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人文地理  2018, Vol. 33 Issue (2): 76-83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8.02.010
0

引用本文  

朱孟珏, 庄大昌. 2001—2015年全球健康产业贸易网络特征研究[J]. 人文地理, 2018, 33(2): 76-83.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8.02.010.
ZHU Meng-jue, ZHUANG Da-chang.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HEALTH INDUSTRY TRADE NETWORK IN 2001—2015[J]. Human Geography, 2018, 33(2): 76-83.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8.02.0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16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5XSH01);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5WQNCX040)

作者简介

朱孟珏(1984-), 男, 江西赣州人, 讲师,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等。E-mail:zhumj2311@163.com

通讯作者

庄大昌(1968-), 男, 湖南桃源人, 教授,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管理与区域开发。E-mail:zhuang-dc@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1-10
修订日期:2017-05-03
2001—2015年全球健康产业贸易网络特征研究
朱孟珏, 庄大昌     
广东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广州 501320
摘要:基于2001—2015年195个国家间健康产业贸易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全球健康产业贸易网络特征。结果表明:①绿色农产品、保健食品行业和药品行业全球贸易参与性最高,保健康复、健康家居行业区域性较强。②健康产业的出口集中控制在少数国家,而健康产业需求普遍性较高。③全球可以分为欧洲及中东亚、美洲、中东及南亚、亚太地区、东南非洲5个健康产业子群。④欧美在药品、保健品、农产品等行业具有控制优势,中国在保健康复、家居行业居主导地位。⑤欧美国家长期居于贸易核心地位,中、印等亚太国家控制作用显著提升,多元化趋势显现。⑥全球健康产业网络格局是由科技水平与科研投入、健康理念、产业政策等因素综合带动形成的。
关键词健康产业    社会网络分析    贸易网络    时空特征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HEALTH INDUSTRY TRADE NETWORK IN 2001—2015
ZHU Meng-jue, ZHUANG Da-chang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angzhou 510320, China
Abstract: Health industry covers drug, health food,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 medical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s, cosmetics, medical care rehabilitation, physical fitness, healthy house and home,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and other production and service fields in close relation to human health. Not only does it guarantee and facilitate human's life health, but it is also the pillar industry to promote global economic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health industry trade matrix among 195 countries from 2001 through 2015,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health industry trade network by adopt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he research result indicates that:1)The global trade mobility of health industry is not high, but the growth rate is fast. 2)Outward centralization of health industry is obviously greater than inward centralization and appears expansion.The export of health industry is under the centralized control of a few countries, but it has a high universality of demand(import). 3)Global health industry has five cohesive subgroups, including high cohesion region (Europe, Russia and China), medium-high cohesion region(American countries), medium cohesion region(South 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area), low-medium cohesion region(Asian-Pacific region) and low cohesion region(Southeast Africa). 4)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has dominant advantages in drug, health product, agricultural product, cosmetics. 5)America, France, Germany, Netherland, Italy, Britain, Spain keep in a core position for a long term, whose efficacy is high but the efficiency is relatively low. 6)The global health industry network pattern is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scientific research input, health concept, industrial policy and other factors.
Key words: health industry    social network analsis    trade networks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1 引言

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服务目标的健康产业是推动全球新经济创新和发展的朝阳产业,Pilzer将之称为继土地、工业、商业、信息网络后的“财富第五波”[1]。在欧美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占GDP比重已超过15%,涵盖了生物科技、制药、医疗设备与物质、卫生保健以及医疗辅助。中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虽只有4%—5%,但随着老龄化、食品安全、看病、养生等逐渐成为关注热点,也衍生出了巨大的健康产业消费需求。中国在2012年首次提出“大健康管理”概念,并于2016年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发展健康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外健康产业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大致分为以下视角:一是健康产业的宏观特征及发展方向,如Relman研究了美国健康产业对医疗服务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2]。二是健康产业的微观企业管理与效率提升,如Vandenberghe分析了比利时健康产业的企业组织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离职率等的重要影响[3];DelliFraine研究了生产管理方法对于提升健康产业管理效率的重要贡献[4]。三是产业政策对健康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如Cuttis等从全球化视角研究了欧美国家的健康产业政策变化对国家医疗保健体系造成的影响[5]。四是新兴健康产业的发展机理,如Anna认为健康旅游发展的推动因素包括老龄化、旅游选择多样化、医疗保健体制缺失等[6];Yu分析中日韩医疗旅游者在文化感知和选择偏好上的区域差异[7]。五是健康医疗保健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如Rosero-Bixby讨论了医疗服务产业设施的可达性和公平性[8]。国内健康产业研究起步较晚,早期主要是对医学地理、健康地理的理论探讨[9],2000年前后才陆续引起学者关注,包括以下研究视角:一是对国外健康产业经验的借鉴以及对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探讨,如侯韵对美国纳什维尔和迪拜健康产业集群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10]。二是健康产业集群的网络机制与效应研究,如范纯增分析了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互动机制与效应[11]。三是微观尺度下健康医疗保健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如齐兰兰等构建了医疗设施可达性模型[12]

国内外关于健康产业的分类,除了医药、医疗器械具有相对共识外,其它细分行业都没有统一标准:美国偏重健康照护,包含了医护、牙科、护理等医疗辅助行业;日本还包括了营养品、美容、保健等行业;中国在2012年提出卫生、医疗、环境保护、计划生育、体育运动在内的“大健康”概念,2014年将健康服务业分为医疗卫生、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深圳市分为健康产品原材料种养殖、健康食品药品、健康用品、健康服务等行业[13]。结合国内外研究以及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本文将健康产业分为原材料种养殖产业、健康制造业、健康服务业三大类,绿色农产品、药品、保健食品及营养强化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康复及体育健身、健康家居、健康服务与咨询等8个具体行业。综合来看,国外健康产业研究虽多,但偏重微观视角和政策管理,国内研究成果较少且偏重经验借鉴以及宏观对策建议,对健康产业的内在发展机理、空间格局等方面较少归纳。随着全球健康之源的巨大需求以及国际间的快速流动,健康产业的网络特征愈发明显。本文试图通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全球健康产业的贸易网络特征,旨在探寻健康产业的资源分配与空间流动机理。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论文以全球195个国家(包括193个联合国成员国和梵蒂冈、巴勒斯坦2个观察员国)为研究样本,获取其在2001年、2008年、2015年3个时间断面的健康产业的进(出)口额及国家间贸易额。健康产业相关数据来源于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ITC) statistics。该统计数据包含了世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货物进出口贸易额和贸易量,并按照海关进出口国际分类标准分为了21类、97章的交易货品,均有较强的国际统一性与对比性。本文从其中可能涉及健康产品的动物产品、植物产品、动植物分解产品、食品、化工产品(包括药品)、塑料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鞋帽制品、陶瓷产品、玻璃制品、金属制品、机器设备、车辆等运输设备、光学及医疗外科用仪器设备、杂项制品等16大类中筛选提取符合健康产业范畴的110个细分行业产品,剔除15个因没有全覆盖健康产业而无法剥离获取数据的产品,按照健康产业的药品、保健食品及营养强化食品、绿色农产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康复及体育健身、健康家居等七个行业进行分门别类,共形成7大类95个细分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数据以及国家间贸易额矩阵数据(因健康服务与咨询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情况无法统计,故不包含在内)。

2.2 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是对“作为节点的社会行动者及其所构成关系集合”的结构与属性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广泛用于群体关系、人口迁移、信息网络、贸易关系、交易关系、团体合作关系、社区网络等[14]。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国际贸易关系(货物、能源、经济等)方面,Garlaschelli、Fagiolo等众多学者都展开过深入研究和探讨[15, 16]。本文利用Ucinet软件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有效反映全球健康产业贸易网络的时空特征,分析各国在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对于国家间货物进出口贸易额数据,为便于形成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适用的关系矩阵数据,先将其全部转换成2001年不变价,再经过多次试验选择,确认将两国交易量达到0.1亿美元视为有效联系,相应矩阵元素赋值1,否则赋值0,构成健康产业的二值有向矩阵。

具体研究指标的选取与分析按以下思路展开:①网络的整体分析:探讨健康产业整体发展趋势,包括网络密度、关联度、中心势3个指标以及凝聚子群划分。②网络的节点分析:探讨健康产业网络形成机理,包括程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间中心性三个中心性指标,以及基于以上指标综合确定核心—边缘层级结构,划分网络中的核心节点、次核心节点和边缘节点。具体相关计算指标如表 2所示。

表 1 健康产业统计范围 Tab.1 Statistical Scope of Health Industry
表 2 健康产业网络的分析指标 Tab.2 Analysis Indicators of Health Industry Network
3 健康产业的整体网络分析 3.1 网络密度和关联度

网络密度和关联度是衡量网络流动性和稳健性的重要指标,分别反映了整体网络的联系强度和网络节点的可达性程度。2001—2015年期间,全球健康产业贸易的网络密度和关联度基数不高但增幅较快,说明健康产业贸易整体流动性不断增强,但是网络结构培育空间还较大(表 3)。从细分行业来看,绿色农产品行业指标最高,说明全球参与性和贸易流动性最强;其次是保健食品行业和药品行业,是目前健康产业发展的主流;化妆品行业指标较低,但增幅最大,是重要的健康产业发展方向;保健康复及体育健身行业、健康家居行业指标值最低,说明两个行业由少数国家控制,产业贸易区域性较强,全球化程度不高。

表 3 全球健康产业整体网络结构演变 Tab.3 The Evolution of Global Health Industry Network Structure
3.2 网络中心势

网络中心势反映的是网络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出向某些核心节点集中的趋势。中心势越大,少数节点的中心地位越突出,网络结构越不均衡。结果显示(表 3):外向中心势(反映出口,2015年为0.651,增幅24.14%)明显大于内向中心势(反映进口,2015年为0.330,增幅7.46%),并且呈扩大趋势,说明健康产业的出口集中控制在少数国家,而健康产业需求(进口)的普遍性较高。从外向中心势来看,最高的是健康家居行业(中国等少数国家出口),其次是药品行业(欧洲控制出口),保健品、农产品、化妆品最低(出口国家最多)。从内向中心势来看,各行业几乎都集中在0.1—0.2左右的低值区间,都具有普遍需求性。

3.3 凝聚子群

凝聚子群有利于反映健康产业贸易网络大群体和子群体之间,以及子群体内部之间是否存在紧密流向关系。通过多次对比检验,以贸易额占进口国进口额的1%作为判断两个节点具有有效联系的阈值,将原二值有向矩阵修正为无向矩阵。采用Ucinet软件“factions”命令进行派系计算,得到5个子群:①Ⅰ区66个国家,包括欧洲、中亚、俄罗斯、中国以及部分西北非国家。②Ⅱ区37国家,包括美国、巴西为核心的美洲地区。③Ⅲ区30个国家,包括印度、沙特为核心的南亚、中东及部分非洲地区。④Ⅳ区37个国家,包括日本、韩国为核心的亚太和部分西非地区。⑤Ⅴ区25个国家,包括东南非地区。Ⅰ—Ⅴ区网络密度分别为0.30、0.20、0.16、0.13和0.05,关联度分别为0.97、0.95、0.93、0.53和0.45。说明以欧洲、中国为核心的Ⅰ区内部网络密度最高,关联度最强,是全球健康产业贸易的核心区域;Ⅱ区和Ⅲ区网络密度稍低但关联度很强,内部具有紧密、积极的流向关系,区域化特征显著;Ⅳ区亚太国家的关联度跟前3区差距很大,如本属亚太的中国、印度与欧洲及中东联系更为紧密,亚太国家内部网络有待完善;Ⅴ区非洲国家网络最为松散,除南非外较少发生网络关系,属于发展迟缓地区。

4 健康产业的网络节点分析

全球健康产业网络由195个国家组成,选取中心性、核心—边缘等级等分析指标进一步解析网络节点在网络中发挥的作用。

图 1 基于凝聚子群的全球健康产业网络区域格局 Fig.1 Regional Pattern of Global Health Industry Based on Cohesive Subgroups
4.1 程度中心性

程度中心性反映了某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贸易联系,数值越高,越居于“核心”地位。结果显示(图 2):①从总健康产业中心性看,2015年排名前5的是美国(219)、法国(216)、中国(208)、德国(206)、荷兰(205),排名前25的国家中欧洲13个,亚太7个,北美2个,中东、拉美、独联体国家各1个。欧美国家居于核心地位但增速放缓,亚太和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越南增长最快。②从细分行业来看,药品行业排名前5的国家是法国、印度、德国、比利时和瑞士,排名前25的国家中欧洲占16个,说明该产业以欧洲国家为主,但印度全球增长最快;保健品、农产品、化妆品三个行业前5全是欧美国家,但中国、印度、土耳其增长较快;医疗器械行业以中国数值最高增长最快;保健康复及体育健身行业集中在中、美、德、法,其余多为区域节点;健康家居行业以中国主导特征最强烈,远高于排第2的德国。

图 2 1995—2015年全球健康产业程度中心性指标(部分国家) Fig.2 Degree of Point Centrality of Global Health Industry Network During 1995—2015
4.2 接近中心性

接近中心性衡量了某节点与其它节点间的便捷度,数值越高,可进入性越好,对外依赖性越低。结果显示(表 4):①主要国家外向接近中心性显著大于内向接近中心性,并且差距逐年拉大,说明健康产业的出口集中在少数国家,这些国家外销渠道更加多元化。②外向接近中心性国别差异显著,2015年排名前5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法国、荷兰;新兴经济体中国、印度、韩国、俄罗斯、巴西等上升较快,健康产业出口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强。③内向接近中心度国别差异较小,增长缓慢,说明各国家在健康产业进口渠道来说相对比较分散,2015年排名前5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和荷兰等欧美国家。综合来看,美国、法国、荷兰、德国等传统健康产业国家依旧占据重要地位,但市场份额部分为新兴经济体抢占;中国在大力发展保健康复及体育健身、健康家居等传统优势行业的同时,在医疗器械及耗材、化妆品等行业生产出口方面发展显著;印度在药品行业异军突起;韩国在药品、医疗器械,泰国在保健品、健康家居,土耳其在保健品、绿色农产品等都发展势头良好。

表 4 2001—2015年全球健康产业接近中心性指标(部分国家) Tab.4 Degree of Closeness Centrality of Global Health Industry Network During 1995—2015
4.3 中间中心性

中间中心性是指某节点在多大程度上居于其它节点之间,数值越高,可以控制其它节点的能力越强。结果显示(表 5):①全球健康产业贸易集中控制在少数国家,并且控制性越来越强,在2001年、2008年、2015年,排名前5的国家对全球控制性分别达到41.85%、40.50%和45.98%,排名前25的国家对全球控制性分别达到87.22%、90.33%和94.75%。②欧洲、北美洲中间中心性下降,控制力下滑,中国、印度、土耳其、南非、越南等新兴经济体国家控制力加强,空间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排名前5的国家从2001年的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调整到2015年的美国、法国、中国、德国和印度。

表 5 2001—2015年全球健康产业中间中心性指标(部分国家) Tab.5 Degree of Betweenness Centralityof Global Health Industry Network During 1995—2015
4.4 核心—边缘层级结构

通过程度中心性占比(反映掌握网络连接路径的程度)和中间中心性占比(反映控制网络贸易的程度)对网络层级进行划分,将两个指标都达到2%以上的国家划为核心国家,将两个指标都达到1%以上的划为次核心国家,其余划为节点国家(表 6)。

表 6 全球健康产业网络层级结构 Tab.6 The Hierarchy System of Global Health Industry Network

结果表明:①2001年、2008年和2015年,核心国家数分别为8个、9个和10个,控制全球贸易路径比重分别为23.07%、21.53%和20.66%,控制进出口总额比重分别为53.44%、53.21%和52.43%;核心和次核心国家总数分别为19个、23个和26个,控制贸易路径比重分别为42.27%、42.70%和43.60%,控制进出口总额比重分别为72.41%、73.78%和73.93%。说明不到15%的国家控制了全球70%以上健康产业,核心国家数量稳定但是控制力略微减弱,次核心国家作用提升。②从2001—2015年“核心—次核心”国家的区域分布看,美、法、德、荷、意、英、西7个国家一直处于核心行列;中国和印度的控制作用显著提升,至2015年成为欧美外仅有的核心国家;日本核心作用持续减弱;越南、新西兰、韩国、南非、泰国等新兴经济体作用逐年加强。说明欧美国家长期主导并仍将引领健康产业的全球贸易,但影响力略有下降,亚太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成为重要新兴市场,健康产业贸易朝多元化、网络化趋势发展明显。

5 健康产业网络的整体格局及形成机理

通过分析2015年产业贸易路径可以发现全球健康产业网络的整体格局:(1)健康产业总体格局存在以下路径:①欧洲国家内部,占全球贸易量35.97%,是第一大运输路径。②亚太(中、泰、澳、印)→亚太(日、越、韩等),占全球贸易量9.45%。③欧洲(德、荷、法、英)→北美(美国),占全球贸易量7.18%。④北美内部,占全球贸易量5.83%。⑤欧洲(德、法、瑞、英)→亚太(中、日、澳、韩)。其余中南美洲、中东、非洲地区的贸易量占比很低。(2)细分行业存在以下运输路径:①药品行业运输路径集中在欧洲内部,占45.33%;欧洲→美国,占14.46%;欧洲→亚太(日、中、澳、韩),占7.74%;欧洲国家出口的药品占全球贸易量的75.62%。②保健品及营养强化食品行业、绿色农产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运输路径相对分散,集中在欧洲、亚太、北美的几个区域内部的运输;③保健康复及体育健身健康家居贸易量较小,集中在亚太地区,贸易出口占全球60%以上。全球健康产业格局呈现以美国、西欧、中国、印度为核心节点,以日本、韩国、沙特、俄罗斯、巴西、南非等为次核心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贸易网络格局的培育和形成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包括以下方面:①科技研发的投入。欧美国家对健康产业科技研发的投入远大于其它国家,使之起步较早并占据支配地位,尤其生物和细胞生化科学技术的突破使得欧洲、美国在全球医药、保健品行业占据主导。其它国家中,韩国、日本等在化妆品行业发展强劲;中国等依托强大制造业基础在医疗器械、保健康复及体育健身行业具有重要地位;拉美、东南亚结合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健康农产品行业。②健康理念发生重大变化。老龄化、食品安全、看病、养生等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热点,传统健康产业从“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产业消费端化”趋势显现,养老产业、营养保健、医疗旅游、高端医疗器械、健康体检评估、健康咨询服务等新兴业态不断出现,促使健康产业的类型和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③健康产业政策的引导扶持作用。发展健康产业有利于减少国家在国民健康方面的支出,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各国都在积极利用政策力量加大健康保障力度、健康产业规划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如中国从2012年起,先后提出“大健康管理”理念、“健康中国2020”、“健康中国2030”等国家战略,健康产业从医疗器械、体育健身等健康制造业向医药、保健品、健康服务业多元化发展。④国际间资源流动加速,多种产业融合成为新导向。各国根据自身传统特色,推进健康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带动各产业的全面发展。如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强引导医疗与旅游相互结合,既发展了健康产业,也带动了自身旅游产业的产品升级。⑤国际资本市场的重构。当前生物医药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与健康产业有效结合,显示出强大的潜在市场。国际资本加剧流动,促使全球贸易格局发生重构,传统欧美市场略有下降,新兴经济体和亚太地区健康产业的资本投入加剧,使得当前健康产业已处于高速成长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6 结论与讨论

论文基于195个国家间健康产业贸易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1—2015年全球健康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贸易时空演化格局,以及贸易格局的培育与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有利于进一步揭示健康产业的资源分配与空间流动规律。结果表明:①全球健康产业贸易的网络密度和关联度指数不高但增幅较快,其中绿色农产品、保健食品行业全球化贸易流动性最强,保健康复及体育健身行业、健康家居行业全球化程度较低但区域性强。②外向中心势明显大于内向中心势并呈现扩大趋势,健康产业的出口集中控制在少数国家,而需求(进口)的普遍性较高。③全球健康产业可以分为5个凝聚子群,分别是高凝聚力区、中高凝聚力区、中凝聚力区、中低凝聚力区、低凝聚力区。④中心性不断攀升,欧美国家在健康产业尤其是药品、保健品、农产品、化妆品等行业具有控制优势,中国在保健康复及体育健身、健康家居行业居主导地位,印度在药品行业增速明显。⑤美、法、德、荷、意、英、西7个欧美国家长期居于核心地位;中、印控制作用显著提升,跃居核心国家行列;韩国、越南、新西兰、南非等新兴经济体成为重要区域次核心,多元化趋势显现。⑥全球健康产业网络格局是由科技水平与科研投入、健康理念、产业政策等因素综合带动形成的。

新常态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变革,健康产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健康产业面临产业升级、市场升级、产品升级。健康产业将成为国家战略重点,医药、医疗器械、保健产品等传统健康产业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产业链将逐渐完善;老龄化、慢性病、亚健康的出现,使得养老产业、医疗旅游产业、医疗信息产业等新兴行业异军突起;移动医疗等新兴平台也将成为主流。全球和国内层面的健康产业空间格局必将发生更深层次的变化,值得后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Pilzer P Z. The New Wdllness Revolution: How to Make a Fortune in the Next Trillion Industry[M]. Hoboken, N J: John Wiley & Sons, 2014: 8-11.
[2] Relman A S.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Where is it taking u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1, 325(12): 854-859. DOI:10.1056/NEJM199109193251205
[3] Vandenberghe C.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erson-culture fit, and turnover:A replication in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9, 20(2): 175-184. DOI:10.1002/(ISSN)1099-1379
[4] DelliFraine J L, Langabeer J R, Nembhard I M. Assessing the evidence of Six Sigma and Lean in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J]. Quality Management in Healthcare, 2010, 19(3): 211-225. DOI:10.1097/QMH.0b013e3181eb140e
[5] Curtis S. How can we address health inequality through health public policy in Europe[J]. European Urban and Regional Studies, 2008, 15(4): 4293-4305.
[6] Anna G A.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tourism service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5, 320(1): 262-266.
[7] Yu J Y, Ko T G.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perceptions of medical tourism among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tourists in Korea[J]. Tourism Management, 2011, 2(2): 1-9.
[8] Rosero-Bixby L. Spatial access to health care in Costa Rica and its equity:A GIS-based study[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4, 58(7): 1271-1284.
[9] 刘晓霞, 邹小华, 王兴中. 国外健康地理学研究进展[J]. 人文地理, 2012, 27(3): 23-27. [Liu Xiaoxia, Zou Xiaohua, Wang Xingzhong. Progress of health geograhpy in Western countries[J]. Human Geography, 2012, 27(3): 23-27. ]
[10] 侯韵, 李国平. 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 世界地理研究, 2016, 25(6): 109-118. [Hou Yun, Li Guoping.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f health care industry clusters and the references[J].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16, 25(6): 109-118. ]
[11] 范纯增, 姜虹. 产业集群间互动发展的动力机制、合争强度与效应——以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为例[J]. 经济地理, 2011, 31(8): 1319-1325. [Fan Chunzeng, Jiang Hong. The interacting dynamic mechanism,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level, and its effect between the different industry clusters:A cas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s in the Yangszer delta[J]. Economic Geography, 2011, 31(8): 1319-1325. ]
[12] 齐兰兰, 周素红, 闫小培. 广州市医疗设施可达性模型中端点吸引的影响因素检验[J]. 地理科学, 2014, 34(5): 580-586. [Qi Lanlan, Zhou Suhong, Yan Xiaopei. Endpoint attractive factors of medical facilities'accessibility:Based on GPS floating car data in Guangzhou[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5): 580-586. ]
[13] 深圳市保健协会, 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 深圳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4[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5: 2-3. [Shenzhen Health Association, Shenzhen Associ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 Promotion of Health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Shenzhen's Health Industry 2014[M]. Beijing: China Economic Press, 2015: 2-3.]
[14] 刘军. 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 上海: 格致出版社, 2009: 11-15. [Liu Jun. Lectures on Whole Network Approach:A Practical Guide to UCINET[M]. Shanghai: Truth and Wisdom Press, 2009: 11-15.]
[15] Garlaschelli D, Loffredo M I.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word trade network[J]. 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04, 355(1): 138-144.
[16] Fagiolo G, Reyes J, Schiavo S. The evolution of the world trade web:A weighted-network analysis[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2010, 20(4): 479-514. DOI:10.1007/s00191-009-016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