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人文地理  2017, Vol. 32 Issue (6): 154-160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7.06.019
0

引用本文  

潘美含, 杨晓霞, 潘卓. 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养老旅游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人文地理, 2017, 32(6): 154-160.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7.06.019.
PAN Mei-han, YANG Xiao-xia, PAN Zhuo.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OLD-AGE CARE TOURISM DECISION MAKING BEHAVIOR BASED ON THE LIFE COURSE THEORY: A CASE OF CHONGQING[J]. Human Geography, 2017, 32(6): 154-160.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7.06.019.

基金项目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S2015055)

作者简介

潘美含(1991-), 女, 吉林四平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E-mail:546430779@qq.com

通讯作者

杨晓霞(1964-), 女, 四川乐山人, 教授,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旅游地理。E-mail:13708324646@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6-08-08
修订日期:2017-03-10
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养老旅游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潘美含1a, 杨晓霞1a, 潘卓1b     
1a. 西南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
1b. 西南大学 人事处, 重庆 400715
摘要: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旅游主体的内在动因,深入开拓养老旅游市场。本研究基于生命历程理论,选取影响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的16个变量设计问卷,在重庆市展开实地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的影响中,“个人能动性”影响最为显著,“相互联系的生活”影响较为显著,“一定时空中的生活”有一定影响,“生活的时间性”影响不显著;总体而言,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有居住地、退休前从事职业、退休后年收入水平、是否有需要照顾的家人、文化程度、养老储蓄、个人年际旅游最高频次、动态爱好活动频率。养老旅游决策行为受不同生命历程影响。
关键词生命历程理论    养老旅游    决策行为    影响因素    重庆市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OLD-AGE CARE TOURISM DECISION MAKING BEHAVIOR BASED ON THE LIFE COURSE THEORY: A CASE OF CHONGQING
PAN Mei-han1a, YANG Xiao-xia1a, PAN Zhuo1b     
1a.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1b. Personnel department,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As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in China society and the coming of the era of mass tourism, the old-age care tourism as a new endowment mode is highly concerned by the whole society and become the new domain of tourism academic research.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of the old-age care tourism is used to find the inner drive of tourism subject and further expand old-age care tourism market. Furthermore, the analysis of the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of the old-age care tourism main body i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stination. The image,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 level of old-age care tourism destination are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of the old-age tourism. This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old-age care tourism. Therefo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Life Course Theory to study the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of old-age tourists. In this paper, we design a questionnaire with the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of the old-age care tourism that select based on the Life Course Theory. Field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Chongqing City,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urvey data. Put the data into the regression model. At last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ed:There are eight factor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of the old-age care tourism. Including area of residence, engaged in the occupation before retirement, annual income level after retirement, whether there is a need to take care of the family, level of education, pension savings, the highest annual travel frequency of individual, the frequency of dynamic activity.
Key words: life course theory    old-age care tourism    decisive behavior    influencing factors    Chongqing    
1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困境”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民收入稳步提高,旅游需求呈井喷式爆发,全民旅游时代悄然来临。在此背景下,将养老与旅游结合的养老旅游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旅游学术研究的新领域。2014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 31号)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老年旅游”[1]。养老旅游作为养老产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业态,与我国“十三五”期间旅游业“产业融合”、“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养老旅游主体决策行为分析关系到养老旅游目的地形象、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构建,对养老旅游主体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能从根本上分析养老旅游主体的行为动机,利于我国养老旅游的开展。目前,国内外对养老旅游没有公认的定义,本文中的养老旅游是指老年人为了寻找更舒适的养老环境离开他们的常住地,到其他地方休闲、度假、养生,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2];旅游决策行为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并最终把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3]

国外对养老旅游的研究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4],本世纪初,周刚等[5]对养老旅游可行性的研究引发了我国学者对养老旅游的关注,研究内容集中于养老旅游的概念[2]、行为影响因素[6, 7]、产品开发[8]、开发模式[9, 10]、开发对策与建议[11, 12]等,专门关注养老旅游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少。目前,仅有莫琨从推力和拉力视角对养老旅游影响因素的分析[6],以及江海燕从收入来源、家庭结构、健康状况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7]

影响养老旅游需求的因素不能仅从老年时期寻找,而应涵盖养老旅游者的一生,包括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社会关系、制度环境等[13]。生命历程理论作为一种典型的纵贯性分析范式,能较好地分析长期空间行为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14]。国外少数学者利用生命历程框架,对美国[13, 15]、澳大利亚[16]、瑞典[17]等国的养老旅游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方法一般采取对10—20名退休老人进行访谈的方式。他们认为老龄研究应当涉及老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框架,养老旅游需求并不仅由老年阶段决定[13],旅游者成长过程中经历的重要事件对老年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15, 16],进而影响养老旅游决策行为。因此,养老旅游行为受生命历程影响,既极具个体多样性,又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和代际特征[17, 18]。但他们的研究没有根据生命历程理论的主题原理分析养老旅游行为决策,且都采用定性的方法。目前,国内还未将生命历程理论应用于旅游研究,并且国内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研究多是从静态的视角来分析其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尝试运用生命历程理论,对养老旅游主体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以纵贯性分析范式揭示出影响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的因素。

重庆市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城市之一,201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17%,老龄化率排名全国第一;2015年,老龄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18.61%[19],老龄化趋势明显。因此,重庆市拥有庞大的老年旅游市场,以其作为研究的案例地,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2 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养老旅游决策行为影响因素选取 2.1 生命历程理论

生命历程理论于上世纪70年代由埃尔德提出[20],主要就特殊事件对个体生命的影响进行探讨;随后,各国学者对生命历程理论进行了深化研究,他们主要研究重要事件同个体生命历程之间的相互关系[21, 22]。上世纪九十年代,生命历程理论被介绍进中国[23],引发了国内学术领域的关注,他们介绍了西方生命历程理论的研究内容和理论应用[24],并广泛应用于国内社会问题的研究[25-27]。近年来,生命历程理论才开始拓展到地理学领域[14, 28]

生命历程范式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个体或群体在生命过程中经历的一些事件或者角色与地位,并对这些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角色与地位的转换过程进行考察[29]。生命历程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4个方面[21]

(1)“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原理。即人的出生时间(出生组效应)、出生地点(地理效应)等,研究被调查者所属的同龄群体及社会群体特征,将人与某种历史力量相联系。

(2)“相互联系的生活”原理。人总是生活在由亲属、朋友等所构成的社会关系中,个人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被整合进入特定的群体;不同个体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

(3)“生活的时间性”原理。生活的时间性是指在生命历程变迁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性时间,还包括个体与个体之间生命历程的协调发展。该原理认为,某一生活事件发生的时间甚至比事件本身更具意义,强调人与环境的匹配性。

(4)“个人能动性”原理。人总是在一定社会建制之中有计划、有选择地推进自己的生命历程。即使在有约束的环境下,个体仍具有主动性。人在社会中所做出的选择除了受到社会情景的影响外,还受到个人经历和个人性格特征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空间和空间行为研究正逐步从形态描述向过程机制探索转变[28]。养老旅游需求受旅游者一生的行为习惯及社会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13],生命历程理论作为一种动态的分析范式,能较好地分析长期空间行为的形成机制[14]。因此,本研究基于养老旅游需求特征提出如下理论假设:养老旅游决策行为受生命历程影响,既极具个体多样性,又呈现出显著代际特征[17]。因此,生命历程理论适用于分析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通过过程机制视角深入挖掘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的内在动机。

2.2 变量的选取

为了分析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对生命历程相关原理中与养老旅游相契合的因素分析,提取研究变量。

本研究基于“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原理,选取3个变量:年龄、居住地、是否参加过上山下乡;基于“相互联系的生活原理”,选取5个变量:退休前从事的职业、退休后的收入水平、直系亲属年际旅游最高频次、现在的居住情况、是否有需要照顾的家人;基于“生活的时间性”原理,选取2个变量:退休时的年龄、独生子女政策实施时的年龄;基于“个人能动性”原理,选取6个变量: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养老储蓄、个人年际旅游最高频次、静态爱好活动的频率、动态爱好活动的频率。

综上,本研究基于生命历程理论选取了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变量16个(表 1)。

表 1 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养老旅游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变量 Tab.1 Old-Age Care Tourism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Influence Factor Varia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Life Course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和概率比较,找出影响是否参加养老旅游的主要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是根据一个或多个连续型或离散型自变量来分析和预测离散型因变量的多元分析方法[30]。Logistic是一种对数线性模型,通过对分类变量建立回归模型讨论模型中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假定样本观察值在因变量上的概率分布呈S型分布,由于是非线性模型,参数估计常采用极大似然估计使因变量观察次数的概率极大化,进而得到自变量参数的最佳估计值。Logistic回归分析因变量为二分变量,也可以扩展到因变量是多分类的情况[31]。是否参加过养老旅游是一个二分因变量关系,即是与否,因此该实证分析适用于二分类因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设因变量是否参加养老旅游为y(参加过养老旅游yi=1,未参加过养老旅游yi=0),自变量k,相应的二分类因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如下:

$\ln \left( {\frac{{{p_i}}}{{1 - {p_i}}}} \right) = \alpha + \sum\limits_{x = 1}^n {} {\beta _x} + {k_{xi}}$

式中,k是自变量;x表示各影响因素的编号;pi表示在给定自变量指标k值时事件发生的概率;α为截距(常数项);βx为影响因素的偏回归系数。

3.2 数据来源与检验

目前国内外关于生命历程理论的研究基本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但访谈法问题较详细,耗时较长,调查的样本数量有限,并且受访者易受提问者的影响,调查结果缺少普适性。为便于进行定量分析,提高研究的普适性,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分析数据。

3.2.1 问卷设计

利用表 1中选取的变量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被调查者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二是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即根据选取的16个变量设计的封闭式问项。

3.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研究者于2016年5月1日至5月25日,在重庆主城区、万州区、涪陵区、城口县等地进行共20次问卷调查。采取随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对于部分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被调查对象,由调查者对问卷内容进行解释,帮助他们完成问卷填写。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有效率为90%。对调查问卷的统计表明,被调查者中参加过养老旅游的人数占24%,没参加过的人数占76%;男性占47%,女性占53%。

3.2.3 信度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对本次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信度检验,Cronbach α系数为0.834,α >0.7,表明本次调查获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

3.3 变量处理

因本研究的各影响因素更适合作为名义变量,故将变量赋值,赋值结果见表 2

表 2 变量赋值 Tab.2 Variable Assignment
3.4 模型拟合检验

模型整体拟合检验是对模型中是否所有自变量偏回归系数全为0进行似然比检验。-2对数似然值越小,意味着模型拟合程度差;-2对数似然值越大,则模型拟合程度越好。通过代入二项回归模型,模型整体显著性检验。Nagelkerke的R2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联强度检验,表示因变量可以被自变量所解释的程度,将Cox-Snell R2除以它的最大值,统计量取值在0—1之间[32]

运用SPSS19.0软件,将调查数据带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检验。自变量筛选方法选择进入法,似然比检验结果如表 3

表 3 似然比检验 Tab.3 Likelihood Ratio Test

表 3可知,-2对数似然值为86.670",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模型的拟合度较好;Nagelkerke R2为0.703,表明模型能较好地解释70.3%以上的变量。因此,本次研究的模型拟合度较为理想。

4 结果与分析 4.1 研究结果

运用SPSS19.0软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建立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自变量筛选方法选择进入法,变量Sig < 0.05,可进入方程,表示影响显著;参数B为正,表示与因变量正相关,参数为负,则与因变量负相关。Logistic模型的参数结果如表 4

表 4 Logistic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Tab.4 The Parameter Estimation Results of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4.2 结果分析

表 4可知,在16个影响因素中,有8个因素的Sig < 0.05,可进入回归方程。这些因素对是否参加养老旅游决策产生显著影响,包括居住地、退休前从事职业、退休后年收入水平、是否有需要照顾的家人、文化程度、养老储蓄、个人年际旅游最高频次、动态爱好活动的频率。

(1)“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原理下的影响因素分析。“居住地区”因素Sig < 0.05,B= 0.860,对是否参加养老旅游影响显著,并且与是否参加养老旅游为正相关关系,说明城市人口选择养老旅游的比例较大,这可能与城乡的环境差异、收入差异、受教育程度差异及示范效应等有关;“年龄”因素Sig=1.17>0.05,B=-0.352,对是否参加养老旅游影响不显著,不同年龄段的被调查者都对养老旅游具有较大的参与热情,同时参数为负数,表明年龄因子与是否参加养老旅游为负相关,即年龄越大,参加养老旅游的人越少;“是否参加过上山下乡”因素Sig>0.05,B=0.252,对于是否参加养老旅游的影响不显著。此原理维度下的指标中只有1个指标为显著,2个指标为不显著,表明“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具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

(2)“相互联系的生活”原理下的影响因素分析。“退休后年收入水平”因素Sig < 0.05,B=1.354,对是否参加养老旅游影响显著,并且与是否参加养老旅游为正相关关系,年收入水平越高,参加养老旅游的比例越大,进一步证明收入是影响养老旅游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是否有需要照顾的家人”因素Sig < 0.05,B=1.051,对是否参加养老旅游影响显著,没有需要照顾的家人的被调查者会更容易作出养老旅游决策,原因可能是很多步入老年阶段的人仍然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照顾年迈的父母、为子女分担家务、照顾孙辈,仍然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进行养老旅游;“退休前从事的职业”因素Sig < 0.05,B=0.792,对是否参加养老旅游影响显著,并且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被调查者选择养老旅游的比例更大,原因可能是这一部分群体大多数在退休后有固定的养老金,并且和社会保持持续稳定的联系,仍保持较高的探索欲;“直系亲属年际旅游最高频次”因素Sig=0.22>0.05,B=0.552,对是否参加养老旅游的影响不显著;“现在的居住情况”因素Sig=0.170> 0.05,B=0.392,对是否参加养老旅游的影响不显著,虽然和配偶或儿女居住的老人会因要照顾配偶、儿孙而缺少闲暇时间,但很多独居的老人也因没有同行的伴侣而选择不出游,因此是否参加养老旅游与居住情况没有产生明显的相关关系,对是否参加养老旅游影响不显著。“相互联系的生活”原理中有3个指标为显著,2个指标为不显著,表明“相互联系的生活”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3)“生活的时间性”原理下的影响因素分析。“退休时的年龄”因素Sig=0.205>0.05,B=0.583,对是否参加养老旅游的影响不显著;“独生子女政策实施时的年龄”因素Sig=0.450>0.05,B=0.621,影响不显著。“生活的时间性”的2个指标均不显著,表明“生活的时间性”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难以产生显著影响。

(4)“个人能动性”原理下的影响因素分析。“养老储蓄”因素Sig < 0.05,B=1.507,对是否参加养老旅游影响显著,养老储蓄越多,选择养老旅游的比例越大,这是因为有足够的储蓄做支撑,才能有经济能力追求更舒适的老年生活;“文化程度”因素Sig=0 < 0.05,B=0.982,对是否参加养老旅游影响显著,文化程度和是否参加养老旅游为正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越高更倾向于参加养老旅游,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相对而言有较稳定的收入,同时带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个人年际旅游最高频次”因素Sig < 0.05,B=1.092,对是否参加养老旅游影响显著,并且与是否参加养老旅游成正相关关系,个人过往的旅游习惯会影响老年时期的行为,这是因为老年阶段的旅游需求不仅受老年时期影响,而是与一生的爱好习惯相联系;“动态爱好活动的频率”因素Sig=0.008 < 0.05,B=0.320,对是否参加养老旅游影响显著,平时进行动态活动越频繁,参加养老旅游的比例越大,原因可能是个人的兴趣爱好与养老旅游的内在需求有一定联系,平时喜欢动态休闲活动的人更乐于参与养老旅游这种需要走出家门的活动;“身体状况”因素Sig=0.115>0.05,B=0.302,对是否参加养老旅游影响不显著,说明各种健康状况的被调查者均会选择养老旅游;“静态爱好活动的频率”因素Sig=0. 218>0.05,对是否参加养老旅游影响不显著。“个人能动性”原理中有4个指标显著,2个指标不显著,表明“个人能动性”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是影响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1)养老旅游决策是基于一生经历影响下的决策,具有个体多样性和代际、群体特征。实证分析表明,养老旅游决策行为受不同生命历程影响,生命历程理论可用于分析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的差异性。养老旅游行为不仅仅受老年时期状态的影响,而是受一生中不断累积的个人经历以及不断形成的爱好、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

(2)生命历程理论的4个原理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的影响各不相同。“个人能动性”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影响显著;“相互联系的生活”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影响较为显著;“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具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生活的时间性”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3)就“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原理而言,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居住地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更愿意做出养老旅游决策。就“相互联系的生活”原理而言,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退休后的年收入水平”、“退休前从事的职业”、“是否有需要照顾的家人”;年收入水平较高、没有需要照顾的家人、退休前为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老年人更愿意做出养老旅游决策,表明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是影响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就“个人能动性”原理而言,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养老储蓄”、“文化程度”、“个人年际旅游最高频次”、“动态爱好活动的频率”;高学历、储蓄多、个人年际旅游频次较多、动态活动频繁的老年人更愿意做出养老旅游决策。除经济因素外,文化程度、个人的见识等对养老旅游决策会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有研究中作为影响旅游决策行为重要因素的身体状况,在本研究中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很多老年人虽然身体状况欠佳,但由于个人能动性等原因依然会选择养老旅游,部分身体欠佳的老人会有意识地选择健康疗养型养老旅游以改善身体状况。

5.2 建议

(1)尽快出台扶持养老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尽管养老旅游在我国目前仅属于少数老年群体的休闲活动,市场规模较小,但真正制约老年人做出养老旅游决策的客观因素并不多,未来的市场空间将会十分广阔。虽然国务院在《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已提出要大力发展养老旅游,但至今没有具体的政策措施。因此,各级政府应未雨绸缪,尽快从土地、资金、税收、人力资源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推动我国养老旅游的快速发展。

(2)增强养老旅游宣传的针对性。目前,作为我国新兴业态的养老旅游的规模较小,拓展养老旅游市场关系到养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开拓养老旅游市场的核心,是增强养老旅游宣传的针对性。在现阶段,应将养老旅游宣传的重点集中于城市,聚焦于退休前为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群体,在他们集中居住的区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

(3)合理布局养老旅游产业,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养老旅游产品。目前,我国潜在的养老旅游者主要集中于城市,因此,养老旅游目的地应布局在城市周边。在养老旅游产品开发中,应注重健康疗养类旅游产品、动态型旅游产品、文化型旅游产品的开发,以满足现阶段我国养老旅游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Z].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4: 8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everal Opin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Z]. Beijing: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4:8.]
[2] 李松柏. 我国旅游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特区经济, 2007(7): 159-161. [LI Songbai. Tourism endowmen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in China[J]. Special Zone Economy, 2007(7): 159-161. ]
[3] 邱扶东, 吴明证. 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研究[J]. 心理科学, 2004, 27(5): 1214-1217. [Qiu Fudong, Wu Mingzheng. A research on tourism decision-making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J].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4, 27(5): 1214-1217. ]
[4] Friedman H J. Interregional migration of the aged in the United States[J]. Journal of Gerontology Development Society, 1951, 21(1): 102-114.
[5] 周刚. 养老旅游及其开发的可行性研究[J].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 2006(3): 63-66. [Zhou Gang. Old-age care tourism and its development of feasibility study[J]. Commercial Economics Review, 2006(3): 63-66. ]
[6] 莫琨. 养老旅游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推拉理论[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4, 30(6): 758-762. [Mo Kun. Old-age tourism wishes empirical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Based on Push-pull Theory[J].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014, 30(6): 758-762. ]
[7] 江海燕, 刘庆友. 银发族乡村旅游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京市200位老年者的调查[J]. 湖南农业科学, 2014(17): 61-65. [Jiang Haiyan, Liu Qingyou. Analysis of seniors' willingness to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rural tourism:Based on survey of 200 seniors in Nanjing[J].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17): 61-65. DOI:10.3969/j.issn.1006-060X.2014.17.023]
[8] 梁陶. 我国养老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7): 117-118. [Liang Tao. Old-age care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in China[J].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08(7): 117-118. ]
[9] 关帆. 旅游养老目的地开发模式研究[D].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15-57 [Guan Fan.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Destination of Tourism Endowment[D]. Qingdao: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9:15-57.] http://d.wanfangdata.com.cn/Thesis/Y1501754
[10] 刘伟, 陈鹏. 我国异地养老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27(3): 65-68. [Liu Wei, Chen Peng.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of supporting the aged in different areas in China[J]. Journal of Guangxi Administrative Cadre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2012, 27(3): 65-68. ]
[11] 周刚. 养老旅游开发初步研究[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7(5): 554-558. [Zhou Gang.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xploitation of tourism for providing the aged[J]. 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2006, 17(5): 554-558. ]
[12] 阎萍. 异地养老市场分析及对策建议[J]. 人口与发展, 2006, 12(3): 67-70. [Lin Ping. Marketing analysi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on supporting the aged in different area[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6, 12(3): 67-70. ]
[13] Nimrod G. Retirement and tourism themes in retirees' narrative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8, 35(4): 859-878. DOI:10.1016/j.annals.2008.06.001
[14] 刘望保. 生命历程理论及其在长期空间行为研究中的应用[J]. 人文地理, 2015, 30(2): 1-6. [Liu Wangbao. Life course paradigm and its applications for long-term spatial behavior[J]. Human Geography, 2015, 30(2): 1-6. ]
[15] Gibson H, Yiannakis A. Tourist roles:Needs and the lifecours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9(2): 358-383. DOI:10.1016/S0160-7383(01)00037-8
[16] Nimrod G. Reconsidering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later life:Toward an innovation theory of successful aging[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2007, 65(1): 1-22. DOI:10.2190/Q4G5-7176-51Q2-3754
[17] Gustafson P. Tourism and seasonal retirement migration[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9(4): 899-918. DOI:10.1016/S0160-7383(01)00084-6
[18] Gardiner S, King C. Travel decision making: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generational values, attitudes and intentions[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3, 52(3): 310-324.
[19] 李晟. 重庆60岁以上老龄人口突破650万, 空巢老人占166万[EB/OL]. (2015-11-06)[2016-05-08]. http://cq.qq.com/a/20151106/047271.htm. [Li Sheng. Chongqing over 60 elderly population exceed 6.5 million, Empty nest elderly accounted for 1.66 million[EB/OL].(2015-11-06)[2016-05-08]. http://cq.qq.com/a/20151106/047271.htm.]
[20] Elder G H. Children of the Great Depression:Social Change in Life Experience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4: 5-17.
[21] Elder G H. The life course as developmental theory[J]. Child Development, 1998, 69(1): 1-12. DOI:10.1111/j.1467-8624.1998.tb06128.x
[22] Bailey A J. Population geography:Lifecourse matters[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009, 33(3): 407-418. DOI:10.1177/0309132508096355
[23] 李强, 邓建伟. 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与方法[J]. 社会学研究, 1999(6): 1-18. [Li Qiang, Deng Jianwei. Social change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The paradigm and method of life history research[J]. Sociological Studies, 1999(6): 1-18. ]
[24] 包蕾萍, 桑标. 习俗还是发生——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的毕生发展[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24(1): 49-55, 62. [Bao Leiping, Sang Biao. Customs or happen:Life theor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ifelong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1): 49-55, 62. ]
[25] 李梅, 杨汇泉. 农村留守女童反社会行为生成的现象考察——邓军"买处"个案的生命历程理论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 2010(1): 87-93, 96. [Li Mei, Yang Huiquan. A study on the phenomenon generated by the anti-social behavior of the left-behind rural girls:A "Life Course" theoretic analysis to Deng Jun's "Virgin Purchase" case[J]. China Rural Survey, 2010(1): 87-93, 96. ]
[26] 蹇世琼. 生命历程理论视域下教师认同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1-202 [Jian Shiqiong.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eachers' Identity Developmen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Course Theory[D]. Changchu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2013:1-202.]
[27] 曾迪洋. 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劳动力迁移对初婚年龄的影响[J]. 社会, 2014, 34(5): 105-126. [Zeng Diyang. Labor migration's effects on the age at first marriage:A life course perspective[J].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2014, 34(5): 105-126. ]
[28] 柴彦威, 塔娜. 融入生命历程理论、面向长期空间行为的时间地理学再思考[J]. 人文地理, 2013, 28(2): 1-6. [Chai Yanwei, Ta Na. Rethinking time-geography in long-term space-time behavior study:Integrating with life course theory[J]. Human Geography, 2013, 28(2): 1-6. ]
[29] Elder G H. The Life Course and Human Development[M]. Hoboken: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1999: 3.
[30] Richard A Johnson, Dean W Wichem. 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M]. 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Hall, Inc, 1998: 11.
[31] Steyerberg E W, Eijkemans M J C. Prognostic modelling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A comparison of selection and estimation methods in small data sets[J]. Statisticsin Medicine, 2000, 19(8): 1059-1079. DOI:10.1002/(ISSN)1097-0258
[32] 米红, 张文璃. 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及SPSS应用[M].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0: 29-30. [Mi Hong, Zhang Wenli. Practical Modern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SPSS Application[M]. Contemporary China Publishing House, 2000: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