友或家人一同,不会单独乘坐;77名(45.29%)会拍下车牌号发给自己的父母或同学;58名(34.12%)则会打电话给自己的父母或同学;另外还有50名(29.41%)则会有其他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安全,例如:不在夜晚乘坐,将车牌拍下发在网络上,不与司机发生争吵等,也可能不采取安全措施。在宣传生命教育的方式上,123名(72.35%)认为课外实践是最可行的方式,其次114名(67.06%)认为课程教学和讲座可行;最后94名(55.29%)认为在宣传栏上可行。

在女大学生失联事件问题上,被访谈者主要从4个角度解释:一是从失联女大学生的角度看,认为是因为她们自身的安全意识薄弱,轻易相信他人,个人对自我生命的不重视;二是从家庭的角度看,认为是当今家庭过于保护和溺爱孩子,导致女大学生过少接触社会,对社会认识过浅;三是从学校的角度看,认为是因为学校对安全教育的不重视,大多学校将教育过于放在应试上,而忽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四是在社会视角上,她们认为当今社会不够安定,法制建设有漏洞,同时社会对安全事件的关注度过低。

在女大学生堕胎事件问题上,她们认为这种行为是一种对生命的漠视,是女大学生自身不爱惜自己、自我伤害的表现,同时也说明学校缺乏对女大学生的性教育;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她们觉得堕胎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办法,女大学生还在上学,主要任务是学习,还没有能力养活自己也难以养育和教育好孩子。她们大都支持在大学期间,恋爱时期不应该有性行为,如果不可避免,也要准备好安全套,预防怀孕的发生。

在女大学生自杀问题上,她们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陈述,第一个方面是原因,她们认为当代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抗压能力低,对生活悲观,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习惯逃避现实;家中过度溺爱孩子,缺乏正确的面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学校过度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学生心理。第二个方面是后果,她们认为女大学生自杀受到最大伤害的是自杀女生的父母,认为自杀是对家人、朋友的不负责任,会使关心她、爱护她的人感到伤心难过,甚至会影响家人的身体健康。第三个方面是建议,她们建议女大学生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学会考虑他人,特别是家人的感受,明白自己的责任,在遇到压力时,主动寻求帮助;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关注度。

4 当前女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需求

大学对应着人的生命发展的青年中期,年龄跨度18-25岁,是个体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11]。大学是个人最重要的成长期和发展期,同时也是最让人担心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对于女性来说是个体发展成熟,体质、外貌达到顶峰时期。在这一时期,女大学生会感受到很多美好与快乐,同时也会面临很多挫折与困境。在这一时期对女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有利于女大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与困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1 当前女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

在问卷调查中显示,问卷调查的170名女大学生中,有101名(59.41%)女大学生认为其大学生活平淡;5名(2.94%)女大学生认为其大学生活状态枯燥;仅39名(22.94%)女大学生认为其大学生活较为愉快;而剩下的25名(14.71%)女大学生认为无法形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154名(90.59%)女大学生对自己的生命意义进行过思考,16名(9.41%)得过且过,没有思考过其自身的生命意义。对于自杀的念头,有46名(27.06%)有过,124名(72.94%)没想过自杀。119名(70%)女大学生身边有未婚同居的现象,51名(30%)女大学生身边没有未婚同居现象。同时81名(47.65%)身边有怀孕并堕胎的现象,89名(52.35%)身边没有这种现象。17名(10%)身边曾发生过同学失联现象,153名(90%)身边没有发生过。在失联这件事上仅有28名(16.47%)会特意去关注,140名(82.35%)都是无意间发现才会去关注,2名(1.18%)从来不关注。在自我保护意识中的坐黑车问题上,有36名(21.18%)坐过黑车,134名(78.82%)没有坐过。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每个学校或多或少都会给大学生开设过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如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观教育等。一般以讲座、上课偶然提到、通识选修课、班会课以及在新生初期的入学安全指导为主,而正式被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的几乎没有。在对待是否应该开生命教育这一门课程上,在30名女大学生中有26名女大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应该开设,同时认为这门课程应该以通识必修课程来开设;有3名女生认为这门课程可开设也可不开设,她们认为这门课程可以让大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生命,同时,因为当今社会自杀、堕胎、失联事件过多,进行生命教育能够让女大学生加强对生命的意识,但是因为觉得如果作为一门课程过于正式且并非与其专业相关,所以保持中立态度;1名女大学生则认为这门课程可以不开,因为觉得这种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比较枯燥,对其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4.2 当前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从个人层面上看,女大学生自身对生命教育不重视。在问卷调查与访谈过程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女大学生对生命教育这门课程不理解,或者理解片面。在对待这门课程或者与之相关的讲座上,大多是为了学分而选择,平时上这门课程时几乎不会认真听讲。而在对待类似与自杀、堕胎以及失联事件上,主动关注的女大学生很少,几乎都是因为无意间看见才会关注,但是在关注后的反思几乎没有,拥有的安全意识较少,类似于乘坐黑车的现象依旧时有发生。

从家庭层面上看,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对于90后这一代,依旧是独生子女为主,大多数家庭奉行“男要穷养,女要娇养”的理念,女大学生从小就是家庭的中心。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家长以溺爱为主,担心孩子在大学之前这一阶段生活不习惯以及出现各种问题,不愿让孩子接触社会,致使在上大学期间,无法正常面对挫折和困难。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较少触及关于性知识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大都关注孩子的生理健康教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

从学校层面上看,学校教育忽视学生的生命教育。当今我国的教育依旧存在应试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使中国的学生在面对大学教育时,也以应试教育的态度对待。由于我国高校的育人方案没有特别关注生命教育,在大学期间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为主,较为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在个别情况下,特别是假期来临之际,学校才会传达关于安全方面的教育[12]

从社会层面上看,在性别角色中,女性社会压力大,且易受伤害。在问卷中显示,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占据压力原因的主要地位。在毕业来临之际,女大学生担心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尤其是一些类似于IT行业的岗位,有女生就读该专业,但在找工作时,企业更多选择男性。女性生理特征,成为女性易受伤害的原因,在一段恋爱关系中,在女方怀孕时,消息传播导致他人对该女性的评价差,甚至遭受辱骂,而男性则较少受到伤害,同时堕胎往往会使女性身体受到巨大的伤害。

4.3 当前女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需求

在问卷调查中,对女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需求方面的调查显示,女大学生最希望获得的知识是女性自我保护教育(87.06%)、女性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85.88%);其次是女性安全教育(81.18%)、突发性伤害性教育(74.12%);最后是女性人生教育(64.12%)。随着女大学生失联事件的频发,使女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安全问题。在求学生涯中,在大学这个较为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安全,寻求自我保护教育;在女大学生频繁自杀和堕胎的氛围下,越来越多女大学生关注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希望得到有关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安全教育和突发性教育属于危机处理教育,自然灾害的频发、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的突发,使女大学生关注危机处理教育;女性人生修养教育是女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基本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女大学生在工作中能够尽快融入社会,接受社会现状,而由于女性生理特点,许多岗位女性遭到排斥,促进了女性对其人生修养教育的重视。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首先,女大学生对于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积极的态度。一方面,部分女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所以对于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较为赞同,但是对生命教育具体内涵及其内容理解不够准确、不够全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女大学生对于生命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也赞同开展相关的生命教育,但存在较大的情绪化和不稳定性,且不能科学而理性地对待死亡,普遍存在恐惧心理。

其次,女大学生普遍以自己的方式践行生命教育的理念。一方面,女大学生排解压力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表现为与亲朋好友聊天、吃饭娱乐、休闲购物以及度假旅游等,但在遇到人生重大挫折和创伤的时候难以应对;另一方面,女大学生对于类似失联、堕胎、自杀等问题具有较为积极的态度,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采取恰当的应对方式,但采取的措施依然存在较大风险。

再次,女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逐渐得到重视,但存在多方面的限制。一方面,当前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许多学校都通过安全教育、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方式来落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关研究也日渐丰富;另一方面,与我国女大学生数量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风险相比较,我国针对女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还非常缺乏,不仅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更缺乏科学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的师资配备。总体来看,无论是家庭层面、学校层面,还是社会层面,相关生命教育服务的提供远远落后于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最后,女大学生需要生命教育的服务更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和多元性。当前女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需求日渐强烈,不仅需要现有的狭义意义上的自我保护、生理心理健康、伤害预防以及人生观方面的教育,更需要拓展深度和维度,为女大学生开展关于自我认知与成长、社会关系与社会适应、婚姻家庭与社会责任,以及全球化视野的生命教育。

可见,针对女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不仅具有时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可行性[13]。开展科学的生命教育,有利于帮助和引导女大学生形成科学而积极的自我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生死观以及全球观,最终建构丰盛而有意义的生命价值[14]

5.2 建议

社会工作是一种利他主义的助人服务活动,也是一门强调人与环境互动的助人学科,更是一套解困救难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和制度。从专业社会工作角度出发,不仅可以更新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框架,更可以促进女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深化[15]。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女大学生生命教育需要更新助人自助的理念。在专业社会工作看来,生命教育最好的结果是通过教育为女大学生赋权并潜能激发。一方面,生命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女大学生,即通过需求调研了解其生命发展各个阶段的需要,并由其自身设计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方法及其过程,从而实现女大学生自我主体性的发挥;另一方面,生命教育的归宿点也应该是女大学生最佳权益的实现。因此,需要从教育制度、社区环境、女性互助以及自我成长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实现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保护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其次,女大学生生命教育需要构建全人教育的范畴。在专业社会工作看来,人的发展应该是生理、心理、心灵以及社会四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因此,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不仅需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教育、健康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更应该重视女大学生关于生命奥秘、生命意义、生命信仰、终极关怀、人际关系、社会正义、婚姻家庭、生态环保、全球视野以及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真正培养具有健康生理、心理、心灵以及社会功能的现代化的大学生。

再次,女大学生生命教育需要健全生态系统的框架。在专业社会工作看来,人的成长与发展是在生态系统框架下进行的,需要来自家庭、社区、学校、大众传媒以及社会制度等多方面的营养滋润。因此,女大学生生命教育应该构建家庭生命教育、社区生命教育、学校生命教育以及社会生命教育四位一体的系统,形成大生命教育的合力。其中,家庭生命教育是基础,社区生命教育是条件,学校生命教育是关键[16],社会生命教育是保障,四位一体,协作发力。

最后,女大学生生命教育需要完善课程与实践体系。在专业社会工作看来,生命教育要“软硬兼施”。所谓“硬”,就是要不断开发针对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系列教材、课程体系、传播媒介以及评价体系[17];所谓“软”,就是要不断拓展生命教育的多元方法和实用技巧。譬如,针对遭遇心理、生理危机的女大学生可以开展危机介入和个案管理,由社会工作者与其建立专业关系,进行预估和诊断,运用支持性技巧帮助服务对象恢复自信,提升服务对象应对危机的能力。另外,通过建立教育小组、成长小组与支持小组可以有效地提升女大学生自我认识、相互支持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同伴教育发挥女大学生联合的力量和作用。除此之外,有效的社区宣传和教育方法能够协助女大学生更好地彰显女性特质、发挥女性作用、维护女性权益、夯实女性地位,通过志愿服务、社区融入以及社会公益活动来提升女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在社会参与和社会服务中,实现女大学生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完成生命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邱金鸿. 当代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分析[D]. 广东财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015: 7-35.
[2] 褚惠萍.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014: 46-146
[3] 余强, 范翔宇, 范起东. 大学生学业情绪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6): 111–115.
[4] 薛在兴.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北京市14所高校的一项实证研究[J]. 青年研究, 2014(3): 55–66.
[5] 曾平萍, 王玉洁, 窦凯. 女大学生自杀态度与人格特征的关联[J]. 科教文汇, 2012(10下): 179–180.
[6] 陈静静. 中国堕胎女性群体特征的系统回归分析[J]. 医学社会学, 2015(536): 49–51.
[7] 赵迎华. 新时期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现状及策略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9): 136–138.
[8] 石玉昌, 钟以流. 中国高校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 社科纵横, 2013(11): 165–170. DOI:10.3969/j.issn.1007-9106.2013.11.045
[9] 刘新波. 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10): 60–62. DOI:10.3969/j.issn.1003-2614.2010.10.017
[10] 马凤芝.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M].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5: 87.
[11] 褚惠萍, 汪育文. 生命的存在方式与大学生生命自我敞现的维度[J]. 思想教育研究, 2014(5): 28–31.
[12] 庄可. 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与落实思考[J]. 教学与管理, 2015(3): 50–53.
[13] 王永贵. 高校生命教育现状与学生个性发展问题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 2016(5): 125–128.
[14] 李丽, 张旭. 高校生命教育现状与学生个性发展问题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 2016(5): 125–128.
[15] 刘淑娟, 杨丽敏. 论社会工作介入生命教育之路径[J]. 学术交流, 2012(3): 167–170.
[16] 严樨. 成都市第三圈层农村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研究——以"燃亮号"流动教室项目为例[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6): 58–63.
[17] 许莉娅. 青少年生命教育与学校社会工作[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5):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