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人文地理  2022, Vol. 37 Issue (4): 113-121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22.04.013
0

引用本文  

伊苒, 薛德升, 王波. 1999—2019年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进程——基于政府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的分析[J]. 人文地理, 2022, 37(4): 113-121.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22.04.013.
YI Ran, XUE De-sheng, WANG Bo. INTEGRATIO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1999—2019: AN ANALYSIS OF NEWS MEDIA ON GOVERNMENT PORTAL SITE[J]. Human Geography, 2022, 37(4): 113-121.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22.04.01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646);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建设项目(311021018)

作者简介

伊苒(1995—),女,河北衡水人,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E-mail: yiran@mail.sysu.edu.cn

通讯作者

薛德升(1969—),男,山西祁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E-mail: eesxds@mail.sysu.edu.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1-06-20
修订日期:2022-03-18
1999—2019年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进程——基于政府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的分析
伊苒 1, 薛德升 1,2,3, 王波 1,2,3     
1. 中山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 510275;
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珠海 519000;
3. 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275
提   要:本文基于广东省和珠江三角洲9市政府门户网站,采集标题中含珠江三角洲以及3大都市圈(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的新闻报道数据,并根据新闻主题归类到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和制度4个维度,分析1999—2019年珠三角及3大都市圈一体化在4个维度的动态化进程。研究发现:①区域规划编制促进一体化进程推进。珠三角和3大都市圈一体化进程的新闻报道数量受历版区域规划演进的影响;②珠三角和3大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存在明显的维度差异。其中,珠三角一体化一直关注基础设施和制度维度,并呈现对社会维度的转向;3大都市圈一体化则在4个维度不尽相同,反映政府在区域一体化的不同诉求。③不同层级政府对珠三角和3大都市圈一体化的关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广东省政府更关注珠三角一体化,而各市政府更关注各自都市圈一体化。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    珠三角    新闻报道    区域规划    
INTEGRATIO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1999—2019: AN ANALYSIS OF NEWS MEDIA ON GOVERNMENT PORTAL SITE
YI Ran1 , XUE De-sheng1,2,3 , WANG Bo1,2,3     
1.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2. Southern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Laboratory (Zhuhai), Zhuhai 519000, China;
3.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Urbanization and Geo-simulation, Guangzhou 510275,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earl River Delta has experienced dramatical change, transforming from a backward agricultural county into a world factory and further into a global mega city-region. Regional integration has been always highlighted in a serial of regional planning documents regarding the Pearl River Delta. By searching news media on governmental portal sites of Guangdong and the relevant 9 cities, this study collects news media reports that contain keywords of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ree metropolitan regions (i.e., Guangzhou-Foshan-Zhaoqing, Shenzhen-Dongguan-Huizhou, and Zhuhai-Zhongshan-Jiangmen) in their titles. These reports were identified and further grouped into four dimensions, namely, infrastructure, economy, society, and institution, according to text analysis of keywords in their title and content. Based on this, the study traces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ree metropolitan regions.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four dimensions along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are also discussed.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changes in news coverage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have been highly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planning formulation, as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its integrations increased since 2004 while that of the three regions appeared after 2000.
Key words: regional integration    Pearl River Delta    news media    regional planning    
1 引言

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国际竞争和地缘战略的主要空间载体由城市转向城市区域;这其中,由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区域构成的全球城市区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1, 2]。同时,行政区经济、地区竞争、社会经济不均衡、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城市区域内也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推进基础设施、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上的区域一体化进程成为规划研究和决策的重要内容[3, 4]。区域一体化进程指城市区域内的地理单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经济贸易、社会交往和制度设计等手段,促进要素流动以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的过程[5]

随着新区域主义等理论的兴起,区域一体化的研究视角由基础设施建设、经济联系扩展到社会融合、制度制定等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6, 7]。作为多方参与、多层治理的动态过程,对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理论性探索研究开始兴起[8]。其中,Hettene及其团队提出的区域性(regionness)及区域一体化5阶段模型,描述包含经济、社会、制度等多维度的区域一体化进程[9, 10]。区域一体化5阶段模型将区域一体化进程抽象为区域空间(regional space,地理单元自给自足)、区域复合体(regional complex,地理单元间不稳定的经济联系)、区域社会(regional society,地理单元间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共治)、区域共同体(regional community,地理单元间的社会价值和身份认同感)、区域政体(regional institutionalized polity,超越地理单元行政界限的政体)5个阶段[9, 10],并强调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和制度4个维度的阶段性演进特征。

在实证研究上,地理单元的属性数据(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产业构成等),以及地理单元间的交通、企业、通信等流数据常被用来测度不同维度的区域一体化进程[2, 11-17]。受制于长时间序列数据获取的困难,已有研究往往聚焦某一时间截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概况,缺少对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长时间序列跟踪分析。区域一体化5阶段模型,区域一体化进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受到地理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和制度框架等多要素影响。理论上,不同城市区域的一体化进程在不同阶段存在维度差异[9, 10]。近年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包含地理实体信息的大规模网络新闻数据库,为地理学者开展特定地域的长时间段研究提供机遇[18]。虚拟空间中的网络新闻实时记录实体空间发生的事件,其蕴含的地理空间信息对理解城市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8, 19]。一方面,研究者统计网络新闻中包含城市的报道量和文本信息,测度和对比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中的城市体系和特征[20, 21],进一步验证实体空间中地理要素和作用方式对虚拟空间的塑造以及虚拟空间对实体空间的再现[22, 23]。另一方面,研究者借助网络新闻中的多个城市信息,构建城市间的“流”关系,测度城市之间的关联度和网络特征。如学者们基于全球新闻报道数据库,从全球到区域不同尺度量化和模拟国家间的地缘关系[24]和城市间的互动关系[25, 26],这为分析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新的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历从农业区到世界工厂到全球城市区域的高速发展历程。本文借鉴区域一体化5阶段模型进一步细化区域一体化测度维度,并构建基于政府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数据库以跟踪1999—2019年珠三角以及3大都市圈一体化在不同维度的动态化进程及其差异。作为展示城市的重要窗口,政府门户网站内的新闻报道往往经过慎重筛选,集中反映政府的政策导向[21-23]。在区域一体化5阶段模型中,政府在各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此,对政府门户网站新闻报道数据的分析,可以从政府政策导向的视角揭示区域一体化在不同维度的动态化进程。本文对珠三角案例的长时间序列跟踪分析不仅有助于挖掘区域一体化进程不同维度的动态化发展特征,而且从理论上丰富区域一体化5阶段模型。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

伴随着区域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珠三角自1980年代末起,共编制4次区域规划。4次区域规划针对珠三角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形势,都强调区域一体化发展并在各维度作出了前瞻性的科学安排[27]。基于政府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的分析,能够进一步甄别省级和地方政府在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政策导向,并关联历次区域规划的实施效应。

1980年代末,改革开放激活珠三角工业经济化的发展,催生了珠三角中小城镇迅速崛起[28]。为了适应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和中小城镇崛起的发展形势,1994年中共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首次提出建设“珠三角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惠州、珠海、肇庆和江门9个城市(图 1)。1995年颁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简称《经济区规划》),首次提出“点轴发展体系”和“三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奠定了珠三角的总体格局和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空间框架[4]

图 1 珠三角区域规划演进特征 Fig.1 Evolution of Pearl River Delta's Regional Plans

21世纪初期,珠三角已成为全国城镇连绵程度最高、城镇化水平最高和经济要素最密集的地区,但面临着区域内发展差异明显、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堪重负、基础设施结构性失衡等问题[29]。基于此,2004年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简称《城镇群规划》)中强调突破行政界限,在空间布局上首次提出建设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3大都市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增加了生态、资源等人口专题,并倡导通过空间支撑体系规划、政策区划和空间管治等手段统筹建设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集群化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进入2008年,珠三角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不协调问题更加凸显,资源、环境、民生、制度等深层次矛盾也逐渐凸显[29]。2008年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简称《纲要》)中提出“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以及环境保护六大方面的协调发展要求”,并要求持续推进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3大都市圈一体化进程。2014年编制的《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简称《全域规划》)继承《纲要》,进一步强调在制度上制定和落实行动计划、政策纲要、以及政府和部门的联合行动,更重视城乡社会公平和宜居环境。

2.2 研究框架

为测度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多维度进程,本文基于历次区域规划的一体化政策,并借鉴已有研究[2, 9, 10, 16, 26, 30, 31],构建包括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和制度4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图 2)。

图 2 区域一体化进程测度框架 Fig.2 Measurement Framework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Across Dimensions

其中,基础设施维度既包括保障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如交通路网、能源建设以及邮政通信等),也包括区域自然空间(如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提供生态服务等)。基础设施是实现地理单元间经济和社会等要素流动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前提[32]。经济维度是地理单元间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提高生产率、实现经济均衡发展,包括产业集群的布局、市场投资、贸易和区域经济格局发展等方面[33]。社会维度指依托地理单元内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开展的各项社会服务和活动,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以及体育等诸多方面。社会服务和活动促进基于共同价值、身份和互动的社会认同感形成[34]。制度维度综合反映区域的治理能力,通过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合作,形成多层次多模式的区域管治网络体系以降低行政界线的交易成本[35],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保障。

2.3 数据采集

借鉴已有研究方法[20, 21],本文通过识别新闻标题中的目标关键词,采集检索网站中涉及珠三角以及3大都市圈的新闻报道。其中,针对关键词“珠三角”(以及“珠江三角洲”等相近词汇)检索广东省以及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的政府门户网站,针对关键词“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则分别检索广东省及对应城市的政府门户网站。在研究时段上,本研究采集截至2019年的所有相关新闻报道。其中,1999年“关于印发广东省2010年珠江三角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是新闻标题中首次出现目标关键词,因此研究时段定为1999—2019年。为更好探究珠三角及3大都市圈一体化进程的阶段性特征并关联历次区域规划的实施效应,研究根据珠三角区域规划的颁布时间划分4个时段(分别为1999—2004、2005—2008、2009—2014和2015—2019)。本研究总计从广东省及9市政府门户网站中采集827条新闻(表 1),构建包含每条新闻链接、时间、新闻标题和具体内容的新闻数据库。

表 1 1999—2019年政府网站新闻数据库 Tab.1 The Database of Governmental Media Reports Regarding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Three Sub-regions, 1999—2019

按照图 2所示的区域一体化测度研究框架,研究者通过阅读每条标题和内容进行主题分类,并归类到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和制度4个维度(表 2)。同时,根据新闻内容中是否涉及相关城市共同参与(还是仅仅阐述区域整体发展)来区分每条新闻是否归类到区域一体化。为确保数据分类的准确性,每位作者对827条新闻单独开展维度分类;对不一致的归类,则重复进行单独分类工作以达成一致意见。每位作者单独分类在归总以减少误差的方法,也在其他研究中被证实可行[36]

表 2 区域一体化新闻主题分类 Tab.2 Classification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Dimensions
3 基于政府门户网站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3.1 珠三角一体化

表 3记录广东省政府及珠三角9市政府网站在1999—2004、2005—2008、2009—2014和2015—2019时段内珠三角及其一体化进程的新闻报道数量分布。1999—2019年政府网站中涉及“珠三角”的新闻报道共383条,其中“珠三角一体化”的新闻报道共194条,占比50.65%。总体来看,在4个时段内,对珠三角以及珠三角一体化的新闻报道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2008年《纲要》颁布后,珠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广东省及9市对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关注,相关的新闻报道也实现数量上的倍增。1999—2008年珠三角和珠三角一体化的新闻报道仅为29和14篇,但2009—2019年相对应的新闻报道上升到354和180篇,均增长11倍有余。从珠三角一体化的新闻报道占比来看,自2004年颁布的《城镇群规划》开始强调珠三角一体化以来,2005—2008、2009—2014、2015—2019时段内的相关新闻报道占比都超过50%,表明政府新闻媒体对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新闻报道一定程度上映射历次规划中对一体化的重视。

表 3 1999—2019年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 Tab.3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1999—2019

1999—2019年,珠三角在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和制度4个维度的一体化新闻报道数量分别为69、38、35和51条,占新闻报道总数的18.02%、9.92%、9.14%和13.32%,表明政府整体上更关注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在不同阶段,珠三角一体化在基础设施和制度维度的新闻报道占比大致稳定。自2002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工作纲要颁布以来,珠三角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在早期主要关注生态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开展了一系列污染防治、环保评审、城轨同城化规划建设等工作。随后,2012年,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向更广范围扩展,如以“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珠三角宽带建设”、“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为代表的生态环境、信息通信、市政设施等方面一体化的新闻报道开始增加,体现了珠三角一体化对基础设施维度的持续关注。这验证市场环境下,基础设施是政府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抓手[31]。而自2008年颁布的《纲要》和2014年颁布的《全域规划》开始重视公共服务、社会公平等议题,珠三角一体化中关于社会维度的新闻报道占比虽较低,但增长明显,体现对社会一体化的逐步重视。对应到区域一体化5阶段模型,珠三角一体化基本处于从区域社会向区域共同体发展阶段。

广东省政府对珠三角及其一体化的新闻报道数量明显高于各市政府(图 3),并且对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新闻报道占比也高于3大都市圈(图 3图 6)。这验证了不同层级政府在推进不同尺度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存在差异[37]。已有研究表明,区域地理范围越大意味着更多的地理单元和更复杂的行政界线,给区域一体化推进带来更大阻力和挑战;而这些阻力和挑战更需要来自上层政府自上而下的推进[33]

图 3 省、市政府对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关注差异 Fig.3 The Differences in Governmental Media Reports Regarding the Pearl River Delta's Regional Integration Among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s
图 4 省、市政府对广佛肇一体化进程的关注差异 Fig.4 The Differences in Governmental Media Reports Regarding Guangzhou-Foshan-Zhaoqing's Regional Integration Among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s
图 5 省、市政府对深莞惠一体化进程的关注差异 Fig.5 The Differences in Governmental Media Reports Regarding Shenzhen-Dongguan-Huizhou Regional Integration Among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s
图 6 省、市政府对珠中江一体化进程的关注差异 Fig.6 The Differences in Governmental Media Reports Regarding Zhuhai-Zhongshan-Jiangmen Integration Among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s
3.2 三大都市圈一体化

虽然2004年颁布的《城镇群规划》明确发展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3大都市圈的空间格局,但2005—2008时段内对都市圈及其一体化的新闻报道几乎没有(表 4表 6)。直至2008年《纲要》深化3大都市圈一体化,3大都市圈及其一体化的新闻报道才开始频繁出现。该变化进一步说明区域一体化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受到区域规划等重要政府决策的影响[10, 27]

表 4 1999—2019年广佛肇区域一体化进程 Tab.4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the Guangzhou-Foshan-Zhaoqing in 1999—2019
表 5 1999—2019年深莞惠区域一体化进程 Tab.5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Shenzhen-Dongguan-Huizhou in 1999—2019
表 6 1999—2019年珠中江区域一体化进程 Tab.6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Zhuhai-Zhongshan-Jiangmen in 1999—2019
3.2.1 广佛肇

总体来看,广佛肇一体化水平较高,基本处于由区域共同体向区域政体发展阶段。1999—2019年广佛肇一体化新闻报道数量共108条,占广佛肇都市圈新闻总数的77.14%。从不同时段对比来看,2015—2019广佛肇一体化的新闻报道占比相比于2009—2014有所提升(增长4.71%),反映出广佛肇一体化进程近年来取得明显成效[18]。从广佛肇一体化进程的维度差异上可以看出,社会和制度维度是广佛肇一体化关注的重点内容。广佛肇3市(特别是广州和佛山)一直保持着紧密的社会、经济与交通联系。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和制度维度成为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新闻报道中被更多提及。但同时,基础设施维度的新闻报道也呈现出增长趋势,反映当前广佛肇一体化进程在不同维度的相互促进。

广东省政府和广、佛、肇三市政府对区域一体化的关注占比依次为18.52%、14.81%、64.81%和1.85%,反映广佛同城化发展作为广佛肇一体化的重要方面。2009年广佛肇签署《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以广佛同城为建设重点,推进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和制度等多维度的一体化。广佛两市的公共交通一体化为跨城通勤居住提供条件,广州产业、人口向佛山的扩散也推动广佛同城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广佛肇一体化演进。

制度维度是广东省政府对广佛肇一体化进程的重点关注内容,包括各项工作会议、市长联席会议的举办和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等(如设立广佛同城化规划协调指导组)。从广、佛、肇三市政府来看,对社会维度的关注要多于制度维度,包括各种节庆、体育赛事的举办、旅游推介会议和就业保障工作等(图 4)。

3.2.2 深莞惠

总体来看,深莞惠一体化水平较高且进程较为平稳,基本处于由区域社会向区域共同体发展阶段。1999—2019深莞惠一体化的新闻报道共109条,占深莞惠都市圈新闻总数的73.15%。虽然2015—2019深莞惠区域一体化的新闻报道数量相较2009—2014有所下降,但占比水平保持一致。从深莞惠一体化进程的维度差异上可以看出,制度和基础设施维度是深莞惠一体化关注的重点内容。由于深、莞、惠三市主城区距离较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围绕基础设施规划和管理的制度框架以促进3市互联互通一直是深莞惠一体化进程的核心议题[32]。近年来,中心城市深圳受限于可开发土地容量,一直在探索与东莞、惠州在产业园区建设和管理的制度创新。

在省、市政府的关注差异方面(图 5),深圳市政府以66.97%的新闻报道占比居绝对的首要位置,这进一步反映深圳市政府对推进深莞惠一体化进程的关注。

其中,制度和基础设施维度也是深圳市对深莞惠一体化进程的重点关注内容。深莞惠城际轨道网络建设、通信一体化建设、市长联席会议召开等新闻常出现在3市政府网站上。

3.2.3 珠中江

1999—2019年珠中江一体化的新闻报道共101条,占珠中江都市圈新闻总数的75.16%。不同于广佛肇和深莞惠地区,关于珠中江一体化的新闻报道更侧重经济和基础设施维度。相较于广佛肇和深莞惠2个都市圈,珠中江都市圈一体化进程相对滞后,基本处于由区域复合体向区域社会发展阶段。当前,3市政府主要关注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促进经济联系,对社会和制度维度的关注还相对较少。

在省、市政府的关注差异方面(图 6),珠海市政府以52.48%的新闻报道占比居首位。作为珠中江都市圈的中心城市,珠海由于经济总量偏小对珠中江一体化的带动作用仍然有限。因此,对于正处于较低水平的城市区域,经济和基础设施维度的一体化仍然是各市政府关注的焦点。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以珠海为核心的珠中江都市圈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一体化进程在不同维度的动态变化还有待进一步跟踪研究。

4 结论与讨论

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发展决定该区域在全球经济网络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区域一体化5阶段模型构建涵盖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和制度4个维度的区域一体化进程测度框架,并通过采集政府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数据展示1999—2019年珠三角及3大都市圈一体化在4个维度的动态化。研究发现,政府新闻媒体对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新闻报道一定程度上映射历次规划中对一体化的重视,进一步验证政府在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的重要角色。总体来看,珠三角一体化基本处于从区域社会向区域共同体发展阶段。因地理条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经济联系、以及推进一体化发展历史的不同,3大都市圈在4个维度呈现明显差异。3大都市圈的一体化进程中,广佛肇领先深莞惠和珠中江。本研究细化区域一体化测度框架并应用到对珠三角及3大都市圈在不同维度的长时间序列跟踪分析,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区域一体化5阶段模型。同时,本研究的发现也为省级和各地方政府更好掌握当前在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各个维度的政策导向和权重。为更好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省级和各地方政府可以参照区域一体化5阶段模型在各维度的政策制定上有所倾斜。

政府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记载特定城市区域发展的历史数据,并集中反映政府的政策导向。本文基于政府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的分析,较好揭示珠三角及3大都市圈一体化在4个维度的动态化进程。但值得注意的是,区域一体化进程是政府、企业、公共组织等多主体的参与和互动作用,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反映政府的视角。在后续研究中,有待补充反映其他主体视角的新闻数据(如综合门户网站、地方新闻媒体等)。此外,对反映不同主体视角新闻数据的一体化进程对比,也有助于深化对区域一体化不同角色作用的理解。同时,对于影响珠三角及3大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差异的机制分析也有待补充相关资料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
Scott A, Storper M. Regions,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J]. Regional Studies, 2007, 37(6/7): 579-593.
[2]
Sassen S. The Global City: New York, London, Tokyo[M].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2013: 168-192.
[3]
Xue D S, Huang G Z, Guan J W, et al. Changing concepts of city and urban planning practices in Guangzhou (1949-2010): An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4, 24(5): 607-619. DOI:10.1007/s11769-014-0711-4
[4]
杨宇, 由翌. 从整合发展到全域规划——珠江三角洲区域规划新趋势[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5, 7(3): 100-119. [Yang Yu, You Yi. From intercity cooperation to regional integration planning: New tendency of regional plan in Pearl River Delta[J].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15, 7(3): 100-119.]
[5]
陈航航, 贺灿飞, 毛熙彦. 区域一体化研究综述: 尺度、联系与边界[J]. 热带地理, 2018, 38(1): 1-12. [Chen Hanghang, He Canfei, Mao Xiyan. Review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Scales, links and borders[J]. Tropical Geography, 2018, 38(1): 1-12.]
[6]
张衔春, 许顺才, 陈浩, 等. 中国城市群制度一体化评估框架构建——基于多层级治理理论[J]. 城市规划, 2017, 41(8): 75-82. [Zhang Xianchun, Xu Shuncai, Chen Hao, et al. Establshment of evaluation framework on institutional integr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multi-level governance[J].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7, 41(8): 75-82.]
[7]
王珏, 陈雯. 全球化视角的区域主义与区域一体化理论阐释[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7): 1082-1091. [Wang Jue, Chen Wen. Implication of regionalism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under the global shift[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3, 32(7): 1082-1091.]
[8]
李禕, 康琴, 张衔春. 政治地理视角下的西方城市区域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 世界地理研究, 2020, 29(2): 275-283. [Li Yi, Kang Qin, Zhang Xianchun. City-regional studies under political geography perspective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China[J].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20, 29(2): 275-283.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9433]
[9]
Hettne B. Development, security and world order: A regionalist approach[J].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1997, 9(1): 83-106. DOI:10.1080/09578819708426678
[10]
Hettne B, Söderbaum F. Theorising the rise of regionnes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0, 5(3): 457-472.
[11]
熊丽芳, 甄峰, 王波, 等. 基于百度指数的长三角核心区城市网络特征研究[J]. 经济地理, 2013, 33(7): 63-73. [Xiong Lifang, Zhen Feng, Wang Bo, et al. The research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ore area's city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Baidu index[J]. Economic Geography, 2013, 33(7): 63-73.]
[12]
王聪, 曹有挥, 陈国伟.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J]. 地理研究, 2014, 33(2): 323-335. [Wang Cong, Cao Youhui, Chen Guowei. Study on urban network of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based on producer services[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4, 33(2): 323-335.]
[13]
Castells M. Globalisation, networking, urbanisation: Reflections on the spatial dynamics of the information age[J]. Urban Studies, 2010, 47(13): 2737-2745.
[14]
曹小曙, 薛德升, 阎小培. 中国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J]. 地理学报, 2005, 60(6): 25-32. [Cao Xiaoshu, Xue Desheng, Yan Xiaopei. A study on the urban accessibility of national trunk highway system in Chin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5, 60(6): 25-32.]
[15]
冯长春, 谢旦杏, 马学广, 等. 基于城际轨道交通流的珠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 34(6): 648-655. [Feng Changchun, Xie Danxing, Ma Xueguang, et al. Functional polycentricity of the urban region in the Zhujiang River Delta based on intercity rail traffic flow[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6): 648-655.]
[16]
汤放华, 吴平, 周亮.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程度测度与评价[J]. 经济地理, 2018, 38(2): 59-65. [Tang Fanghua, Wu Ping, Zhou Liang.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degree of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J]. Economic Geography, 2018, 38(2): 59-65.]
[17]
张衔春, 刘泉, 陈守强, 等. 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测度: 基于深莞惠次区域的实证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19, 26(7): 18-28. [Zhang Xianchun, Liu Quan, Chen Shouqiang, et al. Measuring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city region: A case study of ShenzhenDongguan-Huizhou sub-region[J].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2019, 26(7): 18-28.]
[18]
甄峰, 王波. "大数据"热潮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 地理研究, 2015, 34(5): 803-811. [Zhen Feng, Wang Bo. Rethinking human geography in the age of big data[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 34(5): 803-811.]
[19]
王波, 卢佩莹, 甄峰. 智慧社会下的城市地理学研究——基于居民活动的视角[J]. 地理研究, 2018, 37(10): 2075-2086. [Wang Bo, Lu Peiying, Zhen Feng. Urban geography research in the e-society: A perspective from human activity[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8, 37(10): 2075-2086.]
[20]
王波, 甄峰. 城市实体特征对城市网络空间影响力的作用机制——基于互联网新闻媒体的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8): 1127-1134. [Wang Bo, Zhen Feng. Impacts of city's characteristics on city's importance in the virtual world: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internet news media[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7, 37(8): 1127-1134.]
[21]
刘怀宽, 薛德升, 刘晔. 城市特性与政府网站营销内容的关联性——基于中国28个世界城市的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2): 259-270. [Liu Huaikuan, Xue Desheng, Liu Ye. Correlation between cities'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official websites'contents in the context of city market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28 Chinese world cities[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9, 38(2): 259-270.]
[22]
Wang B, Loo B. The hierarchy of cities in internet news media and internet search: Some insights from China[J]. Cities, 2019, 84: 121-133.
[23]
张学珍, 王发浩, 罗海红. 1978-2018年中国环境污染的时空特征——基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J]. 地理研究, 2021, 40(4): 1134-1145. [Zhang Xuezhen, Wang Fahao, Luo Haijiang.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s of China from 1978 to 2018:A study using news reports from the People's Daily[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21, 40(4): 1134-1145.]
[24]
李萌, 袁文, 袁武, 等. 基于新闻大数据的北极地区地缘关系研究[J]. 地理学报, 2021, 76(5): 1090-1104. [Li Meng, Yuan Wen, Yuan Wu, et al. Big data analysis on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Arctic based on news reports[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21, 76(5): 1090-1104.]
[25]
刘毅, 王云, 杨宇, 等.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一体化及其互动关系[J]. 地理学报, 2019, 74(12): 2455-2466. [Liu Yi, Wang Yun, Yang Yu, et al.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9, 74(12): 2455-2466.]
[26]
张衔春, 陈梓烽, 许顺才, 等. 跨界公共合作视角下珠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评估及启示[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 24(8): 100-107. [Zhang Xianchun, Chen Zifeng, Xu Shuncai, et al. The evalu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n integrative strategy of Pearl River Delt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boundary cooperation[J].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2017, 24(8): 100-107.]
[27]
赖寿华, 闫永涛, 刘冠男, 等. 珠三角区域规划回顾、评价及反思[J]. 城市规划学刊, 2015(4): 12-19. [Lai Shouhua, Yan Yongtao, Liu Guannan, et al. A review,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al plan[J]. Urban Planning Forum, 2015(4): 12-19.]
[28]
薛德升, 李川, 陈浩光, 等. 珠江三角洲乡镇工业空间分布的分散性研究——以顺德市北滘镇为例[J]. 人文地理, 2001, 16(3): 31-36, 56. [Xue Desheng, Li Chuan, Chen Haoguang, et al. Study on disentrity of industrial space distribution in Pearl River Delta township: Takes Beijiao town, Shunde city as an example[J]. Human Geography, 2001, 16(3): 31-36, 56.]
[29]
姚华松, 许学强.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理研究: 回顾及展望[J]. 世界地理研究, 2010, 19(2): 162-169. [Yao Huasong, Xu Xueqiang. Reviews and prospects of geographical studies on the Pearl River Delta since China's opening-up and reforms[J].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10, 19(2): 162-169.]
[30]
Heeg S, Klagge B, Ossenbruügge J. Metropolitan cooperation in Europe: Theoretical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for urban networking 1[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03, 11(2): 139-153.
[31]
Huh H, Park C Y. Asia-Pacific regional integration index: Construction, interpretation, and comparison[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18, 54: 22-38.
[32]
张衔春, 杨宇, 单卓然, 等. 珠三角城市区域治理的尺度重构机制研究——基于产业合作项目与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比较[J]. 地理研究, 2020, 39(9): 2095-2108. [Zhang Xianchun, Yang Yu, Shan Zhuoran, et al. Rescaling of global city-regional governanc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 comparative study on industrial project and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project[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20, 39(9): 2095-2108.]
[33]
Dicken P. Global Shift: Reshaping the Global Economic Map in the 21st Century[M].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2003: 24-60.
[34]
Shin H R. Extra-territorial nation-building in flows and relations: North Korea in the global networks and an ethnic enclave[J]. Political Geography, 2019, 74.
[35]
Yang C, Li S M. Transformation of cross-boundary governance in the 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Contested geopolitics and emerging conflicts[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3, 40: 25-34.
[36]
Wang B, Loo B P Y, Huang G. Becoming smarter through smart city pilot projects: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rom China since 2013[J]. Journal of Urban Technology, 2021.
[37]
Li Y, Wu F. The emergence of centrally initiated regional plan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al plan[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3, 39: 13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