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Vol. 18 Issue (3): 105-110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教育活动的理论建构基于“点∙线∙面”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    [PDF全文]
刘吕红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摘要: “点·线·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实践的模式,“点”即核心,“线”有纵横,“面”是拓展。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当由点到面时,以问题为导向形成微模块并用系统论方法将微模块集成,主题教育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整体推进、全员参与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模式。该模式通过目标体系、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价值体系的互动转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学生、教师和教辅共同参与,由单一推进向整体参与转型。该模式顺应了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教学改革路径,可以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突显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题教育活动     微模块     集成创新     课堂教学    
Theory 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Promotion of Theme-centere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 Point-Line-Plane" Model
Liu Lvhong    
School of Marxism,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5, China
Abstract: "Point-line-Plane" is a model of theme-centered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which "point" is the core, "line" extends in length and breadth, and "plane" is expansion. When an educational activity progresses from "point" to "plane", problem oriented micro-module is formed and integrated according to system theory, and the educational activity gradually develops into an integration of "point, line, and plane", which advances on the whole with overall participation. This mode unifies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and integrates process evaluation and result evaluation and thus transform from single advancement to overall involvement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instructional assistants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 theoretical system,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system and value system. This mode conforms to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ystematic design and overall promotion, and can further deepe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me-centered educational activity     micro-module     integrated innov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点·线·面”主题教育活动是自05方案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系统改革中形成的成果之一,其模式描述为“点为核心,以点带线,以线促面”。2014年,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改革项目“点线面:思政课主题教育活动微模块建构与集成创新”入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本文尝试基于“点·线·面”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微模块建构与集成创新,较为系统地对主题教育活动理论建构与实践推进展开阐释。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改[2005]5号)。

1 “点·线·面”主题教育活动模式的基本描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将学生的现实认知与国家大局结合,需要将社会实践与理论建构结合,需要将形式多种和层次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以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向性,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教育部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在深化,关键在综合”,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1]。综合这些要求,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改革上,就是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改进创新,要在内容上深化对主题的研究,在形式上主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同时,还要搭建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体验参与平台,以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改革中,主题教育活动是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载体,它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认识主题,在过程中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更大程度的价值认同,而“点为核心,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主题教育活动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所谓“点”即主题,将教材内容与以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政策、重要政治性节日和纪念日、年度社会主题等内容结合而选定的、以多形式呈现的课程教学主题,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成果“三进”的要求。比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十八大”、“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等为点,可以举行“与共和国同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学生演讲比赛、“党在我心中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报告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论坛:西部高校学子看十八大报告会”、“中国梦·我的梦”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型主题演讲比赛、“ 8秒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视频、“ 8秒正能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微纪实、“青年马克思主义论坛: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报告会等主题活动。

所谓“线”包括纵横两条线。从纵的层面看,是以课堂为中心,活动从班级开始,然后进入到学院,最后到学校,进而延伸至其他高校。从横的层面看,主要有两条线:第一条线以学院为核心,联合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和团委等部门共同完成活动的各环节;第二条线以学校为核心,链接其他高校。由纵、横两条线展开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涉及若干个从主题选题→主题实施→绩效评估的各个环节的微模块。

所谓“面”即是学生、教师、教辅、网络的四者合一。第一,学生层面的全员参与是主体。以课程为核心,在传统的征文、演讲、报告、故事汇等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演情景剧、制作微视频、书写微征文、编制微纪实等新形式;学生全员参与活动,参与情况计入平时成绩考核;以实践为载体,全员参与课程实践活动,或参与暑期实践并撰写报告,参与情况计入课程成绩,作为单项的实践成绩体现出来。第二,教师层面的全员实施是主导。按照主题,形成教学内容的解读,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成果的整理、总结和提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并指导学生活动的全过程。第三,教辅层面的全员育人是辅助。主题教育活动全程的后勤保障由教辅人员完成,包括活动场地的选取和布置、必要的交通工具安排、经费的准备和报销等,并由此形成了流水线条的管理和全程服务模式。第四,网络层面的全程再现是主题活动的推广。借助多媒体和新技术将主题教育活动直观地、生动地全程展现,这有利于总结、提炼和推广主题教育活动的经验。

由点到面的时候,初步集成了各微模块,将主题教育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整体推进、全员参与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模式。从图 1可以看到,这个模式涉及很多环节,且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同时,每个环节还需要集成方能完成。

图1 “点·线·面”主题教育活动模式
2 微模块的建构 2.1 微模块建构的主要方法

系统方法。系统论是一门新兴科学,它强调“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根据整体、有序、反馈、动态、相关等原则思考和处理问题” [2]。主题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活动的设计(方案的编写)、实施和评价等多个环节的改革与创新。这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此,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来推进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对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实施步骤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这对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思路中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 [3]。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中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就是要以教学为基础,以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为依托,突显重大问题的导向性。例如,在主题选择时,要紧密结合重大节点、重要关头和重大问题。

2.2 微模块的基本板块

微模块一:主题教学活动的话语转化。话语体系转化的实质是进行理论建构,这是进行主题教学活动的前提,是将教材内容、党和国家大局等问题学理化,并从中抽象出主题。话语转换是活动的理论基础,对主题准确把握和充分阐释十分重要,其指向是目标体系、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价值体系之间的转换。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教育活动的核心是要解决教学体系向价值体系的转化问题,具体路径:一是推进科学研究,建构主题的学理体系。二是编写资料,课程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推进“三进”工作,深化对主题的理论认识。三是抓住教师这个关键,增进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研究问题,优化教学。四是用“三贴近”强化“三观”教育,即是用最直接、最生动、最有力的教学素材,强化“三观”教育。五是用主题教育活动成果影响社会,凝聚共识。在校内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把活动扩展到其他高校或地区,通过协同创新服务于社会。

微模块二:主题教育活动的策划。活动开展的关键是主题的选择。主题是核心,它像一根线,将整个活动串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题首先要有方向性,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坚持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4]。其次是要体现科学性,因为课程整体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基于课程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定要科学地对待。再次是加强针对性,提升实效性。活动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习惯,注重案例分析、互动交流,对准现实问题,着力解疑释惑,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5]。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主题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常议常需、常论常新的话题。

围绕主题,策划先行,旨在活动目标具体化,并同时满足重要性、可行性和时效性等特征。规范的策划书主要包括活动名称、主办方、承办方、活动地点、活动时间、评定标准、活动评委、经费预算等内容。这是活动实施的整体方案,对活动环节的清晰梳理、活动过程的科学把控以及增强后来活动的前瞻性规划等都有意义。

微模块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在新形势下,传统课堂面临极大挑战,培养学生素养、能力和视野成为课堂教学必须着力解决的事情,为此,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广泛推进,以MOOC、微课、小规模在线课程等为代表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运而生。

将“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前提,这个环节的关键点是教师的点拨,即是解读主题。主题解读以教师研究和集体备课于一体的教研活动为基础,通过课堂或专题讲授完成。集合教材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对主题进行讲解,对问题提出要求。同时,采用小班研讨和大讲堂阐释两个环节来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小班研讨是学生在充分准备和主动思考之后,积极而投入地参与小组讨论,各类观点汇聚、碰撞,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从而形成对主题较为系统的认知体系,使学生向理解和认同的方向推进一大步。大讲堂则集权威性、学术性、趣味性为一体,成为课堂教学、小组研讨后固化学生对主题理解与认同的重要形式

①此部分为笔者总结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8秒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活动材料的部分内容。整个材料的名称是“小切口大主题‘ 8秒正能量’荷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材料提交中宣部、教育部,并受到广泛关注。同时,整个材料也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学习借鉴四川大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经验做法的通知》(川教函[2015]〕233号)中。

微模块四:主题活动的立体推进。从主题活动的实现过程看,经历从主题设计到主题实施,再到主题反馈。这个过程是主题教育活动的关键,凸显的是教师的价值,体现的是教书育人的教风和管理育人的校风等方面。

从主题活动的展示情况看,包括从海选到初选,再到精品展示,或课程实践或暑期主题实践。主题活动在班级海选,课程学生全覆盖。主题活动的精品展示是一个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的层层筛选过程。主题实践是将注重宣传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统一的环节,搭建的是学生参与的平台。

从主题活动的表现载体看,既有传统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包括演讲、征文、主题报告等,也有新型的主题教育活动形式,比如微视频、微纪实、微征文等。无论是哪种形式,都以尊重学生接受习惯为原则,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教育主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从主题活动的教学组织看,从选题到课堂组织,然后到全面实施,进而延伸至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立体推进的过程。活动在班级展开,从课堂开始,融启发与研讨于一体的“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课程贯通,通过学院选拔后在学校层面(甚至西部层面,进而推广到全国)展示,最终在社会实践环节结束。

从主题活动的参与人员看,学生和教师双方互动,在课堂上下通过教学组织的创新、网络平台(微信、微博、QQ群等)、实践活动等环节完成。教师、教辅、校部处相关部门三方联动以教研室为基层组织单位,通过学院,联动新闻中心、教务处、学工部、共青团等职能部门,形成主题教育活动的合力。学校到社会的辐射主要是通过邀请其他高校学生参加大型主题教育活动完成,或者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主动积极地服务社会。

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主题教育活动延伸至其他教育教学环节,形成了在面上的拓展,从而培育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土壤。在这片土壤里,涵养主题,使教育主题落地生根、发芽开花。

微模块五:主题活动的总结提炼。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教育活动的总结提炼就如教学后记,是将经验、教训、体会整理记录下来的工作,它是常规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活动结束后,学生反馈活动过程,主要在于总结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包括如何参与主题活动、活动过程的体验、获得对主题的基本认知、认同主题内涵、活动中升华的情感等方面。

教师整理活动情况,提炼活动经验、教训和体会。教师整理的时候,除了要注意活动成功的地方及其经验、失败之点及其原因外,还要把握学生的兴趣之点和困难所在,从而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后面的教育教学。

教辅全面把握实施情况,让活动得到改进。作为服务型组织,教辅是为主题活动顺利开展服务的,其内容主要是提供主题活动的条件,包括小班讨论主题的教室、学生小组课后的场所、活动展示的会场,以及实践环节的地方和交通等方面的衔接。

一轮主题教育活动的结束,也是新一轮主题教育活动的起点,周而复始,不断创新。

3 微模块的集成与价值蕴涵 3.1 微模块的集成创新

在微模块建构和实践推进中,集成创新自然推进,由此形成了主题教育活动能够体现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并值得推广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

模块集成一:“点·线·面”模式建构与实践创新。这是微模块建构后,集成创新的整体性成果,充分展示主题教育活动的全貌。

模块集成二:五个转化与活动推进。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教育活动的角度出发,这五个转化旨在解决主题的确定、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绩效评价等。具体而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成果指导学科建设,实现从目标体系向理论体系的转化(学科建设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指导教材编写,实现从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教材编写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融入教学过程,实现从教材内容向教学体系转化(教学研究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成果的“三进”,实现从教学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教学实效性问题);用学术成果和实践成效引领社会思潮,实现价值体系到深化目标任务转化(教学成果转化问题)。

模块集成三: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衔接与全面推进。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以国家大政方针为依托,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目的进行选题,让活动更具现实意义。

模块集成四:活动主题和学生需求的统一与活动实效性。选题一方面以国家大政方针为依托,符合国家形势;另一方面从学生兴趣出发,满足学生需求;同时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适应社会需要。这样,让活动更有现实价值。

由以上微模块及模块集成创新,其基本的主题教育活动框架如图 2

图2 主题教育活动框架
3.2 微模块集成的价值蕴涵与适用性 3.2.1 微模块集成的价值蕴涵

主题教育活动作为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布局和思路起主导、标杆作用[6]。主题教育活动微模块建构与集成有其深刻的价值蕴涵。

第一,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例如,在“看十八大报告会”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畅谈了他们对学习十八大精神的感悟。又如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活动中,学生自己去调查、去研究,撰写报告或制作视频,其获得的体验和感悟比理论来得更真实,其灵魂也更能被触及。总之,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灌输与体验中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二,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例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活动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在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30%)上获得加分,另一方面作品如被推荐至学校并获奖,相当于一次社会实践作业(社会实践成绩占20%),做到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第三,实现学生、教师和教辅共同参与。例如,在“ 8秒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辅参与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考核等环节,实现了学生、教师和教辅的共同参与。

第四,实现由单一推进向整体参与转型。例如,活动选题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设计,教研室和学院确定;实施过程由班级或教师的单打独斗转变为以教研室为基础,学院整体组织实施;参与机构以学院为单位,向下至教研室和教师,向上至学校,甚至延伸至其他高校。

第五,实现微模块建构与集成创新并进。一方面,在主题选题、具体实施和绩效评估等环节建构了微模块;另一方面,学生以征文、演讲和微视频等形式参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读、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对教学成果进行总结,教辅参与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考核等,在学生、教师和教辅三个层面亦集成了微模块。这样,各环节、各层面的微模块进行集成创新,最终促成活动的顺利完成。

3.2.2 微模块集成的适用性

主题教育活动的价值蕴涵决定了主题教育活动模式运行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适用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立体推进,以顺应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教学改革路径。主题活动将教材内容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学生与教师、教学与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既可单方面用于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第二课堂的开展、教学实践的推进等,也可整体用于思政课教学改革中。

第二,局部建构与整体推进,旨在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适用于整体改革、立体推进的教育方法。从主题选定到具体实施再到最终考核等环节,以及学生、教师和教辅等层面都建构了微模块,各微模块的建构可用于教学各环节。同时,各微模块从最初的局部建构向整体推进且不断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三,主题的选择、活动的实施和过程的把握等环节,突显主题活动的研究性,适用于学科建设。在每一个环节,都需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体现出活动的研究性。在考核方式上,将学生的参与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纳入总成绩,由“重结果”向“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转化;在人才培养上,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EB/OL](2013-11-21)[2015-11-15]http://www.edu.cn/jiang_874/20131120/t20131120_1041624.shtml.
[2] 李定庆. 系统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 (11) : 105 –108.
[3]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R/OL](. 2013-11-09)[ 2015-11-15]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720/c397563-27331312-2.html.
[4]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 35 .
[5] 刘云山同部分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座谈[EB/OL](2013-03-28)[2015-11-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28/c_1114795079.htm.
[6] 邹耿良. 主题教育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运用[J]. 龙岩学院学报, 2007 (4) : 135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