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7, Vol. 13 Issue (6): 623-628.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7.019
0

简讯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付琳, 徐华清, 田丹宇, 等. 做好西藏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7, 13(6): 623-628.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7.019.
[复制中文]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to Tibet's Climate Change Planning Work[J].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7, 13(6): 623-628.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7.019.
[复制英文]

资助项目

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委托项目(西藏自治区“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研究)

作者简介

付琳, 女, 助理研究员, fulin@ncsc.org.cn

通信作者

田丹宇,女,助理研究员,tiandy@ncsc.org.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2-03
修回日期:2017-03-28
做好西藏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付琳 , 徐华清 , 田丹宇 , 周泽宇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北京 100038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并将持续对西藏脆弱敏感的高原环境产生深远影响。西藏自治区既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西电东送”接续基地以及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战略意义重大[1-2]。“十三五”时期是西藏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动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关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美丽西藏”要求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构建西藏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关系到西藏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也对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科学认识西藏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境、青藏高原腹心,其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气候调节功能,在国家安全定位、资源能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与国内其他省份差异明显[3]。全区90%以上的面积处于高寒区域,冰川条数、冰川总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我国总量的79.5%、84.0%和81.6%[4],是亚欧大陆重要的积雪区,也是易发生异常变化的敏感区域[5];高原湖泊和高原湿地面积分别占全国的52%[6]和20%[7],是我国重要的湖泊和湿地分布区;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约占全国的23.44%[8],是我国重要的碳库。

气候变化是西藏自治区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挑战之一。自治区生态环境脆弱,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9-10],温室气体排放状况特殊,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应对气候变化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相对较弱。这对全区如何抓住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突破传统发展路径,推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提出了严峻挑战。近年来青藏高原气温升高趋势明显[11-12],其气候变暖的速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10],是全球变暖最典型的受害地区之一[13],主要表现为:气温和降水加速增长[14]、积雪和大气热源显著减小[5, 15]、冻土消融加速[16-17]、土壤有机碳分解加速、冰川强烈退缩[4, 18]、冰湖溃决灾害增多且危害加大、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剧、高原草甸生长季缩短、冰川泥石流趋于活跃、特大灾害频繁发生等[1, 19-21]。冻土消融还直接影响青藏铁路(公路)工程、高速铁路工程、水利工程等青藏高原重大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耐久性及其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22-23]。预计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强的背景下[24],西藏自治区的气温将进一步升高[25],高原生态环境退化将进一步加剧,自然灾害将趋于活跃,其潜在灾害风险也将进一步增加。

2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与机遇并存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持续出现气温升高、降水量区域性波动大、日照时间缩短等气候现象。考虑到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短期内仍将持续增加,西藏自治区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仍将带动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的建筑建材产品生产,可以预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强的背景下,未来自治区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将受到更大冲击。全面推进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严守生态安全底线红线,是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面临的重大挑战。

采取积极主动有计划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带来的有利因素,趋利避害,变挑战为新的发展机遇[26]。眼下,西藏自治区应当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契机,紧紧抓住“十三五”战略机遇期,努力提高能效、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探索西藏地区独特的低碳发展路径,构建新的低碳经济增长点。

2.1 气象与自然灾害增加

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强,未来西藏自治区高原冰川退缩、冻土融化、降水频率和强度的时空变化仍将持续,泥石流、雪灾、滑坡、水土流失等灾害的发生风险和破坏程度仍将增加[27];自然灾害趋于活跃,特别是冰湖溃决灾害增多、冰川泥石流趋于活跃、特大灾害频率增加、巨灾发生概率增大[24, 28],影响民生安全。未来应积极主动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尽可能减少各类极端气候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助力西藏自治区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建设美丽西藏留下更多生态财富。

2.2 经济发展模式粗放

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体量小、增速快;工业产业规模小、底子薄,重工业化特征明显。重工业化的工业结构加上GDP的高速增长,无疑对西藏自治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挑战。考虑到人口流动性对西藏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29],也应当警惕大量外来劳动人口的涌入可能引发的生态破坏等问题。未来在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追赶全国发展步伐的同时,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突破传统发展路径,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打破传统发展僵局,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是西藏自治区低碳化转型的关键。通过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催生的新技术突破、新产业形成、新机制探索孕育的巨大发展潜力,构建新的低碳经济增长点和特色产业,吸引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多的生态补偿,助力全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0]

2.3 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

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出的新标准,是西藏自治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的基本目标之一。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交通工程的建造运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逐渐退化[31-32],并由此导致洪灾、融沉、路基松动等[33];气候变化直接造成的气温上升和降水变化,也对水工程的水量分配和调度等产生影响,威胁着当地基建和民生安全[22, 34-36]。因此,“十三五”时期在保障重点地区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耐久性、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37],应杜绝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对高原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和破坏,提升能源开发的集约化与高效化,加快建立以水资源利用为主体的西藏自治区能源建设体系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4 化石能源消费增加

当前,交通运输业的油品消费既是西藏自治区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十三五”油品消费量的重要增长点。如不加控制地任其大幅增加,必将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激增和区域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进而增加西藏自治区的温升幅度及其引发的不利影响。因此,在保障合理能源需求的前提下,“十三五”时期西藏自治区的化石能源消费量必须得到有效控制。考虑到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将探索建立“零碳区”,本文以“十三五”时期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等清洁低碳能源消费量大幅增长、油品消费量适当增加、煤炭消费量不再增加为基本原则,对西藏自治区“十三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进行情景测算。结果显示,“十三五”时期全区新增能源消费增量将由非化石能源(54%~57%)、天然气(22%~25%)和油品(17%~23%)满足。未来应将减缓气候变化作为全区统筹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和提升能效的重要抓手,设立有效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形成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倒逼机制。

3 着力推进三大目标与两大领域重点任务 3.1 三大目标

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十三五”时期西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应继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治藏方略,抓住低碳转型的战略机遇实现跨越发展,因地制宜地提高本区适应气候变化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基础均得到显著提升。基于此,本文提出西藏自治区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应对气候变化主要目标。

一是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大幅提升。制定并实施自治区适应气候变化专项行动计划,区内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重点水源地的防洪除涝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农牧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得到控制,气候变化适应性示范基地建设取得进展,建立完善气候变化的监测、预测和预警机制以及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与信息共享机制,强化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大幅提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制定具有约束力的碳排放强度和总量、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实施重点水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利用工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能源体系;大力推进国家低碳城市、园区和社区试点工作,实施国家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大力增加森林、农田、草原和湿地碳汇,提高碳汇能力;大力改进传统的牲畜饲养方式,提高农户的秸秆消化利用率,鼓励农牧业低碳技术的引进研发,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取得积极进展。

三是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到“十三五”末期,西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监督管理体系和部门协调能力得到加强;自治区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核算报告和评估考核体系逐步建立,地市及区县人民政府应对气候变化职责及重点排放企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不断得到强化;气候变化的监测、预测和预警以及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与信息共享系统进一步优化,气候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低碳技术及气候适应技术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应用和示范推广取得明显进展。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共建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建立起一支具有较强应对气候变化知识能力的干部队伍和专业研究机构。

3.2 两大领域重点任务 3.2.1 适应气候变化

适应气候变化是西藏自治区“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首要任务。针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已经产生及可能出现的气候影响与风险,应强化生态西藏建设,加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西藏自治区气候变化影响的监测、评估与预警工作,健全应对极端天气与气候灾害管理体制及工作机制,提升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和建设维护标准。

一是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西藏建设,着力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实施青藏高原适应任务。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目标,重点实施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确定的天然草地保护工程等项目建设。在重大生产力布局、城市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规划设计以及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重点落实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提出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适应任务,提升高原特色农牧业、重点水源涵养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基础设施的适应水平。

二是深入开展西藏自治区气候变化影响的监测、评估与预警工作。建设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气候变化监测体系,加强对多年/季节性冻土区、冰川及多年积雪区等重要生态涵养功能区的监测,密切监测重点脆弱区域高山雪线、冰川积雪融水、最大冻土深度等气候变化关键指标,实现对全区气候变化及生态环境的长期动态监测。深化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全区各领域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与风险分析,开展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38],加强气候变化对西藏地区农牧业生产、水资源、森林覆盖率、人体健康等的影响评估分析。建立西藏自治区气候变化信息发布、共享和预警系统,制定应对性和防范性对策措施,提高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预警能力和风险防范。

三是提升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和建设维护标准。在重大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顶层规划、方案制定、技术标准等方面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23],全面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损害,加强气候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与管理[39],提高重大工程项目的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强对青藏铁路、川藏公路等区内重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冻土环境及其他环境要素的监测,根据地温、水分和冻土变化等修订基础设施设计建设、运行调度和养护维修的技术标准[34, 40-41]。提高城市和小城镇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能力,包括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能源供应管网等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标准,能源系统和通信系统等生命线系统埋设架设的耐热、耐寒、耐冰冻或耐涝安全标准等。

3.2.2 减缓气候变化

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核心是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考虑到西藏自治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显著,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生存性特征,为防止“十三五”时期在发展经济和特色产业过程中可能引起产业结构倒退和排放量增加[42],本文提出以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清洁能源、增加森林碳汇等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点任务,具体如下。

一是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巩固农牧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全区工业整体发展水平,壮大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优先发展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产业,积极推广国家发布的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新建项目准入门槛,制定重点行业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科学谋划产业布局,科学合理发展生态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42],把旅游文化、清洁能源、天然饮用水等绿色低碳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努力创造新的低碳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

二是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打造全国首个“零煤炭利用,水电为主,多能互补,集中供应和分散利用相结合”的清洁低碳能源供应体系。严格限制煤炭消费增长,继续将水电建设作为西藏自治区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积极推进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形成稳定、清洁、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能源体系,打造全国首个“零煤炭利用”省区。

三是进一步巩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迹地更新工程,加大封山育林力度,着力实施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等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加大对低产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的管理力度,实行最严格的森林保护和采伐限额管理措施。研究制定西藏自治区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细则,初步构建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支持保护体系。实施湿地保育、限牧、管护等湿地保护工程,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性及固碳能力,提高草地、湿地、农田以及自然生态保护区的碳汇能力。

4 努力打造适应和减缓两大全球性基地

一是积极打造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适应性基地。适应气候变化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国内外可以直接借鉴的工作经验十分有限。根据西藏自治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和战略地位[43],以适应优先为首要原则,注重前瞻创新性探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湿地或其他重点生态功能区,通过适应性技术的综合集成示范,率先打造全球适应性基地,探索建立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机制[44],既可以为当前西藏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更可以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适应极端气候变化条件的技术储备。

二是探索建立减缓气候变化基地,积极打造全国首个“近零碳排放示范区”。依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45],依托自治区现有的“水电为主,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46],选择特定城镇或地区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探索利用碳中和机制减少碳排放。应当鼓励部分能源消费需求完全能够由可再生能源满足的农牧区和符合创建条件的工业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提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率先探索“近零碳排放”的低碳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鸿烈, 郑度, 姚檀栋, 等. 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J]. 地理学报, 2012, 67(1): 3-12. DOI:10.11821/xb201201001
[2]
习近平. 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西藏教育, 2011(9): 4-6.
[3]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纲要[R/OL]. 2016[2016-04-27]. http://www.xdrc.gov.cn/uploads/file1/20170317/58cb98f3ebd62.pdf
[4]
蒲健辰, 姚檀栋, 王宁练, 等. 近百年来青藏高原冰川的进退变化[J]. 冰川冻土, 2004, 26(5): 517-522.
[5]
田柳茜, 李卫忠, 张尧, 等. 青藏高原1979-2007年间的积雪变化[J]. 生态学报, 2014, 34(20): 5974-5983.
[6]
徐祥德, 赵天良, LuC G, 等. 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特征[J]. 气象学报, 2014, 72(6): 1079-1095. DOI:10.11676/qxxb2014.091
[7]
赵志龙, 张镱锂, 刘林山, 等. 青藏高原试点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9): 1218-1230.
[8]
王根绪, 程国栋, 沈永平. 青藏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全球意义[J]. 冰川冻土, 2002, 24(6): 693-700.
[9]
吕少宁, 李栋梁, 文军, 等. 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温周期变化与突变分析[J]. 高原气象, 2010, 29(6): 1378-1385.
[10]
张宪洲, 何永涛, 沈振西. 西藏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 30(3): 306-312.
[11]
潘保田, 李吉均. 青藏高原: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与放大器[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32(1): 108-115.
[12]
鲁安新, 姚檀栋, 王丽红, 等. 青藏高原典型冰川和湖泊变化遥感研究[J]. 冰川冻土, 2005, 27(6): 783-792.
[13]
崔鹏, 陈容, 向灵芝, 等. 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山地灾害及其风险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 10(2): 103-109.
[14]
段安民, 肖志祥, 吴国雄. 1979-2014年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12(5): 374-381.
[15]
张廷军. 全球多年冻土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J]. 第四纪研究, 2012, 32(1): 27-38.
[16]
杨建平, 杨岁桥, 李曼, 等. 中国冻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J]. 冰川冻土, 2013, 35(6): 1436-1445.
[17]
姚檀栋, 朱立平.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适应对策[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21(5): 459-464.
[18]
苏伟. 中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建议报告汇编[M]. 中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 2011.
[19]
格桑卓玛, 次珍, 巴桑次仁, 等. 浅析全球变暖背景下西藏南部大气运动尺度的变化对其暴雨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影响[J]. 西藏科技, 2013, 245(8): 61-64.
[20]
秦大河, 丁一汇, 苏纪兰, 等.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评估(Ⅰ):中国气候与环境变化及未来趋势[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 1(1): 4-9.
[21]
陈鲜艳, 梅梅, 丁一汇, 等. 气候变化对我国若干重大工程的影响[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5, 11(5): 337-342.
[22]
林志强, 路红亚, 宁斌. 气候变暖背景下西藏地区工程施工气象条件分析[J]. 气象科技, 2015, 43(5): 978-985.
[23]
李述训, 程国栋, 郭东信. 气候持续转暖条件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趋势[J]. 中国科学:D辑, 1996, 26(4): 342-347.
[24]
中国科学院. 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R]. 中国科学院, 2015
[25]
胡芩, 姜大膀, 范广洲. 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CMIP5模式结果[J]. 大气科学, 2015, 39(2): 260-270.
[26]
杜祥琬. 气候变化问题的深度:应对气候变化与转型发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9): 1-5.
[27]
高懋芳, 邱建军. 青藏高原主要自然灾害特点及分布规律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8): 101-106.
[28]
张中琼, 吴青柏. 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预测[J]. 冰川冻土, 2012, 34(3): 505-511.
[29]
周勇. 人口因素对西藏经济的影响[J]. 西藏研究, 2015(5): 68-74.
[30]
国务院. "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Z/OL].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6[2017-01-02].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1/04/content_5128619.htm
[31]
鲁嘉濠, 牛富俊, 林战举, 等. 考虑局地因素坡向影响的青藏高原工程走廊冻土分布与制图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2, 28(3): 63-67.
[32]
吴青柏, 刘永智, 施斌, 等.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冻土工程研究新进展[J]. 工程地质学报, 2002, 10(1): 3-9.
[33]
阮国锋, 张建明, 柴明堂. 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工程走廊融沉灾害风险性区划研究[J]. 冰川冻土, 2014, 36(4): 811-817.
[34]
任国玉. 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工程设计[J]. 中国工程科学, 2012, 14(9): 89-95.
[35]
马巍, 牛富俊, 穆彦虎. 青藏高原重大冻土工程的基础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11): 1185-1191.
[36]
刁玉杰, 佟元清, 张森琦, 等. 青藏高原重大交通工程生态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初探[J]. 公路, 2010(5): 108-112.
[37]
张建云, 陆采荣, 王国庆, 等. 气候变化对水工程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5, 11(5): 301-307.
[38]
吴绍洪, 黄季焜, 刘燕华, 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1): 7-13.
[39]
史军, 温康民, 穆海振, 等. 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进展[J]. 气象科技进展, 2016, 6(6): 15-21.
[40]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R].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3
[41]
陈利顶, 吕一河, 田颖, 等. 重大工程建设中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基本原则和方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3): 674-680.
[42]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R/OL]. 2016[2017-01-02]. http://www.chinatibetnews.com/zw/qwfb/201604/t20160423_1194980.html
[43]
徐祥德. 青藏高原"敏感区"对我国灾害天气气候的影响及其监测[J]. 中国工程科学, 2009, 11(10): 96-107. DOI:10.3969/j.issn.1009-1742.2009.10.014
[44]
吴绍洪, 黄季焜, 刘燕华, 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1): 7-13.
[4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R/OL]. 2015[2017-01-03].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29/c_1116983078.htm
[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西藏的发展与进步[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3, 10.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to Tibet's Climate Change Planning Work