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Vol. 18 Issue (6): 19-26
油价低迷背景下国际石油市场均衡状态研究    [PDF全文]
胡国松, 李海东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要: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美国页岩油气技术突破、欧佩克国家不减产政策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石油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国际石油市场正步入一个“再平衡”时期,国际石油供给、需求和价格面临新一轮重构。运用均衡模型分析国际石油市场供求趋势和国际油价走势,从短期看,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难以改变,油价仍将低位运行;从中长期看,国际石油市场的均衡价格可能为80美元/桶左右。作为石油生产、消费和进口大国的中国,要积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加快推进油气全产业链结构性变革和能源结构改革,建立更加完备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快原油期货市场的建设,更好地维护和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
关键词: 低油价     国际石油市场     市场均衡     石油安全     能源结构    
A Study on International Oil Market Equilibrium in the Context of Low Oil Price
HU Guosong, LI Haid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ational oil market is in the state of supply exceeding demand and the price of oil continues to decline, due to the global economic depression, U.S. breakthrough in shale gas technology, OPEC countries maintaining its production, and financial and geopolitics factors. The international oil market is entering a "rebalancing" period, and oil supply and demand and oil price are faced with a new round of restructuring. Using the equilibrium model, we analyze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international oil market, and find that the fundamentals of oil supply and demand is not easy to change in the short term, and oil price will stay low. But in the mid-long term, oil price could reach and stay at about $80 per barrel. Therefore, as a major oil producer, consumer and importer, China should seize this opportunity to accelerate structural reform of China's oil and gas industry and energy structure, to build a more complete strategic oil reserve system and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rude oil futures market, so that we can better ensure the national oil safety.
Key words: low oil price     international oil market     market equilibrium     oil security     energy structure    
引言

自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依然未见曙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美国制造业继续疲软,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中国由于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进入次高速或中速增长的“新常态”;欧洲和日本经济问题多多、困难重重。与此相适应,国际石油价格也从2014 年7 月以来,一直处于不断下行状态,油价进入新一轮的低迷期。学界认为,当前国际石油市场处于一个“再均衡”时期,这种均衡不是对原有均衡的回归,而是形成新的均衡[1]。研究“再均衡”时期国际石油供求关系及国际油价走势,对我国更好地把握机遇、维护石油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国内外就国际油价低迷问题的研究现状 1.1 对国际油价低迷原因的研究概况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当前国际油价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国际石油市场供过于求。从需求方面分析:由于石油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派生需求,其需求的收入弹性几乎为1,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疲软,对石油的需求增长自然也会出现下降。从供给方面来分析,美国页岩油气革命技术的突破以及美国石油出口禁令的解除,欧佩克国家不减产政策以维持其市场份额,国际石油公司在高油价时期加大上游勘探开发投资的滞后效果凸显,伊朗重回国际石油市场等因素综合导致国际石油市场供给不降反增。此外,还有一些金融因素和地缘政治因素,如赵鲁涛、姜寿明等(2016)认为,美元升值、希腊债务危机、中国股市暴跌等因素也对国际油价下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张建平、阳天(2015)认为,由于乌克兰危机,欧美国家联合打压俄罗斯,也是国际油价下跌的一个因素[3]

1.2 对国际油价低迷的影响的研究概况

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会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对我国经济总体的利弊来说,刘满平(2015)认为,未来油价仍会低位运行,但对我国的影响总体上利大于弊[4]。中信证券(2015)也持相同的观点,并认为低油价有利于A 股偏正面[5]。丹尼尔· 耶金(2015)认为,油价下跌对中国GDP 的增长会有1%∼2% 的促进作用,但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明显[6]

油价的下跌也会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影响到其他行业。汪泽波(2015)以Stackelberg 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得出,低油价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不利影响[7]。刘毅军、马莉等(2016)通过分析低油价对全球天然气生产格局、价格及前景的影响认为,油价下跌对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天然气产业既有机遇又有挑战[8]

1.3 对国际油价未来走势的研究概况

赵鲁涛、姜寿明(2016)通过综合各类预测模型的客观计算和专家的主观判断,预计2016 年Brent、WTI 原油价均为40∼50 美元/桶,且二者差价消失[2]。Vygon 咨询公司(2016)认为,只有在OPEC成员国达成妥协或者中东局势严重恶化的情况下,国际石油市场才有可能达到平衡,否则,2017 年全球石油市场仍将供过于求[9]。徐正安(2015)认为,未来世界油价走势要遵循资本市场的内在逻辑考虑,预期未来一年内油价不会重演如2009 年那次油价暴跌之后的V 型反弹,而是经历几个月的低价位箱型整理后开始缓慢爬升到70∼80 美元/桶这一相对合理价位[10]。IEA《世界能源展望2015》预计在交通运输行业的驱动下,到2040 年国际石油消费将达到1.07 亿桶/日,价格将会涨到85 美元/桶[11]

1.4 对政府和石油企业对策建议的研究概况

在油价低迷状态下,我国石油公司应积极调整经营管理策略。常毓文、马宝玲等(2016)通过对近30 年来10 次油价下跌的特点和规律的分析,建议我国石油公司及时调整相应策略,实施更高水平的精细化管理,谨慎进行海外油气田并购项目[12]。刘勇(2016)认为,在低油价时代,油田企业进行投资时应杜绝低效无效投资,完善企业项目库存建设[13]。万方(2016)建议,海上油气企业应从战略管理、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三个层面明确指导思想和经营措施,完善对应体系,以期在低油价下保生存、求发展[14]。陈建军、王南等(2016)认为,降低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需保持油气工业的上游投资,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确保油气生产系统的平稳运行[15]。陈欢庆(2015)认为,在油价低迷背景下,油田的勘探开发要以“降本增效”为原则,并在此原则的指导下科学规划、合理开发[16]。政府也应实施相应的配套政策以抓住低油价带来的机遇并迎接挑战。李雪静、杨阳(2015)认为,我国应加快构建油气全球化的保障机制,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改革[17]。李再扬、郭春良(2015)研究了本次油价下跌的深层次原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油价波动机理,并结合我国实际,主张应建立系统的应对机制,使我国在未来油价波动中能够应对自如,避免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18]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从原因、影响、未来走势和对策建议等方面对当前低迷的国际油价形势开展了广泛探讨和深入研究,著述较为丰富。但是,对油价低迷状态下应用供求均衡模型对国际石油市场均衡状态的研究则鲜有涉猎,本研究拟就此作一尝试以补缺漏。

2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影响因素 2.1 国际油价波动的历史回顾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8 年到1972年,国际油价基本处于平稳时期,从1948 年的2.5美元/桶升至1957 年的3 美元/桶;从1958-1970 年期间,油价在3 美元/桶上下波动。从油价波动的趋势来看,1973 年之后的油价波动才应该是现代石油价格研究的重点。也就是说,自1973 年后的每次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均可称为“石油危机”,因为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会对广大的石油进口国产生不利影响,而石油价格的大幅下降会对以欧佩克为首的石油出口国产生不利影响,这些影响都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如图 1 所示,从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国际石油市场共经历了7 次石油危机,其中包括4 次油价大幅上涨的正向石油危机和3 次油价大幅下滑的反向石油危机。

图1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三种国际原油现货年平均价格波动曲线

图 1 数据来源:2016 版《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文版。

(1)第一次石油危机。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导致1973 年10 月5 日的赎罪日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出口国实施了对美国和荷兰等国的石油禁运,同时削减产量。阿拉伯石油输出国采取的这一行动导致国际油价迅猛上涨,短时间内国际油价从1972 年的3.05 美元/桶迅速推高至1974 年底的12 美元/桶,油价翻了两番。

(2)第二次石油危机。从1974 年到1978 年,国际油价相对稳定,每桶在12∼13 美元上下波动。随后第二次石油危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价格上涨起因于1978 年11 月伊朗石油工人大罢工,导致伊朗石油供应几乎中断,使全球石油产量减少4% 左右,国际油价从1978 年的12.7 美元/桶涨到1979 年的17.25 美元/桶。第二阶段的涨价源于1980 年9 月爆发的两伊战争,使国际油价进一步上升,1981 年国际油价达到了32.51 美元/桶,几乎是1978 年的3 倍。

(3)第一次反向石油危机。在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高油价使非欧佩克产油国的石油供应量迅速增加以及欧佩克内部个别国家对产量配额制度的违背,增加了石油供应量。此外,更由于节能的原因和替代能源的使用,1985 年国际油价下跌至27.01美元/桶。1985 年9 月,沙特阿拉伯兑现了其不再作为协调OPEC 产油国石油供应的稳压器作用的承诺,其产量增至470 万桶/日,这使得国际油价几乎崩溃,在仅仅几周内国际油价从28 美元/桶跌至11美元/桶。

(4)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 年8 月1 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科威特大量油田遭到破坏,联合国也对伊拉克实行了经济制裁。受此影响,国际石油供给减少了440 万桶/日,国际油价也由1990 年7 月的18.45 美元/桶迅速上涨到10 月的36.04 美元/桶。到1991 年2 月,国际油价又与战前持平。在这次石油危机中,西方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在稳定油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第二次反向石油危机。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伊拉克石油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国际油价开始下跌,国际石油价格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 美元/桶下降至1998 年12 月的11.35 美元/桶,直到1999 年才止跌回升。

(6)第四次石油危机。进入21 世纪,国际油价受欧佩克减产政策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路飙升,从2001 年的23.12 美元/桶涨到2008 年7 月11日的147.27 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直到金融危机的爆发,才止住上涨的势头。这次石油危机是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上涨幅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石油危机。

(7)第三次反向石油危机。由于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技术突破、欧佩克产油国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不减产以及欧洲经济增长乏力等因素,国际油价从2014 年7 月110 美元/桶跌至2015 年2 月的46 美元/桶,并于2016 年1 月跌到29.35 美元/桶。在这之后,国际油价一直在40 美元/桶左右低位徘徊,持续至今。

2.2 国际石油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2.2.1 供给因素

(1)石油成本。石油的成本主要包括融资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运输成本、炼化成本等。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生产成本会影响生产者跨时期的产量配置决策,进而影响到石油的供给量,间接地影响石油的价格波动。随着油气企业被迫转向储量更小、位置更加遥远和挑战更大的油气藏,多数油气资源类型的成本都会增加,虽然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会降低这一影响,但依然无法扭转。

(2)石油产量。20 世纪70 年代中期,欧佩克收回国家石油资源主权后,国际石油供给变化分为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供给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供给两个部分,后者包括的主要国家有:阿塞拜疆、巴西、哥伦比亚、哈萨克斯坦、挪威、墨西哥、阿曼和俄罗斯。世界石油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的增加,而世界石油产量的波动主要来自欧佩克产量的变化。欧佩克产量的大幅波动会带来油价的反向变化:欧佩克产量大幅减少,国际油价就会上涨;欧佩克产量大幅增加,国际油价就会下跌。但在正常时期欧佩克一直通过产量调整影响油价,以使自己获得稳定的收益,只不过欧佩克国家产量调节能力有限,该组织很难将国际油价维持在自己期望的水平。

(3)石油探明储量。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从地质学角度来看,石油资源的总量是固定的,但是从人类可利用的石油资源(已探明石油储量)来说,石油又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如表 1 所示,1995年和2005 年世界石油已探明储量分别为11 262 亿桶和13 744 亿桶,但到2014 年和2015 年,世界石油已探明储量分别为17 000 亿桶和16 976 亿桶。石油已探明储量的增加必然对世界石油供给产生影响。

表1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单位:十亿桶)

(4)石油投资。石油投资是影响石油长期供给的重要因素,因而也会对油价波动产生重要影响。钻井数是表示石油工业投资的重要指数,钻井数高代表石油上游投资活跃,钻井数低表示石油上游投资萎缩。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到90 年代的低油价抑制了世界石油投资,投资不足带来了21 世纪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紧张和油价的不断上涨。因此,在石油供给方面,世界石油投资对国际油价未来的趋势变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与石油需求相比,影响石油供给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石油科技进步、地缘政治、战争等都会对国际石油供给产生重大影响。

2.2.2 需求因素

(1)经济增长。石油是重要的初级能源产品。一般来说,当世界经济繁荣时,各行各业就会扩大生产,对石油的需求也会增多;反之,当世界经济萧条时,各行各业的生产就会收缩,石油的需求也会随之减少。石油对现代经济的不可或缺性决定了石油商品收入弹性较高,普遍认为石油的需求收入弹性接近于1。经济增长水平通过影响石油消费来影响石油价格。

(2)石油库存。20 世纪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西方石油消费大国开始认识到石油安全的重要性。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或地区于1977 年10 月起相继开始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并在政府的主导下加大商业库存规模。OECD 国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目的就是保障石油安全、维护油价稳定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对石油市场的冲击。石油库存的增加相当于石油需求的增加,石油库存的释放相当于石油供给的增加,石油库存通过影响石油供求差额来影响国际油价。此外,当美国每周定期公布石油库存高于或低于预期时,会直接导致原油期货价格的波动。

除上述因素外,影响石油需求的因素还有很多,如人口年龄结构的特点、经济结构的变化、节能技术和替代能源的发展都会导致石油需求曲线的移动。但是,和其他因素相比,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石油库存的变化对石油需求的影响更为显著。

2.2.3 金融因素

(1)美元汇率。20 世纪70 年代,沙特阿拉伯在与美国签订的一系列“秘密协议”中承诺其石油出口继续以美元计价。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其石油以美元计价实质上确立了世界上石油贸易以美元进行结算的规则,因而美元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石油的真实价格。也就是说,以美元标价的一桶石油,如果美元升值,这桶石油的真实价格就会降低;反之,这桶石油的真实价格就会升高。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决定市场供需的是真实量,而非名义量。因此,如果美元升值,每桶石油的美元价格就会下降;反之,如果美元贬值,每桶石油的美元价格就上升。

(2)石油期货。20 世纪70 ∼ 80 年代,国际石油市场连续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规避石油价格风险,欧美国家于20 世纪80 年代陆续推出石油期货合约。石油期货建立以后,市场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幅加快,石油供给、需求方面的任何一条利好、利空信息都会及时传递到期货市场,进而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市场预期及操作行为,这样国际油价就不可避免地处于波动之中。石油期货在20 世纪90 年代获得了快速发展,并成为国际石油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 世纪以后,石油期货贸易量暴增。以在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交易的全球交易量最大的西德克萨斯轻质低硫原油期货为例,2001 年贸易量还只是3 753 万手,到2007 年则迅速增加至12 153 万手,增长了2.2 倍,而同期石油消费仅增长了10%[19]

在金融衍生品交易异常发达的当下,石油市场的参与者及其他投资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操作已成为影响国际油价的重要因素。但是,金融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仍要根据供需基本面做出。目前,对国际油价影响最大的两个金融因素就是美元汇率和石油期货市场。

综上,尽管存在着很多影响油价波动的因素,但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影响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其他因素均是通过影响石油的供给与需求起作用的。

3 当前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均衡模型的建立

经济学中,根据生产者是否可以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对一般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划分为长期和短期。国际石油市场的短期至少应为5 年,仅以陆上油田为例,其勘探开发过程需经过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过程,这些过程平均需要5∼10 年,海上油田的勘探开发所需要的时间更长。当前国际油价低迷只是在一定时期内(即短期内),也就是说,国际油价不会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因此,建立均衡模型应以短期为基础。

3.1 国际石油市场供给和供给曲线

石油与许多其他商品一样,其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但它又是一种特殊商品,有着与其他商品不同的供给和需求曲线。

与一般产品的供给不同,石油供给有两个特点:首先,石油的生产费用大多集中在上游部门。石油勘探开发投资大,而生产经营成本和勘探开发成本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就说明,随着石油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会下降,而边际成本几乎保持不变,且永远小于平均成本(如图 2)。也就是说,石油产量越大,单位产量生产费用越低,因此,只要有少许的富裕供应能力,就会激起石油生产国强烈的增产欲望。产量的增加必然引起石油价格的下跌,但价格下跌的损失可以用增产所产生的成本下降来弥补。这样又会使价格进一步下跌,从而激起石油生产国强烈的增产欲望。这样,在一定时期内,国际石油市场上的石油供给就会出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 3 中的S1)。其次,在石油的供给中,要新增生产能力,以正常的陆上石油为例,从取得矿区开采权开始,中间要经过勘探、开发、建设生产设施等环节,仅这些就得花上5∼10 年时间,还不算后边的储运、炼化等环节,而海上油田所需的时间就会更长。这样,在一定的时期内,石油的供应量是一个有限的值。石油的供给一旦达到这个界限,那么无论石油价格如何上涨,供给量也不会增加(如图 3 中的S2)。

图2 石油生产函数
图3 石油供给曲线

综上,由于石油生产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在一定的时期(短期)内,石油的供给曲线是由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斜率较大的线(即短期供给缺乏弹性)和一条垂直的直线所组成(如图 3[20]

3.2 国际石油市场需求和需求曲线

与一般产品的需求不同,石油的需求亦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石油是一种与家庭、社会和经济有密切关系的重要产品,其价格的上涨不会立即导致需求的下降,特别是国防、医院、交通运输、寒带地区的供暖供气消费等,这就是说,短期内石油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其次,在一定时期内,石油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导致节能技术和新能源的使用,石油需求量因此可能会出现下降,且石油的需求曲线的弹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一定时期(短期)内,世界石油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斜率较大的曲线(即短期需求缺乏弹性)(如图 4)。

图4 石油短期需求曲线
3.3 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均衡模型

在供给方面,美国的页岩油气革命取得技术突破,并于2015 年12 月18 日解除了长达40 年的石油出口禁令;欧佩克产油国通过不减产政策维持其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份额;2016 年1 月16 日,伊朗石油出口解禁,伊朗重新回到国际石油市场;石油勘探开发技术不断提高,尤其是深海采油技术的突破。以上这些因素,均使当前国际石油供应增加(如表 2),国际石油供给曲线由S2 向右移动到S2’(如图 5)。

图5 石油市场均衡模型
表2 世界石油产量(供给)变化(单位:百万吨)

在需求方面,2008 年8 月,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全球经济仍处于温和的复苏状态,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对石油的需求增长减少;在高油价时期,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新能源的开发使用,使得对石油的需求增长减少,而且这些措施是永久性的,不会因为油价的下跌而改变(如表 3)。这些因素均使国际石油需求曲线由D 向左移动到D′,国际石油需求曲线在向左移动到D′ 时,其需求价格弹性变大(图 5)。综上,由于国际石油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在短期内均缺乏弹性,其供给和需求的小量变化均会引起国际油价的较大变化。如图 5 所示,在国际油价进入低迷状态之前,其均衡点为A,其相应的价格为P1。在以上供求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国际油价下降,国际石油市场的均衡点位于B 点,相应的价格由P1 降到P2

表3 世界石油消费(需求)变化(单位:百万吨)
3.4 基于供求均衡模型的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展望

从短期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仍将缓慢;OPEC 内部冲突仍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仍将实施稳产增产政策;伊朗解禁后产量持续增加;俄罗斯拒绝减产;美国减产幅度也不大;OECD 国家石油商业库存持续高位;美元指数走强等[2]。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加上石油供给和需求的短期价格弹性均较小,因此,在短期内,国际油价仍维持在40∼50 美元/桶之间,涨跌幅度不大。

当然,从长期来看,当前低油价之下国际油气产业的投资减少,原油钻机数已降至2010 年以来最低水平,原油产量在长期将会下降,国际石油市场存在长期供应不足的危险,国际油价有上升的趋势。由于俄罗斯财政收入盈亏点是基于国际油价100 美元/桶,全球石油平均开采成本为80 美元/桶左右;加拿大油砂根据具体地点和项目的不同成本大约在65 ∼ 90 美元/桶,美国页岩油的开采成本也在60 美元/桶左右[3],如果油价长期维持在40 ∼ 50美元/桶,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将锐减,从而面临巨大的财政负担;以石油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将面临经济崩溃的威胁,加拿大油砂和美国的页岩油生产也将面临巨大压力。此外持续的低油价,既不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峰会(COP21)做出的全球碳减排新协议,更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要求以及现实情况,到2020 年前后,国际油价可达到80 美元/桶左右。

当然,上述展望是建立在展望期不发生引起油价剧烈波动的突发事件的基础上的,如果发生严重影响油价的突发事件,则将进入一个油价波动的新周期。

4 国际石油市场均衡状态下的中国对策

我国作为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2015 年的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0.6%。当前国际石油市场基本面仍处于供过于求(表 2表 3 中),处于买方市场,我国应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期,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确保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首先,加快推进油气产业链结构性变革。低油价有利于促进油气企业理性进行生产经营,合理进行上游勘探开发投资,避免浪费和高成本生产。进一步放开国有油气企业横向竞争市场,提高企业的创新动力和生产效率。加快淘汰炼油业落后产能,建立健全炼化企业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其次,加快推进能源结构改革。据2016 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文版数据显示,在一次能源消费占比中,我国石油仅占18.6%,与世界平均水平的32.9% 相比仍有相当差距。因此,我国应抓住低油价这一历史机遇期,加快推进能源结构改革,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坚定不移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适度增加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再次,加快推进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工作。目前,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仅相当于35 天的净进口量,并且绝大部分为国家储备,与国际能源署(IEA)规定其成员国保有90 天净进口量的石油储备还有一定差距。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快建立由政府、储备机构、石油公司三方共同承担的石油储备体系,以应对长期石油供应不足的风险和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21]

最后,加快推进上海原油期货市场的发展。在当前国际石油供过于求的基本面下,像中国这样的石油进口大国必是各大石油出口国争夺的对象。我国应积极实施进口石油的人民币结算业务,加快推进上海原油期货市场的建设,扩大中国原油期货对国际原油期货的发展和影响,提高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

5 结语

当前,国际石油市场正步入一个“再平衡”时期国际石油供给、需求和价格面临新一轮重构。运用均衡模型对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国际油价进行预期,从短期来看,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难以改变,油价仍将低位运行;但从中长期看,国际石油市场的均衡价格可能达到80 美元/桶左右。为此,同作为石油生产、消费和进口大国的中国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加快推进油气全产业链结构性变革和能源结构改革,建立更加完备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快原油期货市场的建设,更好维护和保障石油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志传, 刘德伟. 油价下跌:围绕均衡的波动还是均衡自身的波动?[J]. 国际石油经济, 2015 (1) : 11 –16.
[2] 赵鲁涛, 姜寿明, 安润颖, 尹佳音, 陈浩. 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 8 –12.
[3] 张建平, 阳天. 国际油价波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J]. 当代世界, 2015 (1) : 45 –48.
[4] 刘满平. 未来国际油价仍将低位运行对我影响利大于弊[N]. 中国经济导报, 2015-01-13(B02).
[5] 中信证券. 低油价利好中国经济影响A股偏正面[N]. 上海证券报, 2015-01-28(A05).
[6] 黄佳音. 丹尼尔·耶金:油气行业需要应对市场再平衡中的挑战[J]. 国际石油经济, 2015 (1) : 8 –10.
[7] 汪泽波. 当前油价和补贴政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Stackelberg模型分析[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6) : 7 –11.
[8] 刘毅军, 马莉. 低油价对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J]. 天然气工业, 2016 (6) : 98 –109.
[9]
[10] 徐正安. 演变的世界油价及未来发展[J]. 当代化工, 2015 (12) : 2835 –2838.
[11] IEA. 低油价情景与长期能源趋势——IEA《世界能源展望2015》摘要[J]. 国际石油经济, 2015 (12) : 61 –65.
[12] 常毓文, 马宝玲, 王曦. 国际油价下跌特征及石油公司应对策略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 2015 (3) : 46 –51.
[13] 刘勇. 浅析低油价时代油田企业投资项目前期管理[J]. 中外能源, 2016 (7) : 28 –31.
[14] 万方. 低油价下海上油气开发面对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 石油科技论坛, 2016 (3) : 10 –14.
[15] 陈建军, 王南, 唐红君, 李君, 熊波. 持续低油价对中国油气工业体系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 天然气工业, 2016 (3) : 1 –6.
[16] 陈欢庆. 低油价背景下油田开发研究的几点思考[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 : 19 –26.
[17] 李雪静, 杨阳. 国际油价波动与中国机遇[J]. 中国金融, 2015 (21) : 64 –65.
[18] 李再扬, 郭春良. 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 求索, 2015 (11) : 100 –103.
[19] 张宏民. 石油市场与石油金融[M].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 : 240 .
[20] 胡国松, 朱世宏. 现代国际石油经济论[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 18 -19.
[21] 李昕. 国际能源机构应急石油管理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6) : 9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