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Vol. 17 Issue (6): 99-104
石油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新路径——以石油安全教育为切入点    [PDF全文]
曹晓飞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茂名 525000
摘要: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必需手段。在我国石油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石油高校以石油安全教育为重点和亮点,是石油高校探索特色国家安全教育新路径、提升石油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必然要求。石油高校开展石油安全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全局长远眼光,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意识。石油高校应通过提高石油安全教育地位、优化石油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石油安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构建石油高校安全教育协同机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石油安全教育,确保石油高校大学生牢固树立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大局意识。
关键词: 石油高校     石油高校安全教育     国家石油安全     国家安全意识     保密意识    
New Route of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in Petroleum Universities—A Petroleum Security Education Perspective
Cao Xiaofei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Guangdong, 525000, China
Abstract: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the necessary mean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and enhance their national security awareness.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increasingly serious petroleum security situation in China, petroleum security education can help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long-term vision and their sense of crisis and responsibility and cultivate their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and globalization. Therefore, petroleum universities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petroleum security education, optimize curriculum system, launch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build cooperation mechanism to shoulder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protecting national petroleum security.
Key words: petroleum universities     security education in petroleum universities     national petroleum security     consciousness of national security     sense of confidentiality    
引言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思想[1]。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2]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新国家安全观、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必需手段。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还十分薄弱,国家安全教育实效性不容乐观。各种调查分析指出,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普遍淡薄。一些大学生对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的认识严重不足,对党和国家的国家安全战略方针、政策产生思想困惑,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认识不清,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中表现出茫然和盲动。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这些特点很容易被敌对势力利用,并形成种种“暗流”,导致近年来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案件频发[3]。因此,石油高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是石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题。石油高校以石油安全教育为重点和亮点,构建石油安全教育协同机制,是加强石油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提高石油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新路径。

①截止到本文投稿日,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到7份“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在分析粤、琼、川、渝、新、冀、苏等省(区)多所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的基础上,均指出被调查高校学生国家安全观念普遍陈旧、国家安全意识严重不足。

1 石油安全的本质及其教育目标

石油安全最初是一个军事安全问题,产生于两次世界大战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石油危机爆发,引发世界经济大衰退,使石油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经济范畴来看,石油安全是消费者在经济可承受范围内,稳定而可靠地获得满足需要的石油资源的状态,主要体现为石油供应的保障程度和稳定程度[4]。然而,众所周知,石油安全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供应问题。作为“工业的血液”,石油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且与汽车、电子、建筑、化工、农业、高科技产业、军工产业密切相关,并渗透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国家安全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环境问题恶化,使世界各国关注因石油而产生的生态安全问题,并逐步以可持续发展眼光来审视石油安全问题。与此同时,石油还与国家主权、国家权力、国际政治、军事外交等紧密相联,是国际社会博弈的重要筹码。强权国家通过控制全球石油资源来塑造“霸权偏好”的国际秩序,已成为国际政治的基本逻辑,而一些国家或组织也利用“石油武器”来达到政治外交目的。因此,石油安全是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紧密交织的国家安全问题,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报告指出,2013年9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净进口国,石油进口依赖度达到57%。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依赖度将达到70%[5]。近年来,石油安全问题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专题研究能源安全战略会议上指出:“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6]因此,高校石油安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对大学生开展石油政治、经济、战争、外交、战略、生态等相关问题的系统教育,提高大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培育大学生用全局的战略眼光来认识、分析石油安全问题及其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引导大学生用实际行动来维护国家石油安全。

2 开展石油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石油高校是培养石油安全人才、研究石油安全问题的主阵地,也是服务石油企业“走出去”、维护国家石油安全的重要支柱力量。因此,在我国石油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开展石油安全教育是石油高校肩负起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使命的必然要求。

2.1 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全局观和长远眼光

石油安全是一个战略问题早已得到全球范围内人们的高度认同,它不仅涉及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而且受到国际格局、地缘政治、世界经济、外交关系、民族宗教问题以及恐怖主义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是关系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面临着石油需求压力巨大、石油供给制约多、石油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石油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等挑战,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国际能源大势之道。” [6]

开展石油安全教育,全方位探视石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战略博弈的纵横捭阖,立体化阐释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复杂形势,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全局的战略观念来认识、分析石油安全问题的本质以及党和国家相关重大决策,还可以激发学生“博学”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将引发对石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而国内石油供应相对有限,导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必将进一步提升,使保障石油安全成为党和国家未雨绸缪、长远规划的战略性问题。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石油战略储备对国家意义重大,必须密切跟踪国际能源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趋利避害,加快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运筹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精心谋划,建立系统预案。” [7]通过开展石油安全教育,特别是深入阐释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建设的必要性和长期性,有助于引导大学生以长远的眼光去思考我国石油工业的未来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2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分布的不平衡性和供应的不确定性,使石油安全问题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一个国家特别是石油供应紧张的国家头上。我国进口石油越来越多来自中东、中亚、非洲、拉美等地区,而这些地区大多动荡不安,存在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目前,西方大国已经把世界上条件较好的石油富集区瓜分殆尽,使中国的海外石油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美国通过军事部署甚至战争控制中东、中亚主要产油区,专门建立非洲司令部,在非洲发起石油外交攻势,严控拉美石油出口到北美以外地区,这使我国在这些地区的石油进口和资源开发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产生竞争。美国对石油霸权的绝对掌控,意味着我国保障石油安全将面临美国的多方钳制,而一些周边国家围绕石油资源也与我国明争暗斗,不断制造事端。我国从海上进口石油70%以上都必须通过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海上咽喉”,而这些海上通道基本都被美军控制,海上石油运输生命线相当“脆弱”,再加上一些国外媒体别有用心地制造“中国石油威胁论”,喧嚣中国发动“石油新冷战”,给我国实施石油安全战略带来了国际舆论压力。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加大中亚、中东、美洲、非洲等油气的合作力度。” [5]开展石油安全教育,帮助大学生清醒地认识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另外,从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高度进一步阐释“玉门精神”、“铁人精神”等石油文化的时代内涵,可以激发石油高校学生为保障国家石油安全而奋发学习、报效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引导石油高校学生“崇德”、“献身”,为将来参加石油工业建设、维护国家石油安全做好充分的准备。

2.3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节约意识

保障石油安全的两个基本思路是“开源”和“节流”,无论是开发国内外新的石油资源,还是提高石油的利用率,都需要石油企业和石油人才强化创新意识。随着石油勘探开发业务走向更加偏远的复杂地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成为石油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谋求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紧跟国际石油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把石油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6]

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联动,石油与金融高度一体化,迫切要求石油企业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应对混沌博弈竞争,更广泛地从国际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获得石油资源,并规避经营风险[8]。石油面临枯竭的困境,自然环境承载能力日趋脆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石油生产、消费结构和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坚持节约优先,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节约石油资源、降低碳排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石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指出,我国要建立现代能源安全体系,必须实施节约优先战略,通过能源科技、体制创新驱动,转变能源生产方式,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9]。通过开展石油安全教育,引导石油高校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提高创新能力和节约能力,不仅是国家、社会、石油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大学生增强自身竞争力、赢得石油企业、石油部门青睐的必然要求,进而将来自觉为我国石油工业创新发展、节约发展、绿色发展献计出力。

2.4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国际意识和保密意识

石油安全历来与世界格局和国际环境紧密相联。大国关系的调整,国际形势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增长前景,国际石油市场的跌宕,恐怖主义势力的蔓延等都会对一国的石油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保障我国石油安全必须“放眼世界”:积极扩大与国际能源机构、跨国石油公司的合作,逐步增强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不断深化与主要石油供应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周边区域石油合作机制建设,共同维护国际石油市场正常秩序;大力宣传中国和平崛起的理念和建设节约环保型社会的政策,强调我国石油消费以出口的形式“补贴世界”等等。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但是,随着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逐步深入,缺乏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日益成为困扰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短板。因此,开展石油安全教育,提升石油高校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实为我国石油企业、石油部门培养、输送紧缺国际人才的必然要求。

另外,石油安全还是一个涉及国家秘密的问题。石油资源的敏感数据、石油开发的核心技术、石油装置的关键参数、石油基地的军事设施等都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例如,20世纪60年代,日本情报部门通过分析“铁人”王进喜的照片,获得了大庆油田的位置、产能、石油装置情况等重要情报,从而为日本对华石油贸易赢得主动权提供了重要条件[10]。尽管石油高校学生一般较少接触到涉及石油安全的机密信息,但是石油高校学生参加石油安全课题研究、进行相关调研、到石油基地见习实习等活动都有可能获得相关信息。而一些大学生随意把有关信息发布到网上,导致有意或无意地泄露国家石油工业秘密,甚至少数石油高校学生被境内外势力收买、出卖情报。因此,开展石油安全教育,提高石油高校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防范意识,是新时期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3 开展石油安全教育的主要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各种重大问题,也都需要从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 [11]石油安全的战略性要求石油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石油安全教育,全面统筹资源,积极构建石油高校安全教育新机制。

3.1 真正确立石油安全教育的重要地位

转变观念、提高对石油安全教育战略价值的认识,是石油高校开展石油安全教育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1]然而,目前大多数石油高校对石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还没有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高度来全面谋划、大力开展石油安全教育。例如,在“ 211”高校中国石油大学《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版)》中[12],目前还没有检索到与石油安全教育的相关课程内容,至于其他石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就更难觅踪迹了。加之石油高校以理工科为主,人文氛围相对淡薄,石油高校领导层以及师生多集中关注石油开采、加工方面的“技术层面”问题,而相对忽视石油安全的“战略层面”问题,使石油高校学生对于石油安全的认知大多停留在简单、模糊的低层次水平。这种状况不仅与石油高校的重要使命和办学特色极不相称,而且对石油高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可持续发展很不利,也难以保证石油高校及其培养的人才肩负起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重任。因此,石油高校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充分认识石油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把石油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发展战略、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精神传承的“顶层设计”中,并加大相关人、财、物的投入,确立石油安全教育在整个石油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地位。

3.2 整体构建石油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

石油安全相关课程体系构建是开展石油安全教育的基本条件。因此,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优化石油高校思政课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使石油高校的思政课增加“油味”。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突出我国石油工人的爱国、奉献、敬业精神,增强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感召力。《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可以突出我们党和政府从国情出发,艰苦探索,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石油工业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要注重对“三老四严”精神体现的“实事求是”原理展开阐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可以引入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等内容。《形势与政策》课可以专题讲解国际石油形势变化与我国石油安全战略。

其次,要把专业课程教育与石油安全教育相结合。根据石油高校的专业结构,在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石油政治概论》《国际石油经济学》《石油储备法学》《石油生态安全学》等选修课程,开阔大学生的人文视野,改善大学生的石油安全知识结构。

再次,根据石油高校国防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编写适应石油高校需要的国家安全教育教材,在《军事理论》课程中增加石油战争、石油武器、战时石油运输、战时石油管制等专题教学,为石油高校学生将来参与国家应对重大石油危机奠定必要的知识和心理基础。在这方面,西南石油大学开展“ 16+16”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增加“中国油气安全环境”、“战时油料保障”等专题教学活动探索石油安全教育新模式,为其他石油高校国防教育体系创新提供了有益参考[13]

3.3 积极开展石油安全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

丰富的石油安全课外活动是增强石油安全课堂教育效果、深化石油安全理论教育效应的必要载体。石油高校应有机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统筹规划、协调构建石油安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体系。

首先,应加强校内教学单位、宣传单位、管理单位等职能部门的协同,积极营造奋发进取、勇于担当的校园石油文化,运用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版报宣传、社团活动等方式发挥石油文化的扩音作用,加大对石油安全形势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通过浸染石油危机文化,增强“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其次,开发建设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石油安全教育网”或“石油安全频道”,充分发挥石油高校的石油安全问题专家学者云集的智库优势,主动设置石油安全议题的论坛、微博、微信,吸引石油高校大学生粉丝参与交流,并通过大学生“朋友圈”的辐射,引导更多大学生理性认知石油安全问题。同时,加强石油高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和保密教育,注意防控大学生对事关国家石油安全的秘密信息、谣传信息的传播。

再次,努力创设石油安全教育的实践场景,鼓励大学生做石油安全方面的社会调研、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激发他们对石油安全问题的思考。组织大学生到石油企业见习实习,参观石油港口、石油储备基地,加强对大学生担当维护石油安全使命的情感教育,增强石油安全教育的亲和力和生动性。

3.4 努力构建石油安全教育的协同机制

石油安全与社会大系统交互作用的密切性,要求石油高校积极引入社会资源,探寻高校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军队等多方力量共建石油安全教育体系的有效路径,努力构建石油安全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政府部门(特别是主管石油保障部门)牵引搭桥,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等行业协会协调指导,石油高校统筹实施,石油企业和石油部门积极配合,媒体、社区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石油高校应主动提交相关议案,争取政府部门扩大投入,设置专项基金鼓励师生从事石油安全问题研究,建设所在城市的石油安全主题展馆、公园,制作、宣传石油安全教育的多媒体专栏节目。石油高校还应通过专家学者在政府、企业、媒体的讲座、访谈形式以及大学生的“三下乡”等活动形式向社会普及石油安全知识,宣传我国石油安全形势与政策,营造关心、支持石油安全教育的社会氛围。高校可以通过石油企业的国际化人才招聘和海外石油工人的专题报告,提高大学生的石油安全意识,反过来,石油企业特别是国有石油企业通过石油高校的石油安全教育、培训,可以提高企业员工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思想文化素质,丰富企业的石油文化。高校应加强与石油企业、油料保障部门的合作,在订单培养、输送石油安全人才的同时,协同石油企业、石油行业协会、石油部门编写高校石油安全教育计划和教材,促进石油高校、企业、协会、军队共建石油安全教育基地等,进而实现高校石油安全教育的开放性和共赢性。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思想价值取向。” [14]开展石油安全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不仅关系着石油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而且深刻影响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工作大局。因此,石油高校应从战略全局上筹谋石油安全教育,在思想认识、资源投入、课程设置、项目实施、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整合优化,以石油安全教育为重要载体,开创石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 2014–04–16(1).
[2] 习近平.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为实现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社会环境[N].人民日报, 2014–04–26(1).
[3] 刘畅.高校间谍"窝案"令人心惊[N].环球时报, 2014– 05–07(4).
[4] 何沙, 秦扬. 国际政治经济与石油安全战略研究[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1 : 2 -3.
[5] 李娜. EIA:中国9月超美国成全球最大石油净进口国[EB/OL].(2013–10–10)[2014–12–10]. http://finance.huanqiu.com/china/2013-10/4429122.html.
[6] 国家能源局.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EB/OL].(2014–06–17)[2014–12–10]. http://www.nea.gov.cn/201406/17/c_133413362.htm.
[7] 习近平.石油储备要精心谋划建立系统预案[N].人民日报, 2015–5–28(3).
[8] 徐小杰. 中国石油安全的理性探寻:从"黑天鹅"到"白天鹅"的历史转身[J]. 国际石油经济, 2012, 105 (10) : 5 –11.
[9] 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EB/ OL](. 2014–06–07)[2014–12–1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1/19/content_9222.htm.
[10] 陈璟春.揭秘我国最著名的"照片泄密案" [EB/OL](. 2014–05–11)[2015–03–01].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4-05/11/c_126483714.htm.
[11]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 2012–09–10(1).
[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版)[EB/OL].(2014–10–13)[2015–04–20]. http://jwc.upc.edu.cn/s/19/t/140/c/3686/d/3689/list.htm.
[13] 向书清, 何政泉. 石油类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研究以西南石油大学国防教育课程体系为立足点[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 (3) : 101 –106.
[14]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 2014–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