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Vol. 16 Issue (2): 15-23
梧州市培植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问题研究    [PDF全文]
肖立新    
中共广西梧州市委党校科研室,广西 梧州 543002
摘要: 我国西部在多年的发展中,实施的是一种资源开发型和粗放型经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西部经济的发展,作为西部城市之一的梧州,在承接东部转移中也难摆脱某些桎梏。在对梧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诸多局限:未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产业发展未达到规模化和集聚化程度,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等;最后针对梧州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梧州市产业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     产业集群效应     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产学研战略联盟    
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Wuzhou
XIAO Li-xin    
Research Department of Party School of CPC in Wu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Wuzhou Guangxi 543002, China
Abstract: In the years of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hina, resource oriented industries and extensive economy have resulted in unreasonable industry structure and seriously hindered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his region. As one of the western cities, Wuzhou is also troubled with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ndertaking the transformation into more advanced eastern economic policie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Wuzhou,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s during its development. Wuzhou failed to give full play of its regional advantage to form a diversified enterprise oriented investing and financing mechanism. Another limitation is that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has not reached the degree of agglomeration and has no industrial cluster effect. Finally, the author presents some advices aiming to resolve the dilemma of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Wuzhou.
Key word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Wuzhou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dustrial cluster effect     diversified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echanism     strategic alliance among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国家完成由工业化到信息化过渡的关键,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电子信息化建设的支撑,是各国争夺发展主动权的制高点和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1]。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迅猛推进,各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美国重点关注光电子和医疗电子等技术,韩国出台IT战略,英国提出数字英国计划,日本重点关注政府服务、医疗和教育。在我国,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优先加速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促进和带动工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做大信息产业,已成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信息社会的重要举措[2]

我国西部地区在发展产业经济的过程中,首先,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交通不便,地势复杂,环境较差,因而缺少投资吸引力;其次,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基础设施、电网、水利、通信、交通建设都不完善,加大了在西部地区经营的成本;再次,政策制度不健全使投资者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现行审批制度导致效率低下,而又由于国家对西部资源的开发是强调战略后方基地的建立,使西部形成的是一种资源开发型和粗放型经济,轻工业发展水平低,与军品配套的重工业发展也遇到了困难,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西部经济的发展[3]。作为西部城市之一的梧州,虽然制定了较为详尽的计划,引进了一些企业,建立了产业园区,但是规模、技术、人才、资本还是较缺乏的。

1 梧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产业发展环境

(1) 面临东部产业转移、西部大开发、西江经济带的极大区位优势

在国家实施东部产业转移政策中,梧州因为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土地政策优惠,拥有较发达的高速公路网、航空港、西江黄金水道,又与广东相邻,已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流向之一;广西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国家对其不断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金融信贷支持,作为广西东大门的梧州也享有这一系列优惠政策[4];西江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广西主动融入珠三角,形成南接东盟、西通云贵、东联粤港澳的互利互惠、资源互补的发展格局,有利于沿江产业布局与升级,实现江海联动,促进“两区一带”协调发展,带动沿江老少边穷地区的现代化进程,而梧州正处在西江经济带的上游,港口经济历史悠久,区位优势极为明显[5]

(2) 政府出台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梧州市制定和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加强对本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引导和规划。梧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制定了《广西梧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园2011至2012年特别优惠政策》,给予落户在梧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土地、财税、品牌、厂房、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6]。2012年底,梧州市工信委进一步完善了《梧州市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梧州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规划》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后,也在2012年3月底通过了专家评审小组的评审。梧州人社局根据自治区《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梧州市《关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若干规定》,多方招聘和引进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并成立博士站。同时,梧州还制定了《梧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相应的规划。

(3) 政府加强规划和引导

梧州在“十二五”期间,将电子信息产业纳入其雁行阵势布局的“334”产业工程,是其中布局的3个千亿元产业之一[7];制定了“2+X”的产业格局,即以信息服务中心和梧州电子信息产业园两大产业基地为重心,以所辖市、县、区的特色电子产业集中区为辅助。随着产业的发展,将“2+X”布局调整为“5+3”的产业布局,即5个产业基地:赤水港的电子信息空港物流基地、蝶山区新民村的电子软件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塘源工业集中区的线路板一体化生产基地、南广铁路南站附近的信息服务业基地、梧州电子信息产业园的移动终端制造基地,3个县、市:藤县、岑溪、苍梧,重点发展特色电子信息产业。2011年6月,梧州成立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市发改委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从各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办公室人员,全力协调并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1.2 产业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呈现规模化发展,截止到2012年11月底,梧州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通信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5家,1至7月实现工业总产值48.6亿元。建设和发展了多个重点项目如表 1所示。

表1 梧州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项目*

*数据资料来自于梧州市工信委《梧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6年》。

表 1可知,投资10亿以上的项目1个,大规模生产各种金属板和电路板;综合性的多媒体电子项目一个,产品横跨电子、便携产品、智能家居、汽车配套等多种产品,产品较多、规模大,对市场的需求面宽,整体上呈集团化式运作,对整个园区的电子产业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同时由于自身的生产需要,还可逐渐将园区其他小型电子企业纳入自己的产业链;投资3~5亿的有4个项目,一般生产手机配套产品,且规模较大。从整体上来看,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园倾向于一种大规模化的集团式运作,由电路板、手机配件、手机整机到综合性多媒体生产,初步形成一种产业链,加强了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

1.3 产业发展的支撑人才

(1) 已在市区大专院校建立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

为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梧州在所辖区相关的大中专院校开设电子产业相关专业,坚持培养电子技工和综合性专业人才并重的战略方针,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首先在中专开设相关专业培养电子信息产业技工人才,创办于1958年的梧州电子工程学校,有电子商务、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制冷与空调、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特色专业;其次在高职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级技工人才,梧州职业学院开设有数控、电子、汽车、计算机、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在校可参加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再次,在本科院校开办相关专业培养电子信息产业综合性人才,2009年,梧州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为第四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开设有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5个本科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4个高职高专专业,并拥有多个自治区级实验室。

(2) 加大力度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高精尖人才

为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梧州加大力度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高精尖人才。虽然还没有制定专门的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引进文件,但是市人事局以《梧州市关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若干规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为基准,结合梧州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首先,在梧州市人事局成立了以副局长为站长的博士站,为引进的博士提供工作、生活和科研方面的服务,企业引进博士的人事关系挂靠在人事局,财政按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发给相应工资,企业再根据自身的工资标准发一份工资;其次,从梧州市整体发展的层面去引进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专业人才,近5年来招聘有100多位相关的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再次,不管是人员挂靠还是托管的,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进入人事局的职称评定程序。

(3) 已初步拥有一支电子信息产业化技术人才队伍

据梧州市人事局统计,梧州目前在电子产业相关企业工作的人才队伍中,共有746人,其中初级职称的654人,占总人数的88%;中级职称的77人,占总人数的10%;高级职称的15人,占总人数的2%。随着每年的招聘,人才队伍还在不断扩大,同时,在梧州开设电子产业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中,也有一支实力较强的教师人才队伍。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梧州电子工程学校拥有高级工程师和高级讲师8名,讲师56名,双师型51名,另外还有经过国家资格认证的电子商务师和Adobe认证的平面设计师;梧州职业学院拥有全职老师77名,副高7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50人;梧州学院拥有相关人才47人,硕士以上学历占80%。

1.4 产业发展技术

(1) 产业发展尚处于基本的电子产品零部件生产阶段

梧州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时,主要还处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阶段,在产业发展、产业规划上,没有更多的创新;而进入梧州的大多数电子产业相关的企业,主要瞄准的还是梧州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一系列为促进该产业发展的措施;大多数企业目前还是处在生产零部件阶段,手机整机生产的厂家很少。电子信息产业产品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制造(手机零部件、手机按键、手机配件)、电子仪器仪表(显微镜系列)、电池制造(锂电池)、电子电线电缆制造(裸铜线)、电子材料产品(发泡镍、电子铝箔)、基础电子元器件(扬声器、电子取景器、水晶振动子、发光屏、变压器、电感线圈)。

(2) 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

目前,在梧州的较大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中,有自治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家,通过ISO9001和ISO9000认证的有3家,同时还有几家具有一定科研实力和品牌优势的企业。梧州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初步被列入广西创新体系建设计划:梧州三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平洲电子有限公司被列入创新型企业;七星精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被列入首批100家自治区级研发中心;三和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梧州学院合作,被列入首批100家产学研用一体化企业;微磁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产品被列入350工程科技成果重点推广及产业化项目;新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被列入广西首批100家自治区级研发中心、首批100家产学研用一体化企业。

1.5 产业发展的投入

(1) 政府规划并投入产业建设和发展的启动资金

为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梧州投入资金加速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建设,孵化基地可提供6万平方米厂房、5万平方米宿舍,现可提供11万平方米厂房给电子信息企业进行招商使用;总部经济大厦装修同步进行,还同期进行园区医院、学校、幼儿园的建设。梧州市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建立了发展基金,从2011年开始,每年对相关企业提供1 000万的启动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在建设和发展中有资金困难的企业;同时,帮助相关企业申报自治区、商务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的相关重大专项和产业发展基金项目,从政府层面大力支持相关企业获取政府设立的引资性投资。

(2) 大力招商引资,建立多种投融资渠道

为给电子信息产业投供充裕的资本支持,梧州市大力招商引资:2012年1至11月,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85亿元。2013年4月,全球最大的电子元件供应商,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安富利集团,与梧州签约多个投资项目,使梧州市大力招商引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以多种举措建立多种投融资渠道。

2 梧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产业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1) 没有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广西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自己要培植的14个千亿元产业之一,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提供项目基金支持,而梧州虽以政府出面去帮助企业申报这些基金的支持,但由于自身产业发展不够,较少能够得到这些基金的支持。由于劳动力和土地的成本提高,国家支持东部省份进行产业转移,并出台系列政策,但梧州基础设施、城市环境、人文环境建设不够,还吸引不了东部与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业进行整体性搬迁,只是承接了一些生产零部件的厂家,暂时还无力承接其全部技术和资源。

(2) 政府出台的系列优惠政策力度不够

梧州出台了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局限于旧有的体制和观念,无法真正达到解放思想、赶超跨越。首先,产业投入上,虽然制定了一年投资1 000万的政策,但是实际上这1 000万并没有落到实处,有帐目没有资金,同时,要促使一个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并促进快速发展,1 000万的政府启动资金远远不够;其次,人才引进上,无法打破梧州市现有的体制束缚,不能给所引进人才相当于邻边省份的待遇,其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尚难以照顾到位,也缺乏相应的政策,甚至每年从本地考出去的本科人才都无法及时招聘回来,即使招聘了一些,大多因为待遇问题而离开梧州。

(3) 政府注重规划却缺乏引导

在梧州的“334”产业工程中,电子信息产业是规划中的3个千亿元产业之一。但是由于产业集聚度不够,相关企业投产的规模和数量不够,政府相关部门缺乏足够的力度去引导引进企业进行生产。2011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只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2012年1至7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48.6亿元,离千亿的目标还差很远。政府还没有运用有效手段去大力促进这些产业基地的发展和加速它们的建设,从总体布局来看,5个产业基地还只有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他的还没有发挥好自己的产业基地作用。

2.2 产业发展态势存在的问题

(1) 产业发展还没有规模化

虽然截至2012年,梧州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业有45家,但多局限于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和初成品的加工;而终端产品和整机生产大多还是集中分布在江浙沿海的总厂和中心厂,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并没有随着相关企业的落户而进入梧州。正因为如此,所以梧州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无法真正综合企业的资本、人才、技术、管理、市场等各个方面的资源达到真正的规模化生产和研究,自主创新的水平较低,市场的份额还是被东部沿海的总厂所占据,对市场产品的销售和价格的制定没有话语权。

(2) 产业发展还没有集聚化

目前梧州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园,中心区是设在梧州工业园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园,但是电子信息产业园虽有企业进驻,可是数量并不多,所进驻的企业相互之间衔接并不紧密,无法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关系。所辖的4个市县虽也有电子企业进驻,但总的来说,整机生产的少,零部件生产的多,企业与企业之间关联不紧密,无法形成集群效应,也无法以产业集群的方式进行生产。

(3) 产业还没有成为梧州优势产业并引领其他产业发展

从生产企业来说,梧州的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业规模以上的才45家,这45家大多还只是零部件和初端产品的生产;从产值来说,2011年梧州电子信息产业只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从人才拥有角度来看,高级职称的偏少,研究机构少;从产品角度来看,梧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多只是零部件和初成品的制造,并没有吸引较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核心制造技术和终端产品落户梧州并投产;从资本投入角度来看,2012年1至11月,梧州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引资才达到10.85亿元。因而,该产业还没有成为梧州的优势产业,还无法达到引领其他产业发展的地步。

2.3 产业发展缺乏支撑人才

(1) 市内的大中专院校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力量不够

作为梧州的本地大中专院校,应该肩负着为本市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人才的重担,培养的人才应符合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需要。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是梧州本地的大中专院校要有一批知识过硬富有创新精神的在电子信息领域有较强实力的人才,可是到目前为止,在电子信息领域,梧州电子工程学校才拥有高级讲师和工程师8名,讲师56名;梧州学院拥有相关人才47名;梧州职业学院只拥有副高7人,中级职称20人,尚没有一名硕士或博士,远远达不到培养高级技工的条件。

(2) 电子信息产业缺乏高精尖人才及相应的人才引进机制

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过程中,为了促进本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梧州市人事局根据自治区人才引进的相应政策制定了与梧州实际相符合的人才引进政策。但是,人员工资待遇不高,远远比不上江浙沿海的水平;生活待遇一般,尚无法很好地解决来梧州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工作和子女就学问题;城市文化建设较落后,城市的包容力较差。因而很多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高精尖人才不愿意来梧州。归根结底,还是缺乏一整套相应的人才引进机制。

(3) 电子信息产业化技术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层次不高,没有形成团队

由于梧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在生产产品时,整体还处在初级产品和零部件加工阶段,因而除了对机械设备有较高的要求外,生产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因而需要的高级人才并不多。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引进机制,梧州本身缺乏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高层次人才。所以从整个梧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来看,其产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是不高的。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生产企业又还没有形成集群,企业间关联不紧密,这一切都使梧州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过程中无法形成自己应有的人才团队。

2.4 产业发展技术缺乏创新

(1) 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力度不够

从梧州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来看,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力度不够,多数企业应用的是东部沿海总厂或中心厂的技术,在梧州的分部只是密集劳动力的生产基地,科研人员并不多,也没有成立较为独立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企业缺乏相应的进行技术创新所需的科研力量。

(2) 缺乏自主创新和相应的高新技术

梧州现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还是处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阶段,以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和优惠政策吸引东部相关企业来梧州建厂,产品多是为这些企业在东部的总厂生产零部件阶段,没有核心技术和市场,因而入梧的大部分与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和相应的高新技术。

(3) 产学研缺乏,产业战略联盟没有真正形成

落户梧州的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业,有与梧州学院成立了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但是绝大多数还是自产自销,没有充分利用梧州市和广西区内外相关高校的电子专业人才进行技术攻关,没有将企业的研发资本与高校的科研实力对接起来。在所有电子企业中,还缺乏一种产业发展战略意识,相互间没有根据生产产品、研发方向、市场销售、产业服务、人才利用来结成产业战略联盟关系,因而对市场的风险抵御能力尚不强。

2.5 产业发展的投入不足

为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梧州市除了政府投入相关的基础设施的资金以外,还建立了发展基金,但是资金的来源并不充裕。首先,梧州市政府建立的引导性发展基金有规划,却并没有落到实处,政府投入远远不够;其次,来梧的电子信息企业多是零部件和初成品生产厂家,较难申请到有关部委的大规模资金支持和扶持;再次,面对规划中的五个产业基地和千亿产业的目标,每年招商引资到位的10多亿资金远远不够支撑产业的发展;最后,由于来梧的企业建厂时间短,发展规模不够,技术含量不高,因而大多数企业无法上市和债市融资。

2.6 产业发展缺乏主体意识

在产业发展初期,尤其是在梧州这样一个并没有深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产业基础的地方,产业政策、产业人才、产业环境、产业基础设施都是一片空白,完全是凭着国家的东部产业转移政策才逐渐发展了自己的电子信息产业。因而在这个初级阶段,以政府为主导进行产业发展的引导是必须的,但是政府主导产业的发展,只是从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政府的产业认识来看的,并不一定真正地从市场发展需要出发,因而无法从深层次刺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也只是较被动地跟着政府的政策走、缺乏主体意识和主动创新意识。

3 梧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策 3.1 大力建设产业创新环境

(1) 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区位优势

作为广西的一个地级市,梧州享有国家支持西部省份、泛北部湾经济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系列优惠措施;同时,梧州邻近粤港澳,是珠三角的后花园,还有西江黄金水道,以及水、陆、空较为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综合利用了这些区位优势,梧州将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首先,利用西部大开发政策,争取国家层面的开发基金和项目基金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其次,利用靠近珠三角经济圈,借用珠三角经多年发展而累积起来的财政资本、技术资本、人才资本和管理经验;再次,深入东盟国家,打开自身即将大规模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国外市场,为今后的整机生产奠定市场基础;最后,还要利用自身的水、陆、空立体网络优势,建立设施较为完备、规模较大的仓储物流基地。

(2) 加大政策的优惠力度

电子信息产业在梧州是一门新兴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引导和规划,但是现有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侧重点只是财税和土地。因而,还要加大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首先,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较大规模的引导性基金,以目前产业发展的态势和将引进的企业来看,资金规模应在100亿以上,基金由银行资本、政府投入、民间闲散资本构成,与基金相配套的是专业性加技术性的投资评估和监督部门;其次,加大产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制定与东部沿海相接近甚至高于东部沿海的人才引进政策,妥善解决和安置好人才的配偶工作和子女就学问题;再次,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搞好产业园区的配套设施以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建设,创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3) 政府注重规划和引导

对于本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因为是本地的新兴产业,本地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并不多,因而发展初期特别需要政府的规范性引导和长远性规划。首先,从城市和地方生态发展出发,规划好既符合生态环保需求,又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产业园用地,集中处理好产生的工业废物,不要在一味发展工业的时候影响最基本的农业生产;其次,目前是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是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主,所承接的零部件生产和初成品加工企业,为整机生产的配套加工是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再次,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国内及国际电子产业发展方向和产品需求方向,引导电子产业相关的企业往这方面生产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

3.2 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1) 促进产业发展的规模化

目前正在建设的企业投入上亿的并不多,产出上亿的更少,企业生产并没有达到规模化。首先,采用各种方式集聚产业资本,为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和科研提供足够多的资本支持;其次,生产方式相同或相近的电子企业整合,利用共同的技术和资本,采用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硬件设备,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再次,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成立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创新的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机构;最后,还要建立和占据与规模化生产相应的市场。

(2) 促进产业发展集聚

要促进梧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集聚化,首先,要在梧州电子信息产业园建立好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加大各电子信息企业的关联度;其次,要以梧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园为核心进行辐射,加大与所辖市县电子信息企业的联系,在生产、技术、资本和市场、管理上予以互动,建立较为完整的梧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再次,提高整机生产能力,以整机生产企业统领和集聚零部件和初成品加工企业。

(3) 加大力度使其成为梧州优势产业

从梧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即将引进或落户于梧州的电子企业和集团来看,规模较大,长期发展的态势较好,但是其产业环境、资本投入、人才配置还远远不够。因而要加大力度进行建设,加速投产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加大电子信息产业的资本吸引和投入的力度,使其在运转的过程中不仅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还能以产业资本溢出的方式为梧州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本支持;加大产业环境建设力度,让适宜的城市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能吸引企业和人才的落户;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以接近或优于东部沿海的人才政策吸引人才来梧州发展,并以人才聚集的马太效应吸引更多高级人才的到来,从而为梧州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3 加速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

(1) 加强市内的大中专院校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力量

以目前梧州市内大中专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的师资配置情况来看,高级职称少,区域性行业专家基本上没有,师资力量青黄不接,有些学校虽有专业却无培养人才的力量加以支撑,直接导致毕业的学生专业素质不合格,难以适应企业的技术性工作和生产。因而,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首先,建立梧州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小高地,以较优惠的政策加以支撑,从工资待遇、职位和岗位、职称、子女就学、配偶工作、工作环境、科研配备上予以优惠,吸引人才来梧州,并以人才聚集的效应来吸引更多的相关人才的加入;其次,与国内在电子信息方面科研和教学力量较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教师进修培训、联合培养、订单式招生的方式壮大师资力量;再次,促使市内大中专院校建立电子信息产业人才战略联盟关系,以一定的机制促使这个联盟在教育培训和科研方面的良性发展,达到师资资源共享;最后,市内的大中专院校还要与企业建立一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师要定期深入一线企业了解实际生产和操作存在的问题,提高知识的可应用性,将课堂传授与企业生产较好地对接起来。

(2) 建立和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高精尖人才引进机制

要给梧州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动力,必须建立和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高精尖人才引进机制。首先要从人事制度上予以完善,打破区域编制和体制的障碍,从学术层面给予人才应有的尊重,从行政层面给予人才应有的职位和岗位,对于有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应大胆启用使其进入梧州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政府决策领导层;其次要从生活待遇上建立相应的服务机制,对高精尖人才的生活待遇、子女就学、配偶就业方面要妥善解决,并参照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标准;再次,要以政府投入或引资的方式建立属于梧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验室,配备较先进的仪器设备;最后还要以政府引导的方式,建立电子信息产业人才交流机制,与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地区签订相关协议,让其所在地区的高精尖人才来梧州访问并指导梧州电子产业的发展。

(3) 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才团队

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才团队,首先,建立梧州市一级的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小高地,配置一定数量的本地高校相关专业、企业相关生产和科研方面的高级职称人才,还有一定数量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技术顾问,市政府要在前5年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科研启动经费,并加大投入促使其科研成果的快速生产转化;其次,建立企业战略联盟,以人才资源共享的方式促使整个梧州电子信息产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支生产技术指导团队,以便从整体上提高技术水平,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再次,促使达到一定生产规模、占据一定市场的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以本企业的人才力量建立技术指导和科研团队。

3.4 加大力度进行产业创新

(1)加大产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力度

梧州要加大力度进行技术创新,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企业联盟技术研发中心,加大技术和科研的投入力度,以技术创新来改变这种劳动力密集型的状况,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劳动力的收入;以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质量,以品牌来吸引和占据产品市场,以市场的开拓和规模化来吸引整机生产厂家落户于梧州;以高新技术的引入和使用来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以高新企业落户梧州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梧州生产和投资。

(2)鼓励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高新技术

要使梧州的电子信息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占有一定的市场,还要鼓励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中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来确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更适合于市场需要的产品占据市场,并由此来主导整个产品行业的发展方向。引进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于梧州,这无形之中相当于给梧州做了产业发展的广告,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携带的高新技术投入梧州电子信息行业的生产和发展,能带来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的极大提高。

(3)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

梧州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时,要充分利用区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为自己的产业发展服务,与之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弥补目前梧州电子信息产业人才不足的情况,并可加速企业在生产中问题的解决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在生产一线的生产力转化。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关系后,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立项的方式,企业投入研发资金,高校和科研院所组织人才进行科研攻关,研究成果出来后,可以迅速投向企业,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3.5 加大产业发展的投入

(1)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

作为梧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成果之一,梧州要想壮大和使这门新兴的产业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首先,建立电子信息产业政府发展基金,专门对相关企业的发展进行引导性和扶持性投入;其次,继续面向全国资本富足的地方进行不定向招商引资,引进高新企业,提高在梧企业的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引入充裕的资本支持产业建设和企业的设备改造及技术创新;再次,制定相关的政策引进社会闲散资本和风险资本,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利用这些资本推动企业的发展;建立新的产业投资类银行,这类银行是以资本为基础,以专业技术作为保障的,能对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向银行借贷的资本进行合理地预先性的生产盈利性估算;此外,将合适的规模化的企业推向股市,公开融资。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派专业人员去东部沿海大型企业或相关工业园区的一线企业进行调研,切实了解企业的用工、收益情况,再与梧州的实际进行对比后,直接去企业招商,力争先将企业的生产链条的一部分搬到梧州,稳定下来后再引进其大部分或全部;除了珠三角外,还可向全国资本富余的其他地区进行招商引资;制定新的招商引资政策,对招商引资有所贡献的人员实行一定程度的奖励;成立由政府牵头、园区为主、民间人士相结合的招商引资体系,即可由政府牵头组织、以政策法律进行保障、以园区为载体进行官方招商。

3.6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

梧州目前还是处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政府对其进行引导甚至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发展该产业是必需的,因为要使该产业的发展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方向和市场需求。但是,在产业初具规模、发展态势良好、引进企业数量众多,并且逐步形成大的产业集群时,为了进一步适合产业的发展,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企业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科学分析和把握好市场信息,创立产业产品的品牌,不断进行设备更新,针对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技术性攻关,不断以新产品占据新兴市场,拓展和拓宽产业市场。

4 结语

纵观梧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不难看出,虽然梧州在培植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如低廉和众多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较优厚的政策和区位条件、宽广的土地资源等。但劣势也不少,如技术薄弱、人才缺乏、政策不到位、区位优势没有发挥、资本缺乏、科研薄弱等。因而,必须加大力度从多方面创新,才能更好地培植自己的电子信息产业,使其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引领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洁.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 2009.
[2]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厦门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8-06-10) http://www.xm.gov.cn/zfxxgk/xxgkznml/szhch/zsfzgh/200806/t20080610_234351.htm?type=szf.
[3] 马军红, 张军. 西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分析[J]. 商业时代, 2012 (35) : 127 .
[4]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00-10-26)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1/content_60854.htm.
[5] 西江经济带绘出2010—2030年发展宏伟蓝图.(2012-11-02) http://gx.people.com.cn/n/2012/1102/c179430-17665285.html.
[6] 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梧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广西梧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园2011至2012年特别优惠政策的通知.(2011-12-09) http://www.wuzhou.gov.cn/info/80942.
[7] 梧州雁行阵势布局"334"产业工程.(2012-06-20) 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2012-06/20/content_25415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