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Vol. 17 Issue (2): 110-115
在大学精神传承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PDF全文]
张文卫a, 张锡b    
a. 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办公室 四川 成都 610500;
b.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和彰显,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共同遵循的一种价值追求、判断是非的标准和鉴别美丑的规则。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集中、稳定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就是大学精神。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大学精神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但都必须符合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内涵,同时要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做出贡献。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出发,可以尝试从三个层面来重新界定和理解大学精神的意涵。大学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是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又要在“四个融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南石油大学的大学精神是“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这一精神是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凝练和传承下来的,经历了孕育期、发展期、形成期三个阶段,是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导向等元素的概括、总结和升华的结晶,其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关键词: 大学精神     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ultivation and Exercise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rough Establishment and Inheritance of University Spirit
Zhang Wen-weia, Zhang Xib    
a.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arty Committee Office, Chengdu Sichuan, 610500, China;
b.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Marxism School, Chengdu Sichuan, 610500, China
Abstract: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e accumulation and manifes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are a set of rules shared and observ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in judging right from wrong. In universities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re best presented by university spirit. University spirit differs among universities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education goals, but must accord with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d must contribute to its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advocacy and inheritance of university spirit is an important way of cultivat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d university spirit itself is to develop and get enriched with passage of time.
Key words: university spirit     values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引言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冲突不断,主要表现为核心价值观的冲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复兴和强盛的文化基础。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而,高校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重任和特殊使命。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分析及培育践行要求

价值是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起点。价值本质上是事物及客体的性质、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主体在对客体价值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在实践中进一步抽象升华,就会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对于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这些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价值观。外在表现为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1]

价值观具有主观性、稳定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对于客观存在的客体,个人都是依据主体自身的需要对客体的价值进行评价的,不同的行业、族群甚至不同的个人,其价值观也是不同的。价值观在形成之后往往不易改变,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表现。生活在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空间环境中的群体和个人所形成的价值观也是不同的。

价值观是多层次的,从内到外可以为终极(最高)价值观、核心(主导)价值观、一般(非主导、边沿、从属)价值观,终极价值观的引导力最强。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 [1]。不同的人类社会,必然产生和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要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理念[1],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积淀和彰显,是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人民对当今中国社会和世界发展的一种准确把握,是中国各族人民需要共同认同、共同遵循的一种价值追求,是判断是非的标准和鉴别美丑的规则,需要不同群体和个人的价值观来支撑和具体体现。

由于价值观具有主观性、稳定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和个人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群体和个人的精神文化具体表现为这个群体和个人的价值追求,也就是这个群体和个人的价值观。在我国,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人的精神和文化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2]“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2]

2 大学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集中表现形式

由于大学精神的抽象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有学者认为,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3]。有学者则指出,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在多数人身上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是一所大学的整体面貌,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它是无形的,但是可感知的[4]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出发,我们可以尝试从三个层面来重新界定和理解大学精神的意涵。在学校和个人层面上,大学精神是高校“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高度概括,目的在于塑造大学人的健康人格与道德品质,并以此为核心价值理念号召全体大学人为了学校建设发展而爱校敬业,努力奋斗。在社会层面,大学精神在于将创新的文化尤其是知识和科技智力优势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在国家层面,大学精神倡导大学将其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与他人分享,倡导不同国籍、不同地域、不同大学之间进行交流,实现成果共享[5]

在高校,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是这所大学的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也可以说是这所大学全体师生必须遵循的价值观。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大学精神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但社会主义大学的大学精神都必须符合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内涵。大学精神教育,是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大学精神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同时又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做出贡献。

如西南石油大学精神——“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概括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传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反映了一代又一代的西南石大人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与精神风貌。作为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 既包含了学校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体现了广大西南石大学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豪迈气概[6]

这种大学精神,充分吸收了优秀石油文化中的“三老四严”精神,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一致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西南石油大学的具体体现。西南石油大学的大学精神,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过程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培育和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丰富和发展大学精神,让大学精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其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应该具有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应该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换句话说,我国高校的大学精神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新审视现有的大学精神,进一步凝练、丰富、解释学校的大学精神。因此,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

西南石油大学的大学精神是“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是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导向等元素概括、总结和升华的结晶。学校精神生成经历了孕育期、发展期、形成期三个阶段,其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0世纪50年代,面对“中国贫油论”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困难以及四川石油大会战的急需,一批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等单位的青年教师怀着“为石油而生,为石油而息”的“兴油报国”愿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为石油工业培养人才这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创建了新中国第二所石油高等院校。艰苦创业、“三老四严”由此成为“西南石大精神”最本色的精神底蕴和发展的精神因子。“兴油报国”精神,尤其是“把祖国石油落后帽子甩到太平洋去”的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在第一代西南石大人身上得以体现,促进了“西南石大精神”的孕育和初成[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迅速恢复、发展、壮大和超越,学校由建校之初的单一学科逐步形成以工科为主,向理、工、管等多学科发展[6],成为中国石油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肩负“我为祖国献石油、我为石油献人才”的特殊使命,始终心系人民、胸怀祖国,以服务人民、服务祖国为理想追求,始终不渝地在学生中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和“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教育[6]。“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成为那个时代毕业生中的最强音,一代又一代的西南石油大学毕业生竞相奔赴祖国的大漠边疆、戈壁荒滩、雪域高原,用青春与智慧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为国分忧、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壮歌。发愤图强、自力更生,用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争气的民族主义精神和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西南石大人身上得以升华,促进了“西南石大精神”的进一步发展[6]

2000年学校划转后,学校党委审时度势,做出了“建设成都新校区、二次创业”的宏大战略。学校继续传承和弘扬“为国分忧、为民争气”的民族情怀,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石油工业由东向西战略大转移和四川省跨越式发展的有利契机,以石油天然气及其配套学科为特色和优势,以为国家石油工业和地方经济服务为己任,进一步加大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力度,取得了卓然不群的办学成就[6],实现了“办学重心由南充向成都转移”、“学科结构由单一工科向多科并存转化”、“办学层次由学院升格为大学”的三大转变。“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已不再仅仅是指一种行业意识教育,而升华为一种西南石大人的精神,凝练为一种全校师生员工的品质,内化为一种多学科各团队的胸怀[6]。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发展学校大学精神内涵,让师生在大学精神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以大学精神为载体,在“四个融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有效的载体就是大学精神的传播和传承。一所高校的大学精神应该是也必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所学校的一种具体表现和“落地”。可以以大学精神为载体,将大学精神教育同高校师生的学习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同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正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一样,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学精神为载体融入大学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办学理念。要重新审视“办什么大学”,丰富、提升学校办学目标。根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核心价值观念,我们办高水平特色大学,既要注重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又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既要把学校办成一所优势学科世界知名的特色大学,又要把学校办成一所民主空气浓、文明程度高、和谐氛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要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写进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友善的个人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校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怎么办大学”,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根据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核心价值观念,要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营造平等公正的学校制度环境,形成良好的激励竞争机制,激发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实施教授治学,大力推进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制度;大力推进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师生参与决策制度,努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学精神为载体融入青年学生培养全过程

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大学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学校各学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大学精神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内容和教材建设,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掘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大学精神教育融入专业课、公共课教学中,着力向学生传授正确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推进大学精神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形成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网络教学等构成的教育教学体系。要将大学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实践。要构建“一课”、“二课”相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推进“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为学生实践搭建好平台,深化学生对大学精神的理解和认识。要建立完善师生志愿服务体系,深化主题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活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文艺演出、公益服务等,让学生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接受大学精神教育,逐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学精神为载体融入学校管风教风学风建设

大学精神往往是内容精炼的导向性话语,虽然已经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贴近高校现实,但仍处在精神层面,需要进一步发展和丰富,进行“接地气”的阐释和解读。大学精神有许多外在表现,包括体现学校特色和精神的优良传统、校训班训、校歌校旗校徽等等。如,西南石油大学总结50年来学校的发展文脉,深入挖掘半个世纪的历史积淀,把学校的大学精神、校训和校歌与文化底蕴形象化、系统化,把社会对学校的认知和学校自身的意识结合起来,提炼、培育和塑造西南石油大学的内在精神和办学理念,提出了 “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 的大学精神和“明德 笃志 博学 创新” 的校训,创作了校歌《飞翔》和《西南石油大学赋》。“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大学精神是长期以来的办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在“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以及“三老四严”等优秀石油文化中提炼出来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契合的。同时,大学精神还体现在管理、教师、学生等层面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上。高校应在大学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组织管理服务层面价值准则大讨论,凝练出管理服务单位工作理念和核心价值准则,形成学校特有的管理服务文化价值观念;组织教师层面价值准则大讨论,凝练出教师工作理念和核心价值准则,形成学校特有的教师文化价值观念;组织学生层面价值准则大讨论,凝练出学生核心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形成学校特有的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念;组织各单位各领域核心价值准则讨论,引导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反映本单位工作追求的价值目标,提炼出既能够体现单位特点,又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的价值准则,并以此指导本单位各项工作,指导教职员工的言行规范。

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学精神为载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要将大学精神物化为特色建筑景观。物质载体是进行石油文化教育的有形载体,是凝聚了人的文化的物质存在形式,是高等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物化形式的总称,包括校园内可见可触的客观存在物,如各种建筑物、图书资料、教学科研设备、文体活动设施、校园网络等教育教学硬件设施;还包括可观可赏的环境布局,如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楼堂馆所的布局美化、校园道路、花草树木、雕塑牌匾壁挂等[7]。开展大学精神教育,要加大反映大学精神的特色景观建设。如,西南石油大学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重从物质文化这个有形载体的角度,营造学校的传统特质——石油,对广大师生进行石油文化教育。学校建设了一系列与石油有关的建筑和设施。在老校区,建立了地质学专家孙建初雕像、“石油魂”塑像、“石油之光”标志等能够折射石油传统和石油精神的特色景观;在新校区,学校建立校史馆,反映石油工业会战、学校创业、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巨大成果,还将油田钻井平台搬进校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石油人的光荣传统,不断坚定学生“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报国志向。

二是要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弘扬大学精神。要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石油文化教育。高校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石油文化和学校校史文化,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校史文化教育,重视民族传统节日和校庆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要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在“五四”、“七一”、“十一”等党和国家重大节日,“三八”、“五一”等国际性节日,党史国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开展大学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使大学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生动具体,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如,西南石油大学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第二课堂,办好安东讲坛、大学生艺术节、科技文化节、毕业生晚会以及各种社团活动,着力打造了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反映专业行业特色、彰显大学精神的原创文艺作品和特色活动。

三是要将大学精神教育融入网络文化建设。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构建学生互动社区,打造高质量、互动性强的综合服务性网站、专题网站等,在网站的内容上突出大学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内容,在形式上要在网站重要位置显示大学精神。要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大学精神教育,组织开展优秀博客、微博、微信评选。要坚持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实现理论学习网上有指导、热点问题网上有引导、先进典型网上有报道、互动交流网上有渠道、学习生活网上有督导。还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

5 结语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民共同认识、认同、遵循的一种价值追求和判断是非美丑的根本标准。

(2) 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不同群体和个体中落细、落小、落实和落地。

(3) 不同群体和个体的精神和文化要主动适应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传播。

(4) 高校的大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在大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 季明. 核心价值观概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3 .
[2]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EB/OL].人民日报.(2014-02-26)[2014-12-2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226/c1024-24463872.html.
[3] 李辉, 钟明华. “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及其建设思路[J].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9 (2) : 115 –119.
[4] 董泽芳. 大学的理念与追求[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12 .
[5] 李航. 大学精神的意涵与构建[J]. 大学教育, 2014 (5) : 1 –3.
[6] 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精神[EB/OL].[2014-12-22].http://www.swpu.edu.cn/page/xqzl_dxjs.shtml.
[7] 戴丽红. 和谐视野下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刍议[J]. 理论与改革, 2009 (2) : 103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