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Vol. 19 Issue (3): 108-112
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管理困境    [PDF全文]
陈海燕, 杨春风, 戴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中心, 四川 成都
摘要: 新世纪以来,顺应期刊国际化的潮流,我国内地涌现一股创办英文科技期刊的热潮,以高校、科研院所为办刊主体。鉴于当前CN刊号获批的难度较大,刊物主办方纷纷借船出海,与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合作在国外创办英文科技期刊。这些期刊大多汇集了国内机构在学术、资金及人才上的多方优势,有望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平台,同时引导、推动我国学术期刊的改革。主管部门应从管理层面加大扶持力度,突破管理困境,不以CN号来制约这些期刊的发展,尽早针对其国内发行建立起更完整的管理流程、更完备的管理程序,同时尽早将这些期刊编辑的上岗资质、继续教育等纳入规范化管理,启动多元化、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培育出一批兼长于专业学术与英文编辑的国际化编辑人才,推动我国内地期刊国际化的进程。
关键词: 英文科技期刊     编辑继续教育     CN号     ISSN号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Problems in English Scientific Journal Management in China
CHEN Haiyan, YANG Chunfeng, Dai Ting    
Periodical Office,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 China
Abstract: China has witnessed the emergence of English scientific jour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As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requests for a CN number for publication to be approved, the journals usually choose to operate their English versions overseas in coope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ly well-known publishing institutions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se journals bring together the academic, capital and talent advantages of domestic institutions, and are expected to form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building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so a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academic journals in China. We suggest that China's journal management authorities should make more efforts to support these attempts by establishing a more complete management system for domestic publication of such journals. At the same time, certification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English journal editors should also be done, so as to cultivate editorial talents specializing in academic English edition, and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Key words: English scientific journals     continual education of journal editor     CN     ISSN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promotion plan    
引言

新世纪以来,顺应期刊国际化的潮流,我国内地涌现一股创办英文科技期刊的热潮,表现为英文科技期刊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攀升,同时其办刊人也呈现群英荟萃的局面,其中不乏学界德高望重者执掌的新刊物。据ISSN中国国家中心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9月至2015年6月,有66种英文科技期刊的ISSN号在国内申请获得。而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据统计数据显示,在ISSN中国国家中心申请ISSN号的新增英文科技期刊多达57家[1],短短一年内英文科技期刊的数量新增达186%。一时间,英文科技期刊的蓬勃发展成为内地期刊界最引人瞩目的现象。我国内地迄今为止到底创办了多少英文科技期刊?学界不乏关注者,但研究结果却相去甚远。“迄今为止,尽管CNKI数据库中以英文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的文献高达1000多篇,却没有研究者能够就我国内地英文科技期刊数量给出准确数字,原因就在于目前涌现出了一批英文科技期刊,其数量较多且难以统计。” [2]原因主要在于这些新办的英文科技期刊还没有CN刊号,在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中国内地期刊,因此在管理上也就存在一些问题。

1 内地涌现英文科技期刊热潮的动因

按照我国现行的新闻出版管理法规,只有在我国申请了CN刊号的期刊,才能被视为我国内地期刊。按这一标准,很多英文科技期刊显然身份不明,因为它们不具备在国内出版发行所必须的ISSN号和CN号。事实上,当前内地大量的英文科技期刊选择了“借船出海”的模式,利用国际出版机构的平台创办新刊,在境外申办ISSN号。这样的合作模式,往往需要支付一定的代理申办、网站维护、数据库收录、出版发行等费用。该类期刊数量的迅速攀升使其成为我国业界的焦点,同时也成为备受争议的对象。事实上,这些期刊应“中国期刊国际化”的潮流而生,其背后有着国内需求和国际影响的多重复杂原因。

1.1 崛起的学术大国和单一的评估体制

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使中国不仅在教育和科研两大领域上都有了长足的进展,无论是在校研究生(硕士和博士)还是科研人员,都有了大幅上升。国内无论是获取学位还是职称晋升,突出的问题都在于单一的论文评价标准,这就造成我国论文产量空前巨大,需要更多的阵地来发表。而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存在严重的评价指标单一的问题,不管是获取学位,还是职称晋升,各个行业都需要发表一定数量一定级别的论文,这也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学术期刊乱象丛生。甚至有研究者指出:按目前的政策要求,需在已有的6000种期刊之外再新办35 000种刊物,才能满足当前发表论文的数量需求。

1.2 英文期刊的垄断地位

由于英文期刊强大的语言优势,在世界各主要期刊论文检索系统占据了统治性地位,SCI收录的期刊80%以上都是英文期刊,Springer收录的2767种期刊中有2026种是英文期刊。而国家六部委联合资助的“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计划”,也是旨在扶持英文期刊。这使得英文期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占据了垄断地位,直接导致中文科技期刊的办刊困境,由于难以吸收一流稿源,国际化的步履更为艰难。

1.3 国内“惟SCI论”的评估机制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统计数据:以中国内地学者为第一作者署名的SCI论文在2010年为2.26万篇,而到了2013年则飙升至20.41万篇,增长了8倍。这种“惟SCI论”的背后,是中国学术界屡见不鲜的严重学术不端问题。如2015年3月爆发的BioMed Central(BMC)撤销论文事件,被撤销的43篇论文主要来自中国作者,其中不乏国内知名科研院所[3]。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国人对于学术不端事件的关注,也暴露了当前国内科研“惟SCI”论造成的严重问题。而有识之士认为,这种“惟SCI论”的弊端不仅仅在于国内科研学术不端问题频繁,更重要的在于对于西方科技评估体系话语权的“亦步亦趋”。武晓耕就提出:“学术界和科技期刊界对国外数据库的盲目崇拜,其实质是将中国科技期刊的评价标准‘拱手相让’,导致国外的评价标准主导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 [4]可以说,现行评估体系也给国内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导致其受到双重挤压:一方面是数量庞大而质量参差不齐的来稿耗费编辑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是优质稿源外流,真正高水准的稿件难求,刊物难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1.4 国家英文科技期刊政策的导向效应

2012年,中国科协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2013年,此计划成为六部委联合资助的项目。作为国内迄今为止对英文科技期刊资助力度最大的专项支持项目,该计划旨在通过“以奖促建’的方式,重点支持培育一批优秀的英文科技期刊[5]。由于该计划代表着国家对于期刊发展方向的引导,对期刊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英文期刊无论是数量还是在现行评价指标上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但这种以进入SCI为终极目标的办刊方式引发了不少争议,如游苏宁就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国内影响因子较高的英文期刊,在国家各级资助中获得了大量资金,与囊中羞涩的中文期刊相比存在天壤之别。” [6]尴尬局面由此而生。由于国内现行评估体制追捧SCI,SCI又被英文期刊所垄断,因此,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种导向,即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创办自己的英文期刊,进入SCI。一时之间,很多机构都争先恐后地筹办英文期刊,甚至有些中文期刊也因觉得英文期刊前途远大而纷纷转向。据统计,仅2014年申报“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计划” D类新创办英文期刊的就多达90多家,但当年仅批准了10项。对此,游苏宁认为:“当前这种失之偏颇的政策导向,对绝大多数中文科技期刊带来了优秀稿件外流和杰出编辑人才流失的双重伤害。” [7]尽管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问题所在,提出了批评和呼吁,但一时之间,国内英文期刊仍然是风起云涌,相关管理也是亟待跟进。

2 内地英文科技期刊的共同特征与积极意义

当前,我国多数英文学术期刊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是与国际知名出版平台合作,选择“借船出海”的办刊模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内大多数高校及科研院所缺乏国际化的出版营销队伍和平台,而与国际性出版机构合作则能够较好地弥补这一缺陷。我国内地创办英文期刊大多是选择与国际知名出版平台合作,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以出版学术性出版物而闻名的Springer率先在我国抢占阵地,已经与我国内地的80多家机构合作创办了近百种英文科技期刊,而Elsevier则与超过50家的英文科技期刊建立了合作出版关系。目前,合计超过60%的我国英文科技期刊与国外出版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8]

2.1 内地“国际”英文科技期刊的共同特征

大体而言,这些诞生于国际平台的英文学术期刊有如下共同特征:(1)有ISSN号,无CN号。(2)在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编辑部,负责主要的组稿和编辑工作。(3)在国际知名出版平台出版,成为国际出版商盈利的工具。(4)办刊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内主办单位的支持。(5)以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优势学科为依托,大多定位明确。拥有一支高水准的编委、主编、编辑队伍,在学科内拥有较高地位和知名度,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6)被国际重要检索机构如SCI、EI等收录,或者以此为办刊目标。

2.2 内地“国际”英文科技期刊的积极意义

它们的诞生与成长顺应着期刊国际化的潮流。相比那些以某大学校名命名,学校有多少院系就有多少栏目,各学科都来分一杯羹的中国式“大学学报”来说,这些期刊大多建立在优势学科上,吸纳了行业内顶尖级和领军人物的办刊力量,同时又与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合作,借鉴国际出版人的成熟经验,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般来说,它们定位清晰、目标明确、经费充足、办刊队伍强大,代表着中国期刊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名刊的希望。

3 我国内地英文科技期刊面临的管理难题 3.1 创刊困难重重,后续发展前景不明

由于这些英文科技期刊仅有ISSN号,没有CN号,既不受国内的新闻出版部门的管理,也不能在国内公开发行和出版,同时也不能获得国内政府相关部门的资助。因此,这些刊物只能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进入我国内地,现有的管理流程难以跟上这些期刊发展的步伐,难免滋生问题,导致这些期刊要么难进国门,要么就只能作为事实意义上的非法刊物在国内生存。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取决于国内出资人的投资能力与意愿,而这些往往取决于刊物是否能够快速被SCI、EI、SCOPUS、SSCI、A & HCI等知名数据库收录。

3.2 缺乏有效管理,严重依赖期刊自律

当前我国对英文编辑的持证上岗和培训都还沿用旧的编辑培训模式,导致现有期刊中英文部分“涉及香港台湾等问题的政策性错误比比皆是” [9]。陆建平通过对我国559家学术期刊、620位英文编辑进行的调查发现,有一半的英文编辑为高校教师兼职[10],不仅缺少兼通专业与英语的编辑人员,且现有英文编辑的继续教育“重学时而不重成效”,学习效果得不到有效保障。在这种培训模式下,已有CN号的英文科技期刊编辑人员都难以得到有效培训,更无暇论及这些无CN号的英文科技期刊的编辑。管理、培训上的空白地带导致这些期刊在政治问题、泄密问题上无法实现有效监管,只能依靠编辑部自律。

4 从管理机制上助推我国内地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问世与繁荣应被视为中国期刊界的一大进步,它们应期刊国际化的潮流而生,大多以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为依托,吸纳了行业内顶尖级和领军人物的办刊力量,同时又与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合作,借鉴国际出版人的成熟经验,有望为破解中国期刊界长久以来就被诟病的“小弱散全”的发展困局提供借鉴和思路。因此,应加强对其扶持力度,完善、规范管理制度,使其尽早迈上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道路。

4.1 改进英文科技期刊CN号的审批程序

综合当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国家应从政策层面对创办英文科技期刊给予支持,改进审批程序,对确实具有办刊价值、能够填充领域空白的英文科技期刊,尽快发放CN号,降低其创刊难度,使其不必绕道国外,造成国际出版平台既在出版上占领了先机,同时又获取了论文数据资源的局面。同时,还应该给符合资质的期刊补发CN号,尽快将这些国际期刊纳入现有管理体系。此外,尽快完善CN号管理制度,实行优胜劣汰,改变当前这种刊号难进不出的状态,做到有进有出,能进能出,使CN号不再成为申办英文科技期刊的瓶颈,使有条件、有能力、能办刊的有识之士能尽快获得刊物的“准生证”,走正规办刊之道。教育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还应加大力度联手打击以“国际”期刊之名游离于管理之外的非法期刊,为学术正本清源,为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4.2 方便论文成果的国内传播和使用

只有拥有了国内刊号,这些期刊才能名正言顺地在国内发行,同时加入CNKI、万方、维普、超星等国内数据库,方便国人对研究成果的使用,杜绝当前的科研怪圈。当前,我国纳税人支持的科研产出论文投向国际知名期刊,由于被收入国外数据库,中国人想阅读、使用,甚至作者本人,都不能方便地看到自己发表作品的期刊。只有做到了在国内传播、被国内研究者关注、使用,才算真正为国家科技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

4.3 实现对期刊的有效管理

只有将这些期刊纳入我国现有管理体系,才能对期刊进行有效管理、对编辑进行培训,也才能更好地防范、杜绝政治问题、涉密问题、伦理道德问题等。当前,这些期刊与以往那些非法刊物不同的是,它们的诞生往往集中了国内科研院所、高校等优势力量,在业界备受关注,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因此,任其借国际期刊之名放任自流、不加约束具有较大的风险:科技期刊可能涉及泄露国家机密、触犯伦理道德红线,社科期刊更可能产生政治、民族、宗教等问题。这些问题,仅仅依靠行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尽快将其纳入管理是当务之急。

4.4 建立专门的职业资格制度

在职业资格的审查上,英文编辑应有明确的语言要求。同时,可将英文编辑的职业资格要求列入创办新刊的要求中,防止出现新刊在人员条件达不到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在培训方面,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英文科技期刊培训制度,将现有单一的学分制改为多元化的培训制度,鼓励有条件的英文编辑到国外出版机构参加培训,同时以委托培养、联合办学等方式与有资质的高校合作,使英文编辑能够在专业学术、英文水平和编辑业务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大幅提升,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4.5 打造有竞争实力的本土出版集团

在欧美,80%的期刊控制在不超过20家的传媒集团手中。与欧美期刊出版集团化100多年的历史相比,我国目前除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等旗下分别有数十种刊物,集约化经营初具雏形之外,其他英文科技期刊还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不少刊物深陷生存危机,更谈不上实现经济效益。与国际上以出版社为主流,研究机构为辅的办刊模式相比,我国当前英文科技期刊的创办者以“大学、各类研究所、全国性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为主[11],借助的多是国际出版平台。要做到更好地“立足本土”,未来不仅要借船出海,还必须要打造自己的出版集团。对此,高等教育出版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Frontiers in China系列期刊中不少采取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办刊的模式,如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Frontiers of Business in China与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院、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出版社与这些学院的合作,不仅充分利用了学院的学科优势,而且这种联合办刊、各负其责的模式也节约了学院在出版发行上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使刊物诞生在一个集学科、编辑、出版、发行等多方面优势的平台之上。因此,国家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自主办刊的同时,更应扶持有能力的出版集团规模化经营,走集约化发展道路,鼓励强强联手,最终实现双赢。

5 结语

创办一流的国际期刊任重道远,当前至关重要的是突破桎梏刊物良性发展的管理困境。就众多身份未明的内地英文科技期刊而言,缺乏的不仅仅是办刊资金、专业人才、优质稿源,更为重要的是宽松的管理环境、完善的管理规范和明晰的管理流程。在这一点上,期待有识之士的大力关注与呼吁,同时更期盼管理部门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 国家图书馆. ISSN中国国家中心[EB/OL] [2016-08-20]. http://www.nlc.gov.cn/newissn/cxissn/2011zxsj/2011aissnh/.
[2] 陈海燕.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困境与破解[J]. 编辑之友, 2016(7): 60.
[3] 付晓霞, 李贵存. 对BioMed Central撤销中国论文的思考[J]. 编辑学报, 2015, 27(6): 514.
[4] 武晓耕. 中国科技期刊的困境及突破[J]. 编辑之友, 2016(4): 44.
[5] 关于组织申报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2015年度D类项目的通知[R]. 科协学函刊字[2015] 37号, 2015-04-03.
[6] 游苏宁. 不忘初心行稳致远[J]. 编辑学报, 2016, 28(4): 308.
[7] 游苏宁. 网络时代秉烛前行[J]. 编辑学报, 2015, 27(6): 511.
[8] 胡永近, 刘睿. 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及发展思考[J]. 编辑之友, 2015(6): 32.
[9] 蒋晓晖. 我国大陆学术期刊英文地址栏涉台政治性错误分析[J]. 出版科学, 2009, 17(3): 33–38.
[10] 陆建平. 我国学术期刊英文编辑专业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M]. 中国出版, 2013(2): 46-49.
[11] 鲍国海. 1887-年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0, 21(2):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