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Vol. 17 Issue (3): 96-100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对现代消费观构建的启示    [PDF全文]
张瑞敏, 牛余凤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摘要: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致力于分析消费与人的发展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关系,阐明了消费对社会以及人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消费领域出现了异化消费、过度消费等诸多不科学的消费观念, 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人们自身也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我国现代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学习和借鉴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积极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协调消费与人的健康发展、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消费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消费观。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     中国现代消费观     消费能力     精神消费     人的健康发展    
Marxist Theory on Consump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Forming Modern Consumption Concept in China
Zhang Ruimin, Niu Yufeng    
College of Marxism,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18, China
Abstract: Marxist theory on consumptio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various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sumption and man and illuminat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umption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man. Current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has resulted in consumption alienation and excessive consumption, which seriously hinder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umption patterns, we should guide people to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n consumption by learning from Marxist theory on consumption so as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man, between material consumption and spirit consumption,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 and to build a scientific concept on consumption which conforms to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Marxist theory on consumption     China’s modern concept on consumption     consumption ability     spirit consump- ti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an    
引言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从消费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消费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消费和生产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消费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合理的消费观念接踵而来,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和繁荣。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对于构建正确的消费观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内涵

消费作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一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问题进行剖析和对资产阶级消费理论进行批判中产生了一系列关于消费及相关问题的观点,这些观点和看法的总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并赋予了消费理论丰富的内涵。

1.1 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生命是人类一切历史活动的前提,有了生命,其他一切才有可能发生。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了能够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1]。人类要生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基本的生理需求,而物质消费则是满足生理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满足了生理需求之后,人们为求得进一步的发展,就会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从而对精神文化产品进行消费。对此,马克思指出,“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是精神生产者所创造的物 ‘人性化’的过程”[2]8。可见,人们对精神产品的消费是促进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不管是物质消费还是精神消费,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此外,消费是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消费方式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为了满足自身需要,人们就会通过劳动进行生产。如果说生产实践是人的需要起点,那么满足人们需要的终点便是人们进行的消费实践[3]。消费方式的健康与否,也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

1.2 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关于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问题,马克思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三方面的观点:

(1)消费与生产相互统一

马克思指出,消费和生产统一于社会发展过程。首先,生产本身也是一种消费行为,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支出、消耗个人的能力,同时也要对生产资料进行消费。其次,消费直接是生产,因为人在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进行消费时也生产和发展着自己。

(2)消费与生产相互依赖

有了消费,才会有生产,从而创造出产品,只有在消费中产品才能得以最后完成。因此,生产依赖着消费。消费同样依赖着生产,生产为消费创造出消费材料,从而完成消费过程。

(3)消费与生产相互创造

首先,生产创造着消费。只有生产出来产品,消费才有对象,消费行为才能进行。此外,消费的性质及内容也都由生产来规定,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其次,消费创造着生产。产品的最后完成在于把它消费掉,产品之成为产品的前提之一在于能够被消费掉。在消费发生之后,又同时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创造出生产的动力。或者说,只有产品被消费,新的生产才能够更好地实现。

1.3 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消费。但是,消费也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的消费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合理的消费则会阻碍人的发展甚至危及整个社会。马克思认为,满足基本需求的消费,是人的生存能力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保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前提和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促进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提升劳动者素质水平的首要条件。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精神消费的完善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这样才能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1.4 消费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消费要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就要消耗自然资源。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以往观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前人关于人与自然界相互对立的观点进行突破,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消费与环境的关系。

(1)人与自然相互渗透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界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相互渗透的。马克思说:“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 人是在自然界长期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人是融入在自然界当中的,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自然界不是单纯的独立个体,无论从理论领域还是实践领域,自然界都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所以,人和自然界都不是作为单独的个体存在的,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材料,人的实践活动又时刻影响和改变着自然界,彼此是相互依赖、共生发展的。

(2)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

自然环境制约着人的物质生产和生活活动,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大量资源,制约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没有自然界作为资源支撑,人类便无法进行生产和生活。同时,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3)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

消费的社会环境是指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经济环境、科学文化等。社会环境的优良与否对人的消费水平、消费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2 我国现代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

所谓消费模式,是指在消费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消费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主要要求[2]13。什么样的消费观就会造就什么样的消费模式,在当前消费观念的指导下,我国消费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2.1 我国现代消费模式现存问题透视 2.1.1 消费出现异化现象

(1)消费目的异化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指出,消费这一社会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主体人的需求。然而,随着当前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主客体相互颠倒,导致消费目的异化的现象层出不穷。目前,人们的消费不再仅仅是因为需求而消费,虚荣心和占有欲往往占了人们消费的上峰。正如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获得商品就是为了占有它们,我们满足于无使用价值的占有。”[5] 这种消费观念扭曲了消费的本来目的,造成资源浪费,加剧了社会不和谐因素。

(2)消费价值观异化

消费价值观异化突出表现在对商品符号的过度追求上。马克思主义指出,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物之所以成物的关键特征。过去,人们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使商品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现代消费中,人们为了追赶潮流和时尚,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越来越重视商品的符号而不是它的使用价值。消费者宁愿付出更多的金钱和时间去购买“名牌”商品以寻找所谓的心理满足,而忽视内心最原始最真实的需求,进而导致商品因符号化所产生的附加值远远高于它固有的价值。此时,消费者在消费价值观异化的状态下被物化成一种具有代表作用的社会符号,人也就被具有标识身份特征作用的符号所操纵。

2.1.2 消费结构不合理

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国人手中的财富不断增加,这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有利于人们更加健康全面地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的消费结构却处于一种不合理的状态,突出表现为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不平衡。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10 年我国文化产业实际增加值约为 8 000 多亿元,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同期文化产业产值。

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严重偏低,与我国人均 GDP 水平不相符合[2]21。在度过了贫穷生活之后,钞票的骤然增多使人们的物质欲望不断膨胀,出现攀比性的畸形消费和对商品符号价值的极度张扬。人们用于满足物质享受的消费往往多于促进自身发展的消费,如有的富裕阶层高价购买艺术品及书籍只是为了炫耀自己“有内涵”,却不是真正懂得欣赏。这种消费的不平衡性会阻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2.1.3 消费方式不科学

(1)一次性消费

一次性消费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未消耗殆尽就被弃之不用。当今社会,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洗漱用品等等随处可见,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人们只注重是否“合潮流”,是否“时尚”,而不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否存在。一次性消费还表现在过度包装上,人们追求豪华时尚的形式,在产品包装上大作文章,造成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不利于健康消费方式的养成。

(2)过度消费

过度消费是指与自身消费水平不相适应的消费现象。这种消费行为超越了现实承受能力,满足了当前享受,却不利于长期发展。目前,我国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都存在严重的过度消费现象。例如,因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而不惜贷款购车买房的普通白领甚至中低收入者,承受着还贷的巨大压力;高档酒店提供的天价菜品,一些食用者仍络绎不绝等等。在生产消费中,我国的工业生产目前仍未摆脱高耗低效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能源生产的增长满足不了能源消耗的增长。人们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浪费,造成自然短缺,这种消费模式如果持续下去,地球的资源将面临枯竭的危险。

2.2 我国现代消费模式的生成因素分析 2.2.1 经济条件改善是导致异化消费的现实基础

经济条件改善是引起消费观念变化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善。居民的财富逐渐增多,消费能力逐步提高,部分人迅速进入了富豪的行列。生活的改善使极少数人不再满足于仅维持生存的物质消费,而是产生了异化消费心理,扭曲了消费与需求的真实关系。“购物者,常常是新物品尚未好好应用即被丢弃。出产者,更时常是以技术之竞争,当旧品尚未出清,即已推出新品”[6]。为了彰显身份和地位、追求时尚和新潮而进行的消费比比皆是。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了社会分层,处于不同阶层的人消费水平不同,享受的生活待遇也不同,这导致了人们追求财富和权力的最大化,从而被物所役使,产生异化消费。

2.2.2 文化水平和价值取向是影响消费结构的心理因素

文化水平和价值取向也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水平不同的群体,消费观念也不一样。文化水平高的阶层,相对来说,在满足了物质消费以后,更倾向于精神消费。此外,价值观不同,消费结构也不同,以享乐主义为价值取向的人,更注重物质的享受,即使进行精神消费,也多是低级庸俗的精神消费,由此导致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不平衡,影响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2.3 消费主义思潮是影响消费目的的外在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联系愈加紧密,随之而来的是外来思潮的侵入和影响。在消费观方面,我国消费观受到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很大。唐能赋在《经济伦理学》一书中指出:“一般地说,消费主义是指人们一种毫无顾忌、毫无节制地消费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7]。消费主义表现为占有大量能源和资源,对仍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弃之不用,毫无必要地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在消费主义观念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目的不可能往科学健康之路上发展,而是以增加物质财富为目的,追求奢侈为目标,并不断地进行一次性消费,对资源无休止地浪费,给社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3 用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构建我国新的现代消费观

当前,我国面临的消费观问题异常严峻,“消费至上”的观念侵蚀着人们的健康消费方式[8]。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有助于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走上一条生态发展之路。

3.1 用正确的消费观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科学的消费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人的发展。我国出现的消费异化现象,遮蔽了本属于与人的本质相适应的正确的消费观念。因此,在满足了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后,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要树立正确、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倡导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使消费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相适应,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

3.2 用正确的消费观协调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之间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精神消费的完善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这样才能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使人们手中的积蓄不断增多,为更好的消费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社会攀比心理逐步攀升,追求高档奢华成为一种潮流,物质消费过度而精神消费不足。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不平衡必然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必须协调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平衡消费矛盾,这样才能助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3.3 协调消费与环境的关系

人与自然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自然环境制约着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人的活动又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基于此,我们要协调消费与环境的关系,注重消费的生态维度和社会维度,而可持续消费观则是协调两者关系的有效途径。可持续消费,是指在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而提供服务以及相关产品的过程中,尽可能少地使用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从而使产生的废物和污染量达到最低程度,为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不危及后代的需求。目前,我国存在大量不可持续的消费现象。从自然环境方面看,一次性消费和过度消费是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基础上的一种浪费,这会导致自然资源的减少,危及生态安全。从社会环境方面来讲,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整个产业构成中仍然占据很高的比例,科技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必须努力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节约社会资源,协调消费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阐述了消费在人的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健康合理的消费方式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更是至关重要。我国目前存在的不合理消费现象对社会和谐造成严重威胁,对人们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以及正确价值理念的培育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立足我国实际,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l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 78 -79.
[2] 葛威.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对我国现阶段消费模式的启示[D]. 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2.
[3] 邓艳芳.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与科学消费观的构建[D]. 广西:广西大学,2012.
[4]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 132 .
[5] 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M].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8 : 133 .
[6] 史作柽. 二十一世纪宗教与文明新探[M].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7 : 27 .
[7] 唐能赋. 经济伦理学[M].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 255 -259.
[8] 王黎明. 阐扬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及其现实意义[D].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