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Vol. 18 Issue (6): 84-89
《波尔·罗瓦雅尔语法》与乔姆斯基理论的再认识    [PDF全文]
李昊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 《波尔·罗瓦雅尔语法》是西方第一部关于传统语法理论的经典著作,乔姆斯基称其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先驱,但学术界认为乔姆斯基的语法理论并非源于其启示。从哲学基础看,《波尔·罗瓦雅尔语法》的唯理论思想与笛卡尔哲学、乔姆斯基唯理论思想是有扬弃的继承,三者在“先验、理性、普遍”特征上是相通的。从语言观看,《波尔·罗瓦雅尔语法》与乔姆斯基理论研究的对象都是语法而非语言,主张语言学的任务是通过理性来发现深层的隐藏的组织原理。从方法论看,二者都充分运用逻辑与语言的关系,只不过在具体的逻辑方法上有异。从结构规则看,《波尔·罗瓦雅尔语法》所谓的名词和动词实际上是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可以肯定,《波尔·罗瓦雅尔语法》对乔姆斯基理论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先驱作用。
关键词: 《波尔·罗瓦雅尔语法》     乔姆斯基     转换生成语法     语言     传统语法理论    
A New Angle to Grammaire Générale et Raissonnée and Chomsky's Theory
LI Hao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Sichu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engdu Sichuan, 610072, China
Abstract: Grammaire Générale et Raissonnée is the first classic piece of traditional grammar theory in the west, which had been forgotten for various reasons. After Chomsky claimed that it was a pioneer of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the book again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In spite of Chomsky's high praise on it, the academic circles hold that Chomsky's grammar theory is not based on Grammaire Générale et Raissonnée.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se two theories and analyzes their relations. From a philosophical point of view,Chomsky's rationalism theory both inherited and abandoned the rationalism of Grammaire Générale et Raissonnée and Descartes' philosophy. All the three are interlinked in respects of transcendentalism, rationality and universality. From the linguistic viewpoint,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book and Chomsky theory is grammar rather than the language. They argue that the task of linguistics is to find deep and hidden organization principle by rationality. From the aspect of methodology, both of them fully use the relations between logic and language, different only in specific logical methods. The structural rules in Grammaire Générale et Raissonnée comply with Chomsky's phrase structure rules with nouns and verbs actually referring to noun phrases and verb phrases in Chomsky'.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we can conclude that Grammaire Générale et Raissonnée is an important inspiration and pioneer of Chomsky's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Key words: Grammaire Générale et Raissonnée     Chomsky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languge     traditional grammar theory    
引言

《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原名《普遍唯理语法》(Grammaire générale et raissonnée),出版于1660 年,全书4 万字,由17 世纪中期法国隐士安多阿纳· 阿尔诺(Antoine Arnauld,1612-1694)和克劳德· 朗斯洛(Claude Lancelot,1615-1695)联合写著。由于该书是在波尔· 罗瓦雅尔修道院所编,因此又名《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而他们所代表的普遍唯理语法学派也被称为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学派。从15 世纪开始,西方语言学主要围绕着对各民族语言的研究逐步展开。到16 世纪末时,几乎欧洲所有的民族语言如意大利语、法语、波兰语等都出现了自己的专属语法著作,这些对各民族语言的语法描写一般被称为经验语法。到了17 世纪中期,在理性主义哲学和中世纪思辨语法的影响下,法国产生了以《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为代表的普遍唯理语法学派。而经验语法和普遍唯理语法的差异,其实可谓是当时哲学界两大流派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的对立在语法界的反映。经验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培根、休谟、洛克等,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则主要是笛卡尔(Rene Descartes)。经验语法和普遍唯理语法都为后来的西方语言学发展奠定了基础,19 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即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1 《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的研究现状

《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可谓是西方第一部传统语法理论的经典著作,从17 世纪后半期到19 世纪初期一直是语法学界的权威性著作,对当时和后世的语法理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19 世纪时由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曾一度被人遗忘,直至乔姆斯基(Chomsky)宣称它是转换生成语法理论(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以下简称TG 理论)的先驱,这部著作才又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从研究情况来看,国内学者对此著作的研究成果也寥寥无几,直接相关的专论专著加起来还不到10篇,综合起来可以大致归为3 类:

(1)一般仅在西方语言学史研究中略微提及一笔,或论述其对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启迪与影响等。《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在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对语言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关于这点,如申小龙的《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的历史批判及其现代意义》[1],徐小波《语言学史中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2],唐吟的《论普遍唯理语法的语言哲学意蕴》[3],刘志茹《理性主义和唯理语法》[4] 等文或多或少都有涉及,但是着墨不多,且仅为白描性的简述。

除此以外,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与《马氏文通》的关系讨论上。马建忠的《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汉语语法著作,学者们一般认为马建忠曾在法国学习语法学,因此他也多少应受了波尔· 罗瓦雅尔唯理语法的影响。如陈国华的《普遍唯理语法和< 马氏文通>》[5],宋绍年的《论< 马氏文通> 的理论基础》[6],伍铁平的《1991 年我国大陆学者普通语言学研究回顾》[7]等文都有所论及。

(2)对《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著作本身的研究,成果极少,而且多以内容介绍为主,仅有肖娅曼的《<普遍唯理语法> 中的“偶性”与“属性”》[8],许国璋的《论语法》中部分内容[9],陈国华的《1660 年的<普遍与唯理语法> 是怎样一部书》[10],胡明扬的《<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 简介》[11] 。尤其是陈文和胡文对《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的书名、作者、版本、内容都做了详细的介绍,是研究该书的必备资料索引。

(3)对《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与乔姆斯基理论之间的关系研究。许国璋先生曾评论说:“法国十七世纪保尔一罗瓦雅尔语法是一部唯理语法,有的章节读来令人神往。近人著文,说此书1660 年出版后,三百年来评论不绝,不能说乔姆斯基‘发现此书’。”[12] 他指出:“乔姆斯基是触发研究十七世纪唯理语法之人,触发之功不可没。”[12] 其他如封荣的《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的哲学思想分析》[13],程芳的《乔姆斯基语言学哲学思想解读》[14] 也都论及乔姆斯基语言理论与唯理主义哲学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

但是,尽管有乔姆斯基的推崇,学术界却一般都认为TG 理论并非受《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的启示,如姚小平在《笛卡尔,乔姆斯基,福柯< 普遍与唯理语法> 校后》中就明确指出:“关于语言具有创造性这一命题,我认为与乔姆斯基联系更为直接的应该不是《普遍唯理语法》,而是洪堡特。”[15]

另外,还有胡明扬、伍铁平等对其也是持否定态度的,总体看来,他们的依据主要来自于《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英文新译本中所附的美国克雷茨曼(Norman Kretzmann)所作的跋《转换理论和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16] 。克雷茨曼认为,乔姆斯基在提出TG 理论时,应该并未参照过《波尔·罗瓦雅尔语法》或者其他笛卡尔学派的著作,只是后来他无意中发现,其理论与《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的基本思想有相通之处,才把《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提出作为自己理论的先驱。若果真如此,乔姆斯基大可不必如此推崇《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他可以大大方方地说明真相甚至完全不提及这部著作,毕竟《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在当时已是一部被遗忘的著作。那么,二者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本文尝试在细读文本[17-18] 的基础上作一讨论。

有关《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的外文译本,所引克雷茨曼所作跋及其主要观点,均出自伍铁平文,见后附参考文献。

TG 理论至今已经历了4 个阶段,具有复杂性。本文主要讨论古典理论阶段的TG 理论。

2 多维度下的《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与TG 理论关系分析 2.1 从哲学基础观察《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与TG理论的关系

《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写的是一种普遍语法,理论基础是作者认为惟一正确的唯理主义。唯理主义也称理性主义,奠基人是17 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按照唯理主义的哲学观点,理性、抽象思维是知识的最高源泉和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普遍的真理必然是唯理的,而唯理的也必然是普遍的;人类的心理和概念是相同的,不可变易的。《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以笛卡尔及其学派对理性的理解为出发点 ,致力于确定“一切语言共用的原则及其存在主要差异的原因”。而乔姆斯基在哲学上是唯理论者,他在自己的多部著作如《目前语言理论中的若干问题》(1964)、《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1965),尤其是在《笛卡尔语言学》(1966)一书中明显表现出其哲学倾向性“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并将自己的语言学名为“笛卡尔语言学”。因此,现在学者们都普遍认为,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应是建立在笛卡尔哲学的基础上。可见,整个问题的焦点就在于笛卡尔哲学上。

关于《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与笛卡尔哲学的关系,有学者提出异议,如拉科夫(R.Lakoff)、阿斯勒夫(Hans Aarsleff)等认为《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的语言理论导源于16 世纪西班牙语法学家桑克蒂乌斯(Sanctius)的理论,而桑氏语法又溯源于中世纪的思辨语法(伍铁平,1979;37)。按:中世纪的思辨语法带有逻辑的特征,在17 世纪时受唯理主义影响,进而发展成逻辑语法或普遍语法。即便《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真是导源于桑氏语法,也只能说明《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与笛卡尔哲学间是辗转相承而非直接相承。本文仍从学术界的一般看法。

关于乔姆斯基TG 理论与笛卡尔哲学的关系,何宏华曾指出前者并非是对后者的简单继承,而是在扬弃了后者的基础上,以20 世纪中期西方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当代语言学理论[19]。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乔姆斯基扬弃了笛卡尔关于存在着并列于物质实体之外的精神实体(心灵)的二元论思想,客观上,他继承和发挥笛卡尔的理性认识和天赋观念。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是等同于天赋的认识能力,即是天生具有获得观念的能力。笛卡尔对“天赋”是这样认识的:“我既然有能力来存想一件事物,一种真理,或一种思想,则我这种能力一定似乎是由我自己的本性中来的。”他认为,人类认识的能力、倾向、禀赋等等都是“天赋”的,相应的由这种能力而产生的思想也当是“天赋”的。而乔姆斯基TG 理论的思想基础恰恰就是这种先验的理性认知,而非二元论。乔姆斯基认为,人都有一些特殊的构造(即“心灵”),而这些特殊构造才是促使我们在获得知识和自由行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因素,而并不是外界刺激和周围环境等因素。这无疑是受了笛卡尔哲学的“天赋观念”说的影响。

任何思潮的发展都是呈螺旋上升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地照搬,有继承有发展是很正常的,如果仅凭生成语法与笛卡尔天赋观念间的不同处就认为二者无关是有失偏颇的。同理,《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的唯理论思想与笛卡尔哲学、TG 的唯理论思想也是有扬弃的继承,但就“先验、理性、普遍”这几个特征来看,三者是相通的。在乔姆斯基TG 理论之前,西方语言学界基本上是结构主义学派中的描写语言学派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则是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地运用了某种哲学基础理论(唯理论)来解释传统语法体系生成与构建的语言学著作,因此乔姆斯基认定它是自己理论的先驱,也就不足为奇了。2.2 从语言观探究《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与TG 理论的关系《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的主要理论观点是:语言是我们用来表达思想的符号,而思维的内容和方式才决定了语言的形式;语法和逻辑是基本一致的,因此,逻辑规则可以用来解释诸多语法现象。而唯理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理性都是共同的,而语言则是人类理性的产物,因此,语法和语言之间也有共性,这就是唯理主义的普遍语法。从《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两编共30 章内容也可看出,实际上《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分析的也是一个个具体的语法形式和规则,这就是《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所认为的语言。

乔姆斯基也把语言学视为认知心理学的一部分。他认为,“语言”这个概念其实是从“语法”派生出来的,所以,“语言”并不是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我们人脑中的“语法”才是实在存在的。这里所说的“语法”,其实是指人脑中认知系统的一部分,即语言机能部分。可以看出,乔姆斯基TG 理论的研究对象其实正是存在于我们人脑中的普遍语法(其核心为原则系统)和知识系统,并且研究这些系统跟其他认知系统的相互影响与关联作用。

由此可见,《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与TG 研究的对象都是语法而不是语言,他们主张语言学的任务是通过理性来发现深层的隐藏的组织原理,而不是通过描写或对数据的分析得到。而在TG 之前,其他语言学论著或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或是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梅耶《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或是以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布龙菲尔德《语言论》)。《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从理性——语法——思维出发的语言观,无疑是为乔姆斯基提供了独特的借鉴意义,而乔姆斯基又将之上升到对人脑机制的能力解释,更上一层,这在语言学研究中是独树一帜,展示了一个新的研究发展方向。

2.3 从方法论原则分析《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与TG 理论的关系

《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还指出,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现形式,所以,二者之间必有一种内在联系存在,而语言范畴即是思维范畴的体现。如果说语言研究是语法的任务范畴,那么思想研究则是属于逻辑的任务范畴。既然思想与语言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那么逻辑与语法之间也相应存在着某种必要联系。语言结构是理性的产物,而语法研究又必须依靠逻辑,所以,语法范畴可以视为逻辑范畴的表现。综上,既然全人类的逻辑都具有相通性,那么相应的语法也自然是共同的、普遍的、理性的、逻辑的。各种不同的语言不仅在意义方面,而且在语法方面,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其实都可归为同一类。罗宾斯在《语言学简史》中特别强调到:“波尔· 罗瓦雅尔将逻辑学的作者们看作它们的伙伴,而在他们的语法中,逻辑对语言学的影响是最强的。”[20]

再来看看TG 理论。在乔姆斯基看来,语法本身不过是一种有限的客体,因为它存在于有限的人脑中,所以是一种有限的手段,但是语法的运用可以是无限的。TG 理论便是尝试着运用这些有限的公理化了的原则系统和规则系统,采用现代数理逻辑学研究系统中常用的高度形式化了的演绎方法,生成无限的语法句式,从而来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

其实,语言学与逻辑学的结合运用早就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及斯多噶学派时代,人们就有意识地结合了语言来进行逻辑研究,或者是从哲学与逻辑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中的逻辑语法思想是源于中世纪的拉丁语研究的经院逻辑,即用逻辑标准来确定语法现象的正确性。20 世纪初以来,数理逻辑得到迅速发展,逐步代替了传统逻辑的方法,在语言分析方面取得了质的进步。虽然这段时期出现了许多将逻辑与语言结合的论著学说,但仍主要集中在逻辑学领域。而乔姆斯基则是真正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数理逻辑的演绎方法对语句进行了科学的语法分析。纵观语言学史,运用逻辑方法来解释语法现象,并由之推演出“普遍语法”的学术思想和论著并不多见,《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和TG间的传承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二者都充分运用逻辑与语言的关系,只不过在具体的逻辑方法上二者有异,《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沿袭了传统的经院逻辑,TG 使用的则是精密的数理逻辑。

2.4 从语言结构规则分析《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与TG 理论的关系

乔姆斯基把句法关系作为语言结构的中心并以此说明语言的生成性,他论证了语法的生成能力并引入了“核心句”和转换规则。乔姆斯基把短语作为语法的基本结构单位,表现了一种复合观念,而这种认识也是基于《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的。

《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把语言形式分成两类,一类表示思维对象(即概念),包括名词、代名词、冠词、前置词、分词、副词;一类表示思维方式(即判断),包括动词、连词、叹词。TG 的三套基本规则之一,即短语结构规则也将句子视为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的组合,由S→NP+VP、NP→D+N、VP→Verb+NP 的规则一步步推导出来。《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中虽未明确地提出“短语”的概念,但仍将表示思维对象的名词和表示思维方式的动词视为构成句子的基本要素,在第2 编第13 章《动词及其本质》中指出“动词是主要功用为表示肯定的词”,(1)肯定和某种属性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两个词就可以构成一个句子,如Petrus vivit(彼得活着);(2)肯定和主体(语)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两个词甚至一个词就可以构成一个句子,如sum homo([我] 是人);(3)肯定和时间结合,表示肯定。其中(3)涉及的是“时态”语法和逻辑范畴 ;(1)和(2)都说明《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将名词+ 动词作为一个句子的基本构成部分,而名词还包括实体名词和附加名词、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或一般名词等,甚至几种名词的组合(短语),动词也同样是有实体动词和一般动词等。可见《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所谓的名词和动词准确地说是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这一点无疑是与TG 的短语结构规则相同,具有开创之功。

“时态”过去被看作语法特有的范畴,随着时态逻辑的发展,现在“时态”同样成为逻辑的重要范畴。

3 克雷茨曼观点辨析

学界普遍认为《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不是TG理论的先驱,其依据主要是克雷茨曼所作的跋语。克雷茨曼对乔姆斯基在其《笛卡尔语言学》中提出的四大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他认为乔姆斯基的四大原理并不完全导源于《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因此也有必要对克雷茨曼的观点略作一讨论。

3.1 关于语言的创造特性方面

乔姆斯基认为,人类的语言与动物的“语言”并不相同,人类语言是善于运用有限的手段表达无限的思想,这是人的天赋。《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第二编第一章写道:“我们使用言语来表达我们的思想,而这种奇妙的发明用25 到30 个声音构成无限的词,这些词本身虽然和我们头脑中所想的东西毫无相似之处,但是能向别人透露我们头脑中的全部秘密……。”乔姆斯基在《语言和心理》(1968)中引了这段话证明其原理。克雷茨曼便据此认为,《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的内容与乔姆斯基TG 的基本思想(人类具有某种可以运用有限的语词创造出无限的句式的“天赋能力”)不同,前者只是讲述了可以使用有限的声音构成无限的语词,因此,克雷茨曼强调此处《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不能作为证明乔姆斯基关于语言的创造特性方面的重要证据。其实不然,《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所谓“词”是其基本概念之一,在第一编中“词”的定义是“凡是单独分开发音和书写的”,在第二编则是“人们用作符号来表达他们的思想的有区别的成音节的声音”,“词”既可以是声音、符号,也可以是词、短语,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的。《波尔·罗瓦雅尔语法》所谓“词”与乔姆斯基所谓“词”其实是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就其二者的思想实质来说,都是指“用有限的手段表达无限的思想”,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3.2 关于普遍语法原则方面

乔姆斯基认为,其语言学理论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描写性质,而是涉及“语言结构的普遍原则”,而这一原则可用来解释具体语言的各种特殊现象。克雷茨曼则认为,在《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中虽然的确存在着“语言结构的普遍原则”思想,但这一思想可以溯源至更早的中世纪,而并非发源于17 世纪成书的《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中世纪的语言研究是以拉丁语为唯一被研究的语言,拉丁语语法成为普遍语法的同义词,并运用于其他一切语言,将之与唯理主义、逻辑学结合即产生了初期的“普遍语法”。无可否认,就普遍语法原则这一点而言,《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的这一思想导源于中世纪。但是,诚如胡明扬先生所说,“《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的很多论点是传统语法的理论总结,并不是作者的独创”[11],《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是西方第一部传统语法理论的集大成者,对以前的其他语法理论有扬弃有继承,综合其他因素考虑,乔姆斯基称其理论思想源于《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而非中世纪语言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3.3 关于人类语言能力方面

乔姆斯基认为,人类的语言能力其实是根植于人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Device),而人的大脑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所以,人类的语言能力也自然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克雷茨曼则指出,在《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中压根就没有涉及这一原理,并由此质疑它与笛卡尔学说的关系。这一论点前文已有论及,不再赘述。

3.4 关于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区别方面

乔姆斯基认为,这一区别也是导源于《波尔·罗瓦雅尔语法》,其例即著名的(1)Dieu invisible acréé le monde visible./Invisible God created the visibleworld.(看不见的天主创造了看得见的世界)。克雷茨曼认为,这一句例不能说明乔姆斯基关于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区别,其理由是乔姆斯基的分析不适用于《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中的另一例:(2)The valor of Achilles was the cause of the captureof Troy.(阿基里斯的英勇是夺得特洛伊城的原因)。他认为这一句中就并不存在这样的深层结构:The valor which was of Achilles was the cause ofthe capture which was Troy. 但是,克雷茨曼有几点忽略了:首先,乔姆斯基并未规定所有的句子的深层结构都是NP1+Wh-+VP1+Verb+NP2+ Wh-+VP2。其次,(1)句的深层结构是由三个基础核心句组成,是由God who is invisible created the world whichis visible 通过省略转换(deletion transformation)构成的;(2)句的转换则是由NP―C―V 形式的句子转换成the―V+ing―of+NP 形式的对应词组。因此(1)(2)句的深层结构是不具有类推性的。应该说,《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思想与乔姆斯基有关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区别有一致性:二者对句子的分析都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二者都认识到句子所包含的判断才是深层的、本质的结构,是头脑真正所要表达的思想。不同的是,《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用思考—判断—推理的方法来实现由多项判断(深层)向句子或命题(表层)的转换,TG 则是通过转换规则实现表层和深层结构间的转换。但是关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区别,二者都具备了。

4 结语

综上所述,从哲学基础、语言观、方法论、结构规则等方面,对《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和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学界以往对二者关系的一些论述加以辨析,可以看出:《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与TG 理论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语言体系的构建等,都可以说是相承的;而TG 理论在《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又运用新的科学方法进行了改造发展。同时,学界认为《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不是TG 理论先驱的主要理论依据克雷茨曼观点其实并不十分准确,尚有值得探讨之处。总的说来,认为《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是乔姆斯基理论的先驱,是并不为过的,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承继关系。

参考文献
[1] 申小龙. 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的历史批判及其现代意义——索绪尔语言学史思想研究[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9 (2) : 100 –105.
[2] 徐小波. 语言学史中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J]. 宜春学院学报, 2006, 28 (1) : 118 –121.
[3] 唐吟. 论普遍唯理语法的语言哲学意蕴[J]. 现代哲学, 1998 (4) : 48 –50.
[4] 刘志茹. 理性主义和唯理语法[J]. 文学语言学研究, 2014 (23) : 16 –17.
[5] 陈国华. 普遍唯理语法和《马氏文通》[J]. 国外语言学, 1997 (3) : 1 –11.
[6] 宋绍年. 论《马氏文通》的理论基础——纪念《马氏文通》发表一百周年[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35 (4) : 37 –44.
[7] 伍铁平. 1991年我国大陆学者普通语言学研究回顾[J]. 语文建设, 1992 (10) : 27 –29.
[8] 肖娅曼. 《普遍唯理语法》中的"偶性"与"属性"[J]. 语文知识, 2010 (4) : 31 –34.
[9] 许国璋. 论语法[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6 (1) : 1 –10.
[10] 陈国华. 1660年的《普遍与唯理语法》是怎样一部书[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8 (4) : 61 –68.
[11] 胡明扬. 《波尔·罗瓦雅尔语法》简介[J]. 国外语言学, 1980 (3) : 29 –34.
[12] 许国璋. Letter to Noam Chomsky[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3 (3) : 1 –6.
[13] 封荣. 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的哲学思想分析[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34 (2) : 92 –93.
[14] 程芳. 乔姆斯基语言学哲学思想解读[J]. 现代外语, 2007, 30 (4) : 359 –367.
[15] 姚小平. 笛卡尔,乔姆斯基,福柯——《普遍唯理语法》校后[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1 (3) : 72 –78.
[16] 伍铁平. 《波尔·罗瓦雅尔语法》是乔姆斯基理论的先驱吗?——《罗瓦雅尔语法》英文新译本译序与跋简介[J]. 语言学动态, 1979 (2) : 36 –38.
[17] [美]诺姆·乔姆斯基. 句法结构[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
[18] 胡明扬.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 何宏华. 生成语法与笛卡尔天赋观念的再认识[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0 (4) : 91 –96.
[20] 罗宾斯. 语言学简史[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7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