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人文地理  2019, Vol. 34 Issue (1): 140-150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9.01.018
0

引用本文  

李细归, 肖鹏南, 吴清, 周勇, 李晴. 中国公共图书馆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J]. 人文地理, 2019, 34(1): 140-150.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9.01.018.
LI Xi-gui, XIAO Peng-nan, WU Qing, ZHOU Yong, LI Qing. RESEARCH ON INFLUENCE FACTORS AND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OF PUBLIC LIBRARY IN CHINA[J]. Human Geography, 2019, 34(1): 140-150.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9.01.018.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CNU15A05008)

作者简介

李细归(1990-), 男, 湖南娄底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与GIS应用。E-mail:lixigui128@126.com

通讯作者

吴清(1983-), 男, 湖南涟源人, 博士,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扶贫、遗产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E-mail:wuqing913@126.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8-02-01
修订日期:2018-07-02
中国公共图书馆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细归 1, 肖鹏南 1, 吴清 2, 周勇 1, 李晴 1     
1. 华中师范大学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9;
2. 肇庆学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肇庆 526061
提   要:以1994—2013年中国县域公共图书馆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其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及强度差异,并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不同等级公共图书馆的数量结构特征展现出由“金字塔型”向“哑铃型”演变的态势;②中国公共图书馆在空间上的等级扩散效应较为显著,其集聚水平逐步下降,趋向空间均衡分布方向发展;③中国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总体上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但区域间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表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④中国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布格局是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异的主导因素及其作用强度存在差异。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中国    
RESEARCH ON INFLUENCE FACTORS AND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OF PUBLIC LIBRARY IN CHINA
LI Xi-gui1 , XIAO Peng-nan1 , WU Qing2 , ZHOU Yong1 , LI Qing1     
1. Key Laboratory for Geographical Process Analysis & Simulation Hubei Provinc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2. College of Tourism and Historical Culture,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 526061, China
Abstract: Public library have a key role in public culture service, preserving culture heritages conducting social education, spreading public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nd developing intellectual resource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space-time research, using the data of Chinese county public libraries from 1994 to 2013, using statistics and GIS spatial analysis to gain an insight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 of Chinese public libraries and to know how they developed. We use multiple regression as analysis method and Geo-detectors as analysis tool to find out what factors have strong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libraries and intensity difference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then exploring the impact mechanisms. The result shows that:First, the overall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public libraries continues to increase. Second, the spatial diffusion effect of China's public libraries is more significant, and their level of aggregation gradually declines and tends to develop in a spatially balanced distribution. Thir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ensity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generally shows an upward trend year by year, but the gap i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public libraries between regions is further widening; In conclusi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economy, society, culture, and policies.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influencing factor    China    
1 引言

在信息化、数字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 公共文化服务及其体系建设一直受到政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对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目前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1, 2], 当前学术界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及体系建设、供给模式、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均等化、绩效评估等[3-8]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播公共知识和信息以及开发智力资源的主要职责[9], 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作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突破口。国外关于公共图书馆的研究起步较早, 美国图书馆协会战后规划委员会在1943年就制定了《公共图书馆标准》[10], 当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信息服务、服务模式、服务评估、隐私保护、质量管理、创客空间等[11-17]领域。近年来, 随着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 国外学者利用GIS技术方法基于空间视角开展了公共图书馆的应用研究, 如Park S J基于道路网络数据, 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型测度了公共图书馆的可达性[18], Donnelly F P分析了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服务范围[19], Sin S C J综合评估了美国公共图书馆的资金利用及服务水平并进行可视化表达[20]等。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 主要关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文化空间、创客空间、服务均等化、法规政策等[21-25]方面的研究。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窗口, 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获取信息机会的平等[26]。文化部在2017年颁发的《"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提高服务效能, 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建设的要求。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但受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历史文化及国家经济非均衡战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7], 全国宏观尺度下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不均衡性较为突出, 已有研究基于地理空间视角对公共图书馆的布局、空间效应、科研发展、网络影响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28-33]区域差异性进行了探讨。总体而言, 关于公共图书馆的研究呈现出由简单向综合、由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 由宏观尺度向中观尺度层面转变的发展趋势。现有研究关注省际、市际差异的研究较多, 缺乏多尺度下公共图书馆时空演化过程的综合分析, 且部分研究止步于公共图书馆的定量测度与空间地域分异, 尤其是采用定量化方法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公共图书馆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鲜有涉及。

本文以1994-2013年中国县域公共图书馆数据为基础, 运用基尼系数、位序-规模法则、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公共图书馆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 以此探寻地理时空差异视角下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规律; 在此基础上,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不同时期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强度, 探讨影响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异的主导因子的地域差异性, 以期为深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 制定差异化的公共图书馆发展政策, 推动区域公共文化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文化部在1993-2013年间组织开展了五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定级工作, 共发布了五次(1994、1999、2005、2010、2013年)一、二、三级图书馆名单, 因此本文选取文化部历次依据图书馆定级标准评定的三级以上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中公共图书馆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数据, 主要来源于各时期的《中国图书馆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市统计年鉴; 基础地图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http://bzdt.nasg.gov.cn/index.jsp), 此外, 以2010年县级行政区划为标准对1994、1999、2005、2013年的县级行政区进行归并统一, 共得到2359个县级行政单元。研究区不包括港澳台。

2.2 研究方法

(1)  基尼系数。为分析中国县域公共图书馆的空间集聚状况, 对中国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的分布密度进行分析, 采用基尼系数进行测度。基尼系数常用于衡量空间要素的分布, 可判断公共图书馆在研究区的地理集中情况, 其计算公式为[34]:

(1)

式中:G为基尼系数; n为县市区的数量; x是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分布密度的平均值; xixj分别表示第i和第j县市区公共图书馆的分布密度。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其越接近1表示地理分布越不均衡。

(2)  位序—规模法则。位序—规模法则最早由德国学者奥尔巴克提出并运用于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及等级差异性研究, 后经罗特卡等学者不断改进, 目前研究使用较多的是帕雷托分布模型, 本文借助位序-规模法则来探究公共图书馆的规模等级结构, 其计算公式为[35]:

(2)

若对上述公式两边取对数, 则得到:

(3)

式中:Pi表示区域公共图书馆分布规模; Ri表示第i个区域公共图书馆分布规模的位序; Kq表示常数, 能反映出公共图书馆等级结构的规模分布模式, 其中qZipf参数。当q > 1时, 表示区域公共图书馆规模差异程度较大, 呈现出极化发展的空间不均衡状态; 当q < 1时, 表示区域公共图书馆呈现出扩散发展的空间均衡态势; 当q=1时, 表示区域公共图书馆空间布局处于完全均衡状态。

(3)  密度分布变化指数。本文通过构建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变化指数用来衡量县域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变化的差异及离散程度, 以此刻画县域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的变化强度及其空间格局特征。其计算公式为:

(4)
(5)

式中:PLn, t表示第n个县在第t个时间节点的公共图书馆数量; An表示第n个县的国土面积; DLn, t表示第n个县在第t个时间节点的公共图书馆密度; 表示第n个县某一时间段内公共图书馆密度平均值; σn表示第n个县域公共图书馆密度的标准差; nt分别表示某一个县市和具体时间节点(1994、1999、2005、2010、2013)。

(4)  地理探测器。地理探测器主要用于探测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性, 以及揭示其背后驱动力的一组统计学方法[36], 本文运用该方法来测度不同影响因子对公共图书馆空间分布差异的作用程度(解释力大小), 其计算公式为[37]:

(6)

式中:q表示公共图书馆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探测力指标; Nh表示次一级区域的样本数; N表示整个区域的样本数; L表示次级区域个数; σ2表示整个区域公共图书馆空间分布的方差; σh2表示次一级区域的方差, 假设σh2≠0, 则模型成立; q的取值区间为[0, 1], 当q=0时, 说明区域公共图书馆空间分布呈随机分布状态; q值越大, 表明分区因素对公共图书馆空间分布的影响越大。

3 公共图书馆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3.1 公共图书馆数量结构演变特征

从公共图书馆总体数量变化看(见图 1), 中国公共图书馆数量和规模以2005年为界呈现两个不同的增长阶段, 前期增长较为缓慢, 2005年公共图书馆数量较1994年增加了234个, 年均增长率为1.71%;后期由于国家加大教育文化投资、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等促使公共图书馆发展速度加快, 与2005年相比, 2013年增加了857个, 年均增长率达到6.25%。从不同等级公共图书馆数量增长变化看, 1994- 2013年间, 一级公共图书馆的增速最为明显, 其数量增加了792个, 年均增长率达到14.29%, 这说明在公众对高层次文化需求与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的双重驱动下, 高等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提速明显, 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从不同等级公共图书馆占比变化看, 虽然中国公共图书馆整体发展水平呈上升的发展态势, 但不同等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层级差异, 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性。1994-2013年间, 一级公共图书馆的比重由5.96%迅速上涨至38.55%, 二级公共图书馆由39.47%持续减少到28.6%, 三级公共图书馆由54.56%波动下降至32.86%, 这表明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其等级结构表现出由"金字塔型"向"哑铃型"转变的趋势。

图 1 不同等级公共图书馆数量及占比分布 Fig.1 The Amount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Public Library in China
3.2 公共图书馆空间集聚演变特征

基于1994-2013年5个时间断面的数据, 以县市区为空间单元, 利用公式(1)计算得到各等级和总体公共图书馆的基尼系数(见表 1)。

表 1 中国公共图书馆基尼系数演变 Tab.1 Gini Coefficient Variation of Public Library in China

从公共图书馆基尼系数的变化幅度看, 1994-2013年间, 一级公共图书馆的基尼系数变化最为显著, 由0.496持续降低至0.463, 年均减少0.36个百分点; 二级公共图书馆的基尼系数由0.464波动下降至0.452, 年均减少0.14个百分点; 三级公共图书馆的基尼系数由0.45缓慢降低至0.44, 年均减少0.12个百分点; 总体基尼系数由0.422下降到0.385, 年均减少0.48个百分点; 不同等级和总体公共图书馆的基尼系数均表现出逐年波动下降态势, 说明中国公共图书馆的空间集聚水平逐步下降, 其整体的地域空间分布趋向均衡化的方向发展。就空间集聚程度而言, 1994-2013年不同等级和总体公共图书馆的基尼系数均表现出逐级递减的状态, 说明各个时期的一级公共图书馆空间集聚度>二级公共图书馆空间集聚度>三级公共图书馆空间集聚度>总体公共图书馆空间集聚度, 其表征的层级差异特征较为明显。

为进一步检验中国公共图书馆空间分布表现出均衡化发展的结论, 运用位序规模理论并结合公式(2)和公式(3)来探究区域公共图书馆分布的聚散趋势(见表 2)。中国公共图书馆位序—规模分布在不同时期都存在着两个明显的无标度区, 其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均在0.829以上, 线性拟合效果较好, 且通过显著性检验, 服从齐夫法则, 具有双分形的特征。从标度区一看, 各时期该标度区所涵盖的节点个数较多可以反映中国公共图书馆空间布局的整体状况, 其q值由1994年的1.003减少至2013年的0.719呈线性下降的态势, 表明中国公共图书馆的规模等级结构由帕雷托分布模式逐步向其他分布模式扩展, 整体空间上的扩散作用大于极化作用, 其空间分布总体上表现出由集聚型分布向扩散均衡型分布演变的趋势。从标度区二看, 1994-2013年间, q值在15.956-35.221之间变动, 说明该标度区内的地区公共图书馆规模差异程度较大, 存在极化发展的空间不均衡状态。

表 2 中国公共图书馆位序规模分布回归分析结果 Tab.2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Public Library Rank-Scale Distribution in China
3.3 公共图书馆等级分布时空演变特征

通过ArcGIS 10.1软件对县域公共图书馆进行空间匹配, 以该区域范围内所属的最高等级公共图书馆对该地区面域进行赋值, 实现对不同等级公共图书馆空间分布的可视化表达。

从不同等级公共图书馆的时空分布看(见图 2表 3), 一级公共图书馆在1994年表现出多中心的点状分布特征, 主要集中在沿海及内陆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 其占全国一级公共图书馆总数的70.59%;2005年, 一级公共图书馆呈斑块状分布于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及成渝等城市群, 其中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的一级公共图书馆数量共占总数的62.58%;2013年, 一级公共图书馆表现出往东北和西南方向扩展分布的趋势, 主要集中连片分布于地级城市和一般县市, 其占比达到78.7%。二级和三级公共图书馆在1994年呈现出以高等级公共图书馆为核心向外围梯度扩散分布的趋势, 主要集中在东北、长江中游、东部沿海及黄河中游等地区, 其中一般县市的二、三级公共图书馆数量占总数的比重分别为61.56%和73.15%;2005-2013年, 二级、三级公共图书馆呈现出往西北和西南方向扩展分布的趋势, 主要分布于长江中游、西南、黄河中游及西北等地区, 其中一般县市的二、三级公共图书馆数量占总数的比重分别由2005年的59.84%和78.055%提升至2013年的69.49%和78.84%。总体上, 近20年来中国公共图书馆在空间上的等级扩散效应较为显著, 一级公共图书馆的时空分布呈现高等级城市多于低等级城市, 沿海城市多于内陆城市的特征; 二级、三级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布则与之相反; 不同等级公共图书馆分布与地区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高度的空间趋同性。

图 2 中国不同等级公共图书馆空间分布图 Fig.2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Levels of Public Library in China 注:绘制底图来源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表 3 中国不同等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分布 Tab.3 The Distribution of Public Library of Different Levels City in China
3.4 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时空演变特征

对1994-2013年中国县域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变化进行空间趋势面模拟, 以此探究县域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的演变过程。从图 3可知, 近20年来中国县域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的空间趋势面无显著变化, 总体上表现出"东南密、西北疏"的阶梯状分布格局。

图 3 中国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趋势图 Fig.3 The Density Distribution Trend of Public Library in China

进一步分析发现(见图 4), 1994年, 全国公共图书馆分布的平均密度为1.19个/万km2,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和长江中游等地区; 按照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对县域公共图书馆密度进行分类发现, 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的空间指向性较为明显, 佛山市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最高达到4.76个/百km2, 其中高密度分布(0.52个/百km2以上)县域有54个, 仅占总统计县域数的2.29%, 而低密度分布(0.09个/百km2以下)县域有2129个, 占总统计县域数的90.33%。到2013年, 全国公共图书馆分布的平均密度为2.32个/万km2, 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县域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的两极分化逐步凸显, 邯郸市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最高达到6.71个/百km2, 其中高密度分布(1.47个/百km2以上)县域有30个, 仅占总统计县域数的1.27%, 而低密度分布(0.44个/百km2以下)县域有2262个, 占总统计县域数的95.97%。由此可见, 随着公共图书馆建设力度的加大, 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全国范围内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呈逐年提高的趋势, 但是区域之间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

图 4 中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规模分布图 Fig.4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ublic Library in China 注:绘制底图来源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 利用公式(4)和公式(5)计算得到1994-2013年县域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的变化强度, 并将其划分为快速变化区(1.001 < σ < 2.251)、中速变化区(0.101 < σ < 0.976)、低速变化区(0.001 < σ < 0.098)、基本不变区(σ=0)等四种类型。

图 5可知, 公共图书馆密度变化强度最大的邯郸市达到2.251, 快速变化区共有10个县域单元, 分别占总县域单元统计数和总县域单元面积的0.42%和0.01%;该类型变化区在东南沿海的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等地区呈现明显的聚集分布, 其占快速变化区总数的60%, 其余分布在中原地区, 总体上表现出南多北少的零星点状分布特征。中速变化区共有150个, 分别占总统计数和总面积的6.36%和0.79%;该类型变化区主要零散分布于环渤海湾的辽中南、京津冀、山东半岛等地区, 黄河中游的中原、晋中、关中等地区, 长江沿岸的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地区, 以及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低速变化区共有1371个, 分别占总统计数和总面积的58.17%和58.7%;该类型变化区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 除青藏地区分布较少外, 其他地区主要呈条带状、集中连片分布。基本不变区共有826个, 分别占总统计数和总面积的35.04%和40.5%;该类型变化区分布较散、破碎化程度较高, 主要呈斑块状分布于青藏地区、新疆西部地区、西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也有少量连片分布。

图 5 中国县域公共图书馆密度变化类型区分布图 Fig.5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nsity Change Types of Public Library at County Level in China 注:绘制底图来源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总体而言, 近20年来中国县域公共图书馆密度变化类型区域表现出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 在4种变化类型中, 快速、中速变化区集中分布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 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与其分布变化密切相关; 低速、基本不变区呈现出碎片化分布格局, 对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影响能力相对较弱。

3.5 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类型时空演变特征

研究选取公共图书馆数、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公共图书馆总藏量、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阅览室坐席数等变量, 运用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并根据最小欧式距离原则对1994-2013年31个省市样本进行聚类分析, 以探究不同时期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其分布规律。由图 6所示, 1994-2013年间, ①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高类型区包括的省市个数及分布范围发生小幅波动, 1994-1999年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川渝地区和东部的江苏和上海, 1999-2013年由东部沿海的上海过渡到南部沿海的广东, 主要呈现出向东南沿海集聚分布的趋势; ②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较高类型区包括的省市个数及分布范围变动相对较稳定, 除1999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扩张分布趋势外, 其他年份的较高类型区集中分布于东部地区; ③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中等类型区包括的省市个数及分布范围变动较为明显, 总体呈现出由收敛向扩散发展的演变态势, 1994-2010年中等类型区数量急剧减少, 大部分由中等类型区转变成较低类型区, 呈大范围收缩趋势, 2010-2013年中等类型区表现出向东北和西南地区扩展的趋势; ④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较低类型区包括的省市个数及分布范围变化较为显著, 整体表现出由扩散向收敛发展的演变趋势, 1994-2010年较低类型区由西北地区分三个方向扩展到东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及南部沿海地区, 2010-2013年较低类型区呈现收缩趋势, 主要集中于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总体而言, 近20年来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类型分布区表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 其中高、较高类型区的空间格局演变较为稳定, 中等、较低类型区空间格局演变的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

图 6 中国省域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空间分异图 Fig.6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Level in China 注:绘制底图来源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4 公共图书馆时空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

本文基于"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理论框架, 以1994-2013年31个省市为样本, 以公共图书馆数量为因变量, 选取经济发展因素包括人均GDP (X1)、文化事业实际完成基建投资(X2)、人均文化事业费(X3); 社会发展因素包括人口密度(X4)、城镇化率(X5)、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X6)、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X7)、路网密度(X8); 文化教育因素包括文盲半文盲占15岁及以上比例(X9)、普通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X10)、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X11)、人均购书费(X12); 政策环境因素包括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X13)、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X14)等四大类14项指标作为自变量, 利用回归分析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影响中国公共图书馆时空格局变化的不同时期分异和地区分异的主导因素进行了探讨(图 7)。

图 7 中国公共图书馆时空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 Fig.7 Evolution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of Public Library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in China
4.1 不同时期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

利用SPSS19.0软件采取向后筛选方法对影响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异的主导因子进行遴选和计算, 结果显示, 1994-2013年的回归方程拟合系数R2均在0.647以上, Adjusted R2F值分别在[0.606, 0.805]和[15.853, 23.927]区间取值, 说明各年份回归方程的总体拟合效果较好。

表 4可知, 1994-2013年, 人均GDP、路网密度、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影响, 而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和普通本、专科学校在校生数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 表明文化教育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对地区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布差异的影响作用力较大, 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这一影响因子在所选年份中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 说明公共图书馆的建制数量与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存在显著的正向趋同关系, 这与李莉等[38]分析结果相一致。城镇化率、文盲半文盲占15岁及以上比例、人均文化事业费、人均购书费等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约束作用较为明显, 两者呈现出负向相关性, 这表明在城镇化进程加快, 未受教育人口增加, 财政负担加重等多重作用力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成本会进一步增加, 对地区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就变量回归系数而言, 不同时期各影响因子的回归系数差异较大, 如2005年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影响因子的回归系数达到141.7, 且通过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 这说明不同时期影响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异的主导因子的作用力大小存在显著差异性, 同时也反映了公共图书馆时空格局演变影响机制的复杂性。

表 4 中国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异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 Tab.4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ublic Library in China
4.2 不同地区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

为进一步探究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地区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异作用强度的差异性, 根据上文分析结果, 研究选取1994、2005、2013年3个典型年份的14项指标数据作为地理探测要素变量, 通过对各指标变量进行聚类分区, 利用公式(6)计算得到各影响因子对三大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内蒙古;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公共图书馆空间分异的决定力q值。由表 5可知, 中国公共图书馆时空演变所形成的格局特征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同地区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布的主导因素及其作用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表 5 中国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异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分析 Tab.5 Geographical Detect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ublic Library in China

从主导因子的探测力值(q >0.7)看, ①东部地区, 该地区公共图书馆空间分异在1994年主要受社会发展类因素影响, 其包括城镇化率(0.749)、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0.746)等因子; 2005-2013年主要受社会发展、文化教育类因素影响, 包括人口密度(0.76)、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0.764)、人均购书费(0.705)等因子; 东部地区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 城镇化快速推进、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促进了该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提升, 推动了地区公共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 再次表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与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呈现出高度的耦合性。②中部地区, 该地区公共图书馆空间分异在1994年主要受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类因素影响, 其包括人均文化事业费(0.899)、人口密度(0.826)等因子; 2005-2013年主要受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类因素影响, 包括人口密度(0.723)、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0.764)、文盲半文盲占15岁及以上比例(0.826)、人均购书费(0.861)等因子; 经济发展水平是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就越能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供应, 自"中部崛起"战略计划实施以来, 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投入加大, 教育文化水平快速提升, 推动了该地区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③西部地区, 该地区公共图书馆空间分异在1994-2005年主要受经济发展、政策环境类因素影响, 其包括文化事业实际完成基建投资(0.954)、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0.941)、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0.964)等因子; 2013年主要受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策环境类因素影响, 包括文化事业实际完成基建投资(0.891)、路网密度(0.814)、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0.771)、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0.74)等因子; 与东中部地区相比, 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受地区文化事业基础建设、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的影响较为明显; 伴随"西部大开发"战略计划的持续推进, 该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 交通通达性逐步提高, 引导了文化要素与诸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与整合, 助推了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

5 结论与讨论

(1)  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不同等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层级差异明显, 一级、二级、三级公共图书馆数量占比分别由1994年的5.96%、39.47%和54.56%转变成2013年的38.55%、28.6%和32.86%, 其等级结构展现出由"金字塔型"向"哑铃型"演变的趋势。

(2)  近20年来不同等级公共图书馆的基尼系数和Zipf参数q值均逐年降低, 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总体空间集聚水平不断下降, 表现出由集聚型分布向扩散均衡型分布演变的趋势; 不同时期各等级公共图书馆的空间集聚程度呈逐级递减的状态, 其层级差异特征较为明显。

(3)  近20年来中国公共图书馆在空间上的等级扩散效应较为显著, 一级公共图书馆的时空分布呈现高等级城市多于低等级城市, 沿海城市多于内陆城市的特征; 二级、三级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布则与之相反; 不同等级公共图书馆分布与地区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高度的空间趋同性。

(4)  近20年来中国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的空间趋势面无显著变化, 表现出"东南密、西北疏"的阶梯状分布格局; 其全国平均分布密度由1994年的1.19个/万km2增加到2013年的2.32个/万km2呈逐年提高的趋势, 但区域间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步扩大; 其密度变化类型区域表现出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 快速、中速变化类型区的分布与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密切相关, 而低速、基本不变区的影响能力相对较弱。

(5)  在省域尺度上, 近20年来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类型分布区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 其中, 高、较高类型区的空间格局演变较为稳定, 中等、较低类型区的空间格局演变的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

(6)  中国公共图书馆时空演变所形成的格局特征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地区文化教育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政策支持力度等多方面原因对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异的影响作用力较大。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得到东部与中部地区主要受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 其核心影响因子具有空间上的一致性; 西部地区主要受政策、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 其核心影响因子具有时间上的阶段性。

本文基于地理时空视角, 主要关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异的主导因素及其作用强度差异的分析较多, 考虑到尺度效应和局部异质性, 今后可以从更微观的视角进一步探讨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布局等内源因素对城市公共图书馆布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洛忠, 李帆. 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构建与地区差距测量[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1): 184-195. [Wang Luozhong, Li Fan. Basic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China:Construction of index system and measurement of regional disparity[J]. Comparative Economic & Social Systems, 2013(1): 184-195.]
[2]
马会丽, 王宏志, 李细归, 等. 中国博物馆空间分布特征的多尺度分析[J]. 人文地理, 2017, 32(6): 87-94. [Ma Huili, Wang Hongzhi, Li Xigui, et al. Multi-scale analysi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useums in China[J]. Human Geography, 2017, 32(6): 87-94. DOI:10.3969/j.issn.2095-0446.2017.06.064]
[3]
罗云川, 张彦博, 阮平南. "十二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1(12): 6-11. [Luo Yunchuan, Zhang Yanbo, Ruan Pingnan.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eriod[J]. Library Development, 2011(12): 6-11.]
[4]
周晓丽, 毛寿龙. 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模式选择[J]. 江苏社会科学, 2008(1): 90-95. [Zhou Xiaoli, Mao Shoulong. On the public culture service and model choice in China[J].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2008(1): 90-95. DOI:10.3969/j.issn.1003-8671.2008.01.017]
[5]
陈伟东, 熊光祥. 农民工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及其发展对策——来自武汉市1103个社区的调查与分析[J]. 经济地理, 2007, 27(6): 900-903. [Chen Weidong, Xiong Guangxiang.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farmer workers' community cultural service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suggestion: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come from 1103 communities in Wuhan city[J]. Economic Geography, 2007, 27(6): 900-903. DOI:10.3969/j.issn.1000-8462.2007.06.006]
[6]
吴宗友, 计永超. 论公共文化环境建设的资源管理机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9): 168-174. [Wu Zongyou, Ji Yongchao. A brief discussion on resourc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public cultur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 21(9): 168-174.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9.028]
[7]
何义珠, 李露芳. 公民参与视角下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13, 32(6): 17-20, 43. [He Yizhu, Li Lufang. Equal access to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 rural and urban area[J]. Library Journal, 2013, 32(6): 17-20, 43.]
[8]
李少惠, 余君萍. 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J]. 图书与情报, 2009(6): 51-54, 87. [Li Shaohui, Yu Junping.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rural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governance[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2009(6): 51-54, 87. DOI:10.3969/j.issn.1003-6938.2009.06.010]
[9]
朱兵. 加强立法, 建立建全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律制度[J]. 图书馆建设, 2016(1): 10-12, 18. [Zhu Bing. Strengthening legislation,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legal system of public library in China[J]. Library Development, 2016(1): 10-12, 18. DOI:10.3969/j.issn.1004-325X.2016.01.002]
[10]
Kaiser W H. Postwar standards for public libraries[J]. Ala Bulletin, 1943, 37(8): 267-272.
[11]
Line M B. Our enduring values:Librarianship in the 21st century[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2002, 58(1): 133-136. DOI:10.1108/jd.2002.58.1.133.13
[12]
Murray S. 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public libraries in Canada and the US[J]. Journal of the Canadian Health Libraries Association, 2008, 29(4): 141-143. DOI:10.5596/c08-037
[13]
Palomino N E, Gouveia P F. Righting the academic paper:A collaboration between library services and the writing centre in a Canadian academic setting[J]. New Library World, 2011, 112(3/4): 131-140. DOI:10.1108/03074801111117032
[14]
Decker R, Hermelbracht A.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of new academic library services by means of web-based conjoint analysis[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06, 32(6): 558-572. DOI:10.1016/j.acalib.2006.06.016
[15]
Bowers S L. Privacy and library records[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06, 32(4): 377-383. DOI:10.1016/j.acalib.2006.03.005
[16]
Cooper M. The use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i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Australia and overseas[J]. Australian Library Journal, 2013, 45(2): 92-101.
[17]
Slatter D, Howard Z. A place to make, hack, and learn:Makerspaces in Australian public libraries[J]. Australian Library Journal, 2013, 62(4): 272-284. DOI:10.1080/00049670.2013.853335
[18]
Park S J. Measuring public library accessibility:A case study using GIS[J].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2012, 34(1): 13-21.
[19]
Donnelly F P.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United States public libraries:An analysis of locations and service areas[J].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 Information Science, 2013, 46(2): 110-129.
[20]
Sin S C J. Neighborhood disparities in access to information resources:Measuring and mapping U.S. public libraries' funding and service landscapes[J].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2011, 33(1): 41-53.
[21]
邱冠华, 于良芝, 李超平, 等. 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与体系建设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 36(2): 16-23, 45. [Qiu Guanhua, Yu Liangzhi, Li Chaoping, et al. A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a Chinese public service system[J].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2010, 36(2): 16-23, 45.]
[22]
龚娅君. 公共图书馆社会"第三文化空间":内涵、实践与发展[J]. 图书与情报, 2013(2): 78-80. [Gong Yajun. Public library society "the third cultural space":Content,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2013(2): 78-80. DOI:10.3969/j.issn.1003-6938.2013.02.015]
[23]
丁瑜, 李爽, 伍艳慈. 大众休闲背景下展览展示类文化空间公众感知价值研究——基于广州市中心城区场馆个案的调查[J]. 世界地理研究, 2017, 26(1): 146-157. [Ding Yu, Li Shuang, Wu Yanci. Perceived value of cultural space in the mass leisure time:A case study of exhibition in Guangzhou downtown[J].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17, 26(1): 146-157.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7.01.015]
[24]
洪凯. 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均等化:目标、途径与保障条件——基于公共政策分析视角[J]. 图书馆论坛, 2010, 30(1): 104-107. [Hong Kai. Equalization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Target, mode and realizing condition:Based on the viewpoint of public policy[J]. Library Tribune, 2010, 30(1): 104-107.]
[25]
肖容梅.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现状与分析[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4(3): 22-28. [Xiao Rongmei.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analysi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public library in China[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2014(3): 22-28.]
[26]
范并思. 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时代辩护[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 30(2): 5-11. [Fan Bingsi. A modern defense of the spirit of public libraries[J].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2004, 30(2): 5-11. DOI:10.3969/j.issn.1001-8867.2004.02.001]
[27]
柴春梅, 王宏卫, 刘勤, 等. 基于主成分Topsis分析法的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综合评价研究——以新疆南疆地区为例[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6, 39(5): 1-8. [Chai Chunmei, Wang Hongwei, Liu Qin, et 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on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based on PCA-Topsis model:Exemplified by southern area of Xinjiang provinve[J].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2016, 39(5): 1-8.]
[28]
蔡卫平. 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布局探讨[J]. 图书馆论坛, 2006, 26(6): 108-112, 148. [Cai Weiping. An explor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ublic library in Guangdong province[J]. Library Tribune, 2006, 26(6): 108-112, 148. DOI:10.3969/j.issn.1002-1167.2006.06.024]
[29]
张琪, 古恒宇, 谢双玉, 等. 武汉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设立的空间效应研究[J]. 人文地理, 2016, 31(5): 80-86, 105. [Zhang Qi, Gu Hengyu, Xie Shuangyu, et al. A study on the spatial effect of constructing 24-hour self-service libraries in Wuhan[J]. Human Geography, 2016, 31(5): 80-86, 105.]
[30]
梁秀霞. 我国公共图书馆科研实力的区域差异研究——以论文产出视角的实证分析[J]. 图书馆论坛, 2013, 33(4): 47-53. [Liang Xiuxia. Research on regional disparity in research capacity of China's public libraries: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published paper output[J]. Library Tribune, 2013, 33(4): 47-53. DOI:10.3969/j.issn.1002-1167.2013.04.008]
[31]
曾群, 王麟麟, 曹梦凡.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省域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7(1): 33-39. [Zeng Qun, Wang Linlin, Cao Mengfan. Study on spatial difference of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ies' development level based on projection pursuit model[J]. Library Development, 2017(1): 33-39.]
[32]
刘文云, 周泰冰.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络影响力评价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1(3): 85-89. [Liu Wenyun, Zhou Taibing.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web impact of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J]. Library Development, 2011(3): 85-89. DOI:10.3969/j.issn.1004-325X.2011.03.023]
[33]
李建霞. 地区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J]. 图书情报工作, 2007, 51(4): 84-88. [Li Jianxia. Factor analysis and synthetic evaluat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public libraries[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07, 51(4): 84-88. DOI:10.3969/j.issn.0252-3116.2007.04.019]
[34]
李名升, 佟连军, 李治, 等. 基于基尼系数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其机制[J]. 人文地理, 2009, 24(6): 73-78. [Li Mingsheng, Tong Lianjun, Li Zhi, et al. Study on the economy-environment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and its mechanism based on GINI coefficient[J]. Human Geography, 2009, 24(6): 73-78.]
[35]
李细归, 吴清, 李一帆, 等. 湖北省旅行社空间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研究[J]. 旅游论坛, 2015, 8(4): 71-78. [Li Xigui, Wu Qing, Li Yifan, et al.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 mechanism of travel agencies in Hubei[J]. Tourism Forum, 2015, 8(4): 71-78.]
[36]
王劲峰, 徐成东. 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17, 72(1): 116-134. [Wang Jinfeng, Xu Chendong. Geodetector:Principle and prospective[J]. Acta Geographic Sinica, 2017, 72(1): 116-134.]
[37]
Wang J F, Li X H, Christakos G, et al. Geographical detectorsbase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neural tube defects study of the Heshun regio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10, 24(1): 107-127. DOI:10.1080/13658810802443457
[38]
李莉, 姚秀燕. 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5(5): 94-98. [Li Li, Yao Xiuyan. On rela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Huizhou University, 2015, 35(5): 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